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葛优:我们的爱情不幽默

2004-04-01 15:46:00 来源:书摘 徐林正 我有话说

葛优的家庭是这样组成的:父亲葛存壮、母亲施文心、妹妹葛佳,还是葛优和他的妻子贺聪,目前葛优和贺聪尚未有孩子。媒体经常报道葛优对父母如何孝顺,对此,葛优说:“废话!父亲生病

了,儿子不去看谁去看?”

记者所感兴趣的是,他的家庭尤其是父母,究竟给葛优哪些影响呢?葛优告诉记者:“如果不是在电影厂,不是出生在演员家庭里,我很可能现在没有干演员,因为我性格上不是很放得开。小时候,我经常跟父亲一起出去玩,认识他的人就像现在认识我一样,我感觉到父亲很威风。在家庭环境的熏陶下,再就是赶上了当年的招生考试,我如愿以偿地当了演员。”

考入文工团之后,葛优的表演受到了父亲的多方指点。葛优说:“我在忧愁、焦急的时候,就老是皱眉头,父亲说,一个人焦急和发愁的时候,并不是老是皱眉头。而且一个人一皱眉头,就会把心拴住了,表演就放不开。”

葛优在圈内、圈外都有很好的人缘,跟媒体、观众、摄制组都有良好的关系。葛优认为:“这跟我父亲教我做人有很大的关系。如父亲所说,摄制组出发,不要让人等你,你应该去等人家。他经常第一个坐在车上,等着大伙出发。”直到现在,父子在一起的时候,葛存壮还要跟他谈做人,葛存壮一遍又一遍地告诉葛优:“你的名声和为人应该成正比而不是成反比。越是有名,越是受到观众喜欢,就越是要谦虚谨慎。商家做生意,靠的是顾客;演员演戏,就要有广大观众喜欢和赞扬。丢掉观众,你就什么都没有。”

任何人取得辉煌的时候,总不免得意忘形,但幸运的是葛优总能够得到父亲的及时提醒,当头棒喝。葛存壮曾经当着记者的面对葛优进行批评。有一次是1999年,葛存壮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葛优现在接戏不够慎重,以后不要轻易接戏,宁可少接一点,也要拍得好一点。还有一次是2000年,葛存壮在一次酒会上说:“葛优得到观众的欢迎,做父母的感到很欣慰,儿子有了一点儿出息,希望他能有更大的出息,给我们的影视事业增光。葛优的表演还有欠缺,还需要努力,争取再有机会时,接到新角色时有所突破。所谓突破,就是不要重复过去的东西,在创作新角色时,演的是这一个而不是过去的那一个,要有不同的个性、不同的特点创作出给广大观众以新鲜感觉的角色。”

葛优告诉记者:“昨天(2001年11月14日),他还对我说,你参加社会活动少了,为什么不去?”

以前,葛优是葛存壮的儿子,现在呢,人们会强调葛存壮是葛优的爸爸。葛优认为,这是好事,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嘛。在得意之余,父亲的一言一行都深深地影响着葛优。葛优说:“我父亲,主角不多,配角不少。他是反派演员,演反派的戏,现在看起来还是挺精彩的。如他演《红旗谱》的老地主,29岁,配角,他的戏不多,就那么一点儿,但精彩。如《周恩来――伟大的朋友》,演老年齐白石,获得了1998年金鸡奖。他接一个戏,非常认真,看剧本,比我都仔细。如拍《皇城根儿》,因为年纪大了,台词不容易记住,于是先把台词录下来放着听。”

1998年,在重庆举行的金鸡百花电影节,对葛氏父子来说是一个难忘的日子。在本届电影节上,葛存壮因主演《周恩来――伟大的朋友》中的齐百石荣获金鸡奖最佳男配角奖,而葛优则因主演《甲方乙方》获得百花奖最佳男主角奖。父子同台在同一届电影节获奖,这在中国电影史乃至世界电影史都是史无前例的。

葛优的母亲施文心是个编剧,她经常对剧本谈点看法,如果说这剧本好,就坚定了葛优接戏的信心,家里的艺术气氛很浓。那时葛优刚到文工团,演了话剧,演职人员都很高兴,当天晚上就去喝酒。等葛优喝完酒回到家,母亲还在等着谈对葛优表演的看法呢。

《父子婚事》是一部并不出名的电影,但对葛优一家来说,是非常有意义的。编剧是母亲,主演是葛存壮、葛优,在电影中演真实的父子,生活中也是真实的父子,剧中角色就叫大优、老壮。葛优拉二胡也首次在剧中亮相。

