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善待孩子们的心灵

2001-07-10 09:32:00 来源:书摘 韩春旭 我有话说

这是怎么了?

  
  千禧之年之后,报纸接二连三地报道的自建国以来,我们都很少听到的令人毛骨耸然而又让人感到荒诞不经的恶性暴力事件。
  
  洛阳三名十二三岁的少年,仅仅因为玩电子游戏欠下两元钱,而惨遭游戏厅老板杀害,杀人凶手、24岁的游戏厅老板,在诉说自己杀人动机和杀人经过时竟那样满不在乎:"很简单,打完后就是尖刀子戳死,然后再是掐死。死对我来说并不可怕,杀人偿命,我自己也认为是天理。"24岁独子杀害生身父母,他爸的肠子都流出来了,他妈的脑袋和身子也就连着一点皮……这位青年杀死了父母后,翻出家里的钱藏在了饼干盒里,而后洗了温水澡,而后还抽了烟,镇静了好一会儿才走。当记者质询他的凶杀行为,他竟然如此讲道:如果不判我死刑,十几年后待我出狱,还能落套房子。
  
  房山区八岁的二年级小学生王闯,因为没有完成课堂作业,竟被亲生母亲打得遍体鳞伤,导致肾功能衰竭。成都双流县罗家店小学六年级的学生李兵,因不满学校加收作业辅导费,打了投诉电话,被班主任叫到办公室连扇十几个耳光,打得孩子鼻血长流。
  
  黄陵县小学四年级的一名小学生因未完成数学作业,22岁的老师当堂宣布,全班50名学生对这位同学须每人抽打十教棒,而后全班28名男生轮流抽打孩子的臀部、大腿、小腿。孩子疼痛难忍,本能地用小手护住下身,可无情的教棒又落在他的手和胳膊上。四十多分钟过去了,孩子被打得大小便失禁,倒在地上呕吐。
  
  贵州省湄潭县抄乐乡完小教师罗远寿强迫学生冯航吞吃大便……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王极盛教授历时多年,对北京五百多个班的两万多名中学生进行了测试,所得结果表明:北京三分之一的中学生存在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人际关系敏感,有敌对倾向,有理不让人,无理搅三分,不能自控,思维偏执狭隘,很难与人合作,抑郁苦闷,无精打采,严重的有自杀念头,焦虑烦躁,情绪不稳定,典型的表现就是"考试焦虑症",心理不平衡,总感觉老师和家长对自己不公平。
  
  好了,想讲的事件该止住了。我知道,现在无论从事哪个领域工作的人,都在自己生存的那个天地里,奋斗得很忙很忙。为了孩子们一生能获得真正的幸福和快乐,请大家都能在百忙中停一停脚步,在此有一个静心、真实的思考吧!
  
  
家庭给孩子些什么?

  
  人的一生什么最重要知识、权力、名誉、金钱,这些对于人来说也许很重要,然而对于我们每一个人来说,任何事情再没有比父母、兄弟姐妹、夫妻和子女更重要的,也就是说再没有比家庭更重要的事情了。家庭是我们生活真正的基础,也是我们作为一个人基本角色最源头的开始。
  
  任何一位父母,无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健康成长,期待他们比自己更强壮、更聪明,并梦幻着取得自己只在梦中想过的成就。然而这一切,取决于你给孩子奠定下什么样的生命品质。
  
  事实上,今天的孩子们吃着最丰盛的营养食品,穿着最时尚的名牌时装,用着最先进的电脑,然而,他们活得都是那样地脆弱、敏感、自私、自理能力差,不善于处理矛盾。孩子们的生命品质最需要我们父母输送什么样的营养?!
  
  通常孩子对父母有着一种天然的完全的信任,他们认定父母无所不知,无所不能,父母说什么他们就会信什么,他们扮演的全然就是学习的角色。此时,孩子的眼睛充满的全部是好奇,他们更想利用自身一天天成长起来的小生命,去了解、去爱、去感受、去选择、去想像。如果说人类必须学习的意义何在,那么父母最重要的职责,就是要向子女提供"爱"的榜样。
  
  爱是生命的本源,是所有生命的本源,爱就是人的本性。宇宙间存在的一切都是为了让人学会爱而存在的。
  
  那么孩子随着日渐成长,随着辨别是非能力的成长,随着开始进入自己生命的角色,他们就会慢慢地懂得,人活着不仅仅是索取还有给予,不仅仅是收藏还有与别人分享,生活不仅仅只有要求还有感激的芬芳。懂得了这一切,一个人才具有了真正生存的能力,才具有了未来生命美好的奠基。
  
  有了爱,他面对着自己也就有了真正健康的诚实、自信和乐观。有了尽心尽责,共享,合作和包容。无论自己所具备的条件与能力有多少,他都会凝视着自己的坐标轴径直地走下去。无论有多大的困难与失败,哪怕一生都平凡,他也会是人生的喜悦者、成功者、胜利者。因为他认识到人生的全部意义就在于体验爱中那个奋斗的过程。
  
