English

共和国第三任地矿部长朱训的“找矿哲学”

2001-04-10 09:32:00 来源:书摘 周 童 我有话说

提起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任地矿部长李四光,人们自然会联想到地质力学和石油,因为这位著名地质科学家的著名论著《地质力学概论》不仅开创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兴地质学科——地质力学,而且根据他的理论在中国东部找到了大油田,为中国摘掉贫油论的帽子,打破当时西方对中国的经济封锁,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70年代后期出任第二任地质部部长的孙大光尽管不是搞地质出身的,但他为恢复和重建地质部、选拔和培养地矿战线的干部人才做了许多建设性的工作。朱训,是共和国第三任地矿部长,与两位前任相比,这位儿童团长出身的留苏地质专家在他35年的地质工作生涯中,为中国的地矿事业做出了哪些贡献呢?
  
  朱训在江西工作了25年。这期间他不仅和江西的地质工作者们一道,先后为国家探寻和勘探了被誉为“江西五朵金花”的德兴、永平、东乡、城门山、武山五大铜矿区和其它一系列矿区;“找矿哲学”思想体系也逐渐形成。
  
  1992年6月,地矿部40岁生日的前夕,一部名为《找矿哲学概论》的专著面世了。这部被中共中央高级党校邢贲思教授评价为:“开创了哲学研究上应用哲学研究的先河,为哲学研究开辟了一个广阔的新领域,为哲学在经济、业务工作中实际运用,为哲学与自然科学、技术科学、决策科学的有机结合摸索出一条新的途径”的专著的作者就是共和国第三任地矿部长朱训。
  
  《找矿哲学概论》一书的出版是朱训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观点,系统总结了建国以来找矿实践中的哲学经验,把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哲学与矿产勘察学很好地结合起来,创建的一门找矿哲学的新学科;更是他35年地质找矿工作的心血结晶。
  
  1930年出生在江苏阜宁县五汛港的朱训在战乱年代中渡过青少年时代,解放以后,作为一名调干生,朱训进入人民大学学习。系统地接触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后,他开始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两年后,作为留学生,他又到前苏联诺沃切尔卡克工业大学地质勘探系进行了5年严格而又扎实的专业训练。
  
  1957年,朱训在获得优秀生和工程师称号后,以优异成绩结束了在苏联的学业,回国后被分配到江西赣东北地质大队。他踏踏实实地从赣东北地质战线最基层的普通地质技术员干起,很快就干出了一系列的成绩。一方面他组织大家将赣东北地区30、40年代的5万平方公里内的地质资料进行系统综合整理,编制出第一张上饶1:20万的地质构造图,为全面了解当地的地质构造全貌,以及后来对这片地区地质工作的布置、指导研究提供了科学依据。另一方面有了一系列的地质发现。1958年,在赣东北勘探出可生产钙镁磷肥的超基性岩矿后,他发现在江西婺源、德兴、弋阳、东乡一线存在着一条深断裂带,根据调查研究分析,他在《赣东北深断裂带及其在地质找矿中的实际意义》一文中指出:“沿着这条断裂带可能找到新的矿产地”。果然,随后在这条深断裂带附近陆续找到包括金山金矿、华亭锰矿、东乡铜矿、葛源泥钽矿在内的一系列大型矿床,德兴铜矿因资源量大幅度增长而一跃成为世界级规模矿床。
  
  1964年,在东乡发现了含铜量为1.7%的富铜矿,到北京向时任国家计委主任的余秋里同志汇报后,余秋里同志迅速将此事报告给党中央。当时国家建设急需要铜,而发现的富铜矿又不多,因此,计委迅速下达中央的批示,“组织会战、一锤子买卖,把铜矿拿下来”于是,以朱训任总工程师的赣东北铜矿地质会战迅速拉开战幕,不久,中国第一个富铜矿在江西大地拔地而起。
  
