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大企业病是怎样产生的?

2003-06-10 14:51:00 来源:书摘 姜定维 蔡巍 我有话说

老鹰、猎狗、马的狩猎团队

  
  深山里,住着一个猎人,以打猎为生。猎人的家里养了三只动物,分别是老鹰、猎狗和马。每次出去狩猎猎人都带着这三只动物一起去。这三只动物的分工十分明确,老鹰负责“航测”,寻找猎物;猎狗负责追逐猎物,马负责驮着主人追赶猎物,最后将猎物驮回家里。这三只动物都非常优秀,从来没有失过手,彼此之间也合作得很好。猎人按照每只动物的表现给它们发食物。日子就这样一天一天过去。
  
  一天,猎人在打猎的过程中受了伤,需要休养一段时间。猎人将老鹰、猎狗、马叫到自己的床前说.“我现在不能出去打猎了,但我们还要生活下去。我看你们三个已经配合很多年了,今天你们自己出去打猎,也不用找大的动物,找一些野兔、狐狸之类的小动物就可以了。还是和以前一样,老鹰负责寻找猎物,猎狗负责捕捉猎物,马将猎物驮回家。你们干好自己的工作就可以了,回来后我会按照你们的表现给你们发食物的。”
  
  三只动物出发了。由于三只动物之间一向分工明确,所以也不用多说,按照各自的方式开始行动。老鹰上天后,发现在丛林中有一只兔子,立刻告诉猎狗,猎狗按照老鹰指引的方向向前飞奔,马跟在猎狗的后面。老鹰仔细观察,发现兔子向西跑去,就提醒猎狗说:“注意、注意,兔子向西跑了。”猎狗向西追去。“兔子又向南跑了。”猎狗又向南追去。
  
  兔子不断变换自己奔跑的方向,猎狗离兔子的距离越来越远。老鹰想,这样哪能抓得着呀!于是,一个俯冲,将猎物抓住带上天,再使劲从半空中摔下来。猎狗一下子冲过去,咬住兔子,叼着回家了。猎人很高兴,也没有问打猎的具体过程,就按照出发前的承诺,给大家发放了食物。
  
  晚上,三只动物互相埋怨起来。
  
  猎狗说:“老鹰,你的工作是发现目标,用不着管我的事,你去抓兔子算怎么回事!要是猎人知道了,会觉得我没有做好呢。”
  
  马说:“猎狗,运猎物是我的工作,你干吗自己叼回来了?”
  
  老鹰说:“我好心才帮你的,要不然你怎么能抓住猎物呢?”
  
  猎狗说:“我的事不用别人管,要是出了问题,你负责?”
  
  马说:“猎狗,这也是我想对你说的。”
  
  老鹰说:”好,那我们各司其责。我负责发现猎物与指引方向。” 猎狗说:“我负责抓猎物。”
  
  马说:”我负责运回猎物。咱们谁也别管谁。幸好猎人没有问我们是怎么抓到猎物的,要是知道了,你老鹰发两份食物,猎狗发一份食物,而我却只有看着你们享用了。”
  
  第二天,三只动物又出去打猎,大家互相之间不说话,按照头天晚上的约定开始工作。
  
  老鹰飞上天空,发现树林里面有一只兔子,就向猎狗发出了信号。猎狗按照老鹰的指示去抓兔子。就要抓住兔子的时候,突然旁边窜出一只狼和猎狗厮打起来。猎狗身上顿时伤痕累累。
  
  老鹰想.“要不要去帮猎狗呢?帮他,说不定会被骂,不帮,不但抓不住猎物,猎狗还可能会受伤。”可一想到昨晚被猎狗骂了,于是老鹰决定还是只管好自己的事情就可以了。
  
  马这时候也看见了,心想要不要去帮猎狗踢狼一脚呢?但仔细一想昨天晚上的事,嗯,各司其职,不管了。
  
  猎狗继续和狼厮咬,最后虽然胜利地赶走了狼,却也受了伤。三只动物空手回到了家。
  
  猎人见他们没带猎物回来,猎狗还伤痕累累的,问清原因后把三个家伙都训了一通。最后,大家谁也没有得到食物。
  
  三个家伙耷拉着脑袋,心里开始嘀咕.各司其职、明确分工很好嘛。老鹰错了吗!老鹰以前主动帮助过猎狗,但猎狗不愿意接受老鹰的帮助,老鹰好像没有错。猎狗错了吗?猎狗觉得自己的工作应该自己负责。如果别人帮助,出了问题,自己还是要负责。马错了吗?马也是遵守自己的职责,马也没有错。猎人错了吗?猎人给它们做了分工,希望它们能够各司其责,并且按照它们的工作成绩发放食物,激励它们做得更好,猎人的初衷也没有错。
  
  那如果大家都没有错,问题出在哪里呢?大企业病是怎么产生的?
  
