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看了就说

2005-02-01 16:40:00 来源:书摘 白烨 我有话说

  1,《无奈的涅?――丁玲最后的日子》,王增如著,上海书店出版社2003年版

王增如女士从1982年起做老作家丁玲的秘书,一直做到丁玲逝世。她见证了丁玲晚年“无奈的涅?”

,陪伴她走完人生最后的旅程。因此这本书既是她个人见闻的忠实记录,又是一系列事件的亲历见证。

我饶有兴味的读完全书,深深地被书中描述的种种“无奈”所撼动。所谓的“历史问题”,所谓的“‘诬告信’事件”,加之积怨甚深又甚久的“门户”问题,使得这位才华横溢的女作家后半生历尽坎坷,更使得她在精神上和心灵上倍受煎熬。正因为有这样的一个深厚而复杂的历史原因的存在,在丁玲的悼词如何撰写、评价如何措词,是举行遗体告别还是举办追悼大会,治丧委员会里谁该进谁又不能进,以及可不可以在遗体上覆盖党旗,等等,不仅都是“事”,而且还成了“难事”。组织一方同家属一方,为此锱铢必较,都想坚持己见让对方让步。因而,几乎是在不适当的时候展开了一场不应有的“拉锯战”;结果,每一件事情都不得不各找上方,呈请上层做出决断。这里,“措词”已不仅仅是“措词”,它与“评价”密切相关;“形式”也不仅仅是“形式”,它与“内容”密切相关。如此这般,似乎一般的事情就颇不一般,而且格外烦难起来。看完这些,我的感觉是,丁玲活着和丁玲死去,都一样的不易。

书中所描写的这一切,读来有些“较真”,有些“繁琐”。几十年过后,人们也许都难以理解。但,这就是曾有过的事实,这就是我们的历史。这本书的意义,正是在于它为这样的特殊历史作了细切而可靠的注解。

2,《耶利内克文集》(四卷本),长江文艺出版社2005年版

知晓耶利内克的名字,是看了由她的作品改编的著名影片《钢琴教师》之后。但这还不足以使我把她同诺贝尔文学奖自然而然地联系起来,但2004度的诺贝尔文学奖就授予了她,而且评价甚高:“如果说文学从定义而言,是不屈从任何东西,那么您(指耶利内克)就是我们这个时代的一尊最为真实的代表”( 授奖词)。

现在,“我们这个时代的一尊最为真实的代表”,有了系列中文译本,这就是最先系统介绍诺贝尔文学奖作品的著名出版人刘硕良一手策划,长江文艺出版社一举推出五卷本的耶利内克文集。五部作品中,其中有被认为是挑战阅读的反色情畅销小说《情欲》,集侦探、消遣和情爱于一体的三合一小说《贪婪》,描写荒野畸恋和自然悲剧的漫画小说三部曲《啊,荒野》,还有颠覆戏剧传统的可读性强的散文剧《魂断阿尔卑斯山》以及中奥学者合作完成的解读耶利内克其人其作的异质所在的《“钢琴教师”耶利内克》。四部作品和一部解读,便把耶利内克的主要作品以“大拼盘”的方式整体性地呈现给了读者。

我刚读完其中的《“钢琴教师”耶利内克》,这是德语专家钱定平用数月时间赶写出来的一部有关耶利内克其人其作的解读著作,书中收入了瑞典皇家科学院的颁奖词,耶利内克的受奖词,而书中主要的部分,是作者以代表性作品为主,相关的评论资料为辅,对耶利内克创作历程的全面评述。耶利内克是独树一帜的,又是深奥复杂的,而她如何独树一帜,又怎样深奥复杂,这本书都有详切而精到的叙说,读来可尽知个中奥妙。

其中被称为“简直不可卒读,至少要读两遍的《情欲》,我刚阅读了一遍。说”不可卒读“有些过分,但艰涩难懂却是事实。障碍主要来自作者无处不有又别具个性的隐喻表达,而那些隐喻本身又把各种绝然矛盾的因素熔为一炉,如压抑与迸发,放纵与内敛,高雅与粗俗,尖刻与含蓄等等,这种“混合型”的叙述和“复调式”的文字,绝对需要你要仔细地品嚼,深入地体味,乃至是放开感觉和想像去揣度、猜谜和联想。

阅读耶利内克是一种挑战,但这很值得,因为好作家都大致都具有这样自我作古的特点。这样的一个特异的阅读体验的过程,实际上也是一种自我学习和提高的过程。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