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人造子宫技术的发明是否意味着自然生育的终结

2004-02-10 12:28:00 来源:书摘 沈湘平 我有话说

石破天惊的“生物学炸弹”!

2002年2月,美国康奈尔大学生殖医学与不育症中心分泌学实验室成功培育出世界上第一例人的人造子宫内膜,首次成功地在一个“人造

子宫”里培育了人的胚胎。这一石破天惊的科学突破被一著名学者称为是继克隆人之后又一颗等待引爆的“生物学炸弹”。因为这项研究一旦成熟并成功应用于实施,就可能意味着自然生育的终结!

这项由华裔科学家刘洪清教授主持的实验过程是这样的:科学家采用可生物降解的材料,模拟子宫内部形状制造了一个框架;然后从一个妇女的子宫内膜提取了部分细胞,放到这个框架内:再向这一框架内注入有关的激素和养料(如荷尔蒙等)进行培养,于是这些子宫内膜细胞就开始大量繁殖,最终分化形成子宫组织,原先的框架与子宫组织也融为一体,一个子宫就这样形成了。这种人造子宫内膜,与妇女子宫内膜相比,不仅在组织结构上相似,而且功能也差不多。接着,把少量胚胎植入这个“人造子宫”,胚胎随即在其中着床生长,其过程如试管婴儿一样。研究人员在人胚胎植入人造子宫6天后停止了实验。美国体外授精条例规定,在这类实验中,人的胚胎植入的最长天数为14天。为了观察到人的胚胎能否在人造子宫中长出原始的胎盘,研究人员计划在即将进行的改进了的实验中,让人胚胎在子宫内生长14天。

实际上,世界上第一个人造子宫产生在日本东京顺天堂医院的一个实验室里。那已经是几年前的事情了。当时这个实验的带头人就是日本的桑原义范教授,是日本东京顺天堂医院妇产科的主任。桑原义范教授的实验对象是一个山羊胚胎。在一个特制的塑料装置里,盛有被称之为羊水的人工混合的浑浊液体,里面浮动着一个山羊胚胎,成活时间达到了几个星期。这个充满羊水的塑料装置,实际上是人造子宫的一个雏形。山羊胚胎通过一根细细的软管和一架人工心肺器联在一起。人工心肺器内的人造肾脏浸泡在9升人造羊水里,用电热丝保持羊水的39.5℃的恒定温度。在安静的实验室里,机器发出轻微的嗡嗡声,山羊胚胎偶尔颤抖,人工羊水在汩汩流动。

无论如何,这两位科学家的研究都为今后开展体外重建人造子宫的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从而为人体胚胎在母体外的生长发育创造了一定意义上的生殖医学依据。并使人化自然的范围进一步扩大,程度进一步加深,极大地发展了人类自己的本质力量。

科学家的看法

对于自己的科研成果,刘洪清教授本人相当谦虚和比较谨慎地表示,她的试验离真正意义上的人造子宫还很远,目前这一技术尚在进一步开发和验证过程中。在谈到人造子宫的研究前景时,她认为,“人类器官如此复杂,要想复制出同样精巧的器官,绝非易事,目前只有上帝能够做到这一点”。

刘洪清教授也认为,继克隆技术之后的人造子宫技术,确实是使人类的自然繁殖功能面临又一次重大挑战,这一技术为人体胚胎的母体外生长发育创造了可能。对于人造子宫引发的伦理争议,刘教授及其研究人员认为目前没有必要对人造子宫带来的伦理问题过分担忧,因为真正的人造子宫目前还停留在幻想层面。对于人造子宫的应用前景,刘洪清教授希望在未来几年中,能够利用这种技术制造出完美的人造子宫。这样,那些子宫不健全的妇女就可以自己生孩子了。

美国北卡罗莱纳大学的罗斯玛丽・童教授认为,利用人造子宫技术,还有可能挽救那些发育不完全的初生婴儿,人造子宫或许可以为婴儿继续提供营养,直到他们发育完全。但人造子宫不会有母亲子宫那么舒适,胎儿在里面也无法感觉母亲的一举一动和一颦一笑,胎儿如果在里面呆上9个多月,不论是从医学角度,还是从社会角度,都会有很多不利因素。