  房东范先生以前在一家国内知名IT企业A公司工作,A公司现在已经年销售额超过200亿元。范先生在A公司创业初期就加入了该公司。
  
  创业初期,员工的工作积极性非常高,加班是经常的。有时候吃在企业,住在企业,工作虽然艰苦,大家都很理解。而且,大家都互相关心,互相帮助,比如拜托别人做什么事情,只要是对企业有利,别人就一定会帮忙;另外,如果发现别人在工作中有什么隐患,大家都会主动向当事人指出来。企业里的工作氛围非常好,大家只有一个目的,就是让企业快速发展,一切从企业的利益出发。因此企业发展得非常迅速,销售额蒸蒸日上,而且公司的凝聚力也很强。
  
  随着规模的扩大,公司加强了规范化、制度化建设,分工也更加细致,工作职责更加明确,绩效管理也更加科学,并且把量化考核作为一个重点来推行。但随着企业一天天规范,问题反而越来越多。
  
  以前大家都非常热情地帮助同事,现在大家都不会主动为别人服务,更不会主动对别人提意见。拿大家的话来说,就是“各家自扫门前雪,不管他人瓦上霜”。由于考核不能包括工作中的所有内容,因此直接导致的后果就是考核什么,做什么;不考核什么,就不做什么。时间一长,创业初期的热情都没有了。以前,A公司引以为豪的是“灵活、主动、积极”的工作氛围,嘲笑竞争对手都是“大笨象”。但在不知不觉中,A公司自己也变成了一只“大笨象”。
  
  “我在一家日本公司的制造部工作,负责管理设备、制造两个部门。我经常为这两个部门之间的协调伤透了脑筋。”马经理说。
  
  一开始的时候,公司内部并没有什么职责与规范,属于粗放型的管理。基本上是由制造部门负责使用设备,设备部门负责维修设备,两个部门经常会发生争吵。制造部门经常投诉设备部门维修时间慢,不及时;修理部门则埋怨制造部门设备使用不当。
  
  在这种情况下我决定分清职责,引进考核管理体系。对于设备部门,将维修及时率进行考核,就是每次出了设备事故后,多长时间能修理完;对于制造部门,采取对设备使用不当而造成的使用故障次数进行考核。这样考核,大家的争吵减少了很多。
  
  风平浪静一段时间后,大家是不争吵了,可我一看季度报表,大吃一惊,原来很少发生的事故现在发生的次数却变多了。我找几个部门进行访谈,才知道原因。
  
  原来不采取考核的时候,大家虽然经常为一些问题争吵不休,但是都会主动找出问题,解决问题。比如,以前制造部门发现设备隐患,会主动联络设备部门,而设备部门的维修人员也经常在现场进行巡查,一是及时排除设备隐患,二是检查制造部门的工人在设备的使用过程中会有什么问题。现在用设备检修的及时完成率来进行考核,导致设备部门只管维修就可以了,也不去现场检查制造部门的工人是否使用不当;对于制造部门来说,原先感觉到设备隐患时,会主动向设备部门提出进行检查与修理,现在用设备使用不当造成的次数来进行考核,反觉得设备只要不是自己用坏的就不关自己的事,发现隐患也不主动找设备部门,反正坏了就去找设备部维修就行了。这样双方在工作中的主动配合与提高就没有了。重新激发主动性
  
  蔡顾问总结道.“由于量化考核无法覆盖所有工作,导致考核不到的地方就没有人愿意去做。除了量化的考核外,诸如以前被很多企业所抛弃的‘正确性、迅速性、贡献度、积极性、协调性、知识技能、理解力、说明力、整理力、进取心、诚实性’等等,也是有必要采用的。”
  
  C公司是一家生产汽车配件的企业,公司保留了量化考核的优点,又增加了对工作态度的考核,但将态度考核与量化考核分开。态度考核每季度进行一次,同时也分成了很多要素。
  
  团队精神:在团队目标下,对团队利益和协作的共同认知。通过绩效证据反映。
  
  对不同的工作人员做不同模块的要求。比如对销售人员的态度进行考核,主要是考核“进取心”,因为销售人员的工作进取心是最重要的,对后台支持人员态度的考核主要以“服务意识”为主,因为后台支持人员主要是体现对前台服务的支持;对财务人员态度的考核主要以严谨为主。
  
  另外,将每个态度模块分出层次,对不同级别的管理人员进行不同层次的要求。比如销售部经理,对其工作态度的要求有“团队意识”模块,要达到四级,也就是“能加强团队中其他成员的合作意识,能加强跨部门团队的合作意识,当团队目标与利益与个人目标与利益;中突时,总是以团队为先”;在考核的形式上,采取关键事件法,将具体的工作事件与态度考核相互结合。
  
  采取态度考核结合量化的业绩指标,工作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因为态度考核、业绩考核都和员工的升迁与调薪相结合,以前“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现象看不见了,大家都会主动帮助别人,为别人提供良好的服务,良好的组织氛围建立起来了。
  
  (摘自《奔跑的蜈蚣》,京华出版杜2002年12月版,定价:25,00元。社址:北京安华西里1区13楼, 邮编:100011)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