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关于21世纪的5个设想

2001-09-10 09:32:00 来源:书摘 约翰·伯恩等 我有话说

设想未必都能变成现实,但是它却打开了人们想象的空间,使人们为扑朔迷离的未来做好了精神上的准备。
  
  全球化企业成为没有领导人的企业
  约翰·伯恩

  
  “我们都是只有一只翅膀的天使。
  
  我们只有互相拥抱着才能飞翔。”
   ——卢恰诺·德克雷申佐

  
  这位意大利诗人的比喻并非针对21世纪的公司,但或许也适合21世纪的企业。对于那些企图凭借纯粹的意志力使其公司飞向天堂的超级总裁们来说,新世纪将是个不祥的时代,成功将属于那些没有领导人的公司——或者更确切地说,是属于那些领导工作由众人广泛参与,组织形式与蜂巢、蚁穴或鱼群相类似的公司。
  
  对英雄的崇拜该降温了。在20世纪,苏联由于其计划经济无法跟上西方的自由市场而分崩离析。在21世纪,同样的命运将降临到那些总裁企图控制一切的公司头上。在一个日益混乱、越来越依赖于智慧的世界里,与一位薪水高得令人咋舌、坐在“在此拍板”的牌子后面的总裁相比,企业最高层的集体领导将更有意义。
  
  我们不妨深入自然去理解这一结论。也许你会认为一个没有领袖的生物群体不堪一击,事实上根本不是这样。一只蜜蜂是微不足道的,但一个蜂群却能置人死地。英国电信公司实验室研究部主任彼得·科克伦说:“你只需观察一下生物系统,就可以知道自然界并不存在大规模的等级制度。一切都是低级和单调的,适应性很强,非常冷酷。”
  
  因特网使公司能够更加类似于蜂群,因为信息可以在同一层次上共享,而不必自下而上到达总裁办公室,再自上而下传达到员工。安永会计事务所商业创新中心的电子商务主任约翰·乔丹说:“因特网建立过程的特性将贯穿在与之有关的一切事物中,没有人负责看管。”
  
  这种平等的好处在于决策可以由那些最有条件做决定的人在短时期内作出。这会导致企业内部的混乱吗?当然会的,但这不一定是坏事。最高管理层强加下来的千篇一律的思维方式会削弱一个企业。硅谷对这一点深有体会:当程序员想要修改一段程序时,他们会故意把自己与旁边的人隔离开来,以免重复他人的错误。
  
  退避三舍 在20世纪,企业的成功如同攀登落基山。企业的成功就是执行精心确定的商业计划:每向上迈进一步,你离山顶就更近一点。但现在的情况是,落基山是流动的,是不断运动着的。某一个时候你站在了顶峰,但过不了一会儿你却到了谷底。
  
  集体领导十分适合这种新的现实。当情况每天都在改变的时候,快速反应是至关重要的——而那些等级森严官僚式企业在这方面做得并不出色。许多公司已经开始采用不指定负责人的工作小组。研究发现,1987年,在最大的1000家上市公司中,有28%的公司号称它们内部至少有一些自主小组。到1996年,这个比例增加到78%。随着具有团队意识的一代管理人员爬上较高的位置,这一趋势将会更加明显。
  
  有些公司已经率先采用了这种办法。甚至连通用电气公司大权独揽的首席执行官杰克·韦尔奇在作出许多决策时,也要与一组高级行政管理人员一起商量。韦尔奇承认:“如果没有他们,我就干不好我的工作。”思科系统公司首席执行官约翰·钱伯斯说:“很早以前我就知道‘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这一古训。如果你有一群超级明星,那么你就有机会建立一个王朝。”
  
  在21世纪,最有能力的首席执行官可能并不是大权在握者。欣欣向荣的公司将由这样一些人来“领导”:他们知道,与自然界一样,在企业中,从来没有一个人能够真正地控制一切。
  (译者:俞杨)
  
  未来的时钟将因人而异
  黛安娜·布雷迪

  
  从前,人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没有人关心别的地方是否阳光灿烂,声音传达不到地球的另一端。时间是个地方概念:挤牛奶的时间、收玉米的时间、坐下休息的时间。全世界的时区是在1884年划分的,但是一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前才得以实施。半个世纪以前,甚至很少有人想象夜间滑雪。
  