这部戏最终没有取得成功。葛优认为:“我现在更觉得,生活中真实的父子,在台上演戏不舒服。我觉得有些不真实。说明艺术还不能照搬生活,这是两回事。只能跟电影增加戏外的噱头。意思不大。我倒是觉得,父子可以在同一部戏中演对手戏,戏里原先是不认识的。如各演一个公司的经理,如何?但不要在一个戏里演父子。如果同台演父子,我就觉得不自然,放不开了。戏是演的,一看是自己的父亲来了,就没法进行了。”

葛优还有一个妹妹葛佳,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现定居美国。

谈起他的妻子贺聪,葛优说:“我的妻子是别人介绍的,因为我的性格不会去找女孩子去玩儿,不会来事儿。我当时在文工团演话剧,没有什么名气。她是美术教师,周围有许多同事、朋友,当时劝她别找文艺界的,文艺界的比较乱,不可靠。”

但两人最终走到一起。他们1985年相识,1987年结婚。结婚的形式很简单,葛优找了帮朋友,在西单附近的一个叫“玉华台”的小餐馆吃了一顿。结婚用车是借了朋友的两辆皇冠和一辆面包车,而请客的饭钱还请朋友帮忙打了一点儿折。

葛优说:“两口子不打架的,就不叫家了。但吵过就好,吵架了,就互相让。”

从1985年到1991年,每逢葛优在外地拍戏,就通过鸿雁传书,互诉离别相思之情,基本一周一次。因为当时通讯不发达,打长途电话不方便,经费也有困难。葛优说:“信的内容无非是要注意身体,及时吃药、关好家里的门窗和煤气等。事情不多,大概是一页纸,多的时候有一页半。这些书信,都在贺聪那里保存着呢。”

后来,贺聪辞职了,于是葛优拍戏到哪里,贺聪就跟到哪里。

从1985年相识至今,两人恩恩爱爱地过了16年,葛优明确表示,他们要“没完没了”地过一辈子。这在当今流行“换人风”的演艺圈里,葛优夫妇的恩爱成了一个特例,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

葛优说:“我们当时的基础特别好。谁也不图谁什么。经常遇到月底没钱了,我们也过来了。后来有没有碰见比她好的?肯定有。但我们是在没名的时候就同甘共苦的,干不出再婚换人的那种事。另外,这种事儿,没个完,换了一个好的,过几年,又发现更好的怎么办?”

葛优认为,过日子,一定要开火,如果不开火,家就不像家了。在正常的时候,他们每天至少开一次火,也就是说至少一餐是要在家里吃饭。

葛优擅长做饭在演艺圈内里是闻名的,这是他“文革”中磨炼出来的,因为当时父母遭到批判,葛优只好自己“亲自”做饭给妹妹吃,学着学着就学会了。据说,葛优有三道经典菜。第一道叫做“煨焖鱼汤”,口味清淡可口。第二道是“红烧鱼块”。葛优的“红烧鱼块”,在专业的基础上有所发展、有所创新。他说。他的“红烧鱼块”至少有两个特点:一是放进一些好看、好吃的时令蔬菜;二是鱼汤必须慢火熬干,这样烧出来的鱼,色香味俱全。第三道经典菜是凉菜,叫“葛氏萝卜”。葛优特别善于拌凉菜,他刀口非常好,由他切并亲自加作料拌的萝卜丝,成为“葛氏菜系”中经典的经典,被称为“葛氏萝卜”。

葛优告诉记者,哪一天,我请一帮朋友来,不要任何人帮忙,单独做出一桌子饭菜来给他们吃。

但无论葛优做饭水平再高,在贺聪面前,葛优只能打下手。

葛优说,许多人说,文艺圈的事,不能表场,一表扬,就散了。葛优表示,他们肯定不会分离的,甚至连个绯闻都没有。为什么没有绯闻呢?主要原因是,生活低调,本身没有。葛优还说:“大家觉得我比较‘狡猾’,藏得比较深。”事实上,偶尔有绯闻的苗头,也被葛优扼杀在摇篮里。在最初电视剧《编辑部的故事》获得成功以后,人们不时听到他同女主角吕丽萍怎样怎样的“花边新闻”。然而,圈内人士都知道,那不过是一场善意的玩笑罢了,偏偏葛优对此却格外较真。他逢记者便申明:“我怎么可能和吕丽萍好上?演戏和生活完全是两码事嘛。”因为,对感情认真,对妻子忠诚是葛优本色,再幽默,也不会拿自己的感情来幽默的。

(摘自《明星VS名人》,中国友谊出版公司2003年8月出版,定价:21元,社址:北京西坝河南里17号楼,邮编:100028)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