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战略轰炸的神话

2004-05-01 17:35:00 来源:书摘 金海 编著 我有话说

尽管科学技术的发展所带来的影响往往是使战争的规模扩大,烈度提高,但人们对技术变革的兴趣依然不减。他们希望通过新技术兵器的使用,能够改变士兵们在战场上互相厮杀的血腥场面,

把战争变成一种精心策划的行动,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悲惨景象使这种心情更加迫切,他们希望用来实现这一目标的手段就是新近飞速发展的航空技术。

自从1903年,美国的莱特兄弟发明了飞机后,就把人们搏击长空的梦想变成了现实。然而,甚至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之后,天空仍然是一个相对和平的领域。此时的飞机仅仅用于侦察和观测,没有任何武器装备。敌对双方的飞行员在空中遭遇时,至多也不过向对方挥舞几下拳头表示敌意而已,有时他们甚至还彬彬有礼地互相点头微笑。直到战争中期,有一天,一个法国飞行员突然意识到自己是在战场上,于是他拔出防身手枪向对方开火。这一枪打破了天空的平静,将战争带上了蓝天。此后,飞机开始变成了一种战争工具,从对空攻击的机枪到对地攻击的炸弹,各种武器装备都在飞机上出现,空军作为一个独立的军种也渐渐成型。不过,对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来说,空军是一个突然出现的事物,因此各国还没有完整系统的空军理论。

在两次世界大战期间,空军逐步完善起来。飞机的型号越来越先进,从双翼到单翼;从上单翼到下单翼;从单引擎到双引擎、三引擎甚至四引擎;还出现了外挂的副油箱,航程也越来越远。飞机上的武器装备也越来越多,机枪从两挺发展到四挺、八挺;甚至还出现了火箭弹以及20毫米和37毫米的机关炮;它对地投掷的炸弹从最初的手榴弹发展到50公斤、250公斤、甚至2500公斤的巨型炸弹。飞机的种类划分也越来越细,从最初的集侦察、空战、轰炸多种任务于一身发展到出现了专门的侦察机、战斗机和轰炸机。在这种情况下,空军作为一个新兴的军种日益受到关注,人们开始把改变战争方式、减少人员伤亡的希望寄托在它的身上。

在这方面进行最早尝试的是一个名叫杜黑的意大利人。他是一个意大利的军事理论家,曾经担任过国防航空部主任。早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他就主张建立专门的轰炸机部队。1921年,杜黑出版了《制空权》一书,对空军建设和作战提出了系统的理论。他认为以轰炸机为主的独立空军在未来战争中将起决定作用,空军通过对敌人的军事基地、政治和经济中心进行精确的轰炸,能够摧毁敌人的工业生产能力和人民士气,甚至可以在地面部队投入战斗之前就决定战争的胜负。杜黑声称,空军的出现使过去那种让士兵们在战场上相互厮杀的作战方式彻底过时,从而使战争中的人员伤亡和物质损失降到最低。虽然杜黑的军衔只是个少将,但他的理论在战后西方军事界却颇有市场。英国、美国、法国、德国和意大利都出现了一批空军制胜论的信徒,他们开始大力鼓吹空军的重要性,推动了各国空军的建设。

第二次世界大战提供了一个检验空军制胜论的机会,各国空军制胜论的鼓吹者们纷纷要求政府将它付诸实施。英国皇家空军自然也不例外,他们组建了由第一次世界大战时的老飞行员波特尔任司令的轰炸机司令部,专门负责对敌国进行战略轰炸。但是,最初的几次行动效果并不理想。当时的轰炸机飞行员法兰基・朱迪夫回忆说:“我们抵达营舍时,我的部下向这里的副官报告说我们到了。那位逼官对我说:‘很高兴见到你,你可以随意挑选自己的房间。我们的部队都出发到丹麦去轰炸德军的军用机场了,我们将给他们点厉害看看。’结果,那天出发的同伴没有一个能回来,我想这绝不是一个好的开始。我和我的部下都感到很震惊,我们都被吓得目瞪口呆。”

当时,英国轰炸机中的主力机种是小猎犬式中型轰炸机。它于1936年6月试飞,第二年开始服役。这种飞机有两个引擎,翼展为56.4英尺,机身长42.9英尺,高9.1英尺,乘员3人。它的爬高限度是19500英尺,航程1090~1461英里,最大时速可达165~244英里,是英国皇家空军中速度最快的中程轰炸机。飞机上装有8挺7.69毫米机枪(其中两挺可以转动),能够携带半吨到一吨的炸弹。这种飞机的火力和速度使英国的将军们对它寄予厚望。

