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政府上网与网上政府

2001-12-10 09:32:00 来源:书摘 刘 澄 我有话说

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提出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实现我国社会生产力跨越式发展的战略目标。政府上网是实现这一战略目标至关重要的一环。据有关资料统计,到目前为止,全国地县级以上的政府机关有50%以上已实现了初步的联网基础工程建设,完成了我国政府上网的第一阶段任务。政府上网的目的在于以政务电子网络化带动经济社会信息化,进而建立一个适应信息化社会需要的网上政府。
  
  

政府上网是形象工程

  
  不少地方政府阐述“政府上网工程”的意义时都免不了要强调一番:这是政府的一项形象工程。但目前存在的问题是:
  
  (1)衙门色彩较浓。不少地方政府是为了塑造形象而建网站的,可是政府网站却成了网上最不中看的。打开许多政府网站,我们都只能看到千篇一律的政府机构介绍,文字常常很简单,内容也较空洞。政府网站上多是一些工作报告、领导讲话,以及“红头文件”的网络版,对于公众比较关心的具体政策以及实施方法就很少见了,政策的制定过程和实施过程就更找不到了。这并不仅仅因为缺少熟悉信息发布的网络工作人员,而在于政府网站并不知道自己应该是一个什么形象,或者说应该干什么,它只是把政府平时展示给公众的东西,通过网络再现一次。那些公文、报告本来就不是激动人心的文字,主要由这些枯燥文字构成的政府网站,缺乏亲和力就是可以想象的了。同时,由于目标定位在“形象”上,网页内容就不能不进行有意识取舍,能够上网的只能是想给公众看的,而不是公众想看的,让人无法对政府网站的内容产生兴趣。这些花了大价钱建起来的政府网站,就像立在信息高速公路上的广告牌,多如烟云,过眼即忘。
  
  (2)形式主义。自上而下的政府上网工程,层层号召,规格很高,声势很大,确实先声夺人,但在这些人们十分熟悉的工作程式背后,恰恰是司空见惯的走过场。很多地方认为“政府上网工程”只不过是上级布置下来的一项“政治任务”,不说不做要挨批评,说过做过也就行了。网站一建起来,任务也就完成了,没有必要再为它花更多的时间,可以去干别的事了。这就使网站建成后,普遍缺乏日常维护,信息不能及时更新,新闻成了旧闻,更多信息总是无法连接。一些基层网站差不多建起来时什么样,一年半载以后还是什么样,成为废站、死站,不要说履行政府职能,作为政府一个窗口也勉为其难。政府网站根本不能覆盖政府工作,明显游离于政府日常工作之外,相当一部分机关工作人员既不知道也不相信,他们可以在自己的网站上办公。公众想要通过政府网站了解信息、进行投诉、解决问题自然十分困难,就算政府机构之间的沟通协调和信息交流,也不能指望通过政府网站实现。
  
  由于一开始就偏离了政府上网的初衷,种下了官僚主义形式主义的劣根,产生了沦为“豆腐渣”的可能。正因为如此,朱?基总理才特别强调:政府的任务和职能是执法和管理,而不是搞形象工程。政府行政管理信息化是一场深刻革命,势在必行。
  
  
政府上网的阻力在哪里

  
  虽然政府上网的宣传声势浩大,但现实阻力也不少。
  
  ——不会。虽然各级政府机关已不止一次进行电脑的普及教育,在政府上网工程中,有关部门也主动承担了网络技能的培训任务,但效果并不显著。多年机关工作经验,使不少人形成了对纸笔的信任和依赖,并使其成为具有某种专项技能的标志,对键盘和鼠标却因为陌生而怀有莫名的恐惧,采取了敬而远之的态度。因此很多机关工作人员比别人更积极地安排孩子学电脑,自己却不打算再学了。
  
  ——不用。政府工作用不上网络,这似乎是有客观理由的。中国的网络发展速度虽然很快,但网民人数以1500万计算,也不过占人口的1%多一点,确实微不足道,用不用网络对政府工作不会造成实质性影响。用了,不见得就促进了工作;不用,也一点不耽误工作。何况这1500万人也不一定是政府需要特别关注的人群,其中相当一部分为青年学生,他们与政府之间的关系十分单纯。
  
