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走出WTO的误区

2002-03-10 09:32:00 来源:书摘 □史炜 我有话说


  
误区之一:“狼”论与“入世”恐慌症

  
  WTO带给我们的究竟是什么呢﹖许多人在没有搞清楚这个根本问题之前,就简单地作出“狼来了”这么一个危言耸听的结论。其实,WTO带给我们的最重要的内容就是一种新观念和新规则。“狼”是一些怕接受新观念、对改革缺乏勇气的人幻想出来的。
  
  建国初期,为了破除迷信,曾出版过一本叫《不怕鬼的故事》的书,读过这本书的人,恐怕其脑子里对中国民间传说的各色鬼神都会有一个直观逼真的影像,并且在感悟了书中一个个人鬼相逢、活人戏鬼的故事后,深信野鬼惧人而人能驱鬼,于是,鬼似乎不再可怕。然而在以后的日子里,许多人在黑夜独行时,仍会隐隐地觉出自己的胆战心惊。这时,他会觉得故事中的鬼和故事中没有的鬼或完全由自己脑子杜撰的鬼都可能围串在身边,鬼又变得太让人恐惧了。其实,世人怕鬼,怕就怕在所有的鬼都是听来的、想象出来的。真鬼何样,无人知晓。今天,国人谈论WTO,许多人的感觉很像当年《不怕鬼的故事》的“驱鬼者”。隔洋观景时,大唱鬼不可怕,而鬼船傍岸时,疾呼“来了、来了”,所不同的是这回变成“狼来了”。
  
  把“入世”比作“狼来了”或“引狼入室”,其影响范围之大,致使许多企业面对“入世”出现了盲目的恐慌症。
  
  事实上,中国加入WTO不是面对“狼”,WTO不是狼,外国资本的进入也不是狼。WTO带给我们的是一种全新观念引导下的市场规则,是一种开放市场的运行方式。这种新的规则和运行机制,确实让我们面对体制上和竞争能力等方面的巨大压力,需要我们学习和运用新思维,建立适应国际竞争规范的对策。
  
  WTO其实并不神秘,通俗地讲,它就是一种多边的、跨国的、具有互惠和在相互贸易行为上彼此约束的国际经济贸易组织。某些舆论的不恰当导向,使企业或压力沉重缺少信心,或盲目乐观坐井观天,忽略了最为紧迫的对策研究,特别是对WTO基本规则的研究。
  
  WTO对中国企业来讲,最重要的是在我国的经济活动和竞争方式中,增设了许多专业裁判,增设了许多我们不适应但又必须接受的规则。面对“入世”,要使中国经济持久性地发展,我们必须学习开放市场的竞争规则,并在未来的国际经贸活动中,使规则为我所用,为我所动,为我所变,为我所赢。
  
  WTO带给我们的新思维,对我国政府部门和企业的传统决策行为起到巨大的更新作用。1998年一位美国投资商去某大城市考察投资项目,到了那里后,除了受到当地政府和企业热情的接待并得到大量优惠政策的承诺外,这位投资商并没找到自己真正所要了解的东西,因为没有人能够或愿意告诉他会有什么样的投资风险和障碍。最终,这位投资商放弃了某大城市的市场。
  
  面对“入世”,我国企业在引进外资和对外合作上也许再靠“优惠”政策是很难走得更远了。这不免让我们想到一种说法,即中国改革思维方式可分作四类:政府官员思维、学者思维、企业经理思维、投资商思维。那么谁又能率先成为这四类思维的组合者,在“入世”中占有先机呢﹖
  
  之所以“狼”论被认同,关键是大多数人对世贸组织缺少基本的了解,如果认识了WTO的基本原则和宗旨,明确了它所管辖的范围,界定了它的职责权限,那么,“入世”就不再可怕了。
  
  
误区之二:“合情合理”与“合规合法”的混淆

  
  在诸多关于WTO问题的报道和分析中,利弊分析已成为主导,而对利与弊的判断,更多的来自对产品市场的分析。但是,从已加入WTO的各国情况来看,进出口市场的变动,国内经济增长量的调整和资本控制能力的转换等,其所带来的挑战性,都远不及市场规则的变化所引发的震动大。因此,只谈利弊,不谈规则,其误导之害颇深。
  
  WTO带给我们的是一系列规则。面对诸多新规则,我们可能要跨越的第一道门坎就是从“合情合理”转入“合规合法”。合情合理成之于人之共认的习惯,同一项经济活动对不同的操作者来讲,对“合情合理”有不同的标准;“合规合法”成之于人之必须接受和遵循的法定规则,凡规则所在的地域内,不论从事何类经济活动,任何操作者所遵循的基本规则必须是一致的。
  