但事实很快证明,英国的将军们对小猎犬式轰炸机所抱的希望是盲目的。自从英国皇家空军打破在西线的“静坐战争”状态,开始积极对德作战起,这种飞机就屡屡成为德军战斗机的牺牲品。德国的Me―109战斗机是战争初期交战各国中最好的战斗机之一。这种单座单引擎的战斗机翼展为32英尺9英寸,机身长29英尺10英寸。它的最高时速可达370英里,比小猎犬式轰炸机快了100英里以上;绝对爬高限度为38000英尺,几乎是小猎犬式轰炸机的一倍。它的火力包括2挺7.9毫米机枪和2~4门20毫米机关炮,能够轻而易举地将小猎犬式轰炸机打得凌空开花。在Me―109战斗机的拦截面前,小猎犬式轰炸机简直不堪一击。

英国皇家空军轰炸机司令部很快明白,在光天化日之下,要进行杜黑设想的那种对敌方军事基地和政治经济中心的精确轰炸是根本不可能的。在Me―109战斗机的凶狠攻击下,英国轰炸机自保不暇,哪里还有余力去寻找目标和精确投弹呢?为了减少飞机的损失和飞行员的伤亡,波特尔上将不得不将昼间精确轰炸改为夜间精确轰炸。不过这也没有令情况有丝毫改善,夜间出击的飞行员被由探照灯和高射炮组成的火力网弄得晕头转向,完全无法分辨轰炸的目标。从军队内部渐渐传出这样的小道消息:英国空军的轰炸机部队并不能成功地摧毁目标。这个消息越传越广,并开始在伦敦闹得满城风雨。于是,英国政府派出一个名叫大卫・毕特的公务员对此进行调查。毕特细心研究了军方提供的关于轰炸效果的照片,发现在有明亮月光的夜晚,英军的4次攻击中只有一次能够命中目标5英里范围内的地区,而在没有月光的晚上,情况就更糟了,英军的20次攻击中只有一次能命中目标5英里范围内的地区。他由此得出结论:英军轰炸的命中率的确低得惊人。消息传出后,舆论大哗,精确轰炸理论的地位一落千丈,而死抱住精确轰炸理论的波特尔上将也被丘吉尔明升暗降,调离了轰炸机司令部总司令的职位。

接替波特尔出任轰炸机司令部总司令的是哈里斯上将。他虽然也是大力发展轰炸机部队的鼓吹者,但对于杜黑和波特尔所主张的那种精确轰炸却不屑一顾。哈里斯一上任就彻底抛弃了精确轰炸理论,并把这种理论嘲笑为“万能的狗皮膏药”,好听但不实用。他下令对德国进行地区性饱和轰炸,即对轰炸目标不作居民区和军事区的区别,对它们一律进行不分青红皂白的狂轰滥炸,直到将目标地区变成一片废墟。哈里斯认为,这样就能迫使德国空军不得不集中兵力保卫本土,而无力再对英国发动攻击。与前任相比,哈里斯的改进之处就是明确承认高空轰炸的准确度是有限的,不可能避免对平民造成伤亡,从而彻底撕掉了“精确”轰炸的外衣。

既然平民已经被哈里斯合法地列入了战争目标之内,英国皇家空军的轰炸机就可以明目张胆地对和平目标加以攻击了。1942年5月30日夜,哈里斯调动了1046架轰炸机,对德国莱茵河畔的工业城市科隆发动了第一次千机大轰炸。英国轰炸部队先由装有定位装置的飞机在目标城市上空投下曳光弹,然后第二批飞机根据曳光弹信号的指示投掷燃烧弹,让城市燃起大火,最后轰炸机主力部队就向被火光照得通明的地区扔下高爆炸弹,实施集中轰炸。轰炸持续了整整一夜,英国人一共向科隆投下了1.5万吨炸弹,将243公顷土地上的1.8万幢建筑物变为一片废墟,496名平民被炸死。战略轰炸开始背离了将军们原先设计的减少战争伤亡和物质损失的目标,渐渐转变成屠杀和平居民的手段。

英国人观念的这种转变一开始并没有被他们的美国同行所接受。珍珠港事件后,美国向轴心国宣战。1942年初,美国陆军第八航空队进驻英国,并于6月基本组建完毕,参加了对德空战。第八航空队司令斯帕茨将军对哈里斯的做法十分反感,他正确地认为地区性饱和轰炸实际上就是在屠杀手无寸铁的平民百姓。美国人对自己国家的科技力量都有一种盲目的自信,斯帕茨也不例外。他相信凭着美国空军装备的7毛钱一个的诺登瞄准具和B―17“空中堡垒”轰炸机,第八航空队能够完成昼间精确轰炸的任务。

