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一分钟改变自己

2004-02-10 16:37:00 来源:书摘 约翰逊 我有话说

拖拖拉拉坐失良机

一个人需要忠于自己的良心来做真切的剖析与告白,才能活得自由自在。

一般人之所以会拖拉一些较为重要的事物,多半是因为来自于

害怕做不好,而怀疑自己的能力。但是,如果连几分钟就可以搞定的小事也是一拖再拖,其动机就不只是这么单纯了。这种状况通常与注意力的集中与否有相当大的关联。

因为,当我们手头上总是有一些未完成的琐事时,往往就可以由不断地东摸摸西摸摸,来分散掉真正所应该注意,但却不愿去面对的事物注意力。如此一来,大部分的时间,自然就可以有借口来以较省力的方式,处理一些极其简单的事物,这就是惰性使然所造成的结果。

这种行为模式的影响是多方面的。表面上,我们会告诉自己或他人:我之所以这么拖拖拉拉,是因为有太多重要的事等着我去做,所以,我根本没有时间来做这些琐事!但是实际上,你不但一堆琐事放着不做,连所谓重要的事,也不见得有什么进展;而其结果,常常会以看一整天的电视作为收场,根本什么事都不想做!

目标不切实际

对于自己的期望较高,往往也是督促自己迈向成功之路的重要源动力之一;但是,如果当初所设定的目标,根本就不切实际的话,往往会适得其反。

一个理想主义者,对自己的期望甚高,却没有想过:有时候,这期望,其实是远远地超过自己的能力;所以,就算已经全力以赴,但是对于自己的努力不但从不感到满足,反而一再计较那些非自己能力所及,以至于搞砸的部分,因此,人生就这样陷入无止境的现实与理想的战争之中,最后的结果,往往是搞得整个人身心疲惫。

一般说来,大多数有这种自我期望甚高,且又习惯于苛刻地要求自己的人,多半是因为极度缺乏安全感所致。潜意识中总是认为自己怎么做都不好,怎么做都不对,由于担心别人对自己的表现会有负面的评价,故以自我苛求来掩饰内心的不安。

因此,若要解决此难题,所要面临到的最大敌人,其实就是自己。

仔细回想一下,在童年的时候,是否有下述的这些经验:不论是师长,或是父母,总是认为我们做得不够好?当我们带着考了95分的考卷,高高兴兴地回家时,不但没有被称赞,反而还被父母斥责说,为什么没有考到100分?有没有被父母期望像哥哥一样,在学校成为一位叱咤风云的足球选手?或是我们曾经立下宏伟目标,要在25岁的时候,成为一位百万富翁,但是迄今却仍身无分文?

事后,我们就会发现,许多长辈或是自己加在自己身上的期望,是不是真正能够让自己感到骄傲与成就;我们是为考了95分感到高兴?还是必须承受考到100分的压力,然后当父母亲高兴了之后,自己才会觉得高兴?因此,请从理想的期望中苏醒过来吧!凡事尽力而为,如此也不会给自己太大的压力。

以积极鼓励的方式,取代批评不满的情绪,来对自己全力以赴之后的表现评分。

借助这种方式来改变自己对自己的观感,并将每一件想要苛求的事,与后来自己称赞自己的方式全部记录下来,对照一下,你会发现事实原来如此。

原来我对自己,竟是如此地不厚道啊!借此来慢慢地恢复自己应有的自尊心。

大千世界,无奇不有,用你的慧眼去努力捕捉每一次机会,因为它就在你身边。

没头苍蝇般乱撞

贪心的人走不回来,是因为贪。然而现实生活中还有一类人,他们不贪,可是也走不回来。

有一次,我要在客厅里钉一幅画,请邻居来帮忙。画已经在墙上扶好,正准备砸钉子,他说:“这样不好,最好钉两个木块,把画挂上面。”我遵从他的意见,让他帮着去找木块。

木块很快找来了,正好钉,他说:“等一等,木块有点大,最好能锯掉点。”于是便四处去找锯子。找来锯子,还没有锯两下,“不行,这锯子太钝了,”他说,“得磨一磨。”

他家有一把挫刀,挫刀拿来了,他又发现挫刀没有把柄。为了给挫刀安把柄,他又去校园边上的一个灌木丛里寻找小树。要砍下小树,他又发现我那把生满老锈的斧头实在是不通用。他又找来磨刀石,可为了固定住磨刀石必须得制作几根固定磨刀石的木条。为此他又去找一位木匠,说木匠有现成的。然而,这一走,就再也没见他回来。当然了,那幅画,我还是用一个钉子把它钉在墙上,下午再见到他的时候,是在街上,他正在帮木匠从王金商店里往外搬一台笨重的电锯。工作和生活中有好多种走不回来的人。他们认为要做好这一件事,必须得去做前一件事,要做好前一件事,必须得去做更前面一件事。他们逆流而上,寻根探底,直至把那原始的目的淡忘得一干二净。这种人看似忙忙碌碌,其实,他们也不知道自己在忙什么。