  但变化已经开始。商务和通信是决不会休止的。在有钱电视的新闻节目中,所报道的事情是“半小时以前”发生的。你不用问是几点钟,因为当地时间已经不再是有意义的时间标志,重大事件是在无线电波中显露出来的。
  
  据美国人口普查局说,在美国,目前有不到1/3的美国人每周按早9点晚5点的标准工作日上班,而且这个比例正在缩小。上夜班或是工作时间不正规的多半是妇女和少数民族成员——他们多半是出纳员、店员或护理员。白领工人在家里干的活要比在班上多,从而使繁忙紧张的商务世界像以前那样沦为休息的场所。例如,随着每天24小时营业的市场使“收盘价格”成为过时的概念,华尔街正在成为一个夜以继日的行业。没有根基的生活正在带来没有时间限制的作息时间——餐馆同时供应早餐麦片和马蒂尼酒,因为人们的胃口因各自体内生物钟的不同而各异。
  
  问题是,在今后的100年里,各种各样的作息安排将会怎样影响人们的生活因特网是永远不会睡觉的,但人要睡觉,而且必须睡觉。
  
  从好的方面说,允许人们按照自己的时钟生活是十分民主的做法。马来西亚吉隆坡的里茨-卡尔顿饭店甚至不让客人费心去确认当地时间。客人随便什么时候到饭店,停留24个小时都算是住了一夜。这项计划已经扩展到了亚洲的其他饭店。在亚洲,飞机航班常常误点。
  
  很方便吧。不过,共同的日常作息制度的消亡将会从根本上动摇社会。如果你的邻居的作息时间与你的不同,那么谁又会是你的社区伙伴呢?也许只有你电子邮件目录上的那些人,也许什么人都没有。
  
  要知道这一趋势将走向何方,顺应商店星期天不打烊的潮流并快速地推动这些潮流吧。几乎每一种服务——从律师到婚姻顾问到职业高尔夫球手——都将24小时运作,否则就有可能消亡。工作将从凌晨4点开始,或者从下午4点开始,随你自己定。真正关键的是实现了什么,而不是做了什么。时间将变得可以替换,就像美元钞票一样,任何时间都可以与其他时间进行互换。
  
  于是问题便归结到了流动性的提高是否有意义上来。例如,延长营业时间将意味着更多的生意——但未必是更好的生意。网上经纪行斯隆证券公司的总经理詹姆斯·阿克尔曼抱怨说,24小时营业“让人没有余暇坐下来休息和思考”。
  
  在超高速的“因特网时间”的诞生地硅谷,企业的行政主管们已经开始把自己睡觉睡了多长时间作为吹牛的资本。对他们来说,身分的最根本标志是按照自然的生物钟、而不是网络的时钟生活。
  当然,回到过去的农耕时代是不可能的。不过有些人将学会在循环往复的24小时内进进出出,按照适合自己的作息时间安排生活,而不是拼命追赶永不落山的太阳。伊丽莎白·德莫特就是其中的一个。德莫特是美国里茨-卡尔顿公司在新加坡的雇员,她说,她“按照非常自然的有张有弛的节律”在24小时内干完自己的工作。她说:“我认为,当代那些企图遵守传统作息时间的全球化行政主管不仅是无能的,而且等于是在过分地消耗精力。”有意思的是,正是照亮黑夜的蜡烛引导着我们沿着这条道路走下去。
  (译者:白洋)
  
  智能计算机将比人类更聪明
  奥迪斯·波特

  
  “目前,计算机尚未显示出任何拥有智能的迹象。这并不令人感到惊奇,因为我们目前的计算机的复杂程度还比不上蚯蚓的大脑。但是在我看来,如果非常复杂的化学分子可以在人体内活动并使人类产生智慧的话,那么同样复杂的电子电路也可以使计算机以智能化的方式采取行动。”
  ——斯蒂芬·霍金,物理学家,1998年

  
  许多科学家断言,机器的智慧会迅速超过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和霍金的智慧之和。霍金认为,就像人类可以凭借其高超的捣弄数字的能力来设计计算机一样,智能机器将创造出性能更好的计算机。最迟到下个世纪中叶(而且很可能还要快得多),计算机的智能也许就会超出人类的理解能力。
  
