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趋异与分工

2002-06-10 09:32:00 来源:书摘 郑也夫 我有话说

生态学的思想在达尔文之前有两派:和谐论和冲突论。达尔文为集大成者。今天全面看待达尔文的思想,他已经不像我们当初认为的那样只是继承了以马尔萨斯为代表的冲突的思想,达尔文同时还继承了和谐的思想。
  
  达尔文在其早年时就是林奈的崇拜者。读了林奈的著作后,达尔文对自然界形成这样一种看法:大自然是一个复杂的网络,大自然里充满着和谐、依存。比如说一种植物,能靠自己存活吗?不可能的。当它开花时,要借助蜜蜂给它传播花粉;当它结果时,要借助鸟将它的果实传到别处,这样这一植物才能将自己的后代繁衍、覆盖到地球的每一角落。所以他提出大自然是一个复杂的网络,其成员相互依存。这是他学术上,他整个理论上的第一阶段。
  
  他的第二个推断认为每一个物种以及每一物种中的每一份子都在大自然占据着一个位子。最初他使用place这个词,以后更多的使用office这个词,即官场的位子,一个办公室或一个官职。每一个物种,物种中的每一份子都要占据这样一个office。我在思考了place和office的差别以后,我就理解了达尔文为什么要用office。因为office确实比place更合适。一个级别的干部就像一个物种一样,局级干部可以说像食肉类一样;处级干部就像食草动物一样;再低级的科级干部就像昆虫类一样。不同级别的干部,像不同物种一样,占据的office和place是不一样的,获取的营养是不一样的。首先是不同的类别要瓜分,完成了这个分割之后,同一类人便开始了持久的位置争夺。有占不到岗的、下岗的,比如都是局级干部有的人就上了岗,有的人就上不了岗,不得不退休、下岗。局级干部占不了别的级别的位置,占不了部级干部的位置。局级干部和部级干部占据着不同的位置,不同的office,而同一个office上的人要为各自的有限的位置去争夺。他提出这样一个位置说,这个位置说并不是什么太新的说词,追述到很远很远的柏拉图就说在大自然中不同的物种居于不同的位置。但是达尔文和柏拉图截然不同的是柏拉图认为这是上帝裁定的,而达尔文认为是自然选择造成的。
  
  由此达尔文开始其第三个推论。从第三个步骤来看,达尔文在继承了林奈等人的思想后,确实发生了一个大的转折。因为以后他又获得了另一营养,就是马尔萨斯为代表的学术思想的营养,于是他告别了那种简单天真的和谐思想,将之与冲突的思想,斗争的思想结合在一起。他继承了马尔萨斯的思想,生下来的比活下来的多太多了。每个物种为什么要有这么旺盛的生殖力,为什么不存活一个生一个,或存活一个生两个。多一个就罢了,为什么为了存活一个要生十个、百个,他看到了物种之间,以及物种内部同种之间为争夺位置的激烈冲突。在这里我们看到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达尔文很可能在提到自然时无意的使用了office这个词,但大自然和人类社会生活确实可以构成一个非常有趣的对比。大自然当中的现象就是产生新的生命体、幼子产生得太多了,要争夺位置。而在人类生活、城市生活中,出现的是一个与之非常相似的问题,就是我们进入成年的劳动力太多了,就业机会、岗位太少了。在大自然那里是出生的生命太多了,要为生存而奋斗;在我们这里是产生的新的劳动力太多了,要竞争。达尔文在第三阶段的思想中强调了竞争的积极功能。在这点上特别好和人类做对比,有下岗的人了,有就业大军了,就有望提高岗位上人的能力。因为你如果不行,人家就会取而代之,下岗者不断提高自己的本领,失业大军会推动在岗人员能力的提高。在生物界同样是这样,存活下来的一定是体质更强健的,经过争夺,体质更强健的生存下来,获得异性,繁殖出后代,导致后代更强壮,更宜于在自然界生存。简单地说这就是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这是达尔文整个思想的第三阶段。
  