一天到晚牢骚满腹

恶劣情绪与病毒和细菌一样具有传染性。

美国洛杉矶大学医学院的心理学家加利・斯梅尔的长期研究发现,原来心情舒畅、开朗的人,若同一个整天愁眉苦脸、抑郁难解的人相处,不久也会变得情绪沮丧起来。一个人的敏感性和同情心越强,越容易感染上坏情绪,这种传染过程是在不知不觉中完成的。如果一个情绪并不低落的学生,和另一个情绪低落的学生同住一间宿舍,这个学生的情绪往往也会低落起为。在家庭中,某人如情绪低落,他们的配偶最容易出现情绪问题。

在现实生活中,失败者往往对自己的前程失望悲观,他们不喜欢自己的工作和所处的环境,总以为周围的人都是又虚伪又愚蠢,他们对任何事情都觉得郁郁寡欢,却又把自身的失意和无聊传染给周围的人。

要想成为一个成功的人,生活中一定要避免发牢骚。

牢骚会让人觉得你太刁钻。爱发牢骚的人,很难与人友好交往,即使他并没有直接说对方不好,但他那万事皆不如意的心态,让人很难同他找到共同语言。久而久之,人们还会觉得此人太“刁”,难以相处,常常避而远之,偶有接触,也只好打个哈哈敷衍了事。

牢骚会阴挡你前进的脚步。任何都会有粗心大意的时候,犯错时理应承担错误,如果只是担心自己的实力让人低估,所以想尽量用牢骚来武装自己、争取旁人的肯定,这种人将无法获得真正的成长。人的一生如潮起潮落,起伏难定。当年林肯一生坎坷,屡受挫折,谁能相信这位鞋匠的儿子能成为历史上最伟大的总统之一呢?比尔・盖茨中途辍学时,谁会想到他能成为世界首富呢?这样的例子多得数不胜数,世界上什么样的奇迹都可能发生,其前提只有一点:我还活着,我努力行动,我有信心,这才是人一生中最最宝贵的财富。

如果一旦传染上恶劣情绪,该怎么办呢?

设法消除产生恶劣情绪的问题,如在低落情绪中不能自拔,就应去看心理医生;

对事态加以重新估计,不要只看坏的一面;

提醒自己不要忘记其他方面取得的成就;

不妨自我酬劳一番,如去饭馆美餐一顿或去逛逛商店;

考虑一下怎样避免今后发生类似的问题;

结交那些希望你快乐和成功的人,你就在追求快乐和成功的路上迈出最重要的一步;

把自己目前处境与过去比较一下,尽量找出胜过过去的地方。

躲在面具后生活

我们为何经常要躲在面具的后面?我们踌躇于表现自己和保护自己的冲突之间,我们也长久地在追求功名、保持隐私之间挣扎与矛盾。

我们每个人都隐藏了些自己认为害怕或羞耻的事,也总是试着用各种方法表达歉意或自圆其说,由于我们不愿意把这一部分公开,所以给自己筑了道围墙,将别人阻隔在墙的外面。有些人崇拜像詹姆士・庞德这种情报员式的酷面英雄,他们坚强、自立、不表露情绪且与人疏远。有些人认为如果自己孤芳自赏就会受到别人的敬畏,有些人的确会崇拜这种特质,但是,崇拜并不一定能带来友谊。

戴面具的另一个重要理由是:我们害怕遭到拒绝。我们害怕开放自己之后朋友却走开了,自己也受到很大的伤害。我们害怕朋友看到我们真实的一面,会让他们厌恶。

然而,许多专家都发现,自我开放其实会吸引更多的朋友。有些人总是试图掩藏自己卑微的出身。事实上,只有当他们能诚实面对别人时,才能与别人更接近,并建立更亲密的关系。

教皇保罗八世之所以到处受欢迎,部分原因是由于他完全不掩饰。他一生都很胖,而且出身于贫苦的农家,但他从不掩饰外貌与出身的缺陷。当他当上教皇后,有一次去罗马一所大监狱,在他祝福那些犯人时,他坦诚地说他这一次到监狱是为了探望他的侄子。很多人认为他是耶稣的化身,因为除了他知道怎样分享别人的苦乐之外,另一个原因就是他“不戴面具”。

你是否曾有过和某人一见面,便不由得心情愉悦,并有和他近一步交谈的动机呢?

有些人对他交游广泛,感到很不可思议。其实博得人缘的秘密,除了实力这个因素外,就是在于一个人是否有魅力。

魅力并非一朝一夕就能营造的,它是由许多因素共同构成,其中最重要的是要从体谅别人的心去学习成长,发此才能得到众人真心的喜爱。而要达到这个目标,说穿了其实很简单,先决条件就是“脱掉面具”!

(摘自《一分钟改变自己》,中国电影出版社2003年11月版,定价:16.80元。社址:北京北三环东路22号,邮编:100013)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