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网络词典

2001-04-10 09:32:00 来源:书摘 周宛润 我有话说

信息爆炸

  
  你是否发现你已经淹没在信息的汪洋大海之中,而你需要的信息则找不到不要忘记还有40000个WEB服务器上容纳了只有上帝知道的信息,你只有在休息天的晚上,等老婆孩子都上床睡觉了才有可能去抓这些信息;刚刚接触网络的人经常抱怨总是找不到他们想要的东西,还有人偏激地认为网上全是垃圾。就我的经历而言,则常常查到令人哭笑不得的信息。
  
  曾经有一次要查“世界杯”的若干信息,打入关键词“世界杯”,结果SINA的搜索引擎给出了143个相关网站;SOHU给出了121个;网易则是217个。我点击进入头几个网站,等了大约10分种终于看到了最近的一届’98世界杯足球赛的状况,我想再找前几届世界杯的消息,若要一个一个打开来看太费时,于是再退回主页,在搜索栏里打入条件限制多一点的关键词’94意大利之夏世界杯足球赛”的状况,结果却被告知我所用的词语过于专业或冷僻,资料库中找不到相应的数据。
  
  顺手再举一个例子:查找法国巴黎著名的香榭丽舍大道的图片,打入关键字“香榭丽舍”,SINA的搜索引擎给出了四个相关网站,结果前三个网站都是“服务器无法建立链结”,最后一个网站上贴了一篇微型小说,讲的是男孩女孩的恋爱故事。如此一个风马牛不相及的网站之所以被搜索引擎郑重其事地推荐出来仅仅因为出现了女孩子对男孩子说过“向往巴黎的香榭丽舍大道”这样一句话我只好再返回到主页打入另外一个关键字“风光图片”,这回搜索引擎极为慷概又毫不负责地给出了121个相关网站,若要一个一个地翻出来,真是要折腾掉我不知多少白花花的银子和攸忽而去的时间,真是应了上面的那句话———谁有那么多的时间来寻找可能压根儿不存在的东西?
  
  肉鸡网站已经有人用“肉鸡理论”来讽刺互联网上迅速发展的诸多网站了,其意是说,眼下网站之多,生产之快,像极了流水线上出来的肉鸡,长得迅速,吃得方便,却实在没有什么滋味。的确,中国的网站数从三年前的1500个发展到目前的15000个,增长了10倍,而网民人数则从62万发展到目前的890万。这样的增长速度怎么能指望每一个网站每一天的内容都出奇出新呢?于是,点来点去,抄来抄去成了时尚,在新浪网上进行网络原创文学评比,在SOHU上也进行比赛,在梦想家网站上实时跟踪72小时网络生存,在网易上也是同样的内容……比较偏激一点地说,目前的几大品牌网站几乎都在做相同的东西,以此来迎合号称新新人类的所好,其用意和中央台的春节文艺晚会如出一辙。
  
  
电子坟

  
  大约半年以前,曾有朋友在网上聊起一个创意:电子坟。事情的缘起是这样的:因为他有一个亲近的长辈早年亡故于北京,所以每年清明都要北上去扫墓。后来举家迁往上海,而扫墓的事情又不能耽误,大约每年都要为扫墓的事情耽搁一周的工作。随着他工作日益繁忙起来,连着有两年没有去了,这使他的心里起了一个负担,总是牵挂着、惦记着,苦于没有一个可行的方案来寄托哀思。后来他忽然想起了一个办法:创办一个电子坟地的网站。电子坟的主要内容就是把亡故亲人的生卒年月、生平事迹等相关内容一并陈列出来,使得每一个想念亲人的人都有机会随时随地进行“扫墓”。
  
  
网虫

  
  是谁第一个想出来“网虫”的名词我们从前大多以某人的职业形成称谓,比如农民、车夫、家庭妇女、学生等等,以“某某”人形式的更是普遍,比如诗人、工人、广告人、经理人等等,以此类推,就应该产生“网人”这样的称谓才对,可是怎么就叫了“网虫”呢看来是需要用动物的特征来产生贴切的比喻了,不然为什么不叫“网鼠”“网猫”“网老虎”“网狮子”呢顺着这个思路想下去:虫子是什么东西?
  
