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外资部发言人揭秘

2005-08-01 16:40:00 来源:书摘 邹建华  我有话说

外交部发言人的官有多大

外交部发言人现在几乎是家喻户晓的人物。公众在电视、广播和报纸上几乎天天都能目睹其风采、耳闻其大名。重大国际会议上也常常能见到他们的身影。特别是国家领导人出访时,总有一位外交部发言人作为代表团发言人紧随其后,在电视上频频曝光,不断向媒体

发布有关访问的消息,回答记者提问,显得格外耀眼。

显然外交部发言人已经成为中外媒体和国内外公众所瞩目的新闻人物。由于名声大,在社会上的影响也随之加大,以至于在社会上造成许多错觉和误解。因此还闹出一些笑话。

有一年,某部委请时任外交部副部长的李肇星去做国际形势报告。李肇星副部长因为有其它安排,就让一位发言人代为前往。该部门主持人特别兴奋,在开场白中说:非常感谢外交部领导对我们的重视,我们本来想请个外交部副部长来讲一讲国际形势,没想到外交部竟然把他们的发言人派来了!

外交部发言人秦刚
外交部一位部领导,有一年回家探亲。回家后,村里的老人殷殷地嘱咐:继续努力,争取当个外交部发言人。

李肇星担任副外长期间,有一次出差。一航空小姐问:“老同志在哪里工作?”李肇星答:“我在外交部工作”。航空小姐忽然变得格外热情,问李部长:“你认识???发言人吗?”李肇星答:“认识”。航空小姐又问:“你经常能见到他吗?”,李肇星答:“天天都能见到”。航空小姐羡慕地说:“您真幸福!”

有一次,李肇星副部长与外交部发言人沈国放参加完活动后从街上步行回外交部。有一个行人惊喜地对同伴说:那个人是外交部发言人沈国放!同伴看了一下说:不可能,他旁边的那个人根本不象保镖!

外交部一代表团到某省参观、考察,当地接待部门负责人在介绍当地情况时说,现在领导同志很重视我省,上半年到我省来视察指导工作的领导同志有某某副总理、某某部长,某某外交部发言人……。

章启月有一天骑车下班回家,路遇几个骑自行车的人。有一位说,快看!刚才骑过去的是外交部发言人章启月。其它几位都讥笑他说,亏你想得出来,外交部发言人能骑自行车?

其实,外交部发言人既没有保镖,也不配备专车,好几位发言人每天都骑自行车上下班。

外交部发言人经常收到全国各地来的各种信件。有告状的、申诉的、请求帮助的、要求代为转交信件的等等。来信对发言人的称谓可谓千奇百怪,有称国务院领导、国家领导人的,有称发言人省长的、首长的、有称外交部领导的,不一而足。

其实,外交部发言人是由外交部新闻司司长和两位副司长兼任,只是外交部的中层部门负责人。

当一个发言人需要什么素质

前外交部发言人章启月
新闻发言人到底需要哪些素质,现在并没有一个统一标准。领导有一些要求,学者有学者的看法。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赵启正主任认为,作好发言人应该在政治上思想成熟、立场正确、敢于负责;知识上内知国情、外知世界:表达上逻辑通顺、有理有节;特别要善待记者。

沈国放认为,作为外交部发言人,觉得最主要的是对祖国要忠诚,要了解和熟悉中国的国情,要掌握外交政策,还要坚持原则并有灵活善辩的能力。有一点幽默感会更好。当然,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反应要快,这个反应应该是向正确的方向反应。最好各个方面的知识都要掌握一点,用英文说就是“to know something about everthing”。

有些学者认为,胜任发言人这一角色,要有渊博的学识、出口成章的口才和敏捷的思维,还要善于掌握“新闻眼”。最重要的,发言人要有驾驭现场的本领,除了客观地传达信息之外,有责任营造一个宽松的现场气氛,会“随机应变”。

有的学者认为,政府发言人应具备的首要素质,就是应该掌握新闻传播与新闻发布知识,以及面对媒体的语言艺术、心理技巧和新闻发布策划等相关知识,以确保发言人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运作。

