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城市贫困大学生现状调查

2005-02-01 13:57:00 来源:书摘 陆士桢 主编  我有话说

城市贫困大学生的标准

城市贫困大学生标准问题是我们研究城市贫困大学生救助政策的首要问题。调查发现,这个标准始终比较模糊。

一个大多数

人都可以接受的大学贫困生的定义是:“指无力支付或者不能完全支付大学学费、住宿费和所在大学所在城市的最低生活费用(满足吃、穿、行等基本需要)的大学生。”

很遗憾,以上所说的标准只是个理论标准,而不是操作标准。一方面,学校很难掌握所有的真实情况;另一方面,我们还没有相应的机制保证所有的大学生都能如实反映实际情况。在现实生活中,每个大学生的情况都不太一样,他们对自己是否贫困的表达方式也很不一样,每个人的动机又不太一样,这就很难确定贫困生的标准。

  1.生源地证明失效

生源地证明存在真假难辨问题,这是一个普遍现象。

“开证明的民政部门不负任何责任,存在贫困生不贫的现象。”

“当地政府都愿意开,这个顺水人情谁不做呢?”

“开贫困生证明轻而易举,报到时,人人都有证明。”

“我们学校现在判断贫困生的标准主要就是靠家乡那里打证明。只要打了证明,然后就是自己写家庭经济情况,大家都是虚假地乱填,写得一个比一个要惨,直到能让人流泪了,那就能在申请贫困补助之类的方面得点‘实惠’。”

“因为现在我们学校在判断贫困生的标准上很不科学,完全是靠一张证明,还有自己的哭穷本领,很大一部分资金流入到非贫困生那里。”

“一般凭家里的证明,但这种证明没有统一性,不可比较,要准确确定确实比较难。有些贫困生出于各种原因不愿意出来说自己是贫困生,老说自己贫困的也不一定是特困生,只能依据长时间的观察才能确定。”

2.基本生活用品标准不清

判断贫困生的标准有一条是看该学生所拥有的资金能否满足基本生活需要,或购买基本生活用品,但是在这一点上,大学生的评价有分歧。

我们以手机和电脑为例:手机和电脑是否是生活中的基本用品?

调查中我们发现,在西北地区有手机和电脑的同学相对东中部地区要少得多,手机和电脑成为奢侈品,而在北京情况却很不一样,它们在很大程度上已成为生活基本用品。

“大部分学生都有手机,但手机的作用是不一样的。我也买了手机,但主要是为了找家教,是作为一项投入,而其他大学生大多是为了谈恋爱,赶时髦,因此他们的通讯费要比我们多得多。”

“对于贫困生的标准我很想说明一点,现在不能用以前那种老观念来判定是不是贫困生。难道非要到了衣裳褴褛,喝粥配咸菜的地步才叫贫困吗?特别是手机,好像在一些人看来,贫困生根本不应该有什么手机。但事实却不是这样,我也买了手机。我之所以买手机绝不是为了什么攀比,我很明白自己的经济状况,不可能去跟别人比什么。但是我要在外头找家教,或者联系其他一些什么工作,我必须要有手机,而且同学之间要联系,这都是少不了的。其实,我每个月电话费最多也就是30块钱,但这绝对是必要的。在大城市里生活,很多在以前看来比较奢侈的东西现在是必需的开支,所以不能单从学生的穿戴,吃饭,或者是有没有手机来判断。”

3.老师的感觉不可靠

有时判断贫困大学生的标准更多的依靠老师的感觉,然而感觉的东西是最难把握其准确性的。

“在我们学校,一般都是你跟老师关系好,最好是学习好,那一般你就够贫困标准了。我们学校确定贫困生,大部分都是通过学校和系里做的,一般都有水分,也就是我上面说的跟成绩有关,还有跟老师的关系也很重要”。

“贫困生的标准我觉得不好定,现在我们用的好多都是家庭人均收入这个指标。但是,我觉得这个不合理,举个例子:两个家庭A和B都是五口人,而且总收入也是一样的,比如说1000元/月,那么人均收入就是200元/月。可是,A家庭成员是1个读书的孩子,还有父母,以及爷爷奶奶;而B家庭成员是3个读书的孩子,还有父母。你说这两个家庭从指标上看是一样的,但是,实际上他们的贫困程度相差很多。所以,我觉得这个标准应该是一个综合性的指标,而我国现在的发展水平还不能像美国那样保证每个学生逃票的信息都能记录在案。所以我觉得我们国家应该在信息系统这方面有所发展,避免现在的这种信息不对称。”

