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挑衅王志

2004-02-10 15:29:00 来源:书摘 李炳青 我有话说

敢说挑衅王志?自不量力。似乎那个歪着头,脸上始终只有一个表情和一个酒窝,问题却一个接一个步步紧逼,把所有与他“面对面”失的人逼到墙角追到出汗问到流

泪,以“质疑”标榜的王牌主持人――王志,是不容置疑的。

只须他不动声色地挑衅别人,何人奢敢挑衅他?

挑衅1 除了刻薄,你还会什么?

眼前的王志,比在荧屏上显得年轻。这挺正常,在中央电视台出镜时,主持人通常会比实际年龄老几岁,从装束到表情,都得够稳够重才行。

记住王志其实是在《面对面》开播不久,看他采访牛群,把能说会道的牛群问得“体无完肤”,逼得无地自容,也因他太过刻薄而恨他。说到此,王志笑:“那不奇怪,因为你不习惯,中国的记者很少这样问问题。一团和气是不行的,有很多东西你必须像挤牙膏一样用力去挤才行,你得去撞他,刺激他,他才能有话说。比如我问牛群:有多少钱到了你自己的兜里?这是他没法回避的问题,他一直想说明自己没拿到钱。说实话,任何一个采访对象坐到我们的镜头前都是需要勇气的,因为它意味着你要接受挑战。”

不断挑战陌生人,对王志来说同兴奋剂:“做记者,就是用你的脑子和声音来帮公众提问题。话筒一旦交到你的手里,做成什么样儿就是你自己的事了,问题的背后是你的功夫。这个工作给我最大的乐趣就是新鲜,每天面对不同的人和事,你得花心思去琢磨,这本身就是件很有意思很刺激的事,何况还有一个很好的理由,这是我的工作……”王志始终认为,记者优秀与否,首先看他做的是否“职业”。

言外之意,节目中的他披着职业的外衣,“其实,我们更想知道生活中的王志是什么样子。”又是他不对称的笑脸:“就是现在你们看到的这个样子嘛。刚才拍照的时候,大家嫌我不会笑,谁生活中也不能总咧着嘴笑吧,那谁受得了啊?”

难道生活中的王志也不苟言笑的深沉?这样的男人在女人眼里会有魅力吗?会有女人缘吗?

他笑得有点儿狡黠:“你们可以问自己啊――你们喜欢我吗?”

不知道是因为敏感还是得意,王志的语气立刻多了些真真诚:’因为工作的关系,一天到晚在荧屏上亮相,大家难免评头论足。其实我长得怎么样跟你有什么关系?喜欢就多看两眼,不喜欢就别看!咱们又没有任何利害关系。”

“那和你有利害关系的呢,比如你的女同事?女朋友?”怕他避重就轻,索性一针见血。”我之所以这样问,是因为我怀疑像你这样的人会讨女人喜欢,也很难想像你是个宽容的人。平时,交女朋友会不会也像在节目里那样较真儿?怀疑和挑剔?节目做久了,太投入了,被异化的可能性很大哦。”他终于一怔,还是笑起来:“哎,你这样问问题思路就对了(看看,被采访着还没忘好为人师)。这样问,问题开口小,我就没法不回答了,我要反驳你啊――不是这样的,其实,我的好朋友中有很多是女性。”

挑衅2 除了节目,你还有什么?

王志说近来手机里忽然多了一条朋友发的短信:“你已经由实力型向偶像型转化,全中国的女人都仰慕你,上厕所看杂志全看你!”是的,这个据说原来右脸上也有一个大酒窝,被小时候跌了一跤跌掉了,看上去憨中透着狡黠,说不上有多帅气的男人,怎么也不具备偶像的资质,却忽然之间吸引了众多女Fans的眼球,这恐怕得感谢“非典”,那个关键时刻冲到前线,并能够“弹”出眼泪的男人,一定有着至诚的“人情味”。加上屏幕上表现的深度和张力,让他完成了“男人味”。她们甚至很“庸俗”地想知道,这个刚柔相济的男人,爱上一个人的时候是什么样子?

