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拥有心智生活

2001-06-10 09:32:00 来源:书摘 周国平 我有话说

我从来不给老朋友当啦啦队,因为在我眼里,他们个个都自己有翻江倒海的本领,用不着我来推波助澜。如果他们玩得漂亮,我看得高兴,就只是在心里叫一声好而已。但是,现在我要破个例,不妨把这次破例看作一个意外,我是不小心把心里的那一声好叫了出来。
  
  朱正琳当然也属身手不凡之辈,过去编《东方》杂志和现在做电视节目策划都远不能让他过瘾。我知道,他虽然自己是一个写文章的高手,但更强烈的心愿是编一个真正合乎自己性情的刊物。我也相信,以他的心智敏锐和兴趣广泛,只要有合适的机会,他必是一个好的办刊人。现在,他编的读物《成长》山东画报出版社出版问世了,我一看就喜欢,立刻感到其定位之准确恰好是把他的爱好与社会的功用做了最佳的结合。
  
  按照朱正琳的设想,《成长》是面向智力活跃的青年的。他之产生这一设想,如他在编者手记中所说,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怀念自己曾经拥有的这种活跃。不过,他没有停留于怀念,而是由此想到了要为今天的青年做点事。他心目中的对象大概不是今天所有的青年,而只是其中的一部分,也许是那些能让他认出自己昔日影子的青年。他设身处地地想,在现在这个出版物铺天盖地的时代,如果他仍然是一个对世界和人生充满好奇的青年,他最需要的是什么,那么,既然今天必定也会有许多这样的青年,他又能为他们做些什么。他的决定是要做他们的朋友,如同在趣味相投的朋友之间经常发生的那样,随时把自己在大量阅读中发现的有限精品介绍给他们,并且动员同道者也这样做,于是有了这套特别的文摘类读物。
  
  对于精彩的文字作品,《成长》也不是兼收并蓄,而是有非常明确的选择范围的,分做两大类,一类探索世界,另一类体悟人生,这两个方面组成了朱正琳所说的智力生活。在我看来,他所说的智力生活其实包括了智力生活和心灵生活,不妨相对地区分开,前者面向世界,后者面向人生,两者可以合称为心智生活。经验告诉我们,一个人能否真正拥有心智生活,青年时期的确是关键。青年时期不但是心智活跃的时期,而且也是心智定向的时期。如果你在青年时期养成了好读书和读好书的习惯,那么,这种习惯在以后的岁月里基本上改不掉了。如果那时候没有养成,以后也就基本上养不成了。严格地说,好读书和读好书是一回事,在读什么书上没有品位的人是谈不上好读书的。所谓品位,就是能够通过阅读而过一种心智生活,使你对世界和人生的思索始终处在活泼
  的状态。世上真正的好书,都应该能够发生这样的作用,而不只是向你提供信息或者消遣。智力活跃的青年并不天然地拥有心智生活,他的活跃的智力需要得到鼓励,而正是通过读那些使他品尝到了智力快乐和心灵愉悦的好书,他被引导进入了作为一个整体的人类心智生活之中。一个民族在文化上能否有伟大的建树,归根到底取决于心智生活的总体水平。拥有心智生活的人越多,从其中产生出世界历史性的文化伟人的机会就越大。我始终认为,近代以降中国与西方在文化上的主要差距是在这里,而不是在别处。事实上,中国的青少年在智力的活跃上丝毫不亚于西方,但是,由于在重实用的环境中得不到鼓励,反而受到压抑,结果就使得大多数人还没有来得及成长就已经"成熟"了,我的意思是说,还没有来得及真正拥有心智生活就明智地把它放弃了。在今天越发重实用
  的氛围中,朱正琳来编这样一种鼓励心智生活的读物,我不敢说实际上能起多大作用,但我非常欣赏他的见识和努力。
  
  和朱正琳在一起,最愉快的事是听他谈书,他对书有热情也有鉴赏力,谈起自己喜欢的书来真是神采飞扬,妙语迭出。现在他来编这样一种读物,我要同时向他和读者庆贺。向他庆贺,是因为他在做的这件事集享受和功德于一身,这等好事居然被他找着了。向读者庆贺,是因为朋友们听朱正琳谈书所得到的那种愉快,从今以后会心的读者也可以共享了。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