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东安旧话

2003-12-10 00:00:00 来源:书摘 谢冕 我有话说

东安市场是旧北京一景。清末竹枝词有句:“若论繁华首一指,请君城内赴东安”。那时游北京城,可以不去八达岭,不去十三陵,却不能不去东安市场。不到东安市场等于没到北京,这是公认的。我到北京的时候,是五十年代中期,东安市场虽然经过了“改造”,但大体还保持了原来的模样。记得有卖百货的、卖小吃的、有卖旧书的,当然也还有北京老字号的一些铺面,更多的则是临街的摊点。这些店铺,门脸都不大,说不上华贵,但也并不寒碜,有一点旧皇城的老气。这些店家,除了应付日常店面上的销售之外,旧时还经常给王府和大宅院里定期上门送货,所以它们多年有着京城里的达官贵人的背景,不可小看。那时的鞋铺兼有作坊,可以按照客人的需要定做花鞋和皮鞋。那些食店,也有给有身份的人家送宴客的餐点的。这些店铺一般都不注意装饰,有一种好货不怕无人光顾的雍容大度。尽管难以摆脱北方都有的那些土气,却也不俗气。这里毕竟是帝都。
  
  这东安市场坐落在紫禁城的边上,过去明文规定“内城逼近宫阙,例禁喧嚣”,向来是不准开设戏院、会馆什么的。过去京城里的百姓要看戏必须绕过皇城,出正阳门到南城的天桥一带的戏院看戏,很不方便。所以二十世纪初年吉祥茶园在东安市场开张,人们可以在临近皇城的地面购物吃饭,又可以观赏演出,当时是一件轰动京城的新闻。东安市场除了娱乐餐饮之外,最具特色的是它经营百货的小、零、全的特点。举凡擦澡用的丝瓜囊,开酒瓶的瓶起子,老太太梳头用的刨花、网子,茶杯的盖子碎了,可以在这里配上,许多小零碎,都可以在这里找到。人们喜欢这个“万宝全”,因为它贴近平民的生活。逛东安市场可以让人体会到生活的凡俗性和人情味。
  
  时间久了,我已经忘了那些名牌老字号都坐落在那里,总记得,进了东安市场是一些纵横交错的街衢,店铺一家挨着一家。食铺著名的有东来顺、五芳斋、奇珍阁、森隆餐馆、小小酒家等,经营着京、沪、粤、湘各地的名肴。那时我是穷学生,囊底羞涩,一般不敢进那些食馆。因为是福建人,只记得有一家闽菜馆叫闽江春的,倒是常去光顾。闽江春店面不大,约摆下十来张红漆桌子。这家菜馆菜品并不多,烹调也未见特色。我到闽江春多半只点鱼丸汤,炒米粉之类,因为别的吃不起。但只要到了王府井,我总要到闽江春坐坐,为的是那里有一种乡情的安慰。
  
  说起闽江春,有一件往事现在我还记得清楚。有一次,我在那里用餐,猛抬头看到朱德熙先生和姚殿芳先生正在那里一起吃饭。他们那时正在给我们讲授现代汉语。朱先生和姚先生那时大约也只是三十岁左右,风华正茂。朱先生当时和吕叔湘先生合作写《现代汉语语法修辞讲话》,在人民日报连载,名气很大。姚先生的美丽是出名的。她平时衣饰讲究,总是把头发盘起,高雅而华贵。她在大学时便是惊艳一时的校花。我是学生,礼貌地向他们问好后便辞退了。但那种非常美好的感觉,时过半个世纪之后仍然深刻地印记在中心。中国知识分子在五十年代的中期,具体说在反右之前,大体都有一种从容的、宁静的、而且是宽裕的生活——这是我在闽江春相逢朱、姚两先生所得到的启示。后来,这种气氛就消失得无影无踪了。
  
  逛东安市场的旧书铺,也是人生一乐。在这里,只要有耐心,你想要的书,经过努力一般都能找到。我在解放前零星地购了万象书局印行的现代作家选集。这套选集共二十本,我那时已经积攒了十七、八本。记得沈从文和周作人的两本,就是先后在东安市场配齐的。这套书我现在仍然珍藏着,闲时摩挲,总对春明书店的帮助心怀感激。
  
  还有一件,也与东安市场的旧书肆有关,是不能不提起的。大约是五十年代后期吧,我在某一期的《人民画报》上看到刊登印尼苏加诺总统的藏画。其中一幅题为《阿拉伯少女》的油画令我着迷。我心藏奢望,总想着买到这期刊物。而要实现这个近于虚幻的目标,只有东安市场能助我。那时文革风烟骤起,到处都在焚毁书籍。我想着那位美丽的阿拉伯少女,我想在这漫天烽火中找到她!这几乎是绝望的寻求。那一天,我怀着侥幸的心理进了东安市场,我在一堆将要被处理掉的旧书报中翻拾。“阿拉伯少女”奇迹般地出现了!我强压狂喜,以“无动于衷”的“冷静”,几乎没问价钱就买下了这份画报。最后是当小偷一般地“溜”出了书店。
  
  我是冒着极大的风险,在空前的文化劫难中,“抢救”了这幅油画的复制品。我对东安市场的感激是与文革的噩梦般的记忆联系在一起的。这件旧画报,我珍藏至今,它是我的“镇宅之宝”。它比一切都珍贵,无论什么人,无论用什么代价,想换取我的这份珍藏,都是绝对做不到的。
  
  东安市场在文革中被改了名字,叫做东风市场。是东风压倒西风的意思。这名字被叫了好久,是好久也唤不起原先的那种亲切的感受。这市场经历了漫长的动乱,终于迎来了新时代。一切又在新时代里得到了新的改造。旧东安市场彻底地拆了,盖起了富丽堂皇的又大又高的楼房。现在它的名字是新东安市场。即使是新,也唤不起我的新意。在新东安市场里,找不到配零碎的“万宝全”了,找不到才华横溢的朱先生和光彩照人的姚先生吃饭的闽江春了,也找不到配齐万象书局那套丛书的旧书摊了,更找不到我寻找的那位美丽少女的那个旮旯的书报堆了……。我的怀念使我心痛,我丢掉了我心中最美丽的梦。
  
  新东安市场还站在原先的地方。但我找不到我往日的足迹,也找不到我往日的那种心情。现现在我在北京的任何商场都可以找到在这里所要找的;在别的地方找不到的,在这里同样也找不到。它和北京任何一家商场都没有区别。我何必要走那么多的路到这里来?我不喜欢甚至厌恶过去的“东风”。对现在的“新”,我似乎也难有什么兴味。人们都说王府井变漂亮了,我却很少到那里去。
  
  我问自己,要是到了王府井,我会进现在仍然叫做东安的那个市场吗?不见得。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