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加快发展中国的基金产业

2001-08-10 09:32:00 来源:书摘 陈生 我有话说

基金作为一种投资工具,在中国运用的时间并不长,对广大的投资者来说甚至还是个新生事物,而基金产业还只是初创阶段。其实,基金的出现可以追溯到一个多世纪以前,在1868年,英国政府为了扩大向海外投资的需要,专门设立了"海外与殖民地信托",被认为是世界上第一支公众投资基金。作为投资工具的基金,既弥补了单个人在投资方面的不足与限制,又满足了人们不想仅限于银行储蓄,而愿意更广泛地参与投资的要求。投资基金区别于一般投资的显著特点,可以简要地概括为:集合资金、专家经营、组合投资、分散风险。换言之,将社会上的分散、小额并具有共同投资意愿的投资者的资金,聚零为整,委托专门的机构投资基金公司经营管理,由这些公司的理财专家根据投资最佳收益和最小投资风险的原则,以组合的方式,把集中起来的资金再适度分散投资于股票、债券,以及货币市场上的各种金融资产或投资于实业等,赢利后再按章分配给投资者。所以说,基金具有将储蓄转化为投资、促进产业资本形成的功能;对个人或单个家庭的理财大有裨益;有利于金融市场的运行和生产力的发展。总之,健康发展的基金产业一旦与经济活动中的其他积极因素结合起来,就会激活整个社会经济生活,对国民经济的发展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基金发展的百年多的历史就充分地证明了这一点。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在西方发达国家,世界基金产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尤其是在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随着世界投资规模的剧增,现代金融业的创新,品种繁多、名目各异的基金层出,形成了一个宏大的产业,在当代经济中,基金产业已经与银行、证券、保险业并驾齐驱,成为现代金融体系的四大支柱之一。
  
  自邓小平1992年初南巡谈话以来,我国市场经济获得了迅猛发展,与之相适应的各类要素市场也有长足的发展。但也应该看到,毕竟我国的市场经济起步较晚,在某些方面还不尽如人意,特别是基金市场尚属初创,这方面的人才缺乏、法规不健全,如何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创建我国基金产业所需环境和条件,从而推动我国基金产业迅速发展,是一个重大而又迫切的问题。对此,由国务院经济体制改革办公室经济体制与管理研究所牵头,组织国内金融界、证券业等的有关专家学者,组成了"中国基金产业发展研究"课题组,对我国基金产业的一些相关问题进行了两三年的研究。通过对国内外有关机构的调查研究,尤其是与美国、欧洲、日本等亚洲一些国家和地区的投资基金公会、基金管理公司、投资银行、托管银行、证券交易所、研究机构,以及政府监管部门和市场自律组织的专家学者进行多次境内外的讨论,最后经课题组全体成员的潜心研究,形成了一系列颇有价值的研究报告。由陈立主编、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出版的《影响未来的中国基金产业》一书,就是上述研究成果的集成。本书分别对基金的产生与发展、基金的概念和种类做了介绍,重点对我国基金产业发展的环境条件、证券投资基金的结构与发展政策、直接投资基金的结构与发展政策、基金的管理与运作、有关监管与自律原则、世界上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基金产业的发展情况和经验,特别是我国基金产业发展的基本政策、目标等进行了比较深入的分析研究,从而构造了我国基金产业发展战略的基本框架。本书不仅能使读者对基金的概念、发展状况,以及一些国家和地区基金产业发展的经验有所了解,而且会对基金产业的组织、运作方法、监督评价机制有比较深刻的认识,从而引发对我国金融体制改革、金融市场发展、资本配置优化机制和法规建设等问题的深层次思考,并进一步对我国基金产业的发展进行对策性研究,以推动我国基金产业在健康、有序的轨道上更快地发展成熟起来。因此,本书既是理论研究成果,也是基金发展报告,同时还是通俗的普及性读物,具有较为广泛的读者对象。理论工作者可作为研究参考书,广大干部可作为了解基金产业的通俗读物,也可作为高等院校相关专业的教材,同时还是广大投资者的工具书。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