  北京一位研究WTO规则的学者到广州出差,行前对朋友说,此行我将试演一出合法戏合理的俏喜剧,其意很明显,就是要用“法”来挑战存在于我们生活中被认定为天经地义的“理”。此君到广州住进酒店后,中午在餐厅就餐,服务小姐依当地餐俗先送上餐前小菜两碟,此君暗笑不语,随之点菜。结账时,此君持菜单责问服务小姐为何多收了两份菜钱。小姐回答,那是两碟餐前小菜的钱。此君道:这两碟小菜非我所要,为何付钱。小姐面带讥讽地说:这在广东、在香港都是要付钱的,您连这都不知﹖此君愤然说:我坐在这里时,我和餐厅就形成了服务和被服务的协约关系,而在这个协约中,并未注明或通知我餐前小菜要付钱,你在违约,明白吗﹖小姐茫然不知其意,说:先生,如果你不付这小菜钱,老板就会从我工资中扣的。此君说:那是老板与你的契约关系,与我付不付小菜钱无关。小姐开始由茫然变为无奈,心里一定在想:这人怎么这么不讲理,准是一个北方来的大傻冒、老土。小姐最后只好去找餐厅经理。此君又把自己的道理向经理复述如初。经理同样越听越恼,但碍于餐厅形象,只得说:先生,按餐厅规矩您真的应付小菜钱,如果您不满意,我可将这餐饭钱给您打八折。此君不为所动,进而说道:八折是我与餐厅之间新的协约关系,我感谢您的优惠,但它不能替代小菜问题,我不但不能付小菜钱,您还要代表餐厅对我赔礼道歉,承认在收费上的欺骗行为。这番话可能激怒了经理,他涨红了脸大声说:你这人太不近情理了!此君的游戏到此结束,但他最终只付了八折饭钱,而且真的得到了餐厅经理的道歉。
  
  这就是规则。
  
  面对“入世”,中国企业或许最难以接受的就是这些烦琐的规则。但是,没有规则,我们就很难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疾风骤雨中与外国公司在同一水平上较量,甚至会落入老外的陷阱之中。
  
  前些年,我国的经济活动确实缺少必要的规则保障,但因为开放度不高,外资来华投资只能入乡随俗。据说外国来华的投资商,对中国的民歌很少知道,但有一首西北民歌却在他们中间传唱,这首歌的歌词大致如下:“姑娘你好像一朵花,为了你的眼睛我上你家,你把我带到了井底下,扯断了绳索你走啦……”原来,许多在中国失败的境外投资商,被中国少数企业不规则的行为所困扰,在一次次无可奈何的骗局后,从这首西北民歌中找到了答案,他们解释说:“中国庞大的市场就像一个美丽动人的姑娘,一些地方招商引资的优惠政策就如姑娘诱人的双眼,当我们真的把钱投进去后,当地的隐形政策和无规则的干预全暴露出来,陷入这种进退两难的境地,就如同被剪断绳索丢弃井下的傻小子,后悔莫及。”
  
  可以肯定地讲,加入WTO后,中国经济运行的方式将必须按照已提出的承诺进行调整,到那时,如果我国的企业不懂规则,不会有效地使用规则,不能灵活地以规则抗御外来者的“侵入”,那么,被丢到井底的可能不再是国外投资者,而是我们自己。
  
  
误区之三:利弊分析的数字陷阱

  
  这里,根据我国部分报刊文章所整理的一组数据很值得反思。
  
  下表分析结果是否准确,可先不作评论,但这种凭借关税和配额变动所进行的简单的数字化分析方式,确实会把我们带入一种误区。
  
  还有许多人对中国汽车工业“入世”进行了预测,其中,按照中美签订的WTO双边协议,到2006年,中国汽车进口关税将从目前的水平降至25%。这些报告指出,中国还有6年时间,因此,现在的对策是“强身壮体”,6年后关心的才是外国汽车公司进入的方式。但是,2000年的第七届北京汽车国际展把这种靠数字推算的预测结果给击碎了,因为,大量国外汽车制造商正绕开关税壁垒,通过改头换面,现在就杀入中国市场。那么,这次车展到底告诉我们些什么呢﹖首先,中国消费者购买私家车的欲望第一次被大面积地点燃,可以肯定地讲,再有四五年的时间,中国汽车消费市场将会全面启动,而且它的需求量将会远远超出以往的预测。这样大的新兴市场,在全球可能惟属中国了,因此,其强大的诱惑力将足以让国内外汽车制造商变得疯狂。二是汽车制造商家通过参展,用很低的成本调查到了未来5年内中国人的购车理念以及可能形成的市场结构。广东“雅阁”2.0、通用的“欧宝雅特”和“欧宝赛飞利”旅行车、神龙的“毕家索”、上海的“帕萨特”B5、新款微型低价节能车等,均通过参展初步估量出了市场需求量、消费层和价格定位。三是外国公司为5年后全面进入中国汽车市场预先摸清了路标和路障。仅由这一点看,本次参展最大的赢家极有可能是那些外国汽车制造商。因为在我们习惯的思维推断中,按“入世”后的市场开放时间表,外国公司全面进入中国车市还需5年多的时间。但是,我们忽略了一种情况,那就是外国制造商今天就已经通过更多的合资方式将大量新车新款挤入中国市场,而且,新型车进入的数量和技术更新速度,使中国合资伙伴难以在短期内实现高比例的国产化,也就是说,现在我们已经把市场变相放开了,不但让外资清楚地了解了市场需求情况,也因这种需求抬高了国外汽车制造商与国内企业合资的价码(因为最有吸引力的车型在老外手里)。5年后,外资要做的仅仅是利用关税下调来降低已有市场的竞争成本,并利用已完成的“品牌地域化”优势,一次性地清剿中国的“国”字号竞争对手。
  
  可见,对“入世”分析要靠数字判断,但更要研究那些动态因素,否则,我们会不知不觉地把自己带到利弊分析的数字陷阱之中。
  
  (摘自《中国入世各产业开放时间表与对策》,羊城晚报出版社2001年10月版,定价:28.00元。社址:广州东风东路733号,邮编:510085)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