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西方的书法家

2004-08-01 15:34:00 来源:书摘 冯骥才 我有话说

西方的书法,是指用传统的方式书写各种古老的字体。

中国人认为书法是自己独有的艺术,日本人的书法则是从中国“偷艺”学去的。西方人有没有书法呢?维也纳

一位朋友指着地铁墙壁上被人用喷漆乱画的文字,说这是一种“现代书法”,令我哑然失笑。这种从纽约黑人那里学来的发泄式的胡涂乱抹,在审美上无法成立。若称书法,不过故弄玄虚而已。我真的要说书法是西方艺术的空白了。但就在这时,中国的文化参赞孙书柱先生却引我去拜访奥地利的“书法大师”弗里德利希・那云戈保尔。这使我兴奋非常,我说我未见过西方的书法艺术。

民间传说中的高人都在遥远的世外。这个书法大师竟住在下奥州阿尔卑斯山脚下的圣・斯太克村。我们的车子跑了多半天,一直都在那种弯弯曲曲又悠悠长长的林荫道中行驶。路的两总是绿色,路的前端总是蓝色,路上却几乎没有碰到一个行人,只有一些鸟儿站在前边的道路中央,但这些可爱的长翅膀的小家伙们碰到车子,也不惊尽,只不过跳到路边疏疏的木栏杆上,转动着脑袋张望我们这几个陌客……就这样,车子停在一座宽阔又洁净的木质房子面前。

这位书法大师看上去很老却又健康,面孔慈祥,身体柔软,像个烘烤得松软的面包。这里的一切――生活、房舍、家庭,都不讲究,很像一个普通山民的家。吃着自家种植的蔬菜水果,自家酿造的酒,自家蜂箱里的蜂蜜;桌椅柜橱的木板都是从房后的林子里采的,年深日久依旧散发着木头的香味,据说有时还会奇迹般钻出绿芽来;那装奶装水的奶罐都是本乡本土的熟人自己烧制的。房里没有一件考究的家具,到处堆满书籍与画册,其余便是从四周大山上发现的奇石怪木,茂盛的绿蔓爬满室内的屋顶,乍看分不出房内还是野外。这位书法大师同山民一般待客热情,拉着我的手去到他的工作间。我有点惊讶――他的手也像面包!

当他把自己的书法作品一件件拿出来,我才明白,西方的书法家是指用传统的方式书写各种古老的字体。其中缮写古书是最主要的内容。西方的书籍在使用印刷术之前,同中国一样,大多为手抄本。类似唐人写经。但他们更像书法家那样注重字体、结构、笔法与谋篇布局。他们与中国书法的不同,一是采用钢笔、二是西方的书法家在缮写之外,兼作插图,多为画家。

弗里德利希・那云戈保尔在年轻时候就投入这门艺术。他至今保存的年轻时代缮写在羊皮上的《圣经》与《罗米欧与朱丽叶》,字体的古拙与插图的精美令我禁不住啧啧出声,赞赏不已。

第二次大战期间他在埃及被俘。被囚期间,没有书写工具,便用矿石和植物自制颜料,用头发捆成毛笔,用竹片削成翎管笔,反而练就一手好书法。他能写出罗马、哥特、巴洛克等不同时代风格的字体,如今有这种高超技艺的书法家在欧洲所剩无多。这便引得世界各地古代书法爱好者朝圣一般来拜访他,一些新建的教堂也千方百计邀请他书写匾额……说到此处,他那自豪之情,已然溢于言表。

由此看,东西方书法大不相同。东方法书至今乃是表达情感的艺术方式,而西方的书法却已成为往昔一种迷人的文化形态。弗里德利希・那云戈保尔的价值,在于他是最后仅存的活着的历史文化。

这位书法大师年过八旬,但他自己却说:“不知活了多少年”。他不愿意对自己的年龄知道得太清楚,大概他依然和孩子一样地热爱生活。当他把几十年来搜集的上万块奇石,一块块拿给我们看时,那目光露出孩子般天真的喜悦,一如晨星闪烁清纯的光亮。他还拿出一幅版画送给我们:一头笨拙健硕的大牛占满画面。奇怪的是这牛身上并不是毛,而是各种各样的野草与山花,线条精美之极,充满浪漫的情趣。他解释道:

“它(指牛)最爱吃的东西都在它自己身上。”

我们听了大笑。

这是玩笑,是幽默,也是浪漫的想象。在我眼里,弗利德利希・那云戈保尔不仅是一位艺术超绝的书法大师,更是一位与生活、与大自然融为一体的可爱的老头儿。

对于已经成名的艺术家,一个活生生可爱的个性,往往比他的技艺重要得多。

  (摘自《维也纳情感》,人民文学出版社2003年10月版,定价:26?00元。社址:北京市朝内大街166号,邮编:100705)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