还有人认为,发言人除了要有渊博的学识、出口成章的口才和敏捷的思维外,在言行举止、风度仪表、气质形象等方面也应有很高的要求。

发言人究竟必须具备哪些素质?虽然要求有不同,看法也不一样,不过有几点是共同的。

首先是政治素养要高。要有坚定的、正确的政治立场。发言人的政治倾向性是明确的,中国的发言人当然是要维护中国的国家利益、维护中国的国家形象。一个政府发言人任何情况下都应该替政府说话,而不是相反,也不能夹杂个人的情绪和看法。否则,就不能称之为发言人。伊拉克战争期间,美媒体批评美军发言人布鲁克斯对战争之初美军遇到的失利和损失,对伊拉克平民的伤亡人数绝口不提。因此有记者抱怨说,每天等在这个价值数百万美元的新闻中心里没有丝毫价值。但想一想如果布鲁克斯替伊拉克人说话,那他还是美军发言人吗?在站稳政治立场这一点上,作为发言人应是绝不含糊的。

大家对伊拉克战争期间伊拉克新闻部长“铁嘴”萨哈夫的表现一定记忆犹新。正是由于其坚定的政治立场,赢得了世界许多人的欣赏和尊敬。据说连美国总统布什都成为了他的崇拜者,并说想见见这个人。巴格达的美军军方主要发言人盖尔・谢尔兹上校称,他也是萨哈夫的崇拜者之一,认为萨哈夫是个“英雄”,非常想见见这个家伙。

二是业务素质要高。必须熟悉本部门的情况,具有较高的政治水平、理论水平和较完备的知识结构,能准确向外介绍国家或部门。可以让公众通过自己了解政府的政策。没有一定政治水平或业务素质,做不了发言人。一问三不知,是不行的。

三、思维敏捷,有较快的反应能力。其中包括心理素质好,有一定的口才,有随机应变的能力。在各种敏感甚至棘手的问题前发言人都应能从容不迫、应对自如。心理素质不好的人,站到发布台前腿就发抖,碰到难以回答的问题心里就打鼓。这样是做不好发言人的。据说,在国外所有的官员都要进行新闻培训,其中有一个15秒原则,即记者在采访你时,不管记者问什么问题,你必须在15秒以内迅速回答。如果不能,就是不合格的。

四、一定的公关、组织能力和亲和力。善于与记者和公众沟通,与记者和公众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

为什么什么问题都难不倒

“外交部发言人为什么什么问题都难不倒?”、“为什么不论记者提什么问题,从什么角度提出问题,外交部发言人都能对答如流,侃侃而谈”?、“外交部发言人到底有什么诀窍”?、“外交部发言人有没有被问倒的时候”?许多人常常会提出这些问题。外交部发言人给公众留下许多困惑。包括一些参加发布会的记者也常感到不解:世界上每天发生这么多事情,记者的问题内政外资涉及面又那么广,发言人怎么什么都知道?一些电视节目主持人也向发布处的工作人员提出了此类疑问。

其实,发言人也是人,不是神。难不倒。这是发言人及其助手们事先精心准备的结果。

为了准备发布会,发言人每天都要大量阅读文电,报刊、收听收看各国电台电视。可能吃饭、睡觉甚至上下班的路上都在琢磨记者的提问。有一发言人说,他刚当发言人的半年,睡不好觉是常事。

另外,现在有一句话比较贴切,叫“台上一个人,台后一大帮。”发言人有一帮得力助手,即新闻发布处十来个人在背后协助他们工作。这十来个人全天候地在跟踪形势,分析舆情动态,帮他们设想问题,并在他们领导下准备答问口径。在这十几个人后面则还有更大的后盾,就是全外交部各个部门和部领导甚至其它部委有关部门和领导。他们每天都在应要求为发布会提供背景情况,准备有关口径。

外交部发言人每天上午都要与发布处的助手们开新闻发布会准备会,一起研究前一天到会议之前这段时间国际国内发生的新情况、舆论新动向、涉我评论动向等,然后从不同记者的角度设想记者会提什么问题,并研究如何回答。对新出现的情况,需要有关部门提供新的表态口径的问题,发布处会后会迅速向有关部门发问题单,限时请其协助提供口径。一般通过这次准备会,发言人对目前的国际国内形势、舆论动向等情况基本上能做到心里有底。记者在新闻发布会上将要提的问题也能猜个七八成。特别是时间长了,清楚了记者的组成和特点,以及其关注的问题的角度,掌握了一些规律性的东西,对记者在发布会上会提什么问题会把握得更准备。

有一位发言人说,刚被任命为发言人时,心里直犯嘀咕,担心记者问那么多问题,回答不了怎么办!但参加了一次口径准备会后,心里踏实多了。

为什么总是“答非所问”

