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赦免麻雀的“说法”

2001-10-10 09:32:00 来源:书摘 朱正 我有话说


   过来人大约都还记得,1957年,在打右派的前后,还打过一阵子麻雀。打右派这事,现在是容易讲清楚了,因为几个最重要的文献,都收在《毛选》第五卷里。打麻雀这事,也得从《毛选》第五卷讲起。在1955年12月写的《征询对农业十七条的意见》一文里,第13条是:
  
  除四害,即在七年内基本上消灭老鼠(及其他害兽),麻雀(及其他害鸟,但乌鸦是否宜于消灭,尚待研究),苍蝇,蚊子。(第263页)
  
  乌鸦可以算是有惊无险,麻雀是已经无须研究,列入有待消灭的害鸟之中了。
  
  过了一个月,这17条扩充成了40条,就是1956年1月中共中央政治局提出的《一九五六年到一九六七年全国农业发展纲要(草案)》,其中第27条是:
  
  除四害。从1956年开始,分别在5年、7年或者12年内,在一切可能的地方,基本上消灭老鼠、麻雀、苍蝇、蚊子。(1956年1月26日《人民日报》)
  
   这个文件简称就是“四十条”,每一条都有具体内容,当然都是要一一付诸实施的,像其中列举的推广新式农具、扩大复种面积、多种高产作物、改进耕作方法……这些条目,只能在春耕开始的时候由农业生产合作社去做,一时还看不见同城市居民有多少直接关系。只有除四害这一条,是不分城乡都得动手的。老鼠、麻雀、苍蝇、蚊子这些东西,可以自由来往于城乡之间,要打就城乡都得打。所以,这个文件在报纸上一刊出,人们看得见的第一个行动就是打麻雀。
  
  一时间,展开了一场向麻雀宣战的人民战争。男女老幼齐上阵:挥舞笤帚赶麻雀,制作弹弓打麻雀,小孩子还爬树掏麻雀窠……各种战略战术都施展出来。还推广除雀的先进经验,有一种经验说,麻雀不耐劳,飞行一阵子就得停下来歇息,如果不断驱赶,不容它有喘息的机会,就会累死,跌在地上。人确实比麻雀要强得多,在这一场人雀大战中,也没有听说有人累死的。
  
  报纸的副刊上出现了一些丑化麻雀的作品,例如历数其罪状的新编山歌快板之类,甚至还有相声小品,记得有一篇相声吧,说有人游园,从树荫下经过,忽有雀粪掉到脖子上,你说晦气不晦气除了诸如此类的文学作品,副刊上“生活小知识”栏里,还有介绍干炸、红烧、香酥、糖醋等等烹制麻雀菜肴的方法,据说清炖时如果加上一块天麻,对于某种疾病还有特殊疗效云。总之,反麻雀的舆论造得很足,一时间,麻雀也确实减少了许多吧。
  
  打了一阵麻雀,又去打右派了。1957年9、10月间开的八届三中全会,改变了“八大”的路线,可说是中共党史上一次划时代的会议。同时,不论对于打右派还是打麻雀,这也都是一次重要的会。毛在全会上的讲话中说,“比如右派,过去是人民,现在这些人,我看是三分之一的人民,三分之二的反革命。”“右派,形式上还在人民内部,但实际上是敌人。”(第478页)为了处理这些敌人,这次全会制定出了一个划分右派分子的标准,把反右派斗争推向了一个新的高潮。在这篇讲话里,毛也说到了打麻雀。他说:“消灭老鼠、麻雀、苍蝇、蚊子这四样东西,我是很注意的。只有10年了,可不可以就在今年准备一下,动员一下,明年春季就来搞?”(第470页)接着,他提出了这样一个目标:“中国要变成四无国:一无老鼠,二无麻雀,三无苍蝇,四无蚊子。” (第471页)
  
  根据他的这一要求,这次全会基本通过1957年到1967年全国农业发展纲要(修正草案),随即在报纸上公布。其中第27条:
  
  除四害。从一九五六年起,在十二年内,在一切可能的地方,基本上消灭老鼠、麻雀、苍蝇和蚊子。打麻雀是为了保护庄稼,在城市里和林区的麻雀,可以不要消灭。(1957年10月26日《人民日报》)
  
  比起初次公布的草案来,这里稍有一点改动,一是说明了打麻雀的理由,“是为了保护庄稼”,此外在政策上也有所放宽:如果麻雀飞到林区里去,或者飞到城市里来,即可免死了。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修改呢?听说,是有科学家(生物学家)对于把麻雀定案为害鸟表示了异议,说是外国也打过麻雀,后来是吃了亏的。这话毛听了一点进去了,于是给麻雀划出了两个允许自由活动的区域。
  
