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中国的弱势群体扫描

2005-08-01 16:40:00 来源:书摘 沈立人  我有话说

小孙女等着开饭...... 相互扶携...... 我只想讨回工钱......

在我们这样一个处于发展中阶段的大国,整个地说,还是贫困或比较贫困、相对贫困的。我们的社会结构,出现了多种阶层,对社会资源的占有,有多有少,甚至没有;表现在收入分配上,也是有多有少,并且差距在不断扩大。在一头出现富人的同时,另一头出现穷人即弱者,弱者成群,形成弱势群体。

综合地看,弱势群体的特征,似可归纳为下列四点:

低职化或无职化。社会资源或者与他无关,或者有也很少。惟一所有的,主要是作为一种劳动力,并且主要是体力,套用旧话,基本上是无产者,又是无权者和无智者。

贫困化。收入分配不多,一般只能维持生存和生活必需,生活质量不高,生活方式简单,谈不到发展和享受,高档品与他们无缘。有时还会碰到缺食少衣、饥寒交迫的境况。

脆弱化。在政治上、社会上缺乏竞争力。他们虽然应当和可能靠自己的努力来争取改善其处境,但是机遇不多,并且风险不少,经济社会上风吹草动,首先受害。如物价上涨,他们首当其冲;产生自然灾害,他们抵抗力差。

边缘化。他们长期甚至永远处于社会的边缘,在心理上被人家看不起,即使舆论为他们打气,也始终改变不了现实。他们有自卑感,有依赖心,有时会逆化为敌视社会和他人的人。

具体化到哪些人,在2002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出现(或是恢复)“弱势群体”字样时主要是四种人:下岗职工、“体制外”的人、进城农民工、较早退休的“体制内”人员。推而广之,还有不少。

从下岗职工延伸,可以包括失业者、半失业者和待业者。“待业”本来是指到达就业年龄而未能就业的人,现在已经纳入失业一群。大学生毕业,相当时间未找到工作,也是失业者。半失业者,一般是指其职业不固定和收入不稳定,时有时无,时多时少。

从进城农民工,可以延伸到相当多数的农民。广大农民同样处境困难,至少不比农民工好,否则又为什么要进城呢?特别是纯农户,种少量的田,种粮粮价贱,日子不好过;还有失地农民,补偿有限,又无田好种,困难容易想象。

“体制外”的人是指无业者,不是失去了职业,而是向来不在任何单位。这些人,基本上无收入,除靠家里赡养外,生活无来源也无保障。一旦失去赡养或赡养者下岗,其困难更大。这在城镇有,农村也有。

较早退休的“体制内”人员,是指拿养老金(退休工资)不多的老人,其困难不想可知。何况,过去在困难地区或困难企业,养老金较少还不能做到按期、足额发放。社会上有一批老弱病残的人,收入不多或无收入,生活困难。

我国与外国特别是发达国家比,其弱势群体除失业者外,主要是老年人、残疾人、精神病患者和孤儿、单身母亲以及吸毒者、酗酒者等,大不一样。他们相当部分是生理性的弱势群体,其余才是社会性、经济性的弱势群体。由于国家大、人口多、发展不平衡,我国的弱势群体还有区域性或地方性,在经济欠发达、自然条件差和自然灾害多的区域,弱势者成群,包括某些少数民族,弱势群体集聚。

正视贫困农民的实际情况

谈到弱势群体,大家会不约而同地首先想到的是农民。在二元结构的格局下,农业是弱势产业,农村是弱势地区,农民中的大多数属于弱势群体。

19岁的女大学生曹裕2003年7月份到家乡湖南桃江县进行调查,写出5000字的报告。其中提到一位70多岁的老奶奶家,老人的儿子死了,女儿、女婿去打工了,自己一人独住,“一身的病痛没钱看”;见到客人来,说要好好待客,结果只是熬了一锅粥;端着粥碗,曹裕流泪了;她到一位40多岁的伯伯家,3个儿子,老大才14岁就辍学了,对曹裕说:“姐姐,其实我不想读书”;但从孩子眼神,曹裕分明看出,孩子实在是太想读书了。

农民为什么还穷?《杂文报》登了一则短文:《算账》。作者回乡,父亲说收300多斤玉米,每斤价在5角左右,共卖150元,扣去种子、肥料,不算工钱,只剩70元了。至于其他种稻麦的账,在2004年调价前,有的竟是收不抵支。

处于宁夏的西海固,一些家庭全年纯收入只有120元,有些家庭甚至没有收入,他们的生活始终围着土豆转。在这个被联合国粮食开发署认定不适宜人类生存的地方,一个15岁的女孩马燕,从小学四年级起,写下四本日记,书中记下不少贫苦生活的事。那种生活,不在当地或亲临当地,是无法想象和难以置信的。