总之对特困生的标准的把握似乎还没有找到更好的方法。同学们从四面八方来到大学,存在很大的差异性,而让学校来做这个工作确实有很大的困难。

贫困给大学生带来全方位的影响

学习

“该买、该用的书籍、资料无法及时买到,在学习上处于被动局面,等级考试因无钱报考而无法拿到大学期间应该拿到的登记资格证书。”

“事实上,因贫困而导致的生活困难已经不是贫困生的主要困扰。现在上学,尤其要学有所成,已经不仅仅是只需生活费那么简单,由于学习的需要,平时需要购买的书籍资料等已成为一项不小的开支。据调查,大学生考英语四级的平均花销为将近100元,而考英语六级则平均花费250元左右,如果考研的话,平均将需要至少500元来购买资料,还有托福、雅思、计算机等各种认证,都需要不少的资金。如果再去听辅导班,开销就更大了。四、六级的辅导班平均是350元一个,而考研的辅导班一般为500元一个(政治、英语、数学),托福、雅思的辅导班也差不多。而且现在就业压力大,学生之间的竞争也越来越紧张。就在几年前,雅思辅导班还是35个人一个班,而现在,一个雅思的辅导班有500多人,一个暑假光新东方就要开30几个这样的班。更恐怖的是考研大军,每一个辅导班都有上千人,甚至好几千。这一切都告诉我们,现在上学已经没那么简单了,学生必须发展自己,充实自己,而这个发展和充实的过程是需要资金的。没有钱,我们在学习上的发展无疑会受到很大的限制。”

“学习方面也当然有影响,很多学习的书籍、学英语的随身听等我们不能买,外教老师上课要额外收费,其他私立学校的辅导班就更不用说了。”

“贫困给我带来的最大的问题就是时间问题和实实在在的经济问题。我每年通过勤工俭学能拿到2000元左右,但是这2000元意味着要浪费我400个小时,另外由于贫困我还要到外头找点家教什么的做做,这又要浪费我不少时间,这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我的学习。我想如果不是因为贫困的话,我会有更为理想的成绩。”

生活

“有些学生确实贫困,每天吃饭就是打点饭,用学校的免费汤泡着吃,像那些天天抽着十来块钱的烟,打着手机的同学肯定不贫困,这种人学校也有。”

“难免会有身体健康方面的影响,我已经很久没有检查身体,即使身体有点不舒服也不会去医院,反正一般过几天就好了,难免会造成一些隐患。”

关于这一点,《中国妇女报》2004年1月14日也刊登了有关部门的调查:每天一元多的伙食费怎样过?大学生小裴介绍了自己一天的食谱:早晨:馒头、咸菜;中午:馒头(或米饭)加几毛钱的素菜;晚上:咸菜、稀粥。超支了干脆一天只吃两顿饭。男孩子运动量大,馒头、青菜提供的那点儿热量显然不够消耗。上体育课或是晨练因低血糖发生短暂晕厥的事时有发生。不少女生来例假,买不起卫生巾,只能用粗糙的不干净的卫生纸代替……。

娱乐

  “在娱乐方面特别消极,几乎不参加任何娱乐活动。”

“因娱乐及人际交往相对较少,大部分时间都花在学习和锻炼身体上,故贫困生中不乏奖学金得主及运动会奖牌得主。”

关于体育活动的情况,根据有关调查:贫困大学生参加必要性体育活动(学校规定参加的体育活动)的比例高,参加充分性体育活动(更加丰富,源于兴趣等)的比例低。

人际交往

“人际交往也确实是一笔必需的开销(个人认为),关于娱乐休闲方面的花销,贫困生们其实已经尽其所能的限制了,而现实情况是,对于青年人来说,与他人交往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学校本来说是一个群体生活的地方,如果不被群体接受,就生就会有很强的失落感,而且,如果没有可靠的人际关系,对将来的发展以及就业都会有一定的阻碍作用。于是,人际交往就越发显得重要。”

“由于经济上的困难,有很多的集体活动不能参加;同学之间经常会聚餐,但作为贫困生,吃饭都紧巴巴的,自然也就没有那个闲钱了。这对同学之间的交流会存在一定的阻碍。特别是到了五一和十一,还有暑假,眼看同学们都结伴成群的出去旅游了,自己却只能抓紧机会找点勤工俭学的机会,为自己的生活减轻点负担。”

“班上有这样的事情(扶困)都找我,时间长了就麻木了。我不喜欢说话,也不是压力,可能是原来就形成的习惯,地区差异吧,像从我们那里过来的学生就比较内向,什么事情都不太喜欢发表自己的意见。”