  朱训是一位有大局观的地质专家。在主持东乡铜矿会战技术工作期间,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着眼,他同时又布置了扩大远景的新的普查勘察工作,不久就在上饶地区铅山县永平镇发现了大型铜矿。朱训又是一位务实求真的地质科学家,尊重历史但绝不囿于历史。在江西工作期间,他的足迹不仅踏遍了江西的山山水水,而且用他专业的眼光和理性的分析,使许多“盖棺定论”的地质结论有了新的发现。1965年在东乡铜矿会战期间,在外围找矿时,发现一份老的上饶地质图标明朝阳地区是中生代的火山岩地层,可在实地调查中他发现,这里不是火山岩,而是一种更为古老的地层,纠正了过去认识上的错误,为60年代在此处勘探出中国东南部最大磷矿——江西朝阳磷矿提供了理论基础。在这一发现上,朱训的夫人尹惠宇也起了相当大的作用。这位专门研究磷矿的地质学家1959年从苏联留学归来后,放弃了去云南昆明工学院任教的舒适与安定的工作,毅然来到江西与相恋多年的朱训结了婚,并和男同志一样,攀山越岭、沐雨栉风,从基层找矿工作干起,成为朱训生活上更是事业上的知己。
  
  从那以后,用哲学的观点去分析和指导找矿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开始成为朱训工作中的一大特点。
  
  然而,就在他工作的黄金时期,“文化大革命”开始了。“苏修特务”、“保皇派”的两项罪名不仅使他多次遭到毒打和一些难以用语言描述的非人折磨、而且无情地剥夺了他工作的权力。1968年他们一家被下放到永丰县石马公社南坑大队插队落户当农民,并且一去就是5!1971年林彪事件后,地质局重建,他才又有了工作的权力。
  
  为了“追回”被浪费掉的宝贵时间,重新恢复工作后的朱训以惜时如金的拼命精神投入了工作。江西德兴特大铜矿第二次成功勘探就是他领导和指挥的一场漂亮的战役。德兴斑岩铜矿是50年代中期发现的,由于当时勘探的含铜量仅为0.5%,限于当时技术条件,被视为没有实际开采价值的“大呆矿”。1975年,朱训和地质专家们根据国外开发利用斑岩型铜矿的经验,认为德兴铜矿不是“呆矿”,主张进一步勘查,扩大资源远景,以供开发利用。这个观点得到局领导的支持,报请地质部批准后,成立了以他为总指挥的会战指挥部,开展了对德兴铜矿的第二次大规模的勘探。结果大幅度地增加了铜矿储量,使德兴铜矿一跃而成为具世界级规模的中国第一大铜矿。会战结束后,朱训和同事写出了《德兴斑岩铜矿》专著,根据勘查德兴铜矿的经验,在研究了江西德兴斑岩铜矿成因、物质来源的基础上,提出了德兴铜矿多源成矿的新观点。认为德兴铜矿既不属于国际公认的“正岩浆模式”,也不是典型的“对流模式”,首次在中国地学界提出德兴斑岩铜矿是介于上述两种模式间的“复合型模式”的论断。
  
  1991年已是地矿部部长的朱训利用在中央高级党校系统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机会,深入思考多年运用哲学思想指导找矿的经验,为后来撰写《找矿哲学概论》的讲课提纲提供了可能。
  
  当时朱训担任着中国地质大学校长,同时又是中国地质大学、南京大学和长春地质学院的兼职教授,《找矿哲学概念》一书就是他从中央党校毕业后,根据给长春地质学院经济研究生班讲课时的大纲,花费一年的业余时间撰写整理出来的。
  
  《找矿哲学概论》面世后,很快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重视。1992年,在党的十四届一中全会投票期间,中央政治局常委李瑞环同志见到朱训后说:“《找矿哲学概论》我是认真看的,写得不错,我对这类问题很感兴趣,过去在搞实际工作中,我也碰到过这类问题,就是怎样运用唯物辩证法来指导工作。”
  
