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哀艳的情爱小说

2003-05-10 00:00:00 来源:书摘 张贺琴 我有话说

读《落红迷归路》非常轻松、愉悦。作品那清新、绚丽的文笔,凄婉的文字,即刻把你带进了一个个悲欢离合的艳情故事之中。作品在曲折迷离的情节中融入了人性的复杂和隐秘,为那个时代献上了一首哀婉、凄怆的人生悲歌。
  
  抗战一拖八年,在四十年代的上海、南京、江南小城和乡村的土地上,那些在战争中失去了男人、失去了梦想的女人:予美、伊人、珍珠等为了填补身体的空虚,为了能保住现在的财产,用自己的身体作为交换,委身各种男人,但事与愿违,人财两空。最后走向死神。人的命运和历史岁月在一段段悲情故事中交错演绎。作品在传统的叙事中夹杂时空交错和蒙太奇式的场景描绘,以当代女性的视角、心灵感应、人性关怀,再现早已尘封的历史真实,使其与现实生活融为一体。
  
  三、四十年代的中国是一个开放的具有梦幻和冒险的时代,这个时代的中国人做着任何时代都不曾有过的梦。这是人们有迁徙自由的时代,这个自由足以让之前的人和之后的人迷醉。这是一个穷人可以很快地暴发成富人、富人在一夜之间可以沦为穷人的时代,任何时代的中国女人从未像这个时代的女人这么敏感、风流,和拥有如此之大的个性和行动的自由。社会时尚不再是封建伦理的时尚,而是富裕、文明、科学、个性解放的时尚。这个时代的上海、南京、江南的小城、江南的乡村,无论繁华奢靡,还是古朴宁静,内里都涌动着无数的欲望。但这个时代在历史的长河中过于短暂,此后国人又开始遭受颠沛流离,开始遭受凌辱,就像“五四”以后新女性的命运,从激情浪漫到幻灭悲情。作品选择这样一个如梦如幻的时代,不仅仅是怀旧,更是一个寓意。作品的独特之处仍是以女性的视角审视世界,以女性的视角,审视男性群体,客观地描写人生。从情欲的角度来透视人与人的关系,以及人与社会、权力、金钱的关系。在灵与欲的交错中展开一段段亦悲亦喜、似情似欲的故事。只有最痴迷的燃烧,才会有最无情的冷却,无论燃烧,还是冷却,都是非理智和不尽人意的,但又是刻骨铭心的。作品用情欲、用感性的文字来寓意这段短暂的历史,既展示了时代的风云变幻,也孕育着深刻的现实内涵。时代永远在奔腾地前进,但普通人的生活内容永远没有变,特别是人的欲望没有变,人对金钱、权力的欲望,男人对女人的欲望,古往今来何其相似。
  
  伴随着作者那优美的文字描绘出的那久远的年代,你犹如亲临其境,不仅感到新奇,也吸引着你与作品中的人一起走动。在青石板路上,在火车上,在广袤的田野上。曾经那么高贵的洋学生穆家大小姐予美已抛弃了浪漫的爱情情怀,委身一个有妇之夫、民主政府的税收员,并和他生了一个小人。她心甘情愿地把收割的粮食给他,换来一迭白条。她并不真心喜欢他,但她需要一个男人,需要一种依靠。她曾真心喜欢的男人是许仲彬,他参加了革命。予美尽管支持抗日,手中有那么多“白条”,在革命成功后,这些“白条”不仅没有兑现,也没有洗刷她作为地主婆的身份。她没有被翻身的农民处死,却被自己的情人许仲彬用一颗子弹结束了生命。有关枪杀予美的情节作品中有这样一段描写:“‘文革’中许仲彬在写的交待材料中这样写:我杀死了一个为我疯狂的女人,用一颗子弹解决了她。这样的死法对这个女人来说绝对是一个仁慈体面的结束。我不杀死她,地方政府也会杀死她,她会死得更惨。这是革命,是一个阶级革另一个阶段的命,是大部分人革少部分人的命,是穷人革有钱人的命。”“人生就是在画圈。盲目地画圈。起先是为了说明什么,走了一圈又一圈之后居然是一个风马牛不相及的结果。”这里作者写得多么深刻而又富有哲理啊!
  
  小说中的情节都是文学的、真实的展现。作品中写了一个女学生珍珠参加了革命,但她不懂什么是革命,做事那样模糊懵懂。最后她脱离了革命当了逃兵。为了去上海读大学,把青春的身体给了一个比她大二十岁的有妇之夫商人作为交换,完成了一个布尔乔亚的挣扎,一个隐秘刺眼的“污点”伴随她以后的生命历程,永远说不清楚。而在当今,这样的事情已轮回到情理之中,而然,这个情理依然是个残缺……
  
  落红飘零,曾活跃在“落红三部”之中的女人最后都相继死去,凄惨的命运伴随着那个时代的沉重留在了读者的记忆里。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书中女人的命运,更有时代的风云变幻和这个时代所特有的凄美的生活画卷,有诗情也有悲意。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