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财富》如何创造财富

2002-09-10 09:32:00 来源:书摘 萧三郎 我有话说

大名鼎鼎的《财富》周刊在今天已经成为一种标志和指南,然而当年创刊时却并非一路平坦,许多业内人士对它能否存活尚持怀疑态度。1930年2月,《财富》周刊的创刊号摆上了零售货架,当时美国正经历一场严重的经济危机。对于许多投资者来说,它的创办人亨利·鲁斯选在此时开始,实在有些不合时宜。对于别人的指责与嘲笑,亨利·鲁斯胸有成竹,他有自己的打算,《财富》杂志是当时全美第一份商业周刊。
  
  的确,后来的事实证明了鲁斯的远见。到1937年,《财富》的发行量超过46万份,作为华尔街的必读刊物,《财富》成为世界经济报道期刊中当之无愧的领头羊。
  
  

用公信力打造品牌

  
  与当时整个美国经济社会的一片愁云惨雾相比,《财富》创刊号以184页,光艳豪华、近乎奢靡的形象与大众见面。这也是亨利·鲁斯凌云壮志的起点。当时,世界上还没有一本专门为企业、为老板办的杂志,而《财富》勇开先河。
  
  在亨利·鲁斯的遗书中清楚地写到,他希望做出一个有公信力的盈利公司。既强调社会责任感,同时兼顾利润。对《财富》杂志来说,新闻自由的原则更占上风,这也是《财富》创立品牌的关键。公司内部结构独特,有“国家”和“教会”之分,这是两个并行的序列。“教会”是编辑系统,最高首脑是总编;“国家”是经营系统,最高首脑是总裁。这两个部门之间历来存在人为的争端。
  
  “教会”不考虑广告不考虑赚钱,只考虑如何按他们的原则和理念办出一本读者信任的、最好的杂志。“国家”则负责市场推广和赚钱,他们绝不对“教会”施加任何影响。《财富》杂志绝对不会让广告、美元来左右编辑部的立场。
  
  《财富》杂志现任总编休伊说:“我们受抱怨只是因为我们把事实告诉了人们。古希腊有一个名言:你不能把报告坏消息的人杀掉,因为他只是一个信使。你对新闻原则的执著程度,也就决定你的公信度,这是你作为媒体的最大卖点。公信度就是新闻与宣传的最大区别。”
  
  同时,亨利·鲁斯认为商业是“美国社会的核心”,商业行为保证了对自由市场的严格要求,从而能确立自由社会的基础。在他眼里,那些在华尔街街头踱着方步的商人们既没有什么教养,也谈不上什么社会良心。
  
  鲁斯看出美国大多数生意人的目光短浅,不配肩负责任。他决定挖掘一批行为高尚的实业家为榜样。在鲁斯看来,他要做的就是将那些灰心丧气的企业家们从办公室里拖到大众面前,让人们渐渐意识到美国经济的复苏指日可待。
  
  于是,那些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成了亨利·鲁斯的掌上明珠,“傲慢、尖刻与捕风捉影”成了一时的文风。摄影师玛格雷特·怀特等人亦功不可没,他们深入田间与工厂,用实实在在的生活将从前报纸杂志中的经院味一扫而光。
  
  一开始《财富》就把自己“和资本主义的商业成功联系在一起”,因此,在记录美国经济生产变迁的同时,《财富》也创造着自己的财富。创刊7年后,它已经在财经界傲视群雄,成为响当当的品牌。现在,它和《商业周刊》(定位:影响全球资本主义经济走向)、《福布斯》(定位:对人物的关注和对私营企业的关注)成为当今世界最强势的三家商业杂志。
  
  
借助品牌衍生财富

  
  品牌的经营与延伸成为美国杂志经营的重要理念,是自《财富》开始,不夸张地说《财富》开始了一个新的时代。此后,越来越多美国杂志将品牌当作生命,同时随着这种理念逐渐扩展,《财富》的全球影响力与日俱增。
  
  对《财富》而言,注意培养自己的应变能力很重要。杂志不能一成不变,必须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名声日隆后,如何利用品牌创造效益?《财富》集思广益,找到了生财之道。
  
  1955年,《财富》接受一位名叫埃德加·史密斯的编辑的建议,开始以上一年销售收入为主要参数对美国500家大工业公司进行排名,也就是如今名震天下的“全球500强企业排名”的雏形。1983年,杂志开始公布规模完整的美国500家大服务公司的名单。
  
  《财富》杂志的企业评价以1995年工业公司与服务公司混合排名为重要分水岭。1995年开始,杂志不再对美国工业企业与服务企业分别排名,而是混合地排出美国500强。如今,《财富》杂志企业评价的基本方法是在每年的七八月之间,以上一年销售额为基准对世界大企业进行排名。除了销售额之外,还要公布利润、资产、雇员等指标。
  
  翔实的资料与科学的方法树立了排行榜的权威,也带来了滚滚财源。此外,借助排行榜的深入人心,《财富》又推出了另一个强势品牌——“财富全球论坛”,再次吸引了众多的眼球和美元。
  
  “全球500强企业排名”以及每年一度的“财富论坛”的成功,是品牌延伸的一个最好案例。《财富》的成功模式多少启发了《美国新闻和世界报道》每年评选“美国大学排行榜”以及《商业周刊》每两年评选的“25所最佳商学院”。
  
  这种不断向外扩张的动力源于对自身实力的自信,也是其老板和母公司根本的经营策略。一个小事例最能说明这一点。50年前,与《财富》同属时代公司的《时代》杂志要买一家出版教材的公司,理由是那家公司能赚钱。当时,老板亨利·鲁斯并不赞同这桩交易。他的理由是,所有他出版的东西——不管是《时代》、《生活》、《体育画报》还是《财富》,都应该是他这个总编看过的东西。他根本不会去看教科书,为什么要把自己的名字印在上面呢?但这个理由并没有阻止《时代》杂志的收购计划。事实上,亨利·鲁斯的经营策略一直是扩张,因为他相信经济活动在日常生活的影响力越来越大。
  
  (摘自《海外星云》,2002年7月下旬号)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