  首先,虫子是非常微小的动物,互联网却是无边无际的广大,言语不足以形容其庞大、深邃和空旷,所以一个人在网络上相对地就是一条虫子。
  
  第二,虫子喜欢集族成群,因为一只小虫子能力有限,大多要过群居生活才能生存下去,比如蜜蜂、蚂蚁等等,所以沉溺于网络的人也是一个特定的族群,他们只和同族群的人交换信息、交流感受,产生共鸣。
  
  第三点,大多数虫子的寿命都很短,生命力也很脆弱(除了蜈蚣、蝎子之类的毒虫),比如蜉蝣,只在世上活一天,它所看到的世界当然非常闭塞,而网虫们的视野同样狭窄,他们身上的许多功能都退化了,他们不吃、不喝、不拉、不撒、不走路、不跑步,真实世界的一切都和他们无关。
  
  由此,可以尝试着为“网虫”下一个定义:依附于互联网为基本生活形态的人,而且不具有生产能力。
  
  
网络昵称

  
  在互联网上交友娱乐,几乎没有真实姓名。那些在网上使用的昵称往往饱含了主人的脑汁和心血,同时还须具备漫不经心和一鸣惊人的双重效果。淡淡幽香——你闻到了纯情少女的芬芳体香了吗很可能这家伙是一个五大三粗的臭男人雪在烧———如果要用这个名字做一幅油画,应该是达利的超现实主义风格吧;静如处子——很快我在另一个大型娱乐网站上发现了另一个名字:动若脱兔。如果不是由于好事者跟风,那么就有理由怀疑这两个名字是由一个家伙起的,而且此人多少有一点水仙花情结;没钱没文化的一代丑男———冗长的名字里饱含绝望,很可能是欲擒故纵的伎俩;比较有名的几个昵称有“痞子蔡”、“轻舞飞扬”、“敢笑杨过不痴情”等等;比较先锋的有“生逢7月4日”、“列宁凯撒”、“冰棍!冰棍!”等等;比较风雅的有“边城浪子”、“云中帆”、
  “红泥小火炉”等等;……
  
  曾经有一个名叫“毛豆豆”的网友张帖子表示要撰写一本《网友昵称大全》的书,并且按照百科全书的要求进行索引分类,包括动物类、植物类、文艺类等等诸多条目,立志要将网名一揽子统统打尽。
  
  
网络俚语

  
  如果你是第一次上网,必定会非常惊讶地发现网上别字满天飞,什么一网情深、网事随风、来来网网等等,其实这些也就算了,顶多是算网虫们钻了语言文字的空子将互联网文化发扬光大,但是,另外更多的连篇怪话,简直让刚入行的人们摸不着头脑。
  
  美眉——如今是最常见的网络俚语了,连非网络人士都是耳熟能详了。该词是从“妹妹”一词演化而来,再赋予了港台发音的特征;
  
  恐龙——多么珍稀的动物因此用来指那些罕见的真正的上网女性若还是美女那可就是鸭嘴龙了;
  
  青蛙——网上的男性,和恐龙相比简直多了去了,只会在网上鼓噪一气,有时候还混淆视听,冒称自己是恐龙;
  
  人妖——不解释也应该明白了吧,说的是那些在网上男扮女装的青蛙们;见光死———指网友在网上彼此感觉挺好的,但是一出来见面就无法维持这种臭气相投的感觉了,谁都不愿多看谁一眼;
  
  东东——就是指东西拉,打起字来省事一点;
  
  斑竹——从“版主”一词演化而来,是微软拼音输入法的创意;
  
  眼球——网络注意力,正好对应了现在最时髦的关于互联网“眼球经济”的说法;
  
  灌水——在网上张帖子发表网络文学;
  
  ……
  
  以上所举只不过是网络俚语中沧海的一粟、森林的一木、城市的一条小胡同,而穿过这条小胡同,你会发现无穷无尽的披着汉语外套的假洋鬼子在汉语殖民地上游荡!
  