斯帕茨的这种想法倒也不无道理,因为无论从火力、航速还是载弹量来说,B―17型轰炸机都要比小猎犬式轰炸机胜过一筹。B―17轰炸机是美国波音公司1935年研制的重型轰炸机,它是世界上第一种实用的全金属结构四引擎轰炸机,最大时速为252~287英里,最大载荷航程为2000英里,最大爬高限度为3.5万英尺,乘员6~8人,装备13挺12.7毫米机枪,最大载弹量8.8吨,是名副其实的“空中堡垒”,被视为美国空军的骄傲。美国人相信,这种轰炸机的猛列火力和坚固结构正是德国Me―109战斗机的克星,它甚至完全不需要战斗机的护航就可以在德国上空轻松地表演空中华尔兹。现在,斯帕茨就想用它来证明精确轰炸理论是完全可行的。不过,因为盟军的北非登陆行动即将开始,所以美国第八航空队主要承担了为登陆部队提供空中支援的任务,斯帕茨的雄心一时无法实现。1943年1月,罗斯福和丘吉尔在卡萨布兰卡会议上终于对英美轰炸机力量进行了分工,哈里斯负责对德进行夜间地区性饱和轰炸,而斯帕茨则包揽了对工业和军事目标进行昼间精确轰炸的使命。这样,斯帕茨终于可以一显身手了。

1943年4月17日,美国人受到了第一次教训。117架“空中堡垒”在没有战斗机护航的情况下编队闯入了不莱梅上空。德国战斗机群马上就让美国人知道了他们对“空中堡垒”的盲目自信是多么幼稚。20架Me―109战斗机在美国轰炸机群中横冲直撞,空战结束后,被击落击伤的“空中堡垒”竟有62架之多,占参战飞机总数的一半以上。这一“战果”把美国人惊得目瞪口呆。然而,斯帕茨吸取教训的速度并不比英国人更快。8月13日,他再次派出363架“空中堡垒”轰炸施魏因富特的滚珠轴承厂。这次作战行动从一开始就不顺利,一些美国飞行员迷失了方向,飞临目标上空的轰炸机也遭到了德国战斗机的拦截。美国人不顾一切地进行了轰炸,让该厂产量下降了17%。但自己也有60架轰炸机被击落,损失率高达19%。10月14日,290架“空中堡垒”再次光临施魏因富特。这次美国人吸取了教训,派出大批战斗机护航。可是,这次德国人的抵抗更令人吃惊,他们一共派出了800架Me―109战斗机和725架Me―110战斗机应战。如此巨大规模的攻击使美军的轰炸机承受了难以想像的损失:60架“空中堡垒”被击落,138架负伤,几乎回航的每一架轰炸机上都带有德军的弹洞。施魏因富特屠杀使第八航空队不得不暂时停止对德国的轰炸。直到1944年1月,当美国陆军第15航空队进驻意大利和新研制成功的P-47“雷电”式和P-51“野马”式远程战斗机投入实战后,美国陆军航空队才渐渐地恢复了元气。

在德国空军的沉重打击下,斯帕茨也逐步认识到了精确轰炸理论在实际上是不可行的。虽然口头上并没有承认,但实际上美国陆军航空队也开始像英国皇家空军一样,把城市变成了主要轰炸目标。于是,和平的居民就变成了战略轰炸的重要目标。这一变化在1945年2月14日夜和15日白天发展到了极点。为了支援苏联红军的进攻,增加德国东部和中部地区的混乱,英国皇家空军和美国陆军航空队联手对易北河畔的德累斯顿进行了大规模轰炸。其实这座挤满了无家可归的难民的城市并没有什么重大的军事目标,盟军的轰炸对这些不幸的人来说不啻雪上加霜。2月14日夜,英国皇家空军出动953架轰炸机对德累斯顿进行了两次大规模空袭,15日白天,美国陆军航空队的450架轰炸机又进行了第三次轰炸。盟军共投掷了3749吨炸弹,将650公顷土地上的35万幢建筑物夷为平地,同时还使13.5万人(大部分都是平民)丧生,死亡人数接近广岛和长崎两颗原子弹杀死人数的总和。轰炸结束后,城市上空的浓烟高达1.5万英尺。

就这样,原本希望能减少人员伤亡和物质损失的战略轰炸反而成了屠杀平民的工具。没有战略轰炸的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交战各国死伤人数为3000万,经济损失2700亿美元;而有了战略轰炸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仅据不完全统计,因战争而死亡的人数就在5000万以上,交战国物资总损失达4万亿美元。战略轰炸不仅没有减轻,反而大大加深了人们的战争苦难。

就这样,新技术又一次使人们降低战争伤亡和减少物质损失的希望破灭。时至今日,战略轰炸仍然没有实现它刚刚诞生时人们对它的希望。从朝鲜战争、越南战争、直到海湾战争和轰炸波黑,在战场上交战的士兵伤亡的确有所下降,但这是以城市平民的大量死伤为代价换来的。也许依靠武器的发展来降低战争伤亡和减少物质损失本身就是一个悖论:从本质上说,武器是杀人的工具,怎么可能通过杀人工具的发展来减少被杀者的数量呢?

  (摘自《影响历史的重大军事错误》,东方出版社2003年3月第1版,定价:28.00元。社址:北京市朝阳内大街166号,邮编:100706)?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