  这部28万字的专著出版后被收入“中国自然辩证法文库”,而找矿哲学也成为地质类研究的一个课目。
  
  从基层地质工作一步一个脚印走到高级领导岗位的朱训,对地质工作的运作与管理状况有着全面而深入的了解。他深知,由于长期受计划经济体制的约束,国家在地矿工作中只能管重点工程,地方项目不可能都列入国家计划,因而地矿工作未能面向全社会,加之国家经费有限,当时每年投入的地勘费既满足不了地矿事业发展的需要,也使当时的全国地勘单位开工不足,导致近半数的职工处于无事可干的状态。因此,在吃透中央精神的前提下,地质工作的改革应从什么地方着手,如何突破,他都有着整体的考虑。为此,地矿部领导集体于1995年在国务院各部委中率先提出了以开辟地质市场为突破口的“一业为主、多种经营、发展第三产业”的改革思路。既以找矿为主,又开展工程勘探、采矿、矿产品加工等多种经营;利用富余人员开饭店、旅馆,搞农副产品加工业等第三产业等。当年就使地矿战线10%的富余人员成功地转产分流。几年后,多种经营的收入就超过了国家下拨的地勘事业费。90年代中期,当国有企业下岗分流成为社会关注的一大话题时,转产分流人员达到50%的地矿战线由于先走一步,不仅压力小得多,心理承受能力与适应能力也超出其他行业,分流转产从事多种经营的收入已超过国家下拨经费的2至3倍。
  
  在提出上述改革思路的同时,地矿部党组又站在地矿行业是国民经济建设基础产业的高度去思考与规划它的整体发展蓝图。于80年代后期提出了发展“三个市场”:地质市场、多种经营市场、国际市场;推进“三化”:部分地勘成果商品化、地勘单位企业化或经营管理企业化、地勘队伍社会化;实施四二二工程即完成四项计划:“探宝计划”、“减灾计划”、“科教兴地计划”、“安居乐业计划”;进入两个轨道:地质矿产资源勘查开发活动进入法制轨道、地勘产业进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轨道;达到两个目的:为实现第二步战略目标和下世纪的持续发展准备矿产资源和地质资料;治穷致富,增强后劲,使地勘行业职工与全国人民一道同步进入小康。值得一提的是,把地质工作推向市场,在当时是有着相当的超前意识的。
  
  作为当时中国地矿界的大家长,身兼全国矿产储量委员会主任的朱训深知查清中国矿产资源的家底,依法管理、科学开发的重要性。因此,他一方面在全国部署与开展了第二轮矿产普查工作,新发现了1500多个大中型矿产地,为资源的合理开发与配置掌握了第一手的情况;另一方面,他又协调各方面的力量,促进了《矿产资源法》的公布与实施,把地矿工作纳入法制轨道,使矿产资源得到有效的保护和合理的利用,同时又相继推出《矿产资源补偿费征收管理规定》等,使中国地矿行政管理工作也日趋法规化。
  
  密切注视着世界矿产勘查开发活动发展趋势的朱训,十分重视扩大中国地勘业对外的影响与合作。在他的努力下,中国不仅与德国、法国、美国、日本等几十个国家签署了多项双边地矿合作协议,而且他在率团参加第29届国际地质大会期间代表中国政府申办的第30届国际地质大会已于1996年在北京成功召开。在频繁的国际地质工作的交往中,朱训以他的影响和学术成果为中国在国际地学界赢得很高的威望,他本人也成为第一个被俄罗斯自然科学院授予名誉院士的中国学者,被国际欧亚科学院选举为院士。
  
  地位变了、职位变了、工作压力更重了,朱训惟一不变的就是他笔耕不辍的习惯,他踏遍华夏地矿战线的每一个角落,用详实而细致的调查,撰写出《我国矿情的辩证分析及对策建议》、《运用辩证唯物主义指导找矿工作》、《进一步完善地质工作布局》等几十篇论文,对中国矿情和地矿事业发展现状作了全面分析,并提出了针对性的对策建议,充分体现了他的科学态度与辩证思维方法。1994年后,朱训调任全国政协秘书长;1998年,调任港澳台侨联络委员会主任。
  
  (摘自《中华儿女》2000年第12期)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