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信息节食

2001-04-10 09:32:00 来源:书摘 朱铁志 我有话说

处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真的感到了为信息所驱使、所淹没的苦恼。读也读不完的书,看也看不完的报,使我们整天手不释卷,疲于奔命,依然欠下一屁股书债。望着日渐膨胀的书柜,总有几分莫名的惭愧和惆怅。虽说有些书本来是为了收藏的,但藏而不读的书正如存而不用的钞票,到底是一种资源,还是一种浪费呢?
  
  应该说,信息发达是社会文明、人类进步的标志。作为思想的载体,信息是无形的财富,是战略的资源。但财富的巨大诱惑常常会让人沉溺其中不能自拔,过分膨胀的资源有时也会变成过重的负担。思想的屋宇如果被功名利禄的算计充斥,当然失却了思考的余地;思想的空间如果为各种杂多的信息霸占,使头脑和世事之间没有丝毫的距离,结果大概也只能走到思想的反面。
  
  如今,即便是在信息不甚发达的中国,每天也有两千多份报纸、上百种图书在印刷机上滚动,单是长篇小说,据说就已达到日产两部的速度。不要说读,哪怕翻一遍,恐怕也要加快速度才行。大大小小的电视台,更以斑驳耀眼的色彩、五花八门的板块,时时考验着我们抵御诱惑的能力。更不要说小小寰球正日益成为地球村,密密麻麻的因特网,打鱼似地将我们一网打尽,使人们只能在它既广大又狭小的空间里挣扎。
  
  信息时代造就了大量的“前卫”人才,同时也产生了批量的信息痴迷者。在电视机前打瞌睡、在报纸缝里觅趣闻,是这一代“文化人”常见的姿态。他们看起来倒也刻苦,但有点儿像伊索笔下那只犹豫不决的驴子,从一堆草料跑向另一堆草料,不知究竟先吃哪堆更好。不同的是,那只可怜的驴子最终死在选择的不确定上,而我们多半要死在无力消化上。或者说,我们的肉体虽然没有被信息撑死,但精神早已丧失,与死去又有多大差别呢?
  
  英国路透社下属的一家公司,对1300名欧洲各国的企业经理进行调查,有40%以上的被调查者承认,由于每天要处理的信息超过他们的分析和处理能力,使他们的决策效率受到影响。调查人员认为,目前收集不少信息所耗费的成本已超过了信息本身的价值。据美国国际商用机器公司的测算,许多企业花费昂贵代价建立起来的数据库,只有7%真正派上了用场。仅在英国,由于信息过剩导致的工作效率下降,每年就要浪费3000万个工作日,折算下来,相当于30多亿美元的经济损失。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特别是因特网的迅速普及,使得信息采集与传播的速度和规模达到空前水平。据统计,近30年来,人类生产的信息已超过过去5000年的信息生活总和。汹涌而来的信息让人无所适从,信息过剩现象反映了知识经济时代在提供机会的同时所带来的问题和挑战。今年年初在瑞士达沃斯举行的世界经济论坛上,法国信息专家罗斯奈呼吁,要像节制午餐一样进行“信息节食”,使自己真正成为信息的主人,而不是它的俘虏。
  
  苏格拉底说过,未经省察的生活是不值得过的。我想套用一句:未经思考的阅读是没有意义的。美国人从今年4月22日开始发起“一周不看电视”运动,迅速得到31个州的州长和美国医生协会、小学校长协会、教师联盟、精神病医师协会等团体的广泛声援。我以为,不仅电视可以适当拒绝,过多的低质量的报刊可以拒绝,甚至大量泛滥的普通书籍也完全可以拒绝。有些不良信息,如低俗甚至黄色的书刊、音像制品等还应坚决制止其生产和传播。吾生也有涯,学无涯。怎能让思想和生命在低俗的阅读中消解和浪费?没有思想,就没有创造;没有创造,就没有人类的未来。从这个角度说,给思想留下空间,就是给创造留下空间,就是给我们的未来留下希望。
  
  (摘自《100样活法》,四川人民出版社2000年10月第1版,定价:17.00元。社址:成都盐道街3号,邮编:610012)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