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五十年前的中国

2003-03-10 12:59:00 来源:书摘 [丹麦]赫尔鲁夫·比茨特鲁普文
王立刚 冯 屏译
 我有话说

1955年2月至4月,丹麦画家赫尔鲁夫·比茨特鲁普应中国中苏友好协会和中国美术家协会的邀请,对刚解放不久的新中国进行了一次写生旅行,他用自己所熟悉的创作手法描绘了自己的所见所闻,真实地记录了当时中国的状况。1958年,比茨特鲁普的这部写生集以《中国之行》为题,在莫斯科出版,为我们留下了一份宝贵的历史资料。
  
  中国老百姓有很高的政治热情,这是以前从未有过的情况,当天的报纸刚贴到阅报栏上,马上就围起了热心的观众,大家都想知道最近发生了什么事情。
  
  这是挑着担子卖金鱼的小贩,他有举重运动员一样的力气,因为鱼缸里面都装满了水。 在中国,从南到北,人们每天做广播体操,大家对那些突然集体做下蹲或其他体操动作的人群已经习以为常。就是在列车停车期间,也有乘客跑到月台上去做体操动作。
  
  这是三位正在公园里晒太阳的老人,他们正在兴致勃勃地谈话。根据他们的表情,不可能确定他们是在谈论昨天快乐的京剧演出,还是在回忆忧伤的过去。许多中国人喜欢笑,甚至谈论最忧伤的事情时,也带着这样的笑容。
  
  警察站在两块水泥“蛋糕”上,在用混凝土做成的遮阳挡雨的伞下,用漆成深红色的铁皮筒喇叭指挥交通。民警在北京是受欢迎的人。
  
  这是父亲领着小女孩匆匆走过街头的背影,他们的服装几乎没有什么区别。 上年纪的中国妇女很少笑,因为她们的畸形的小脚只能穿着儿童的小鞋,每迈一步都会令人痛苦。新社会对她们来说,来得太晚了。
  
  解放前,由于寒冷、饥饿、疾病以及工厂里繁重的工作,孩子们像苍蝇一样死去。而现在给人的印象是,所有解放以后出生的孩子都平平安安。原因不止在于生活水平的提高,还在于预防的改善。新中国为孩子们的成长创造条件,他们有幼儿园、保育所、学校及少年宫。生活水平提高了,开展了预防疾病和注射疫苗的工作,在家长与建设者之间进行着一场别开生面的竞赛,据说,北京一家冶金厂的附属医院每月有150个孩子出生。毫无疑问,以如此的努力和速度改造自己国家的中国人,在这方面也会达到最高水平。
  
  广州从来没有冬季,但雨季要来了。小孩子等不到雨季的到来,就下起了自己的小雨。
  
  中国南方人和北方人的差别,就像意大利人与丹麦人的差别一样大。北方人眼睛小而头发平滑,南方人眼睛大而头发卷曲,可以一眼区别出来。如果头发不是天生卷曲,就到理发店去卷起来。
  
  广州有很多河流,到处都停泊着许多船,河上居民的孩子过的是另一种生活,太小的孩子都要背着木头,以免他们不小心掉到河里,木头可以使他们不致淹没。不过稍大点的孩子都要承担生活责任了,姐姐要背着小弟弟,她就不能再随便玩耍了。
  
  两个胖娃娃抱着不相称的大饭碗,正在狼吞虎咽地吃饭。他们不愁衣食,所以长得很壮。而他们吃米的灵活性,是丹麦孩子为吃一块面包所不需要的。下班的女工们把孩子包裹在暖和的被子里抱回家。中国工人不喝啤酒,他们喝热茶,每天要喝掉大量这种民族饮料,它在世界上最大的暖瓶中保持热度。
  ?
  (摘自《一个外国人眼中五十年前的中国》,山东画报出版社2002年11月版,定价:20.00元。社址:济南市经九路胜利大街39号,邮编:250001)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