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黑暗中的歌声

2002-10-10 09:32:00 来源:书摘 雷颐 我有话说

当年插过队的朋友大都会有这样的经历,在一天的田间劳累之后,大家拖着疲惫不堪的身体,有时坐在黑暗的茅屋中,有时坐在田野中,一遍遍高唱各种歌曲。在那悲观甚至绝望的日日夜夜,这歌声,对我们来说是一种心灵的熨贴和慰藉,是一种情绪的发泄……
  
  在这种合唱中没有指挥,也没有固定的曲目,谁的嗓音高、嗓门大,想起什么就唱什么。有时,是“鲜艳的红领巾飘扬在胸前”,“穿过绿色的大树林”,“让我们荡起双桨……”实际是怀念着“文革”以前“好好学习”的平静岁月。现在想来,最可奇怪的是,许多“解放后”就被禁唱,我们这代人原来从未听过的老歌突然在“知青”中流行起来,“何日君再来”,“香槟酒气满场飞”……在这些老歌中,大家最喜欢唱的却是“精神病患者之歌”,大概是那低沉悲观甚至绝望的词曲,最符合当时“知青”的心境。但我们唱得最多的,还是优美、苍郁的苏联、俄罗斯歌曲,“冰雪覆盖着伏尔加河”,“茫茫大草原,路途多遥远”,“深夜花园里,四处静悄悄”,“山楂村下”,“一条小路曲曲弯弯细又长”……反映出苏联、俄罗斯文化对这一代人的深刻影响,“文革”前出版的《外国名歌二百首》和《外国名歌二百首续编》此时在知青中突然洛阳纸贵,许多人在昏暗的油灯下抄了一首又一首。这些,在当时都是作为“封资修”的大毒草、反动、黄色被禁唱的。但“知青”实际处于失控状态,在农村可以大唱特唱而无人管,回城探亲时唱这些歌却要小心一些,惟恐被“小脚侦缉队”听见,告到办事处或派出所。当时,有一个罪名是“裴多菲俱乐部”,几个人一起唱这些禁歌当可入狱。当然,到兵团去的“兵团战士”实行半军事化管理,一直严格禁唱这类歌曲,但仍有人冒种种风险唱这些禁歌。其实,此时的“知青”在几年前还是“红卫兵”时,大都也是将此作为“四旧”来“横扫”、严厉禁绝的。历史,仿佛开了一个残酷的大玩笑。
  
  最有“原创性”的还是“知青”自己创作的歌曲。当时,许多地方的“知青”都有自己的歌曲,不知道是谁谱曲,也不知道是谁填词,虽然根本无法公开发表、演唱,但却以一种最古老、最原始的方式,即口口相传,然却心心相印,在广大“知青”中迅速传唱开去。那时我正在河南农村“插队”,这里流传的一首情绪非常低沉的“知青之歌”唱道:“离别了家乡不知多少年,可爱的家乡啊……每天早上天还没有亮,我们就去插秧……什么时候才能回到,可爱的家乡……盼了又盼,望了又望,四处都是一望无边的荒凉和凄惨。”不久又传来了据说是在安徽插队的上海“知青”中传唱的歌曲:“亲爱的朋友,不要把泪水流,生活从来就是这样,不要难受。世上有苦水也有美酒,看你怎样去追求,只要你能昂起头,苦水也会变成美酒。不要愁,愁一愁就会白了头;不要忧,忧愁会使你更消瘦,眼睛要向前求,心中能行舟。”而把一些著名歌曲填上自己创作的新词,更是知青常用的手法,这类歌曲可说难计其数,有首“知青恋歌”就是以电影《冰山上的来客》中的一首歌为曲调的:“……风暴不会永远不住,啊——,什么时候才能看到知青的笑脸。……欢乐被压在冰山下,啊——,知青的眼泪能冲平荒凉的原野。……我们的友谊像白云一样深远,我们的心灵像透明的水晶,知青是被社会遗弃的尘沙,啊——,任凭风暴把我们吹到地角天涯。”不过,流传最广的还是那首“南京知青之歌”:“蓝蓝的天上白云在飞翔,美丽的扬子江畔是可爱的南京古城我的家乡,……告别了妈妈,再见了家乡,金色的学生时代已载入了青春的史册一去不复返,未来的道路多么艰难多么漫长,生活的脚步深浅在偏僻的异乡。跟着太阳起,伴着月亮归,沉重的修地球是光荣而神圣的天职我的命运,用我们的双手绣红了地球赤遍宇宙,憧憬的明天相信吧一定会到来。”或许是因其流传最广,这首歌在当时引起了“有关部门”的高度注意,只听说这位不知名的作者因此身陷囹圄。直到翻阅不久前出版的《中国知青事典》才知道,这样一首歌曲竟然惊动了张春桥这种“大人物”,亲批要作为“现行反革命”要案侦破。作者任毅在1970年以“创作反动歌曲,破坏知青上山下乡,干扰破坏毛主席的无产阶级革命路线和战略部署”的罪名被判死刑,后经过许世友将军的过问才改判刑十年,算是捡回一条性命,直到文革结束始获平反出狱。?《中国知青事典》第615页?其实,这首歌曲的内容与当时“假、大、空”的“宏大叙事”虽不和谐却并无尖锐对立,只是曲调悠扬抒情,在“绣红了地球赤遍宇宙”这类“宏大叙事”中更多地掺杂了些“妈妈”、“艰难”、“沉重”、“异乡”等带有浓厚“小资产阶级情调”的“私人叙事”而已。这种真实正常的感情的一点点流露,在当时都是决不容许的。原本是不足为意的一己之悲欢,却被扣上“破坏伟大战略部署”这类无比“宏大”的说词;不过是“燕雀之心”,偏被安上“鸿鹄之志”。创作这些歌曲不仅无名无利,甚至要冒锒铛入狱的危险,传唱这些歌曲也不时要受批查。因此,这是一种纯然发自内心、无法自已的声音,虽然多数歌曲的创作者将永远不为人知,多数歌曲将被遗忘淹没,但这却是更为真实、更动人心弦、实际更具普遍性、也更值得珍视和记忆的“叙事”。的确,在那艰苦岁月中,正是这些心灵之歌“伴我度过那个年代”,因此在内心深处对那些至今仍不知道姓名的作者们永存一分感激与崇敬,“今生今世我不忘怀”。
  
  但令人遗憾的是,这些歌曲往往不被记述,正随着时间的流逝而与那段生活一起被人忘却。当真正的生活被忘却时,一种虚假的“过去”便乘虚而入。有人出于种种目的,虚构关于那段历史的“光荣”、“崇高”,甚至以历经“苦难”后的个人的所谓“成功”、“辉煌”,来为苦难本身、苦难的制造者涂抹一番,直到歌功颂德。
  
  或许,曾经有过的黑暗中的歌声,能唤起人们对于那段历史的真实回忆。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