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为“看病省钱”开方子

2003-06-10 14:51:00 来源:书摘 陈光炎 邓子梁 我有话说

方子一:恰当地选择医院
  
  过去,人们去医院看病,往往都是按自己的收入水平和医疗意识来选择医院。他们就爱往那么一两家医院跑。不是离家比较近,就是在那里有什么熟人。总之是习惯了,一有病就去那儿。其实这也是受当时的医疗体制的制约,到哪都是一样的贵,而且,看病的人多得很,进了医院遇到什么大夫只能凭运气。病人对医院和对医生的选择余地很小。
  
  但是,目前,我国许多地方都把各定点医院明确地分为了三种.一级医院,主要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参保企业诊所等小规模医院,为参保者提供社区常见、多见病的门诊、家庭病床等治疗服务。二级医院,主要指区级医院、大型国有企业集团的一些职工医院。这些医院能为参保者提供门诊治疗,也能提供普通病种、重危病人抢救的服务。三级医院,主要指省级、部级、市级综合和专科医院。
  
  按医保试行办法规定,不论门诊还是住院,参保人员在不同级别医院看病个人负担的比例都有所不同。医院等级越低,统筹金的起付标准越低,统筹金中个人支付的比例也越低。也就是说,同一个人在同等医疗支出下到等级越高的医院就医,个人出的钱越多。如在二级医院看病个人需负担100元,在三级医院则需支付120元,而二级以下的其他医疗机构则只需支付80元,依此类推。有时候,高低之差最多可达40%。
  
  所以,我们在平时看病时,遵循“大病大医、小病小瞧”的原则是省钱的一个主要做法。如果只是发烧、感冒之类的小毛病,只要去一级医院甚至是小门诊部看看就行了。既省了排队的时间,又省了挂号费和医疗费。再说,一级小医院完全有能力解决这些问题,一般也不会有什么后顾主忧。所以,没有必要去大医院。当然,如果是一些比较紧急和比较严重的病,还是应该去大医院比较安全。比如晚上突然的发高烧、意外事故、需要动手术等等。选择设备好、医术精的大医院一来他们处理紧急情况的经验比较丰富,二来也比较放心。另外,如果是一些比较特殊的病,可以考虑去专科门诊。现在的皮肤病医院、羊痫风医院、肿瘤医院、肝病医院等等专业性医院是很多的。这样一些专业性很强的医院,能给你比较全面和专业的诊断,而且收费比综合性大医院的专家门诊要低好多。
  
  另外,在生病时,你还可以考虑是“进医院还是进药店”的问题。随着我国对药店管理的日趋完善,药店都是经卫生部门批准并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监管的药品专销点。现在的药店不仅是卖药的地方,而且还会配备职业药师,将对消费者提供的医院医师处方进行审核,签字。在消费者购买非处方药品时,药师将为其提供咨询服务,解答有关药品知识,指导消费者用药,并负责提供高质量药品,对不适合进行自我药疗的患者,职业药师将提出找医师治疗的建议。
  
  可见,药店里的职业医师,已经可以起到“半个医生”的作用了。因此,医师的诊断和开药,其实也是有一定的保障的。对于各种常见病症,最好还是进药店,在药店医师的指导下,开一些非处方药即可。同样可以达到省时省钱的目的。
  
  再者,时下各大医院看病点医生、专家号十分流行,前来看病的患者,几乎都想找专家看病,似乎这样心里才踏实。但专家门诊光挂号费就从几元到数十元不等,远远高出普通门诊,无形之中加大了病患者的看病开支。特别是一些任何医生都能够诊治的常见病,如果也挂上一个专家号,无疑是一种浪费。而且一些专家号还不是每天都有,如果一心要看专家,没准还会耽误了疾病的及时诊治。所以,普通疾病不要挂专家号,这也是省钱的一个途径。如果一心要看专家,首诊患者最好先挂普通号,请门诊医生先进行常规检查诊治,如果治疗一段时间效果不明显,再挂专家号,请专家诊治。而这时患者已经有了充分的病历资料,专家也容易解决问题。另外,专家门诊的挂号费都比较贵,为了尽量节省费用,就需要抓住疾病的关键,叙述病情和治疗经过要简短、清晰、回答专家的提问要直接、详尽,甚至可以大胆提出对本病的疑问,以引起专家的注意并得到详尽答复。尽量避免多次复诊造成的费用负担。
  