  ——不省。建网站是要花钱的,维护网站的正常运行还要花钱,技术改造和升级更要花钱,真要把网站当回事就得不断向里投钱。尽管电信部门对政府上网有各种优惠,但需要的费用仍然是政府财政一笔硬碰硬的开支。所以一些部门负责人就明确表示:支持政府上网,但上级必须有专项拨款,否则不干。另一方面,政府网站的实际功用又十分有限,该开的会还得开,该发的文件还得发,并没有因为有了网站就可以减少办公开支。网站似乎是一件多出来的事,既费钱又费事。
  
  ——不想。传统工作方式主要靠人力手工完成,并且通过上情下达和你来我往实现信息交流,这就自然而然形成了依托工作关系的人际关系网,这种人际关系网的重要价值众所周知。因此,到领导那儿汇报、到别的部门交流、到下属机构检查,并不是麻烦费力的事,反倒可能是某种机会,比坐在办公室打字、发电子邮件令人向往得多。信息的网络传输打断了人际往来,靠工作关系来维系人际关系的习惯做法受到威胁。尽管不是每一个机关工作人员都因为势利而抵制先进的工作机制,但在已经形成的现有行政伦理的文化氛围中,关于人际关系的价值考虑,要比提高行政效率的口号具有更大的现实需求。———不愿。如果政府上网会导致直接的部门利益损失,阻碍就更大了。“信息共享”是政府上网的直接目的,但对于控制着信息资源的政府部门来说,将拥有的信息无偿提供给别人使用,是很难想通的。一些政府部门的领导就理直气壮地说,我辛辛苦苦收集来的信息,凭什么给别人至于身份认证、手续审批等等,更是部门利益所在,如果在网上就把这些事给办妥了,还向谁去收费呢可以这么认为:越是收费厉害的部门,信息化的水平越低,信息垄断的程度越高。
  
  政府上网的阻力不是缺钱,买几部电脑、建个网站的钱还是有的;也不是缺人,政府机关对高技术人才仍然有很大吸引力。而是缺网络意识,缺网上政府的概念,政府上了网,政府的网络意识仍然在网下,网上政府就只能是一个空招牌。
  
  
政府需要确立什么样的网络意识

  
  这不是简单地更新观念的问题,也就不是说几句新概念、提几个新口号的事。网络意识是立足于网络产生的,网络政府是为网络化社会服务的。网络化的信息社会与传统的农业社会有着非常大的思想区别,即使与我们目前正在努力实现的工业化社会,也有很不同的观念表达。政府已经先于全社会跨入网络时代,当然也要在风气之先进行一番思想解放,超越农业社会的文化传统,更新工业时代的行政观念,与在互联网上高速传递的网络精神一致起来。至少在政府网站上,我们应该看到渗透着网络精神的意识传递和观念表达。这对于没有真正经历过文化转型的政府机关来说,确实是一场深刻的意识革命。
  
  首先,网络是开放的。凡是接触过互联网的人,都会对它的浩如烟海无边无际留下深刻印象。互联网大大扩展了普通人的知情权,他们可以通过不同的渠道,从全世界各个角落搜集必要的信息。从中东和谈进程到美国国会正在商讨的议案,从欧元汇价到纳斯达克指数波动等等,只要有兴趣,他们就可以获得他们想要知道的东西。更令人兴奋的是,网络使用者还可以对各种信息发表自己的看法,或者将有关信息无代价地复制传播给其他人。网络的高速传递使每一个上网的信息都具有无限传播的可能性,它的开放具有某种非常彻底的精神。
  
  这就不能不与目前政府仍然存在的精英政治的传统产生冲突。不管精英政治是如何产生的,它总是意味着少数人对政治信息资源的控制,以及对话语权的垄断。政治信息从精英那里产生,然后沿着政府组织结构一层一层向下传达,或对有关信息进行审查过滤后,由官方传播渠道口径统一地向外扩散。这样的传播方式其程度、范围、途径、方式都是有所规定的,也就决定了普通人是不可能也不应该随便了解的,因而精英政治总带有一定神秘色彩,并因此与普通人产生了较大距离。只要政府视自己为当然的政治精英,将为人民谋利益作为独家经营的专利产品,就无法真正理解“信息共享”。不少机关将自己控制的信息视为部门所有物,轻易不肯示人,怎么可能大规模在网上发布信息网络的开放性与政府的精英化传统格格不入,至少是难以接受的,反映在网上,就是政府网站信息贫乏、内容空洞、更新迟缓。
  
