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李安:把中国拍给西方看

2003-09-10 13:26:00 来源:书摘 旷建庄 我有话说

"我要是不能马上动手拍一部电影,我就要发疯了。我之所以拼命工作,就是要追寻我们每个中国人心中隐藏的这条龙---古典的中国,文化的中国。"
  
  知道李安这个名字,很多人都是在他执导的电影《卧虎藏龙》包揽4项奥斯卡大奖之后。面对相对另类和张扬,李安的温和似乎缺乏"艺术气质",然而他却用电影实践着一生的冒险,用一部完全东方化的电影敲开了奥斯卡的大门,他用中国传统的魅力使西方观众着迷。
  
  《卧虎藏龙》是第一部获得奥斯卡金像奖的华语电影。在2001年第73届奥斯卡奖颁奖典礼上,这部影片夺得了"最佳外语片奖"等4项大奖,获得巨大成功。
  
  此前,李安还曾获得第58届美国电影金球奖的"最佳导演奖"和美国导演协会颁发的"最佳导演奖",《卧虎藏龙》也获得了金球奖的"最佳外语片奖"。统计数字显示,《卧虎藏龙》在美国的票房突破了一亿美元,是美国历来票房最高的外语影片。
  
  

拍电影是一种冒险

  
  李安,1954年10月23日生于台湾屏东。他出身书香门第,父亲是江西德安人,40年代末由大陆到台湾,一生从事教育工作,做过中学校长。父亲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在两个儿子身上倾注了半生心血,指望他俩能"读书致仕"。李安的家庭有着那种"逢年过节还行跪拜礼"的严格家教,对父亲来说,儿子加入演艺界是大逆不道。少年的李安性格温和,不爱说话,但喜欢电影却可能让他踏上与父亲决绝的不归路。李安认定电影是自己人生的一种冒险。
  
  李安早就在表演、绘画、音乐等方面显露出相当的艺术才华。他最向往当一个电影导演,但从未想过违背父命。他依循着父亲为他安排的人生道路规规矩矩地走了20年,在参加台湾联考时填的第一志愿都是名牌大学。然而,命运戏人,接连两年联考他都是榜上无名,甚至在数学考试时因过度紧张交了白卷。他终于发现父母为他安排的路走不通,于是开始依着自己的感觉寻找出路,报考了"国立艺专"影剧科。
  
  "国立艺专"是当时台湾仅有的一所艺术院校,属于大专类高校。李安考入艺专影剧科之后,并没有学习他心仪的电影,而是主修话剧表导演专业。在学校的3年学习期间,他系统学习了戏剧理论知识,还参加了不少舞台剧的演出,获过1974年台湾话剧比赛大专组最佳男主角奖。17岁第一次踏上舞台,李安就获得了台湾艺专的金鼎奖。
  
  
念念不忘拍电影

  
  除了演戏,李安念念不忘的还是拍电影。作为最初的电影创作,他拍摄了几部8毫米的短片。他所显现的艺术才华,让原本反对他报考艺专的父亲也认识到了儿子的前途所在,当李安毕业时,父亲便主动提议他去美国深造。
  
  1978年,李安飘洋过海去到美国。他在伊里诺州大学戏剧系学习导演专业,两年后获得艺术学士学位,然后进入纽约大学电影制作系研究所学习电影制作。纽约大学电影专业在国际电影学界享有盛誉,这里曾经培养出著名导演弗朗西斯·科波拉、斯派克·李、马丁·斯科西斯等人。李安在纽约大学求学期间,不仅扎实地学习了电影各方面的专业知识,而且掌握了娴熟的叙事技巧。他的电影天赋也崭露头角。1983年,他以短片《阴的湖畔》获得纽约大学奖学金和台湾"金穗奖"最佳剧情片奖;1985年他的毕业作品---短片《分界线》,获得纽约大学毕业影展最佳影片和最佳导演两个大奖。该影展有"大学生奥斯卡奖"的美誉,很多大电影公司都以此?选有才华的新人。
  
  拿到了电影硕士学位的李安对未来充满希望,很快与美国一家很大的电影经纪公司签了合约,决心留在美国发展,等待着辉煌时刻的到来。
  
  没想到,这一等就是6年。后来他才知道,实际上经纪公司与他签下合约后,几近把他冷冻起来,根本就没有给他提供任何拍片机会。他们之所以急着跟他签合约,并非马上就有片子找他拍,而是怕他被别的公司抢走,先占为赢。
  
  在好莱坞的历史上,华人得到一两个表演的机会也许还有,可是当导演无疑是天方夜谭。李安毕业就等于失业,夫人林嘉惠早出晚归忙于她的科学研究工作,他只好在家照顾小孩,理家烧饭,整天围着锅台转,靠太太的收入养家糊口。虽然他淡然的个性耐得住寂寞,但他微带忧郁的神情却一直未曾改变。这期间,他终于明白,现成的好剧本根本轮不到他这样初出茅庐的华人导演头上,只有靠自己创作出制作成本低的好剧本,才有可能出头。
  