  值得一提的是,“大医院诊断、中小医院治疗”也已经成为许多人的明智选择。看病,诊断是关键。尤其是一些综合性疾病,如果能够准确诊断,就能够对症下药,药到病除,疗效显著。但是如果诊断失误,不仅多花了冤枉钱,而且有可能延误治疗时机,带来更大的麻烦和负担。所以,应该利用大医院精密的先进设备和经验丰富的医生,确定自己的病状。如果在中小医院可以治疗,当然就到中小医院去。这样可以省掉许多不必要的医疗费用。这其实也是个不错的选择。
  
  方子二:恰当地选择药品
  
  如果您是医疗保险的保户,那么就要认真分清楚属于可报销范围的药品。即,必须是“临床必需、安全有效、价格合理、使用方便、市场能够保证供应的药品”。具体分为“甲类目录”药品和“乙类目录”药品。按照规定,使用“甲类目录”药品发生的费用按基本医疗保险的规定支付,使用“乙类目录”药品所发生的费用,先由参保人员自付?0%的费用,再按基本医疗保险的规定支付。也就是说配100块钱的乙类药,比甲类药得多掏出5至10块钱。所以配药时应尽量问清药品类别,不要莫名其妙地做了“冤大头”。据了解,正规医院大多要求医生在开目录外用药时,必须事先向病人说明清楚。
  
  至于营养滋补药、中药材和中药饮片泡制的各类酒制剂、药品的果味制剂等,以及整容、矫形、减肥、特护等诊疗项目,都属于个人自付药之列,开药时要留意。
  
  另外,不管你是不是医保范围内的人,都要注意这样一种观念,那就是,别把贵药当好药。好药,首先必须对病情具有相当疗效。一种病,往往有好几种药品可以选用,而且,有些药品往往一药可以多用。不过,无论哪种情况,应根据病人病情、体质、得病原因,选用既对症、效果又最好的药品,切记不可盲目选购“贵药”、”洋药”。目前进口药与很多国产药在疗效上并没有太多差别,相反,很多进口药可能不适合中国的病体状况,会出现过敏等不良反应,选药的时候,一定要慎重。
  
  其次,正所谓“是药三分毒”。有些药品效果虽好,而毒、副反应却很严重;有些药品见效虽较缓慢,毒副反应却较小。因此,应该详细地阅读药品的说明书,选择作用较好而毒副反应较低的药品。
  
  再次,价廉易购药品的疗效与药品的价格不一定成正比。药品的好坏关键在于疗效,“贵药”并不等于好药。因此,在选择药物时,决不能把新药、价高作为”好药”的衡量标;隹。一些新研制出的药物可能对某些疾病有良好的疗效,但新药毕竟应用时间较短,一些不良反应往往不为人知,而且价格往往十分昂贵。滥用药品不仅增加经济负担,造成不必要的浪费,而且还可能耽误治疗。
  
  总之,买药的基本原则就是.能用低档药的不用高档药,能用国产药的不用进口药。
  
  另外,如今国家“处方药与非处方药的分类管理”正在加速推行。病人不但可以在医院取药,还可以凭处方到药店里照方拿药,选择最低廉的价格。由于医院药房里的药一般都会比市面上的价格高出许多,所以“医院开药,药店买药”也是一种省钱的好方法。但是,这样存在一个药品质量的问题。毕竟,医院的药品质量还是有保障的,而药店里的就不那么让人放心。所以,对于那些非正常药品,最好是在医院里买。毕竟,谁都不想为了省钱而拿生命开玩笑。
  
  但是,值得强调的是,对于孩子和老人,最好不要采取“小病到药店,大病到医院”的做法。因为,孩子和老人,是人生命中相对脆弱的年龄段,他们的身体情况往往与年轻人不一样,用药时,最好是到医院“听医嘱”。比如,有位小宝宝因感冒咳嗽,妈妈直奔药店,在众多的小儿止咳药中选了一种,药店的员工也说可以的。但几天后宝宝的咳嗽并没有止住。后来医生告诉她,这种止咳药是作用中枢神经的,这对小儿还尚未发育成熟的神经系统非常不利。可怕的是,这种事情在日常生活中并不少见,我们一定要引以为戒!
  
