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饮食与记忆

2001-12-10 09:32:00 来源:书摘 〔日〕小田晋著 陈苏译 我有话说

是先吃饭后记忆,
  还是先记忆后吃饭?

  
  

血中葡萄糖含量与记忆力的关系

  
  美国巴吉尼亚大学的P·E·戈尔德教授,以60岁以上老人为研究对象,进行了给予葡萄糖后学习、记忆情况调查的智能测试(根据测试内容,一共分为四种类型),结果表明,无论哪一种测试形式,都比不给葡萄糖的成绩好。
  
  众所周知,葡萄糖是人们通过饮食而摄入的营养成分。学习、记忆等高级脑力劳动自不必说,就连为生存而进行的呼吸,以及各种活动也都需要以葡萄糖为能源。
  
  有人曾做过这样的实验:以自治医科大学的住校生为实验对象,对早餐吃葡萄糖的学生和不吃葡萄糖的学生的成绩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早餐摄入足够量的葡萄糖的学生,成绩相当好。
  
  这就是说,进餐后,血液中葡萄糖含量一旦增高,记忆力也会与之成正比,相应提高。由此可知,饿着肚子坚持学习,是多么地不讲求效率。
  
  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血液中的葡萄糖含量一旦升高,脑中的FGF(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就会增多,从而激活大脑。
  
  因为血液中的葡萄糖增多后,脑脊液中的葡萄糖含量也会增多。FGF是由第三脑室中的上衣细胞制造出来的。当葡萄糖增多时,上衣细胞就会发生反应,释放出大量的FGF。然后,海马神经细胞将其吸收。而在海马中,记忆会得到巩固和增强。
  
  这一结论已经通过对老鼠的实验得到了证实。实验内容是给老鼠喂食或给葡萄糖,然后检测其记忆力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老鼠进食两小时以后,记忆力与学习能力都达到最高水平。
  
  此外,给老鼠服用葡萄糖后,脑内的FGF含量,在15分钟后增加了约一千倍,一小时后猛增到约一万倍。两小时以后又回到一千倍左右的水平上。
  
  也就是说,从理论上讲,当FGF含量达到最高水平时,学习是最有效率的。
  
  
消耗葡萄糖最多的是人脑

  
  虽说葡萄糖能提高记忆力,但是饭后马上开始学习,却只能得到相反的结果。实际上,进食后,食物经过消化、吸收,在体内转化为葡萄糖,大约是在饭后两个小时之后,然后,大脑可以高效率地工作3个小时。也就是说,饭后2~5小时是最佳学习时间。
  
  进餐后不久,脑的腹内侧核中的饱腹中枢神经细胞受到刺激,会传送不想再吃的信号。这是因为进餐数分钟后,血液中的葡萄糖开始增多,饱腹中枢的受葡萄神经元出现兴奋的缘故。同时,葡萄糖还会作用于脑外侧区进食中枢的葡萄糖感受性神经元,抑制进食中枢的活动。也就是说葡萄糖不是在脑部,而是在其它部位被消耗的。
  
  另外,体内的葡萄糖,贮存在肝脏和肾脏的时间大约是8小时。所以,前一天晚上吃得再多,第二天早上如果不吃早饭,血液中的葡萄糖含量还是处于低下水平,因此,不管你怎样用功学习,也不能期待有太好的效果。
  
  早上睡醒后不久,每个人都会有头脑不清的感觉。这完全是因为葡萄糖不足的缘故,尤其是大脑,比身体其它部分消耗的葡萄糖更多,所以刚睡醒时头脑发木不清醒。
  
  实际上,脑部在人体中是消耗能量相当多的部位。脑本身的重量只占全身的百分之二点五左右,但消耗的能量却相当高,占百分之十八。
  
  脑还有一个格外需要葡萄糖的理由。这就是葡萄糖在脑以外的其它脏器,被无氧分解,而在脑里,则是被有氧分解。
  
  这是什么意思呢?葡萄糖在脑以外的其它脏器中,分解后会变成乳酸。乳酸被送到肝脏,再变成葡萄糖。所以,可以经受某种程度的反复使用。但是在脑部,葡萄糖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所以,无论如何需要通过饮食进行补充。
  