  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的材料科学家罗伯特·纽纳姆预测说,硅甚至会产生多种新的生命形式。而且这种硅生命的优势——主要是不会死亡和难以想象的智能——有可能启发科学家制造出“拥有可以超越所有生物的共同意识”的人——硅复合生命形式。
  
  一场噩梦? 这些狂想不再只是科幻小说作家的想象了。它们正在慢慢地潜入主流科学。研究人员正在逐渐意识到,人类首次接触一种迥然不同的智慧,这在他们的整个生命中将具有何等重要的意义。
  
  硅生命的诞生将使文明再次发生改变。人类所有的科学和艺术,甚至人类关于自我的观念,归根结底都来源于人类凭借知觉对世界的认识。但是可以看见无线电波、可以倾听星光甚至可以感受到钢铁原子中的众多空隙的生物对于现实世界将产生截然不同的理解。我们从它们身上了解到的东西可以比借助显微镜、望远镜、X光机等高技术工具获得的发现还要令人惊奇。
  
  一些研究人员担心拥有超级智慧的机器将成为一个变成现实的科幻噩梦。英国雷丁大学控制论研究负责人凯文·沃里克确信,到2050年,智能计算机将征服人类。日本高级通信技术国际研究所一个硅脑制造项目的负责人雨果·德加里斯承认,他创造的东西可能会把他“像苍蝇一样拍死”的想法一直搅得他心神不宁。
  
  其他研究人员则认为,这样的存在物拥有高超的智慧,不会不尊重各种各样的生命形式。伦敦帝国理工医药学院神经系统工程负责人伊戈尔·亚力山大以嘲弄的口吻说,机器会有恶意的想法是建立在这样一种错误的假设基础之上的,即智能机器的行为方式将与人类非常接近,“具有人类的弱点和所有的特征”。但是,没有性别又知道自己是机器并且基本上可以永远存在的生物不会去竞争领土和配偶——这是人类残暴和虐待低级生命形式的两个主要原因。因此,如果具有超级智能的机器认为人类不适宜与它共同存在在地球上,也许它们只会在自己身上建造一圈助推器,然后飞向太空。一些机器反正总是要飞向太空,去寻找新的知识,因为太空旅行对他们来说只是小事一桩。
  
  盒子里的智能 不管怎么说,人脑作为地球上最聪明的东西的日子已为时不多。计算机的速度和复杂程度将继续保持每18个月翻一番的速度直到2012年。到那时,计算机电路的密度将是现在的1000倍,一台鞋盒大小的计算机将拥有人脑的处理能力。硅谷一家芯片公司欧文传感器公司的技术主管约翰·卡森说,如果走运的话,这一里程碑式的日子将会比预计提前许多——也许可以提早到2005年。
  
  2012年之后,利用奇异的量子力学的芯片在复杂程度方面将出现新的飞跃。完全复制人脑不仅包括人脑的1000亿个神经元,而且还包括人脑数以万计的突触或神经元之间的连接物并不需要很长的时间。人们认为这个由密集的连接物组成的迷宫是产生智慧所必需的。库茨魏尔技术公司的创始人雷蒙德·库茨魏尔预计,到2020年由电子元件构成的智能将达到这种复杂程度。
  
  然后,它们将迅速超越人类的“湿件”(大脑)。10亿个人的大脑的处理能力很快就可以被压缩到1立方英寸的量子电路中。人造大脑的体积也不会受到人类头骨大小的限制它们可以像卡车一样大,人造大脑的体积可以与围绕地球运行的人造卫星相当。
  
  评论家们声称,无论计算机的体积多么庞大,在我们知道如何用软件来模仿大脑功能之前,计算机是不会产生智能的。数学家出身的英国萨塞克斯大学的机器人专家英曼·哈维反驳说,并非如此,通过模仿生物的进化,“人类有可能创造出并不真正了解它们如何工作的人造大脑”。换句话说,它们有可能像人类的大脑那样开发出自己的内部程序编制方法。
  