  方子三:要和医生多交流
  
  病是你生的,药是医生开的。要做到准确地对症下药,就需要病人和医生之间的交流与配合。这是事半功倍的捷径,也是看病省钱的重要方面。在与医生交流过程中,应注意以下环节:
  
  首先,要让你的病历与医生交流。病历,记载着你过去身体存在的问题,它能够比较准确地反映你身体的基本情况。这些资料是给医生诊治的重要参考。有些时候,你现在的病是由于以前的病没有根除造成的,而这一点其实你并没想到。如果没有病历,医生也很难准确把握你现在的病情。我们经常见到医生问病人:“以前有没有生过什么病。”就是这个道理。所以,在你与医生交谈时,最好能够先让医生看看你的病历。
  
  但是,我们很多人都没有这种习惯。往往是看一次病就买一本病历,才几毛钱嘛,无所谓的。这是一种不好的习惯。如果没有病历,你又说不出个所以然,医生就只好从头开始给你检查,这同样会加大看病的开支。因此,为了使病情得到顺利准确的诊断,也为了节省费用,在看病时最好带上老病历以及以前的各种诊断资料,包括从初诊起的全部病历,以及三大常规、肝功能、心电图等,有的还须准备好血糖、肾功能、B超、胸片、CT、MR,等等。这样一般只需要看一次门诊,医生就基本上可以做到初步明确诊断,提出治疗方案了。
  
  其次,你自己要与医生进行全面的交流。你是病人,把你自己的病情全面地告诉医生,这是最起码的要求。而在开药时,假如你经济条件并不十分宽裕,不能支付太多的医疗开支,你不妨直接把这些想法告诉医生。这样医生就可以从专业的角度为你计划,让你在最合理的,价位上得到最有效的治疗。这就要求你要信任医生。当医生给患者开出一些价格便宜的药方时,不要认为医生没有尽力,不肯为你“下猛料”(这种情况在公费医疗的时候很普遍)。当医生根据病情需要,给你开了比较贵的药时,也不要认为医生在故意给你开“大处方”(这种情况在自费的医院里最常见)。要解决这种“医患矛盾”,也需要你和医生进行多方面的交流。要相信,大多数的医生都是能够凭着高尚的医德为你排忧解难的。
  
  再次,治病全过程(诊疗、配药)最好固定在一家医院,并最好能够跟着一个专门的医生来进行,直到康复。这样既能保证治疗、服药的连贯性,又能节省大量“重复诊疗”的费用。而且,医生比较了解你的病情,在开药时也往往会根据病者病情的好转适当减少用药量和名贵药剂的使用量,结果自然是诊疗和医药费用都能省下一笔。
  
  但是,如一些急性病(如流行性感冒、急性肠胃炎等)给一位医生反复看多次而未见效的,你就要考虑转换另一位医生(长期的慢性病除外),一些病人反复给一位医生看多次未见好转,还坚定不移地给这位医生看,时间和金钱花去了,病情不见好,于是反过来又要投诉医生。所以也要学会做一名精明的病人,懂得择时转换医生,从而节省时间和金钱。
  
  方子四:没病预防,有病早治
  
  不管怎么说,生病总是一件痛苦的事情。与其把大把的钱花在治病上,倒不如平时把钱花在体育锻炼、健身保健上,预防疾病才是健康理财的根本。首先要注意勤体检。有人把体检费用称为是“健康投资”,足见体检的重要性。早检查、早预防、早治疗,不仅防患于未然,也可大大节省医疗费用支出。所以每年安排一两次体检,应该尽早列入你的议事日程。如果你没有什么疾病,那是最幸福的事情了。就要注意锻炼身体,科学饮食,保持一个健康的体魄。如果有病,那就要及时就诊,防止小病变大病。头疼发烧的小病千万要及时治疗,不然恶化到“X炎、X症”的程度,不仅给身体徒增痛苦,开销也自然大大地增长。比如一个咳嗽感冒,几十块钱就能够搞定的事情,如果不及时治疗,很有可能恶化成肺炎、心肌炎。那样就得花几百上千元了。这其中的差价花的岂不太冤了?还有一些病人可能因工作关系,在病初起阶段一般不注意或不及时治疗,等到病情进一步恶化之后迫于无奈才去医院看病,这是看病的一大忌,要知道“病从浅中医”。我们一定要纠正”讳疾忌医”的观念,早一日治疗,早一日康复。
  
  其次,应该在自己财力允许的范围内,适当地购买一定的医疗保险。由于保险具有”风险共担,损失分摊”的功能,如果真的有了什么病,我们可以通过保险的功能,从保险公司获得一部分医疗费用的补贴和赔偿。在一定意义上说,就是让别人为自己承担了一部分的医疗费用。这是当前一种科学预防疾病风险的最佳选择!
  
  (摘自《日常生活中的经济学》,中国商业出版社2003年1月版,定价:26.00元。社址:北京广安门内报国寺1号,邮编:100053)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