失地农民和拆迁移民

国土资源部公布,近10年来,农村土地征用面积达到1亿亩,最近几年每年都在1000万亩以上,相当于10个大县。沿海发达地区的省,每年要减少相当于至少一个县的土地。

安徽合肥包河工业园区,政府一声令下,6000多名村民就迁移一空,本来答应给每人1万元补偿安置费和青苗费、搬家费等,半年过去,只拿到900元。在自家尚未拆完的楼房前,赵成芝不停地哭泣;她家楼房两年前刚建好,花了10多万元,耗费一辈子心血,现在完了。老会计吴玉平说,有田地的话,上能养老下能扶幼,现在就是一人给1万元,也不敢想象今后的日子怎么过。

征用土地,常以开发利用为名,全国开发区多达6015个;规划面积3?54万平方公里,其中相当数量是耕地,而且有的是高产农田;截至2003年初,在建和拟建大学城46个,建地面积超过40万亩;目前已建、在建和拟建高尔夫球场306个,遍及26个省市,占地48?8万亩……农民弃土弃家,流离失所。土地的含金量足以使贪官和奸商垂涎欲滴,而在高额的回扣和“劳务费”面前,什么良心道德,什么为人民服务,什么“以民为本”,都可以弃之不顾。

还有因搞工程而搬家的“移民”。50年来,中国大型水电工程共有1600多万移民,约有1000万人处于贫困之中。如广西大化瑶族自治县在怒江建岩滩水电站,由于重工程、轻移民、低补偿,加上后期扶持力度不大,结果造成先进的电站、落后的库区、贫困的移民。水电站创造巨额财富,移民每月只领24?5斤大米,他们靠水电站,家里却没有电灯,原因是“用不起”。

日趋严峻的城市贫困问题

一些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或被淘汰,伴随着产业结构和企业组织结构的调整,出现了一批破产、停产、半停产企业的职工以及下岗、待岗人员,加上一些收入低、生活困难的离退休人员、无业人员和社会救济对象,构成城市居民中的低收入群体。普通居民家庭和没有额外收入的工薪阶层,亦属低收入者。从近一个时期的动态情况来看,城市低收入问题有日趋严重的趋势,不仅许多居民收入增长幅度下降,还有相当一部民居民收入出现负增长。低收入户的普遍特征是家庭规模大、就业人口少、无收入人口多、负担系数高。这在不同行业和不同地区之间也存在较大差异。

沈阳曾经是中国最大、最辉煌的工业城市,大厂云集的铁西区,工人村成了“度假村”,70万下岗职工在这个39平方公里的传统重工业区里奔波、游荡,无事可做:51岁的王亚君,4年前,21岁的儿子患上白血病,两年后去世,留下10多万元的外债,他自己也患有严重的甲亢,拖了好几年不治,因为没有钱,几乎95%的下岗职工家庭没法按时交纳医疗保险。

在城市贫困人口中,有2/3是经济转型过程中剥离出来的、相对素质较低的劳动力。他们大多数都感到自己的生活水平在下降,尤其是下岗的工人、服务人员和干部的感受最为强烈。

2001年3月,阜新市的东梁矿、平安矿、新丘矿和新丘露天矿一起宣告破产,石爱国和其他矿工一样拿到不足万元的安置费后,下岗了。5月,政府规划租用周边12个乡镇农民的8000公顷土地,建设50个农业园区以及200个以养殖为主的专业小区。石爱国就是在碱巴拉荒农业园区开始当起了“农民”。但是,农民也不是人人都能当好的,他先种蘑菇后养花,一来二去,就把安置费都赔进去了。他发现隔壁卖报纸也能赚钱,和妻子一商量,就卖报纸了。。他们夫妻两个从早晨7点忙活到下午6点也挣不了几块钱,又赶上市里美化街道,街口不让卖报了。后来,他又去蹬过三轮车。但是,他膝盖受过伤,蹬一天下来就受不了。

现在,按照他的说法,在当地轻松一点的活儿找不到,繁重的活干不了,重新学技术也很困难――没钱,年龄也大了。

石爱国说,“家里没有进项,就开始在父母身上打主意。父母前几年就退休了,每人退休金养老金500元左右”。很多没辙的时候一家人就去“老爷子”那儿吃,吃完就走。以后怎么办?很明显,老人也不会养儿女一辈子,而且越往后,他们自己用钱的时候也越多。

下岗职工又有一个新名词:“买断”。一些公有制企业转制为“民营”,都要裁员,按照工龄长短,给一二万元不等,从此与单位不再有任何关系。他们说,什么买断,是断右路,断了生活来源,今后要自己去闯世界,是死是活,只能听天由命!