  到本世纪中叶,人类生命的本质也会发生变化。神经植入将增强人类的知识和思考能力,并且开始向一种复合的人/机关系过渡,这种复合关系将使人类逐渐停止对生物机体的需求。大量非常微小的机器人将在大脑的感觉区里占据一席之地,并且创造出真假难辨的虚拟现实的仿真效果。与家人和朋友进行交流不再需要由你来亲自进行;你吃过的最好的食物可以在不同人的陪伴之下反复享用;到富士山旅行或者参观卢浮宫将变得毫无意义,因为你自身能够做到的事情或者感觉到的东西脑内仿真手段都可以提供。
  
  因此,库茨魏尔认为,到2099年将只有很少一部分人仍然保留着生物机体。大多数人将把自己的思想转换成电子电路——结果就可以获得永生。
  (译者:魏鸿)
  
  疾病隐患将被当作疾病来治疗
  凯瑟林·阿恩斯特

  
  时间是2020年,你的身体十分健康,却每天要吃3颗药丸,为的是预防某种讨厌的疾病。这些药你要一直吃几年、也许几十年,尽管它们昂贵并且会产生令人不快的副作用。没有人能担保这些药丸能预防这种疾病。而且,如果你不吃这些药,你也未必会得这种病。
  
  有点麻烦,是吗?你已经陷入了服用药丸的痛苦之中,因为基因检查显示你患这种特定疾病的可能性高于常人。这些药丸可以帮助你减少得病的机会。
  
  把这种现象当做是日常生活的医疗化吧。在本世纪,疾病隐患都将被当做疾病来医治:某些东西需要仔细监测和校正。新兴的化学防病领域已经在研制一系列疾病的药品,以预防癌症、糖尿病及骨质疏松症等。服用这些药品的人往往是那些基因特征易导致疾病,或是具有其他疾病隐患的人,例如免疫系统受到了削弱或是容易接触致癌物质的人。
  
  实践证明,化学防病的原则的确可行:最近的临床试验显示,他莫昔芬和雷洛昔芬这两种雌激素类药物可使妇女乳腺癌高发人群的发病率减少50%以上。美国临床肿瘤学会现在建议35岁以上的妇女每天服用他莫昔芬,这个年龄段的妇女5年内患乳腺癌的比例为1.7%。
  
  但是这样做是不是显得过分谨慎了?毕竟,预防措施会带来其他自身的问题。例如,长时间服用他莫昔芬会使患子宫内膜癌和心脏病的可能性有所增加。
  
  而患者可能会发现自己无法控制与吃药有关的决定。可以想象,保险公司会要求易患疾病的客户服用防病药物,不管他们自己愿意与否。而另一个极端是,如果卫生保健机构认为患者得病的危险性不够大,它们会不会拒绝支付药费?抵押贷款公司会不会拒绝向不服药的患者提供贷款?雇主会不会拒绝雇佣他们?
  
  这些问题的前提是保险商和雇主知道你易患疾病。如果基因检查结果保密的话——许多医生是这样希望的,他们就不会知道。纳什维尔范德比特大学癌症预防计划主任雷蒙德·杜波依斯提醒说:“否则的话,这会是一个很大、很大的问题。”这一领域的医生争辩说,化学防病应该被视为一种保健方式,就像体育锻炼和注重饮食一样,今后类似的选择将会层出不穷。
  
  化学防病带来了难以回答的问题。在带着疾病隐患生活与应付长期用药的费用支出以及由此引出的争论与可能的副作用之间,你将如何取舍在本世纪,这很可能是你要在健康方面作出的最重要的决定。
   (译者:王大明)
  
  地球将披上一层电子皮肤
  尼尔·格罗斯

  
  下个世纪,地球将披上一层电子皮肤,它将利用因特网作为一种框架支持和传输感觉。电子皮肤已经被拼凑起来,它由千百万个嵌入式电子测量装置——恒温器、压力计、污染监测器、摄像机、麦克风、葡萄糖传感器、心电图仪等等组成。这些装置将对城市和濒危物种、大气层、船只、高速公路和行驶车辆、人们的交谈内容、人体甚至人的梦境进行探索和监测。
  
