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社会化与幼态持续

2002-08-10 09:32:00 来源:书摘 郑也夫 我有话说

在几乎所有的社会学教科书中都有一个章节叫作“社会化”。“社会化”是社会学中的一个核心概念,其含义就是人们获得人格,接受一种行为方式的过程。动物的行为方式主要是先天得来的。人类的行为方式则主要是后天习得的。也就是说,刚出生的婴儿还是一个动物,只有在接受了“社会化”后,才成为一个人。社会化主要发生在一个人的成长期,当然成年以后也要经历“再社会化”。如果你跟着社会学家的逻辑往前走,会觉得头头是道。但是有一点他们没有解释,就是为什么动物的行为中后天学习的部分小﹖人类的哪些与动物不同的身体特征导致了后天学习的顺利进行﹖为什么人类绝大多数个体没有拒绝“社会化”呢﹖这是重要的问题,却不是社会学家所能解释得了的。
  
  1871年达尔文在《人类由来》中指出:“值得注意的是在生命的早期,正当脑子的感受性强时,将某种信念反复不断地灌输就似乎可以达到几乎是本能的性质。”达尔文说明了人类生命早期的可塑性,却仍然没有揭示出人类与动物在后天性上的差异根源。
  
  是当代生物学家“幼态持续”的伟大的发现,为“社会化”理论奠定了基石。什么是“幼态持续”﹖
  
  低等的哺乳动物大多生命周期短,头小,社会行为简单,孕期短,每窝产仔多,幼仔出生时发育不全。而高等哺乳动物大多生命周期长,头大,社会行为复杂,孕期长,每胎产仔少,幼仔出生时发育良好,已具有一定的能力。人类是个令人费解的例外。他的生命周期不是最长也算很长,他的头最大,社会行为最复杂,每胎产仔最少,而出生时发育不全,出生后的成长期最为漫长,竟达十七八年。大象在出生十一年内发育成熟,在子宫内的时间竟长达二十二个月。人类的孕期只比猩猩长几天。而“人类的脑出生后的六个月才达到黑猩猩出生时脑所占的比例”。“与其它灵长类相比我们是以蜗牛的速度在成长和发育。”相对于发育速度,人类的孕期显然太短。生物学家估计,如果人类的孕期与生长期合乎比例的话,婴儿在子宫中还应再呆上七个月至一年。
  
  为什么大自然把人类的新生儿过早地暴露在危险的世界中,是一个令生物学家们备感刺激的问题。多数解答者认为,人的头颅的尺寸与妇女产道的尺寸的矛盾导致了这一结果。本世纪最出色的灵长类解剖学家舒尔茨说:“当选择肯定有利于具有大盆腔的雌性时,选择无疑也不会利于孕期的延长,或至少不利于无限大的新生儿。”利基说,骨盆开口增大以适应脑子的增大,但是两足行走的工程学的需要为之设定了限度。实际上人类生产的胎儿已经过大,因而成为分娩最艰难的动物,它只好在婴儿远未成熟时生产。古德一语概括:“人类的婴儿是胚胎”。正是人类的“早产”导致了“幼体持续”(neotenic),即漫长的幼年成长期。
  
  这一特异发育过程,即人类超长的成长期,激活了当代生物学家以及人类学家和社会学家们去思考其非同凡响的后果。波特曼说,这种提前出生必定符合心智的功能要求。他认为,人类作为习得的动物,需要离开黑暗的无争无扰的子宫,以易变的胚胎,去获取子宫外环境中丰富的影像、味道、声音和触摸。博金说,如果生长中的儿童和成人的身体尺寸有大的差别,则儿童可以更好地向成人学习,可以建立起师生关系。如果幼儿身材是按照与猿相似的生长曲线所能达到的高度,则可能产生对抗而不是师生关系。利基说:“人类通过强化的学习变成人,人类不只是学习维持生存的技能,而且还学习传统家族关系和社会规律等,也就是文化。文化可以说是人类的适应,儿童期和成熟期的不寻常的形式使这种适应成为可能。”迈尔则说:“人和一切其它动物的区别在于其行为程序的开放性。道德规范是铭记在幼婴的开放性行为程序内。人类的这一开放程序的巨大容量才使道德的形成成为可能。在幼年期奠定的基础在正常的情况下可以维持一生。”
  
  可以说,如果没有了“幼态持续”,“社会化”将难于进行,幼儿园、中小学教育和同期的全部非正规教育都将难于顺利地进行,人类的道德将不复存在,人类整个的文明将是另一番模样。
  “幼态持续”是生物学送给社会科学的一份珍贵的礼物。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