  我们所有做父母都应深深地悟到:"爱的家庭教育"是各种教育中最完善的"育人教育"、"灵魂教育"。家庭就是一所爱的学校。让孩子学会什么是信仰与真诚,什么是宽容与爱心,什么是勇敢与坚定,什么是服从与感激,这就是父母给予孩子最最珍贵的生命食粮,也是孩子生命里真正需要的父母之爱。
  
  人们常说:"孩子是父母行为的镜子"。对孩子来说,父母的生活态度和生活行为就是最好的教育环境。反观我们许许多多的家长,对生活缺乏乐观、热情、爱心,牢骚满腹、愤怒、嫉妒、贪婪和不耐烦,这些生命劣质是怎样可怕地传播进孩子的血液里曾亲眼看到6岁孩子让母亲买玩具,母亲恶狠狠地说:"跟你奶奶要钱去。"一位不满3岁的孩子自己蹬车摔倒了,母亲气汹汹地跑过来说:"是谁把你碰倒了。"生活中就是这点点滴滴不起眼的行为,却是最最可怕的酵母,它会比你讲上千倍的道理还要在孩子的生命中发酵得多。设想父母如此,孩子怎么能视你为可爱的父母、朋友,而你对他所有的期待,怎么能不仅仅是一个再现的你呢?!
  
  一位美国学者曾走访了20多个国家,对一万多名经济条件不同的儿童进行调查。当问到孩子们最大的心愿和要求时,答案竟是惊人相同,他们对吃、穿、玩、用的东西都并不很在意,而普遍重视的却是家庭气氛和精神生活:"父母不要吵架","大人说话不要失信","父母要维护我们的自尊心","对我们少发点脾气,多一点笑"……
  
  由此更充分地说明,孩子们的精神生活、心灵需要,比物质条件、经济生活的要求更强烈,而满足他们的要求,只有通过父母一言一行以身作则的教育。从而我们更要说,解决一切教育问题首要的关键,就在于父母自身的不断成长与成熟。
  
  
学校给孩子些什么?

  
  当每一个可爱的孩子从咿呀学语,走路跑步中一点点地成长起来,终于从母亲亲昵的怀抱里脱离出来,他所面临的就是要背起书包去上学。
  
  小学、中学、大学,人短短的一生,非要用去16年的时间在学习当中度过,而且还是在生命最华美的少年、青年这一阶段。
  
  当母亲领着孩子的小手将他送进学校大门的时候,从事教育的教育者们,面对眼前一个个天真可爱的孩子,我们的教育到底要教什么育什么呢?!
  
  无疑,家长和老师都慈爱地希望孩子在学校这一天地里,长上一双未来人生幸福飞翔的翅膀,这翅膀就是我们所认定、企望的获得"知识"。
  
  "知识就是力量",这一信仰已经深深地植根于我们生存的意识中。但是知识并不等于是智慧。知识、技能的获得仅仅是人生幸福奠基的一部分,对人、事物的正确认识和了解,对自己和对生活世界的正确观念,这才是影响人生幸福的重要因素。具体说,尊奉什么样的生命准则才能让孩子过上幸福的生活如果说学校教育的最终目的是求得个人及群体的幸福,那么教育的真义就是让人获得人生的大智慧,通晓宇宙及生命的真理,了解人生现象,善用知识和能力,为社会人类服务,同时享受人生。
  
  然而,不能不感到遗憾的是,目前学校的教育课程里包含着太多无需存在,而实际上学生既不感兴趣,对未来生活及工作也没有太大效用,还必须要死记硬背的学习内容,而一些可以重整社会道德秩序,建立人生价值观的学科,反而不包含在内,并且某些教材的陈旧固守,使孩子们对学习产生了极大的厌烦心理。如此结果,教育经费不断增加,硬件设备不断更新,学习课时不断增添,都无法挽救孩子教育品质的低落。
  
  课程不是为课程本身而存在,课程不是为了教师的生存而存在,也不是为了学生即兴、偶发的需求而存在。当然在某种意义上来说,课程是要相当程度地顾及孩子将来生存的需要,国家发展的需求,但所有课程的安排和内涵的选择,都应该在不同的阶段归结到终极意义上,学校的教育课程及内容,应该最终置于宽广而真实的宇宙观、生命观及人生观这个大结构中来定夺。把教育的焦点放在"智慧"上,而非仅是"知识"上。
  
  当老师站在讲台前的时候,不是世俗地告知给孩子,以有所得为成功,以无所得为失败,以收入多、职位高为荣,得之则以为喜,反之则以为耻,而应和蔼高远地告知孩子们:"每个人的聪明才智不同,性格不一,所谓成功也是因人而异。除了个人的才智、能力、性格和各种条件外,还有大大小小的各种环境、遭遇及外在机缘的影响及配合。"我们要教育孩子如何去争取、去竞争、去追求各种成就;我们还要教育他们如何处逆境、如何合作、谦让与关爱;还要教育他们如何诚实与责任、公开与透明、科学性与精神性,把教育的理论结构围绕在这些价值体系上,从而让孩子了解了自己,也了解了世界变化的原理,让孩子懂得追求,也懂得世上还有挫败、失望之苦,教育孩子学会如何与自己、如何与他人,如何与自然建立和谐有序的关系。
  