  成年男子,脑子一小时大约消耗5克葡萄糖(一天为120克)。而血液中的葡萄糖含量,也是5克,这样很快葡萄糖就会用光。不够用时,贮存在肝脏中的肝糖原就会变为葡萄糖,进行补充。
  
  但是,一顿饭可以在肝脏里贮存的糖原大约为50~60克。也就是说,只能维持10小时或最多12小时。因此,饭后经过12个小时,任何人都会饥肠辘辘。
  
  晚上姑且不论,白天里,不光要用脑,还要消耗体力,因而,早餐用过5~6个小时之后,就会产生空腹感,自然需要吃午饭。
  
  到了晚上要好一些。和白天相比,体力消耗少,而且一般人到晚上都能够休息。但准备应试的考生却不行,所以当然晚上要吃夜宵了。
  
  假如不吃夜宵,那么到了清晨,糖原几乎会消耗殆尽。因此必须要吃早饭,为当日的活动储备能量。越是学习的人,越要吃得好。这是身体的需要。
  
  早餐配上果汁或水果,也是人们根据身体的这种生理需要,在日常生活中总结出的经验。
  
  
既然要吃饭……

  
  接下来的问题,是吃什么?不同的食物,是否对大脑的工作效率产生不同的影响?
  
  的确,有些食物对大脑的功能,特别是对学习和记忆有着积极的影响。这其中既有食物本身含有营养的原因,也有咀嚼食物这一运动生理方面的原因。
  
  例如,近几年来为人们大加赞赏的存在于鱼类中的DHA(二十二碳六烯酸)及存在于麦芽、大豆、花生米等中的胆碱、卵磷脂。
  
  首先是DHA,1989年,英国脑营养科学研究所的马伊凯尔·库洛弗德教授指出:“日本人的孩子智商高,是因为吃鱼吃得多”,“鱼中含有DHA,可以改善脑的功能”,这个说法一下子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鱼类含有大量的α-亚麻酸和DHA,尤以金枪鱼、?鱼、青花鱼、秋刀鱼、鳗鱼、沙丁鱼等含量为最多。特别是金枪鱼(而且是肥肉),100克中含有量高达2877毫克。
  
  另外,白菜、小油菜、菠菜、蒿菜、萝卜、芜菁等蔬菜以及裙带菜等海草中,也含有大量的α-亚麻酸。
  
  另一个因为与痴呆症有关而引起人们关注的是胆碱、卵磷脂。一般认为,胆碱不足,胆碱能神经元的功能自然就会衰减,其结果是不能正常记忆。
  
  胆碱其实是卵磷脂在消化过程中分解的产物。卵磷脂是被称为磷酸的脂肪中的一种,虽然是脂肪,但并不形成热量,而是与身体中所有细胞、特别是与神经系统有着密切的联系。
  
  卵磷脂是一种重要物质,作为脑神经细胞皮膜的主要成分,构成细胞,帮助营养成分的吸收和废弃物的排泄,并控制着脑细胞的活动使其顺利运行。
  
  食用卵磷脂后,脑中乙酰胆碱的浓度就会增高。乙酰胆碱具有激活记忆回路的作用。在美国,临床上给中等程度的老年痴呆症患者服用卵磷脂,帮助恢复记忆力,已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由此可见,我们在平时的饮食中,应该注意吃含卵磷脂多的食物。麦芽、大豆、花生米中含有大量的卵磷脂,此外,纳豆、酱汁、小牛的肝脏、大米、火腿、燕麦片等食品中,卵磷脂的含量也很高。
  
  对脑来说,更重要的营养成分是蛋白质和脂肪。这是我们赖以生存必不可少的能量来源,在脑中,它是制造多巴胺的原料。
  
  此外,帮助蛋白质工作的维生素(特别是B族维生素)和钙也非常重要,在酶合成多巴胺等介质的活动中,维生素B是必不可少的物质。
  
  如果缺乏维生素B,脑的一部分会发生变性。由于缺少维生素,葡萄糖不能被完全分解,大量的乳酸会积蓄在脑内,使神经不能正常活动,或健忘严重。不仅如此,有时还会使人为一点小事而大发脾气,或是夸大妄想。
  
  维生素B如果充足,在脑工作之时,葡萄糖会被完全分解。快餐点心及方便面等食品,显然是缺乏维生素B的。
  
  
快餐点心、方便食品吃多了,会降低记忆力

  
  有没有会给大脑和记忆力带来坏影响的食品?
  