  在今后的10年时间里,数万亿个这样的遥测装置系统将应运而生,每个系统都有一个微处理器大脑和一个无线电发射器。恩思特—扬咨询公司预计,到2010年,世界上每个人都将拥有1万个遥测装置。这些装置之间一直保持通信联系,但不是以人们慢慢吞吞的讲话速度进行。这些装置之间每秒钟50千比特的通信速度是缓慢的,它们将以吉比特或者更高的速度彼此联系。
  
  地球的电子皮肤能带给我们什么感觉?我们该如何利用这种感觉在今后几年中——可能是10年时间里,将不会出现管理这种庞大信号网络的中枢神经系统,当然也不会出现中枢智能。但是许多科学家认为,一旦这种网络的感觉能力得到提高并能模仿人的大脑的复杂功能以后,将会出现某种高质量的自我意识。
  
  感觉能力只是使网络具备智能的一种力量,一种令人害怕的人与机器共生现象也开始形成。因特网为世界各地成千上万的编程人员在软件开发和排除程序错误等方面开展协作创造了一个渠道,这种渠道使软件的发展出现了一次飞跃:“开放信息源”运动孕育了Linux操作系统。Linux操作系统能像生态系统那样发挥作用——能进行自我纠正。通过协作,这种人机共生可以越过技术障碍,达到机器智能。
  
  虽然当今的硅网络看上去与大脑没有任何相似之处,但是网络的节点已经开始发挥类似神经元的作用。研究人员已解决了复杂的计算问题,例如,通过把计算任务分配给大约100万台个人计算机协同计算,可以解释星际间的无线电信号。10年之内,分散的微处理器可能被编织到一起,形成执行某种特定任务的分布式计算机。千万别以为它们只是一些个人计算机网络,其终端很可能只是蜂窝电话或者宛如手掌大小的装置,每个装置的智能程度远远超出现今最先进的台式计算机。恩斯特—扬咨询公司首席技术专家约翰·帕金森说:“可以把这种网络看作是由大量的信息交织在一起的整个生态。”
  
  计算机氏族 这种自动的计算机网络将是所谓“有意识的”现象理想的孕育场所。这个概念是由圣菲学院最先提出来的,这个学院的研究对象是部分独立的媒介共同活动产生的行为。举个例子来说,单只蚂蚁无法抵御向其发动攻击的黄蜂,但是蚁群就可以抵御黄蜂的攻击。单个脑细胞是呆子,但是数十亿个脑细胞可以创造智力奇迹。
  
  从事复杂性研究的专家预计,有朝一日将在网络上出现的这种现象由数十亿个智能装置构成,每个装置都与数千个通道相连。整体的能力大于各个部分相加的总和。在今后的某个时候,一种大规模并行运算的计算机将能够进行自我配置。网络的某些部分将学会采取某些行动。
  
  自我愈合的网络 到了某种类似的东西出现的时候,网络可能获得生物体具有的某些适应能力和保护能力。斯普林特公司首席技术专家马丁·卡普兰说,首先,“网络将学会自我愈合”。当地球自身的皮肤发出危险信号时,如地震活动、地磁风暴等,网络将会感觉到这些危险,向人们发出警报,改变交通路线。诚然,圣菲学院的反对者们认为这种推测缺乏坚实的理论基础。
  
  人类如今准备把自己的网络撒向整个太阳系。美国航天局喷气推进实验室的科学家们正在设计一种名为星际间网络InterPlaNet的因特网,该网络将把月球、火星、某些小行星以及彗星纳入日益扩展的地球神经系统中。
  
  目前地球与无人驾驶探测器之间的通信联系费用昂贵,信息专有,手段复杂。航天局喷气推进实验室空间数据系统研究负责人阿德里安·胡克说,有了星际间网络以后,“我们可以使一切事情简化,降低费用,使公众更有效地与网络联系”,尤其是在宇航员抵达火星以后。到那个时候,地球的遥感体将把触角延伸到整个太阳系。网络可能不会体验到人的兴奋心情,但是网络中枢将会感觉到某种因激动引起的起伏。
  
  (摘自《美国〈商业周刊〉精粹》,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出版社出版,定价:16.00元。社址:北京安定门外大街东后巷28号,邮编:100710)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