部分拆迁户

住房是城市居民的主要财产,一旦遭遇拆迁,不仅补偿不足、至少要赔上几万元装修贵,并且多是从闹市搬到偏辟处,本来开门做小生意的也就断了生计,收入顿然跌落。所以,除了部分拆迁户还能承担损失以外,部分拆迁户却走向了真正的边缘化。

处于弱势的老年人

人口老龄化是一种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当老年人占5%的时候,20个非老人年供养一个老年人;当老年人占10%的时候,就要10个非老年人来供养一个老年人。具体化到家庭,如果两代都是独生子女,形成4:2:1格局,家庭养老成为倒金字塔,物质和精神的负担之重,不难设想。

从全国看,不仅在落后地区特别是农村,就在城市,相当多的老年人处于弱势地位,有的属于特困,距离老有所养、老有所医的目标较远,更不用说是老有所乐了。老年人参加养老保险的比重不高,农村原对无子女的老人实行“五保”也逐步废止。即使是享受养老待遇的离退休人员,有的由于下来较早,报酬较低,一般在四五百元左右;有的在企业,困难或破产,未能做到按期足额支付。离退休人员中一部分仍是低收入者,遑论不拿养老金的大量老年人。

中国目前已有500万老年贫困人口,经济没有保障的,农村达到45?3%,城市也有26?3%。老年人最担心的是治病问题,病魔,恰恰是老年人致贫、返贫的重要原因。调查还得到的数据:城市中有三成的老年人享受不到离退休待遇,农村中享受到此一待遇的只有4%,大多数没有固定的收入来源。

我国人口多在农村,经过劳动力转移,留在农村的老年人比重更大,不少地区的田间操作基本上靠“3850”部队负担(38指妇女,60指老年),占全国老人总数的85%的农村老人不仅享受不到社会的反哺(根本不存在养老金的问题),而且不能停止劳动(多年以来,进入老年的农民与未进入老年以前一样完粮纳税,有的还均摊劳役)!

且不说子女不养老人、老人还要隔代照顾孙辈以及为了谁来养老人而发生争吵甚至动刀和上法庭等麻烦,仅是老人独居、猝死后无人知道直至腐臭才被察觉的新闻就屡见不鲜。据说,当前我国至少有2340万老人独守空巢,即使生活有着落,也是孤独寂寞,生活质量不高,在弱势群体中别有难过。

病和残是弱者中的至痛

弱势群体招致人们的同情,其中最令人怜悯的更是重病人和残疾人。他们不仅因病、因残而陷入贫困,难以自救,并且在生理上有难以承受之痛,在心理上几乎绝望。他们是人类中的最不幸者。

这里所说的病是指某种恶疾。这些疾病与贫困有关,又导致进一步的、持续的贫困。

艾滋病的传播方式已被确知。但在中国,除了性乱和吸毒注射外,更集中于输血和卖血,这是贫困地区的无奈之举。但是,卖血并没有让这些地区富起来,相反,得了艾滋病,丧失了劳动力,越来越穷,还不断死人,笼罩着一片恐怖气氛。此外,性工作者的感染率高达6%~10%。这些多是年轻人,在15岁~29岁之间。一旦发现这个病,在城在乡,都跌入了弱势群体的队伍。

乙肝是我国流传最广的恶疾,据说已有1?2亿人。对此患者,为了防止进一步扩散,曾在升学、就业中有所限制。无疑,对患者来说,既要花钱,又带来其他后果。

血吸虫病,一度被治灭了,近几年来,却又回升。安徽省南陵县,不少人重染此病,有的死了,有的不能劳动,有的医病住院要花几千元之多,因病而贫,贫病交迫。

还有类似情况,一种是患了重病,如白血病、尿毒症,如果没有医保,往往造成倾家荡产;一种是地方病,个别乡村还未绝迹,也造成很多人家甚至全村的贫困化。

此外,则有因自然灾害而导致贫困的,2004年夏天发生洪水期间被疏散的150万人中,有许多将面临长期贫困,因为山洪带下来的碎石被迅猛的洪水冲得遍地都是,这样的土地再也不会长出任何作物了。

残疾人生理上的缺陷,限制了他们的体力、智力的成长和活动。全国现有不同程度的残疾人6000万,每年还有上百万各种缺陷的新生儿。即使根据政策规定,在有关单位按一定比例安排了力所能及的工作,也不免是比较平常的,收入不多,发展有限。所以,残疾人基本上属于弱势群体,应当获得政府、社会和广大群众更多的倾情和照顾。

  (摘自《中国弱势群体》,民主与建设出版社出版,定价:24.00元)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