可对于我们诸如“你心目中的好丈夫是什么样的?有的人因为有好的家庭和爱情而成功,有人相反,你属于哪一类……”的提问,王志的回答一律是:“我没有经验,不知道。”

只恨我们不是狗仔杂志。

其实也不是不理解,起码在这一时段,这个男人的确把工作看得重于一切。他做客新浪网聊天室时,回答了一系列有关节目的问题后,有女网友问:“王志,你多大了?结婚了吗?我还有没有机会?”他的回答更是噎人:“我可以不说吗?”对此,他的理由很堂皇:“大家关注我,是因为我的节目,我希望生活和工作之间有一定的距离,我不愿意在把主要精力交给工作的同时,把生活也交给工作,总得给自己留点空间吧?我之所以不愿意谈,是因为我自己的事情是不会影响别人的,就像我爱吃辣的,不辣的餐馆也照常开业。”

假如王志面对的采访者,也都像他这样狡猾,他的聪明才智恐怕也只会消融在空气中。

王志似乎比他采访的任何一个人都珍爱自己的羽毛、在乎自己的形象,从约采访、到拍照,到与他面对面地交谈,关乎自己,他审慎每一个细节,远没有采访别人时从容和放松。也许做名人尚未习惯,尚欠游刃有余。

“就像你采访别人,我们也想知道眼前的你更多生活中真实的侧面――”他立刻较起真儿来:“我为什么要满足你们的好奇心?这些对我的工作有帮助吗?大家要关心我,就关心我的节目好啦。你们要采访我是由我的工作引起的,所以我的底线就是工作,不在生活、更不在私生活。”

面对这个执拗的男人,只能另辟蹊径,问起在非典的采访中,除了感动还体会到了什么。他的目光一下子凝聚和亲近了许多:“有时候,你会强烈感受到语言承载力的贫乏,在非典的采访中,我所感受到的东西比表达出来的要丰富复杂得多,比如,你会真正体会到生命的脆弱;你能从内心感受到精神的力量在这样一个非常时刻有多强大、多重要;你还会清楚地知道,人活着是多盲目的事情啊;你会心急,这疫苗要是快点儿出来该多好……”

其实,凡是看过王志节目的人都能感受到,他的问题之所以直逼人心,说明他理解人,体察人。如果没有爱和善良,我们就不会看到他的哽咽和泪眼;如果不懂尊重和理解,你就不会在他咄咄逼人的冷酷背后体味出敬意和关怀。他说,生活的态度就是职业的态度,真诚面对观众和采访对象是他的追求,即使面对像胡长清这样的死刑犯,他也是将心比心,以诚相待。他今天的成就与生活的积累密切相关,因为任何职业的最高成就都是人格的完成。

说到偶像和理想的男人,王志说,非典时期最让他佩服的人是钟南山,不仅因为他的医术,更因为他的做人,不是八面玲珑,而是棱角分明。他让人认识到:一个勇敢的人只有在同时拥有智慧的时候,才可以称得上完美。他人格的高大,让人感觉无可挑剔。

挑衅3 除了清醒,你还能怎样?

剖析自己和揣摩别人,在王志看来同样有趣。他自我感觉最大的优点就是清醒,一直明白自己是谁,想要什么,能要什么。这种清醒贯穿着他的事业和生活:包括不因为工作损失而损失生活的乐趣,不给自己定根本不可能实现的目标……他留下一串形容自己的成语:百无禁忌、随遇而安、适可而止、运行不息……我笑他弄得像语录,他说这正是他的风格。

记得11岁时哭着喊着要去业余体校学游泳,父母拗不过,只好把他送到学校,父母要离开的时候他却哭了,那一刻他忽然明白了自己的选择,他必须迅速学会独立面对所有问题,学会与人交流,学会接受委屈……事后想起,这是他的幸运,否则,以家人对他的爱和呵护,眼下他很可能会是另外一个样子。

从1989年硕士毕业至今,王志一直在做电视,从1994年到中央电视台也有10年了,当与他一同入道的不少成了“名嘴”,他却一直不温不火。对此,王志说:“如果我说我不注重名气了,你肯定会认为我不说实话,可实际上如果我真的把出名看成目标的话,我一定做不好。并不是对名气无所谓,而是因为我很清醒,我知道别人出名自有他的道理,不火爆不见得是坏事,热得快的东西凉得也快。”

“观众的胃口一旦被吊起来,你即使做得和以前一样,大家也会以为你退步了。其实作为我本人,和以前并没有更多的区别,我从没有把自己当成一个公众人物,除了每周在电视上露面,我还得生活,生活中的我既不能依赖你们的赞扬,也不能整天光想大家的批评。”

王志也承认,从另一个角度看,清醒也是他最大的弱点,太清醒也是一种累。

采访中,除了看到他性格中外露的敏锐、好斗的一面,还感受到了他内心的紧张,甚至小心翼翼。或许他太清醒于对自己形象的塑造,太清楚该给公众留下什么印象了。王志说,他最愿意听到的评价是:这是一个好记者。他认为一个男人身上最可贵的品质是从容――一个男人再有权,再有钱,不从容,就算不上美好,谈不上让人尊敬。

也许王志同样清醒:追求完美的人从来都不容易从容。

(摘自《好主妇》2003年第8期)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