  又过了半年,到了1958年5月,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务院副总理谭震林在中共八大二次会议上作关于1956年到1967年全国农业发展纲要(第二次修正草案)的说明,说麻雀还是要打的:
  
  麻雀、老鼠、苍蝇、蚊子,现在有些地方打得看不见了,但是一到夏天,苍蝇、蚊子又会出来了一些,麻雀、老鼠也还会出现。这些东西繁殖是很快的,不是一个或几个“战役”就可以完全消灭的,而是要长期斗争,越打越少,以至基本消灭,并且还要继续斗争,才能把成绩巩固下来。(《新华半月刊》1958年第11号第15页)
  可见,这政策的“松动”其实还是颇为有限的。
  
  政策的真正改变,决定赦免麻雀,是1960年的事。《毛选》第五卷在《征询对农业十七条的意见》一文后面,加了一条注释,说:
  
  一九六0年三月,毛泽东同志为中共中央起草的关于卫生工作的指示中说:“再有一事,麻雀不要打了,代之以臭虫,口号是‘除掉老鼠、臭虫、苍蝇、蚊子’。”(第263页)
  果然,4月10日全国人大二届二次会议正式通过的这一文件,“除四害”这一条里的“麻雀”就改成“臭虫”了。
  
  最有趣的是这一修改的理由。为什么要赦免麻雀呢?在将文件提交这次会议讨论的时候,谭震林作的说明是这样的:
  
  麻雀已经打得差不多了,粮食逐年增产了,麻雀对于粮食生产的危害已经大大减轻;同时,林木果树的面积大大发展了,麻雀是林木果树害虫的“天敌”,因此,以后不要再打麻雀了,纲要所说的除四害中,应当把麻雀改为臭虫。(《新华半月刊》1960年第8号,第25页)
  
  这当然是极其雄辩的文章:过去打麻雀,是为了保护庄稼,没有打错。现在形势大好,粮食逐年增产,让麻雀吃掉一些也不在乎。现在的任务是满足人民多方面的需求,提高生活质量,吃饭之外,人们还要多吃一点柑橘苹果什么的吧。正好麻雀是果树害虫的天敌,保存下来对发展水果生产有益,如此说来,不但可以赦罪免死,甚至还应该立功受奖了,任它吃掉的那些谷物,就算作奖品吧。
  
  谭震林的这篇报告是1960年4月6日作的。如果人们注意到了这个日期,就会觉得他这话未免说得有点蹊跷。由于大跃进对农业的破坏,这时正是全国粮食最紧张最短缺的时候。那时粮食紧张到了什么程度呢?手边没有《中国经济年鉴》之类的书籍可查,不能提供具体的数字。只好从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所编的《中共党史大事年表》中间抄一段出来:
  
  一九六0年五月二十八日(按:即谭震林作上述报告之后五十二天),中共中央发出《关于调运粮食的紧急指示》,指出:“近两个月来,北京、天津、上海和辽宁省调入的粮食都不够销售,库存已几乎挖空了,如果不马上突击赶运一批粮食去接济,就有脱销的危险。”为了解决日益严重的市场供应紧张问题,中共中央除多次发出指示,紧急调运粮食以支持最困难地区外,还采取了减少民用布的平均定量,降低城乡的口粮标准和食油定量,并提倡采集和制造代食品等多种应急措施。(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305页)
  
  那时的情况就是这样:每一粒粮食都是多么宝贵啊!谭震林作报告的时候,正好在中共中央这一指示说的“近两个月”之中,正是粮食最紧张,库存都几乎挖空的时候。作为中共中央书记处分管农业的书记,他不会不了解情况。了解情况还要说“粮食逐年增产了”,是为了给赦免麻雀寻找出一个站得住脚的“说法”,有他的不得已吧。麻雀的冤案得以平反,总算是做了一件好事。
  
  现在是时过境迁了。当年深以为苦的饥饿的记忆也渐渐淡忘。今天倒是可以用一种超脱的态度来欣赏这一段妙文了。这种论证方法,我们曾经是多么熟悉啊:以前整你,是你有问题,没整错。现在不整了,并不是说你没有问题,而是因为人民民主专政更加强大,有可能实行更加宽大的政策了。
  
  呜乎!雀犹如此,人何以堪!
  
  (摘自《2000中国散文精选》,长江文艺出版社2001年3月版,定价:29.00元。社址:武汉市解放大道新育村33号,邮编:430022)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