赫胥黎的预言

说到人造子宫,这个设想最早并非科学家提出来的。比如中国古典小说《西游记》,里面确实有许多想像和虚拟的成分,但是书中有许多符合现代尖端科学的成分,远古的神话与今天的先进科技再次不谋而合。未来人类社会将是一个全速发展的高科技世界,那时候人类的思想、言行和生活方式都会发生重大改变,即使是科学幻想家也很难超前这个世界。在某种意义上,我们感谢那些敢于“异想天开”的人,更感谢那些把这些“异想天开”的想法变成现实的科学家。

早在1932年,英国小说家阿道斯・赤胥黎就在其著名的反乌托邦小说《美丽的新世界》里,大胆地提出了人造子宫的预言。他设想在人类社会的2532年,基因技术高度发达,生小孩的事情完全由生命工厂来负责。在一条条生命流水线上,首先进行其因设计,然后是克隆,最后在人造子宫中孕育成长。70多年前的设想,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现在竟然由“痴人说梦”的嘲讽一跃成为科学家和公众关注的焦点。1997年,英国罗斯林研究所的威尔穆特奇迹般地从实验室牵出一头柔顺的羔羊叫“多莉”,世界为克隆技术哗然。人类基因组计划测序工作已近尾声,这无疑将是一部揭示人类自身奥秘的“天书”。有了这部“天书”,人类基因设计将会以更快速度发展。现在美日两国的科学家又在人造子宫方面的研究取得了突破性成果。培育人类的乌托邦梦想似乎不再是人们茶余饭后找乐的话题了。

乌托邦是一个外来词汇的汉语发音,它的意思是“子虚乌有之乡”,表达一种极其理想化了的世界,很难在现实世界中找寻找的。但是随科学技术的发展,有些乌托邦未必就注定是一个难以寻觅的少市蜃楼。它的价值就恰恰在于,人类正是在这点非理性的星光的照耀下,才激发和鼓励自己不断摸索与奋斗,去一点一点地实现人类关于自己的美好生活和灿烂未来。人类前仆后继地穿越千年历史风尘,后一代人总是比前一代人生活得优越得幸福,这首先得归功于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它的理性应用。

传统的人类伦理道理观念与飞速发展的科学技术之间的剧烈碰撞,不能看作是某种科学技术发展过程中暂时的、过渡的、偶然的东西,它将伴随科技发展的始终。人类对认识自身及外界的奥秘具有永不枯竭的兴趣,这种探索本身是压抑不住的。但是任何一项科学技术都具有双刃剑效应,人造子宫等的研究也应该考虑社会需求,必须顾及人们传统的伦理道德观念等社会问题。对女性来说,怀孕和分娩确实是一次痛苦的经历。但今天的多数妇女依然愿意亲自怀孕,在她们自己的子宫中孕育胎儿,即使就算人造子宫技术真的发展成熟了。这是因为传统的伦理道德观念毕竟还在左右着人们的头脑。只有当科学技术的发展广泛而深入地影响和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的时候,传统的伦理道德观念才开始被人们怀疑和修改。

但在《美丽的新世界》里,这种传统观念只会体现在那些生活在“蛮荒之地”的大腹便便的孕妇头脑中。这种怀胎十月的自然生育方式早已被那个时代所谓的“文明世界”嘲笑为“动物行径”或“禽兽行为”,就像现在的文明世界中的一些人讨伐克隆人、人造子宫技术等的态度一样。那个时代地球上的男男女女从繁衍后代的传统职责中彻底解放出来,尽情体验着性爱的乐趣。而这样的生活方式并没有对人类后代的繁衍造成丝毫影响。那个时代的女性和男性通常会选择在最佳生育年龄之际,将各自的卵子和精子在生命工厂中冷冻保存,等到他们想拥有自己的孩子时,只需授权生命工厂,生命工厂工作人员就会进行人工授精,并在人造子宫中孕育。等婴儿从人造子宫中出生以后,生命工厂再通知父母前去认领。

在我们大多数人看来,这是多么荒谬和可笑啊!但美国经济趋势基金会总裁杰里米・里夫金就相信这个赫胥黎预言,并对刘洪清教授等人的人造子宫技术充满乐观,认为自然生育方式的终结是完全可能的。他在题为《怀孕的终结》的演讲中说,人类似乎正在一天天逼近赫胥黎所勾勒的“美丽的新世界”。

(摘自《社会热点解读》,北京出版社2003年4月版,定价:19.80元。社址:北京北三环中路6号,邮编:100011)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