  其次,网络是互动的。网络面前人人平等并不是一个表达愿望的口号,而是被广泛认同的现象,它的实现基于这样一个事实:网上无中心。任何人都不能通过服务器使自己拥有特权,同时任何人都有机会成为某种暂时的中心。一些人气旺盛的网站,不是因为它们拥有权力,而是因为它们不仅满足了人们“知道”的需要,更进一步满足了他们“被知道”的愿望。互动式交流是许多人迷恋网络、深爱网络的重要原因之一,他们在网上第一次真正体会到作为个人与世界对话的现实性,并且拥有了让世界倾听自己的可能性,这种感受是激动人心的。
  
  可是政府从来就不用担心“知道”的缺乏,更不必考虑能否“被知道”,政府是社会的权力中心,政府职能就是对社会实行控制,这可能是最根深蒂固的行政理念,这也是精英政治必然的派生物。为了达到有效控制,政府不断强化各种控制手段,坚定地反对无政府主义。但是网络不能保证政府中心地位和控制者身份的不变,在网上,政府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并不是网络的中心,同样存在着“被知道”的问题,这恐怕是政府从未碰到过的问题。一般来说,为了获得控制所必须的信息,政府倾向于延伸自己,经常不断地增设机构,却很少建立与民众沟通的正常渠道,与政府之间的直接对话常常是十分困难的。
  
  再次,网络是虚拟的。这是说网络可以超越物理空间,通过数字化的方式,创造出新的时空领域,它可以实现对现实时空的再现,也可以根据想象进行创作。虚拟不等于虚幻,虽然没有通常意义的空间位置,没有各种各样的设施,没有人为的组织形式,但网络却把过去由于不同物质形态而产生的多种信息传输方式统一起来,以数字化的方式轻而易举地模拟出这一切。这种名为“虚拟”实为新的生产操作方式,必将极大地改变人们的行为方式,并进一步引起人类思维方式的重大变化。
  
  相比之下,政府对网络显得过于谨慎和消极了。纸质化办公,面对面交流,是文山会海的滥觞,也形成了机关工作程式的定势,不开会不发文件似乎工作就不到位。本来,从某种意义上讲,信息纸质化和集体性会议,都是为了信息在传递过程中的高保真,但文山会海却使信息经过层层转述和过滤后严重失真,防止信息失真的办法,似乎还是通过文件和会议来进行。网络可以解决信息失真的问题,并且减少文山会海的浪费,但很多机关并不认同网络的这一价值,仍然将网络视为非正式途径,将网上信息视为非正式信息,习惯性地依赖文件和会议的权威性。
  
  网上政府最重要的内涵是运用信息及通讯技术打破行政机关的组织界限,改变传统的经过层层关卡书面审核的作业方式,构建一个电子化的虚拟机构,使得人们可以从不同的渠道获得政府的信息及服务,政府机关间及政府与社会各界之间也是经由各种电子化渠道进行相互沟通。同时依据人们的需求、人们可以使用的形式、人们要求的时间及地点,提供人们各种不同的服务选择。目前政府上网只是完成了第一阶段,在网上建立网站,让人们在网上能够看到政府,还有第二阶段、第三阶段有待实施。政府上网并不是目的,因此不能一上了之,在把政府从网下搬到网上的时候,相应地必须实现政府网络意识从网下到网上的转变。仅仅通过号召和灌输是远远不够的,只有通过经常地大量地上网,体会和感受网络,才能自觉形成与互联网精神一致的网络意识,也才有可能建立一个真正立足网络为社会服务的网上政府。
  
  (摘自《网络与当代社会文化》,上海三联书店2001年7月版,定价:28.00元。社址:上海钦州南路81号,邮编:200235)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