  我们要说,教育者永远是伟大的,之所以伟大就在于我们能把无数生命的心灵导向光明、导向幸福、导向完美。
  
  老师可以说是孩子们的再生父母。16年的学习生活,已经远远超过了与父母朝夕相处的时间。老师在讲台前,一个眼神,一个微笑,一句话,一个倡导,都要远比家长权威得多,深入得多。然而,反观我们的一些老师,站在讲台前,面对学生只有紧皱的眉头和严厉的训斥,没有乐观、沉静,让孩子们感到这才是面对人生应有的慈爱和微笑。学生在一些老师们的眼里似乎不是生命,仅就是一堆分数指标,不仅与孩子没有友谊、平等的交流,甚至可怕地扼制到,孩子们在课余、吃饭时间,都不允许有说笑。
  
  由此我们更要说老师存在的意义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是学生人生观建立的模范者。设想教师性格的缺陷、人格的缺陷,以至对自身完善不再追求,这些一点一滴的行为,在孩子未来的人生道路上播下多么不良的种子。
  
  
社会给孩子些什么?

  
  现在的孩子生活在物质生活五彩斑斓的天堂里。他们已经吃腻了大鱼大肉,看腻了小人书、连环画,玩腻了变形金刚、长毛绒玩具。
  
  他们要吃麦当劳、艾德熊西式的快餐,要看追捕、科幻有刺激的大片、电视剧。他们要玩电子游戏、网上邮件这些21世纪最靓、最酷、最时尚的新玩具。商品经济发展的今日,社会所有领域,食品、药品、服装、轻工、电视、书刊、报纸、娱乐,都可以在孩子这一天地里找到货币流通、财源滚滚的落脚地。
  
  不能不痛心疾首地说到,我们一些商家老板为了赚钱而失去了做为人最起码的良心。
  
  看街上随处可见的报摊,扫一眼杂志封面,不是美人头,就是三点装、性感女郎,打开我们的电视、音乐、不是情呀、哥呀,就是搂一搂、抱一抱上花轿。似乎社会很是一个随意排泄接收的垃圾场。
  
  我们一面埋怨别人不讲公德地赚钱和服务,一面又向别人提供不讲公德的产品和服务。我们都共同创造一个低质量的公共环境供自己生活。在商品经济大潮的今天,我们中华大地,需要从中国传统文化中,诞生出商品经济所需要的全新的道德和文化。比如:市场经济需要法律,但更需要来自内心的道德约束。中国传统的道德:博爱、同情、勤俭、守信、诚实、负责,我们万万不可丢弃,同时我们在鄙弃损人利己的恶行中,也要共同提倡利人利己,遵守公共秩序,"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即符合道德又符合个人利益的商业善行。
  
  道德的提倡,是引领人内心积极向上的真正力量。道德实质是一种公共服务,它由社会的每一个人提供,又被每一个人所享用。一个道德风尚好的社会也会是一个经济效率最高的社会。
  
  又比如:市场经济的今天,物质的丰富,给我们每一个家庭提供了空前的物质享受的追求。在我们肯定不损害他人利益的物质追求权利合理的同时,我们还要提倡对物质淡泊、超然的精神。孟子的"富贵不能淫,贪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中国古老的训条,仍是我们人所追求的道德人格完美的境界。同时,我们在提倡物质生活享受的同时,我们还更要引领人去追求精神。
  
  物质超过了极限,不仅不会给人带来快乐,反而会使人更加焦躁不安、空虚得没有归宿感,而追求精神相反是无限的,越追求它,你就会越感到做人的尊严和高贵,它会引你进入更高的层次,获得过去从没有体会过的满足。
  
  还比如: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我们需要歌星、影星、模特、成功的企业老板,告知给人们能力、机遇、努力怎样换来人生的成功,然而人人不可能都成为明显、企业家,我们更多更多的人都要过着普普通通人的生活。由此,我们的电影、电视、电脑网络,新闻媒体,是否能在这种过于热情的宣传中跳出一些来。在我们的身边有许许多多这样的人,他们在一些学术领域都有着很高的地位,但却过着俭朴的物质生活,他们放弃曾有过优厚待遇的出国机会,甚至离开了舒适的大城市,为了一种精神,一种信仰,为了下一代人生活的幸福,他们默默地去荒山种树,去艰苦的城市搞科研,去空气稀薄的青藏高原保护人类珍稀的动物。这才是我们今天冲破着传统,有着真正的自我,有着崇高的生命品质,引领人们生活真正意义上的英雄。
  
  我们急切地感到:电影、电视、新闻媒体、书刊更应该承担起社会道德重建的责任。当人们的思想、行为不再迷茫、下滑,这将是一股无形的,然而是巨大的力量;它将是真正潜在的道德资源,一旦这资源被孩子们所启动,其力量是无与伦比的。而用道德树立起的"明星"权威,才会是人生值得崇拜的永恒的榜样和模范。
  
  (摘自《生命之约》,中国青年出版社2000年12月版,定价:16.00元。社址:北京东四12条21号,邮编:100708)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