  这还不是他全部的思想。第四阶段的思想在达尔文整个学术研究中,只在他的晚年淡淡地写下了一笔,但这一笔相当重要,可以供生物学史的研究者再三再四地思索它的意味,并且奇怪为什么达尔文没有把这一思想发扬光大,以至于我们通常都认为他的第三阶段思想是其主要思想。第四阶段是什么呢?它仍然延续着前面几个阶段的思路,位置少,物种的成员过多,这个冲突怎么解决?一部分人出局,非常残酷的事实,这是第三阶段的思想。而第四阶段达尔文又指出另一种思路,有的时候可以和平地解决,不需要消灭一部分同类,不需要使一部分同类出局,这是趋异的思路。什么叫作趋异?这是生物学的词汇,面对生物界的一些现象而产生的词汇。这个词汇如果用社会科学的词汇来做类比的话,非常有助于大家的理解,就是分工,再分工,产生越来越多的新的工作岗位、新的工种。如果说工种是定死的,比如有10个工种,有50个人,一个工种能承受5个人,当这个工种有6个人、7个人时,就一定要有人出局。这时我们面临两个选择,一是让一些人下岗,在大自然中就是物种中一些成员必须死亡,因为该物种的营养是有限的。除了这一思路外,还有另一思路,实际上在人类进化历史中,这个思路也是一条康庄大道。这就是趋异。趋异就是从相同走向不同。每个物种中的成员在大自然中占据着彼此雷同的位置,每个位置的竞争都是非常激烈的。老虎之间的竞争是非常激烈的;豹子之间的竞争是非常激烈的;山羊之间的竞争也是很激烈的,因为每个物种在争夺同一种物质,同一种营养。开辟一个新的位置就成为生存的一个思路。这个新的位置是怎么开辟出来的?达尔文的思想可以对此做出解答。物种有很好的稳定性,稳定性是根本的,它由遗传来实现;但在我们承认这一前提下,还须承认物种的另一个特征,它还有变异,变异非常之微小,但放在时间长河中就会慢慢呈现出来。比如蛾子基本上是浅色的,但不排除千万只蛾子里面有一些蛾子颜色发生变异,微微发黑、深灰色乃至黑色。这时环境发生了一个变化,就是人类把自然界污染了,工业革命爆发后英国开始有大烟筒,英国的植物都披上黑色的外衣。浅色的蛾子在黑色背景下暴露得格外触目,鸟类就能非常方便地把浅色的蛾子捉住吃掉。但有幸的是在千万只蛾子中有一些经过变异,颜色比较黑,就能潜伏在黑色背景中而不被鸟类吃掉。这样经过了一代、三代、五代、十代,所剩下的蛾子通通都是黑色的了,浅色的蛾子没有了。这是达尔文的本质思想,适者生存。为什么变异?根本原因不是达尔文所能解决的。达尔文以后的一个生物学家蒙德尔提出了为什么变异,那是很复杂的分子遗传学问题,我们在这里不讲了。但每个物种覆盖的面都非常大,譬如我们人类,我们的品性有微小差别,我们加在一起覆盖的面更宽,就像蛾子,基本上是浅色的,但是当中要有一些黑色。我们的变异也是非常之宽,当自然界发生巨变时,我们的一部分适合新的环境,另一部分可能要死掉。既然有这样的变异,就有可能开创出一个新的亚种,新的亚种就有可能找到一个新的位置,即依赖和获取与父辈不同的新的营养与资源。这点微小的差别使他们获得了生存在没有被其他物种覆盖的真空地带的优势与生理条件。当不断有变异者存活下来时,物种变分化了。
  
  这就是达尔文提出却没有充分展开的伟大的趋异思想。
  
  (沃斯特:《自然的经济体系——生态思想史》,商务印书馆,1999,定价:27.5元)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