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我的第三种生活

2003-01-10 19:15:00 来源:书摘 石 涛 我有话说

关于生活方式

  
  罗兰·巴特说:“有点钱,但不要太多;有点权力,也不要太多;但要有大量的闲暇。”
  没有点钱,在商业社会里生活会很窘迫,一个人的基本尊严得不到保障。但如果钱太多,又会成为生活的负担和重压;尤其不幸的是,财富有自己的贪婪法则,人常常学不会如何驾驭,因而财富总是反过来毁了人。
  
  没有点权力(或社会地位),在一个仍然存在等级的社会里,人会活得过于卑微和不安全。但权力太多,就会倾向于滥用,因为权力也有自己的粗暴法则,如阿克顿所说:“绝对的权力导致绝对的腐败。”
  
  而闲暇则是感受和创造大量美好事物的前提。除此之外,闲暇还有一个至高无上的功能,它能使人继续保持人得以为人的特征:思考。
  
  无论如何,罗兰·巴特这句话都是一个人选择好生活的基础。
  
  我曾经的一个女友,她在生活中最关心的三件事是:茶的香味、鸢尾花能开多久、早晨空气的清新程度。她坚持把这三件事看作生活质量的主要内容。她喜欢在早晨起来后坐在放满鸢尾花的窗前喝茶,即使从英国到美国又到了香港,她的这一习惯也没有丝毫改变。那时,我喜欢嘲笑她的怪异和执拗。现在,我站在北京尘土飞扬的街道上,透过灰蒙蒙的天空向远在异国的她致敬。
  
  
关于居室

  
  厨房应该是居家生活里真正重要的地方。它的功能不仅仅是做饭,而是给你的肠胃带来安抚。它具有一种无法表达的功能,只要你一呆在没有厨房的地方,对它的想念就会油然而生。比如在旅馆房间里,你并不挑剔它没有书房或客厅,但你不满的地方多数与厨房的功能相关。
  
  厨房更像一个人的味觉而不像欲望。
  
  人们真正爱自己的卧室吗?答案是否定的,尽管人一生里有三分之一的时间在床上度过。事实上,现代卧室真正的功能与性更密切,与休息和睡眠更远。性生活短缺的卧室常常变成类似狗窝的去处,肮脏、凌乱、气味混浊、光线可疑、到处都是脏袜子和头发。真正能让卧室整洁舒适的原因,就是在这个空间里存在着美好的性生活。
  
  书房正在现代居室中显得越来越多余。一部个人电脑储存的信息量,足可以抵得过十间20平米书房的藏书量。在安置我们的居所时,我们常常面临一个问题:还要不要一间书房?我的回答是:要!理由如下:
  
  1.书房必须是一个道德图书馆,而知识的储备还在其次。藏书和一个人的关系,始终建立在道德的基础上,只要你能在一个有书的环境里阅读和思考,你常常就能挽救自己濒于堕落的灵魂。
  
  我曾经认识一个人,他是美国纽约大学的博士,着迷于后现代主义的立场和观点,因此他拒斥书籍和书房,认为一部电脑能够储存他所需要的全部知识。后来回国之后他变成了一个价值观和人格上都非常肮脏和堕落的人。我想,这一结局与他的家里没有书房有密切关系。
  
  2.书房能够引起人怀旧的情绪,能够让你感受到历史的力量,因为书中的文字是静止的,无论你去不去读,它都在那儿;它不会像广播、电视、报纸、杂志、网络信息那样,你不抓住它们,它们就会消失掉。感受到时光的流逝对人至关重要,因为我们并不想狂妄和肤浅到认为今天我们所处的时代,比以往的所有时代都更伟大。
  
  3.即使是作为客厅和卧室的陪衬,书房也有它不可或缺的功能,它在活动和睡觉之间提供了一个间歇,让人意识到,在物质享受和肉体休息之外还有一个安置精神的需要。我注意到我自己常常在从客厅去卧室的过程中在书房停留,仅仅是为了告诉自己,还有好多书在等着我去一一阅读。
  
  
关于审美

  
  奥地利讽刺作家卡尔·克劳斯说过:“对世上所有的作品都必须阅读两遍,无论那是个优秀作家还是个糟糕的作家。这样做可以使前一种人得到确认,后一种人被剥去伪装。”
  
  在我们今天的时代里,任何东西不要说阅读两遍,即使读一遍都做不到了。人们习惯的方式是翻阅或浏览,就是说,读任何文字的大约五分之一,其余的五分之四略去。虽然这样做正好验证了克劳斯的说法,使我们区分不出什么是好作品、什么是垃圾。但是,在一个大家公认几乎没有好作品的时代,这样做的好处在于:我们通常只受到了五分之一文字垃圾的侵蚀,虽然有可能会为此忽略掉万分之一的好文字。想像一下,如果被我们略去的那五分之四的文字垃圾也被我们吞咽了进去,其后果会多么可怕。
  
  在今天的生活里,关于艺术和文学的争论经常演变为人格和政治观点的辩论。这件事情的危险在于,你不得不坚持极端的立场,使用攻击性的语言。换句话说,你不得不成为自己不喜欢的人。而人,我确信,在多数情况下是平衡和宽容的。因此,在一个混乱的时代里,我们在文学艺术里分享的常常是冰冷的观点和立场,而不是从一个心灵流动到另一个心灵的温暖。我们像一群被上帝抛弃的羊,不快乐地挤在一起,发出无休止的、敌意的叫声。
  
  今天,没有什么事比进行这样的选择更可怕了:艺术原则还是朋友原则?坚持艺术原则总是意味着对朋友的伤害。为什么呢?因为在我们生活的这个贫乏的时代里,价值被严重地两极化了:物质是一极,精神是另一极。由于这两极完全冲突,以至于我们选择了任何一极都意味着对另一极的否定。在人们的精神生活和表现自由被彻底压抑的时候,大多数人只能选择追逐名利,于是我们也必须放弃艺术原则,否则,我们将被指责为不厚道。
  
  我们都惧怕变成一个孤独的人。
  
  (摘自《第三种生活》,新世界出版社2002年10月版,定价:15.00元。社址:北京市百万庄路24号,邮编:100037)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