  
美女卵子

  
  美国总是处处得风气之先,美国网站开创了在线拍卖名模卵子的先例,并因此吸引了500万人次的访问。借由互联网的传播速度,很快就有国内人士跟进这拨潮流:成都某广告公司与四川省计划生育科学研究所共同建设世界首家“美女卵子库”,实现网上拍卖。看来在线拍卖卵子很快传入国内了。
  
  这一事件引起诸多争论,大体上来讲是反对声浪较高,一个最普遍的说法是:在线拍卖美女卵子有违社会伦理道德,尤其是违背了中国的文化传统。如此一来,势必会产生一些生而不养的亲生母亲、养而不生的代理母亲,大大增加了社会不稳定因素。
  
  由此联想到了一部电影和一个社会现象。
  
  由苏童小说改编的电影《大红灯笼高高挂》曾赢得一时声誉。此片是一部描述男性宗族社会的闺阁片。女人触目惊心的“窝里斗”不过是男人的余兴节目。在那座老宅里过日子的女人们,她们全部的生活目的只有两个:相夫、教子。她们争先恐后地为老爷繁育后代以此奠定自己的家庭地位,可以说从大太太到五姨太、从女主人到全族上下的大小丫鬟都是老爷随手可取的卵子库。而相关的社会现象则是改革开放之后,一些沿海城市出现了“包二奶”现象。从意识形态上破坏了国内长久以来的一夫一妻制观念。诸多不稳定因素也开始滋生。当年第一批下海的弄潮儿率先产生了多妻行为,除了有“饱暖思淫欲”的心理因素外,更是由于几千年以来的男性宗族思想在作怪。
  
  
1000拍

  
  1000拍(1000beats)是一个时间概念,每1拍代表1分又26.4秒,是24个小时的1/1000。这个新兴时间概念的创意来自著名的帅奇(swath)手表公司,它最近推出了网络时间表,在秉承时髦风格的手表上会同时显示两档时间,上面一档是当地时间,由表的主人调试,如北京时间12点;下面一档是互联网时间,如600拍等,是全球统一时间。
  
  帅奇公司认为这个不同寻常的新概念产品解决了许多年以来的大麻烦。地球村的概念提出至今已有20年了,惟有互联网最接近这个理想,但是人们依然要常为时区的不同转换而伤脑筋,尤其是那些经常在世界各地飞来飞去的商务人士,比如某一财经论坛在6点召开,并将通过卫星实行现场传播。6点,哪里的6点?北京?东京、还是罗马?等到把时间搞清楚了,节目可能早过大半了。有了互联网时间以后,全世界真正拥有了统一的时刻——600拍大约是北京时间正午12点,东京的下午13点,罗马的凌晨5点……网络时间的优势在于不受时区的影响。还有一点值得注意:网络时间统一使用标准,同时也把子午线向东转移。传统时间是当子午线从英国格林威治通过的那一点算起表示为0点,全世界新的一天都从那里开始,而网络时间是从子午线通过瑞士境内的那一点算起,表示为0拍
  ,互联网上的新的一天开始了。
  
  
电子货币

  
  先做一假设;有一天,全世界的人们都对银行提要求:请把我们的资金全部兑现,结果会怎样?可怜的银行家们会诚恳地提醒我们:即使把全世界所有的有形货币都集中起来也无法完成全额资金的兑现。也就是说,这个世界以“兆”计量的巨额资金是从来不以人们熟悉的货币形态出现的。那么,这些钱长得什么样子、如何流动?几张支票、几万股股票、信用卡经济人在键盘上的几次敲击等等都是资金的流动方式,其实在电子货币的概念明确以前,较为原始的电子货币存在于世界至少已有几十年了。
  
