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接受危机的人

2003-11-10 17:31:00 来源:书摘 弗朗切斯科·阿尔贝隆尼 我有话说

我们在生活中,有时会失去自信,觉得好像无法掌握某些事物,不知如何是好。原来拥有坚定的思想和信心,如今却满脑子疑惑,无法确定自己的选择是否正确。过去让自己骄傲的成绩也显得暗淡无光。
  
  一条完全不同的道路像幻影般浮现在眼前。自己没有选择道路的可能,而别人选择的道路,似乎都比自己所走的道路要好。对那些为自己白白辛苦的人甚至感到良心的苛责。
  
  这是不安、动摇、混乱的时期。或许有人会说这是忧郁症或神经质造成的,只要去度假、旅行或做短期治疗就可痊愈。但是,这是必须对抗或回避的病症吗?不,与其如此,不如接受它、体验它,然后从中获得教训。
  
  致力于某样课题时,绝不可心存怀疑或丧失自信。必须紧盯着目标,心无旁骛,为达到目标而绞尽脑汁。必须说服自己,自己走的是正确的路线,将来一定会成功。另一方面,若采用某种方法而获得成功时,就应该认定这个方法有效而继续走下去。例如,在某家餐厅,客人特别称赞某道料理,厨师就会继续做那道料理。如果某位画家能够实现自己的意念,画风又博得评论家的赞赏,他将会充满喜悦地埋首于那种风格。确立某个理论的科学家不会再寻找替代性的理论,而是把该理论应用到自己碰到的所有案例。
  
  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原本能够表现自己及创造力的方法,却逐渐变成习惯,成为一定的模式。厨师机械化地烹煮同样的料理,不再向新的料理挑战。画家重复同样的事,不断模仿自己。科学家对新的、无法说明的现象,也套用自己的理论来解释。他的理论原本是用来认识外界的手段,现在却遮蔽了他的眼睛,使他看不见现实。
  
  我们的行动和所制作的一切事物,仿佛是站在世界的入口,为了迎接他人而张开的手臂。但是,如果无止境地重复下去,就会变成空虚的仪式。那已经不是在表现我们自己,对生命、生活也没有意义。
  
  正因为如此,我们有必要周期性地陷入危机。有时候那是某种失败导致的结果,或是长期受到忽视的现实,对我们的习惯施以痛击的结果。但是,还有一些时候,由于我们发觉自己变得很僵硬,好像死了一般,危机也会在我们内部成形。这时候,往往可以达到成功的顶点。许多作家对自己的杰作无法满足。罗马诗人维吉尔就曾想丢弃他的叙事诗《埃涅斯》。
  
  这时候,必须以截然不同的观点来看这个世界,超越我们的习惯,重新出发。为了再度表现自己,我们必须舍弃过去表现自己的方法。危机虽以否定的形式出现,却是再生与重建工程即将展开的信号。
  
  在精神生活层面,真正的进步必须经历这种危机——我们可以借此彻底检讨自己的本性、我们的所作所为以及我们的期望。
  
  破坏目前所拥有的东西、所确信的事物,可以创造出一种充满无限可能的创造性浑沌。这样才可能重新转进,因为我们变得没有包袱、心无杂念,并且谦虚。
  
  (摘自《乐观》,云南人民出版社出版,定价:18.00元。社址:昆明市环城西路609号,邮编:650034)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