  的确,有些食品会使大脑功能衰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快餐点心、方便食品及方便面、炸薯片、汉堡包、炸鸡等等,大部分都是用油炸制的食品。
  
  油炸食品,说起来也是多种多样的。最不好的是油炸后又搁置了一段时间的,或者是用不太好的油炸制的食品。
  
  本来,脂肪是人体不可缺少的营养成分,但摄入量过多,就会导致肥胖或成人病,对身体产生不好的影响。过去,人们曾把这种因脂肪摄入过多引起的疾病称为成人病(近来称之为生活习惯病)。长此以往,就会导致各种慢性疾病。
  
  然而最近有人指出,这种脂肪摄入过量所带来的不良影响也波及到了孩子。其中最直接的原因,是快餐点心和方便食品。
  
  之所以把这两类食品树为大敌,是因为变质的油脂会氧化体内各器官的细胞。
  
  也就是说,脂肪本身对人体没有害处,只是劣质的脂肪成分以各种各样的形态对人体产生不好的影响。
  
  氧化变质的脂肪成分叫过氧化脂质,它是促使神经细胞老化的元凶。前面我们举例提到的快餐点心和方便面等食品,如果刚炸出来就吃,还可以,但放上一些天后,过氧化脂质以及由此产生的自由基就会大量增多。
  
  能够防止体内产生过氧化脂质和自由基的是维生素E。
  
  另外,维生素A、C作为体内的抗氧化物质,近年来也受到人们的极大关注。A、C、E(就像扑克牌中的“A”的作用一样)这三种维生素不但可以防止体内产生过氧化脂质,还可以制造打退自由基的酶(超氧化歧化酶、触酶)。
  
  
警惕降低脑功能的过氧化脂质

  
  过氧化脂质和自由基是加速老化的基本物质。不过,说起来老化的内容也是多种多样的。例如,动脉硬化就是其中之一。说起动脉硬化,人们往往会以为这只是老年人的问题。其实,任何人在进入30岁以后,都会发生动脉硬化,只是程度不同罢了。
  
  尤其是脑动脉一发生硬化,就会引起人们所说的脑部血液循环不良,出现健忘,甚至还会发展成痴呆。
  
  脑血管壁中含有许多亚油酸。当过氧化脂质增多时,就会出现过激反应(一种氧化反应),使亚油酸大量遭到破坏。另外,脑中还含有多价不饱和脂质,容易受到自由基的攻击,因此,我们对大脑要特别小心地加以保护。
  
  为了防患于未然,平时我们就应注意尽量吃富含维生素A、C、E的食物,这些维生素可以激活超氧化歧化酶——一种具有阻止氧化作用的酶。脑内的氧化,就会因此而延缓。
  
  前面我们列举了快餐点心和方便食品的罪状,还有一个对脑无益的问题,就是它们无需过细咀嚼就可以吃下去。
  
  最近的孩子们,也许是因为吃饭时没有养成细细咀嚼的习惯,颌骨都不太发达。因此,骨骼本身发生变化,“轮廓不清的脸”越来越多,与从前的日本人的脸形大不相同。
  
  之所以会出现这种现象,是因为社会为人们提供的不需细嚼的食物越来越多了。
  
  我们在小的时候,总是听大人们絮叨着“要细嚼慢咽”,其中自然有种种道理,通过充分咀嚼,使脑得到刺激,就是一个不可轻视的重要功效。
  
  在充分咀嚼食物时,咀嚼肌肌梭、舌的味觉神经、嗅觉等都会兴奋,由于脑细胞大范围地受到刺激,脑部的血液循环就会加快,脑内激素的分泌就活跃起来,其结果使脑内温度升高。
  
  此外,咀嚼肌的反复收缩和放松,会促进脑子的代谢。咀嚼还可以促使消化道激素分泌,同时下丘脑、海马也受到刺激,从而使记忆、学习效果提高。
  
  (摘自《记忆力的科学》,华夏出版社2001年1月版,定价:10.00元。社址:北京东直门外香河园北里4号,邮编:100028)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