  
声名鹊起

  
  1990年,李安自己动手写了《推手》。这个剧本以及他与好友冯光远过去一起合写的另一个剧本《喜宴》,在1991年台湾"新闻局"举办的剧本征选中双双获奖。这次评选很保密,共选出9件作品。其中,李安的《推手》获最佳剧本奖,列在第一,《喜宴》获优等剧本,列在第二。"新闻局"特别提供机票邀请李安从美国回台湾领奖,颁给他60万新台币的高额奖金,这给当时银行户头上只剩下42美元的李安解了燃眉之急。
  
  对这两部戏,李安自己的评价是:"《推手》是一部有人文价值的戏,《喜宴》是一部有商业价值的戏。"
  
  获奖后,在台湾"中影"1600万台币投资的支持下,李安开始去纽约独立导演拍摄了《推手》。这部表现海外移民乡愁和探讨华人移民美国后所面临的文化隔阂问题的影片,赢得了1991年台湾金马奖的3项大奖,并取得"亚太影展"最佳影片奖,从此李安声名鹊起。
  
  《推手》成功后,"中影"紧接着找李安拍摄《喜宴》,这是一部描写中国传统家庭伦理遭遇同性恋打击的影片,影片出来以后很红很火,1993年,获柏林电影节大奖---金熊奖。
  
  到李安拍摄第三部影片《饮食男女》的时候,"中影"公司副总经理徐立功就对他讲,你应该回台湾来拍片。因为前两部影片都是在美国拍摄的,别人会觉得你是在借助外国人的力量,你应该回到台湾来,只有在台湾才能证明你的实力,这样,你在电影界的地位才会稳固。于是,这部描写台湾一个大家庭生活的《饮食男女》基本是在台湾拍摄的。这部影片也获得了很大成功,获亚太影展最佳影片奖。
  
  "中影"公司副总经理徐立功评价李安"是一个很执著、很敬业、很能吃苦的人,是一个与观众很接近的导演"。李安从剧本创作到拍摄是这样,到影片发行后仍是这样。刚拍完《推手》和《喜宴》时,李安都要回到台湾,专门到电影院看有没有人买票。李安说:"我最喜欢到电影院里来,看我的影片被观众接受,他们有时会笑,有时会哭,这对我这个创作者来说是最高兴的事情。"
  
  
每个人心里都藏龙卧虎

  
  从《推手》开始,李安开始了他的获奖之旅。在由《推手》、《喜宴》、《饮食男女》这3部华语影片构成的"家庭三部曲"中,李安将他30多年的人生体验和在美国的生活经历融进作品,以独特的人文视角展现了东西方文化间的冲突、传统观念与现代意识之间的较量、老一代与年轻一代的交锋以及最终的互相融合和彼此认同。
  
  李安的作品,总是带着中国传统文化温文尔雅的气质,虽然中庸却很现实,其表现手法也同样质朴自然,继承了台湾电影生活味道浓厚的传统;而得益于西方电影和文化的,则是强调人物对白在自然中别有风趣的幽默风格。
  
  在华语电影圈获得成功之后,李安重新闯荡好莱坞。在那里,他先后成功执导了英国古典题材的美国电影《理智与情感》和真正的美国本土电影《冰风暴》、《与魔鬼同行》等,奠定了他在美国电影界的一席之位,成为真正的国际导演。
  
  2000年,李安返身杀回华语电影圈,拍摄了武侠片《卧虎藏龙》。这是他首次到中国大陆拍摄的电影,也是他多年来一直想实现的梦想--"置身于中华大地,得地利人和之优势,拍一部用心于传统文化与感情的武侠片"。
  
  实际上,早在学生时代,看武侠小说就是李安的最大爱好之一,看得痴迷时甚至还耽误了功课。现在,借助大陆和香港电影人的合作和支持,以他此前已经在好莱坞获得的影响作为基础,他终于得以实现他的另一个电影梦想:将中国传统文化融入一个曲折动人的悲情故事,将惟美的画面和飘逸的武打结合,推出一部新派武侠电影。
  
  李安对中国人的伦理道德有着准确描摩与判断,他也熟悉西方电影工业的模式与程序,了解西方观众的欣赏口味。他知道东方人在想什么,也清楚西方人需要什么。他的《卧虎藏龙》将中国传统文化作为创作源泉,却用西方观众习惯的、喜欢的方式来包装这个东方的故事,以西方人能够理解的电影语言来诠释中国人的情感世界。说到底,就是把中国拍给西方看,用东方的文化吸引西方,让西方人感受中国传统的魅力。
  
  创造活的文化,创造不一样的东西,这是李安冒险的原动力,也促成了《卧虎藏龙》这一武侠作品的诞生。这部在西方取得巨大成功的影片,其意义不仅仅在于它让全世界都开始关注华语电影,而是李安替所有华人完成了一个充满幻想的中国梦!
  
  李安说:"对于《卧虎藏龙》,很多人褒贬不一,其实他们没有看懂文化冲突下人类共同的梦想---每个人的心里都藏龙卧虎。李慕白代表传统文化,喜欢一个女人却不敢去爱,玉娇龙代表的是现代派,敢爱敢恨。这种冲突其实每个人内心都有。"
  
  (摘自《50华人纵横天下》,中国致公出版社2003年5月版,定价:22.80元。社址:北京西城区太平桥大街4号,邮编:100034)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