  简单地说,电子货币是一种文件格式,是一堆以0、1二进码方式储存于互联网上某角落的数据文件,是在互联网上完成制造、应用、周转、结算的Bit货币形态。目前,电子货币已率先在金融界普及。随着互联网应用的日益深入,电子货币经济影响到人们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包括费用结算、零售购物等等。从而全面取代现有的各类货币。
  
  许多人对电子货币不信任:把钱牢牢地拴在裤腰带上尚且防不了动用暴力的强盗,何况是一大堆互联网上的数据文件呢那些脑筋错乱、技术高超的黑客们瞅准了一个空子就把巨额资金划归自己名下……那还不如面对一个真实的强盗,尚有拼命一搏的机会——把钱放在网上,还称绝对安全?!
  
  有一个笑话值得一听:从前有一个无赖偷了一个秀才的铜钱,不慎失手被当场活捉,秀才喝道:为何偷我的钱?无赖却狡辩道:你的钱?你喊那铜钱可会答应?……的确,货币从来都是认钱不认人,这是有形货币最不安全的因素。可是电子货币完全不同,人们都知道信用卡的安全性在于密码,但是保障电子货币的安全性却远不止一串数字密码,而是货币主人与生俱来的基因密码,比如指纹、虹膜特征等等。美国已率先研制出了不用信用卡的取款机。银行先把顾客的基因资料输入数据库(虹膜特征),当顾客需要提钱,就站在这台聪明的取款机前,让自己的眼睛看着机器的眼睛,待认证一番后,取款机才会按照指令进行各项运作。
  
  
电子人

  
  最近英国电子物理学家凯文教授把自己多年以来的研究成果———小块电子晶片植入了左臂的皮下组织(理论认为可以植入身体的任何地方),这块不同寻常的电子晶片可以概括地称之为一个微型上网器,无需键盘和鼠标,全部由人脑的意识进行控制,从而使得凯文教授拥有了巫术般的魔力:
  
  当凯文教授回家的脚步声在走廊里响起,房间的大门会自动地打开并发出问候:“你好!教授。”
  
  当他进入房间,大门自动关上,这时书房里的电脑自动打开并联结上网,收取这一天下来的电子邮件;
  
  即使凯文教授外出,仍能通过意识控制对住宅内各项设备的操作,包括自动打开窗帘、用微波炉进行烹饪,播放多媒体影碟机等等。
  
  当然以上这些魔法现象必须建立在到处都有网络端口的基础上,也就是一栋网络化的建筑加上一个具备随身上网功能的电子人才能促成凯文教授在自己的家里处处“心想事成”的结果。
  
  凯文教授并不满足于在家里实践这个科研成果,他同时还促成了另一项更为大胆的实验计划。在他热烈的鼓舞下,他太太也同意在手臂皮下组织植入了一块相同的电子晶片,于是世界上第一对具有心灵感应能力的电子人夫妇出现了:凯文夫妇不论相距多远,随时随地都能捕捉到对方的心思。凯文太太曾对新闻界表示:“有时候早上起来,我在厨房里弄早餐,他在起居室里看报纸,经常地,我会忽然停下手中忙的活儿——因为我有了一种鲜明的感觉,是的,他在想到我,这不是语言文字的表达方式,就是很单纯的一个鲜明的感觉,非常奇特……在手臂上动了一个小手术之后,我们之间的感情真的跃升到了另一个层次上。”
  
  目前,凯文教授正致力于推广自己的电子人技术,期望它能得到较高的商业回报。
  
  (摘自《网络时代的48个关键词》,上海三联书店2000年12月版,定价:15.00元。社址:上海市钦州南路81号,邮编:200233)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