“人际交往中容易发生极大分歧,学生间代沟相当大(“贫学生”与“富学生”两大群体),在就业考研上也缺乏紧急经济支持,有心无力,对社会抱有一定的不满情绪,对一些不平等的待遇更是万般的无奈和气愤。”

就业与考研

“就业压力大,应该有的等级证书无法及时拿到,有些因无法交纳学费而不能按时拿到毕业证书及学位证书。”

“贫困生对社会活动大有消极情绪,步入社会由于长期封闭又难以短时间自立。”

“想着自己有实力考上研究生进一步深造,再考虑到巨额的学费,已失去信心,连目前的学习成绩都受到极大的影响。”

“贫困大学生要考虑的问题很多,他们想减轻家庭负担,许多同学勤工俭学,高年级的同学也是急于就业,待自己有一定经济能力时再考虑深造问题。”

“对我来说没有什么,都看得挺淡的,我毕业以后应该就业,家里条件不好,弟弟在打工,还有一个妹妹明年就高三了,而且我是老大,再不工作就说不过去了。”

“但是贷款也给我带来一些困难。比如说原本我可以不保研,考一个比较好的学校的研究生,但是那样我需要一大笔费用。你知道,我们国家现在是,如果大学本科的贷款没有还清是不能贷研究生的款的。你说我哪有能力在毕业后还那么一大笔钱啊。”

心理问题

值得注意的是,几乎所有的学生都把心理问题看做是贫困生最需要解决的问题。

“贫困给贫困生带来的问题是多方面的:由于同学之间贫富差距越来越大,这必然引发一部分贫困生的心理上的问题,进而影响生活和学习。”

“贫困生最大的问题是内心感觉社会不公,这是一种深层的心理问题,表现在外面即行为举止畏缩。”

“贫困生确实面对着各种各样的问题,但我认为贫困并不能很严重影响贫困生的心理,而是贫困生的心理能够反作用于他们所面临的各种问题。如果贫困生没有很好的心理承受能力,就会养成孤僻独立的性格,这不利于学生的深入发展,也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所以给予贫困生资助是治标,治本还要从其他方面下手。”

很多贫困大学生通过办理助学贷款完成自己的学业。
2003年宁夏大学学生工作部和教育科学学院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主持完成的调查报告指出,贫困大学生的抑郁状态普遍高于非贫困生。报告说,经济上的贫困已成为贫困生心理上沉重的负担,从而严重影响了他们的心理健康。调查显示,该大学73.27%的贫困生对生活状况不满意;64.51%的贫困生体会不到生活的幸福;52.53%的贫困生存在抑郁状态或抑郁倾向。调查称,经济状况较好的同学抑郁平均数为38.52,贫困生的抑郁平均数为40.72,主要表现为贫困生经常为一些无谓的事情心烦,感到压抑、恐惧和孤独,不容易集中精力做事,比平常话少了等等。

相关研究报告也说明了这个问题:“特困大学生具有突出的忧郁倾向。其忧郁状检出率高达51%,远远高于其他人群,SDS标准分在50~60之间为轻度忧郁,占35.34%;中度忧郁(60~70)占12.7%,重度忧郁(70~80)占3%。均高于普通大学生。”

贫困大学生最突出的心理矛盾是“自尊心与自卑感的矛盾”。

需要引起注意的是,有的心理问题是由于救助政策的实施所带来的。调查中我们发现,越是好大学,无偿地给予贫困生的越多,贫困生反而心理压力越大。也有一些地区由于拥有长期的优惠政策而养成学生的一种依赖心理。

总之,贫困给大学生带来的影响是全方位的,直接影响到他们的全面发展,这里不仅仅是钱的问题,而是一群优秀青年的健康成长问题,是我们国家宝贵的人力资源的健康发展问题。基于此,政府和社会公共部门介入都是非常必要的。贫困大学生的救助政策的目标,一是使学生摆脱相对窘迫的经济现状,二是为他们消减因贫困而带来的诸多问题,包括在生活、学习、人际交往、就业、考研上的诸多影响,特别是心理上产生的阴影,使他们获得与普通大学生公平的发展起点。从发展趋势来说,随着未来社会的发展,公民对国家福利政策有着更强的期待,也需要社会政策的跟进,这本身就是一个社会进步的标志。

(摘自《中国城市青少年弱势群体现状与社会保护政策》,社科文献出版社2004年12月版,定价:58.00元。社址:北京东城光晓胡同10号,邮编:100005)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