有些人觉得外交部发言人在回答记者问题时回答有时不是很切题,有点答非所问,让人不知所云。并且发言人总说些我们“注意到……的表态”、“我们注意到……的报道”、“我们将继续关注……”等没有什么意义的话,好像总在说废话。

确实,外交部发言人的表态中有时有答非所问、说套话的现象,需要进一步加大透明度,增加信息量。但另一方面,公众也应了解外交语言在某种程度上与常态语言是有所不同的。

外交语文往往更委婉、含蓄、模糊。所谓委婉,就是有些问题不便或不能直说,就用婉转、含蓄的语言表达出来,在不失本意的情况下让为对方领悟。因此,外交语言有时就不是直白式的一问一答,会绕点弯子,或声东击西,需要注意其字里行间、或留意其弦外之音。曾在联合国内担任过美国代表的富兰克林・罗斯福总统夫人埃莉诺曾说:同样的一些话,在正常情况下是一种含义,但在外交文件中却是另一种含义。这像是学习另一种语言。

为什么外交语言会与常态语言不同?这是由于外交的特点性,外交斗争的复杂性决定的。

1?外交的对象主要是国家。国家之间主权平等,应该相互尊重。在语言上也要更讲究,往往注重温文尔雅,讲究点到为止,不会让对方过于难堪。

2?外交斗争中,风云变幻,各种情况和可能性都可能会存在。一般都会避免把话说绝,说满,留有一定余地,以免被动。弱小国家,或不发达国家,由于其实力和地位决定,要在国际上立足和发挥影响,往往会更讲究策略,语言会更含蓄婉转。

3?双边外交活动或多边谈判的协议或协定往往是双方或多方商定或谈判妥协的结果,往往用彼此都能接受的语言文字表述,有时难免会含糊其辞。

如何理解外交语言?下面有几个例子。

1?记者问:中?两国首脑这次会晤取得了哪些成果?有媒体认为,中?两国首脑这次会晤取得了很大进展,将极大地促进两国关系的发展,并可能将两国关系推到一个更高的水平?你对此有何评论?

发言人答:两国首脑这次进行了坦率的交谈,双方深入地交换了意见。会谈是建设性的,有益的。

有些人可能会认为这一回答太模糊,有点答非所问。其实,情况并非如此。说会谈在“坦率”的气氛中进行或者双方进行了“坦率”的对话,是说双方进行了开诚布公的交谈,各自增加了对对方立场的了解,但分歧仍然较钦。说“双方深入地交换了意见”一般是指双方会谈未能取得实际成果,双方依然存在分歧,但会谈还是有意义的。双方都有改善关系的愿望等。说“会谈是建设性的”、是表明双方取得某些进展,但离解决争端还有很大距离。说会变是“有益的”,是指双方未能取得具体成果,但双方能坐下来谈就是一件好事。

2?记者问:??国最近进行了导弹试射,你对些有何评论?你是否认为对中国构成威胁?

发言人答:我们认为本地区的和平与稳定符合各方的利益。

有些人可能会认为发言人没有回答记者的提问,有点王顾左右而言他。实际上,发言人的表达的含意非常清楚,指向也非常明确。就是婉转地表明不赞成??国这么做,认为??国此举可能会破坏本地区的和平和稳定,并且此举对这个国家本身也是不利的。

3?记者问:你对??国内发生的??事件有何评论?

发言人答:我们注意到国际上对该事件的报道。这一事件仍在发展。

有些人可能会觉得发言人说的是一句废话,说了等于没说。实际上,这就是中国政府字斟句酌的态度。传达出来的意思就是:这一问题太复杂、敏感,中方不便多加评论。

有时,一个事件,由于涉及到几个国家、牵涉到几个国家间的民族和宗教问题,作为第三国,确实很难发表评论。多说一句就有可能得罪一方或涉嫌干涉他国内政。在这种情况下,表态只能含糊其辞,或打打“太极拳”。

外交上还有许多其它特有的表述。

如用“对某某事情表示赞赏”来表示“支持”,称“某某行动无助于什么”是表示“反对”,说“我们敦促有关各方执行联合国的决议”其实是在不指名道姓地对某个国家或某一武装派别进行批评,称对某事“表示严重关切”,意味着将对此采取措施、说对某事“不能无动于衷”或“不能置之不理”,暗示会进行干预,如表示“将不得不重新考虑本国的立场”,即对对方发出了警告,暗示将对对方采取果断行动等。

在多边外交场合,特别是在国际会议上一般表示“拒绝”、“否定”等意见时,一般也不直来直去,而是先肯定或赞扬一番,然后再委婉表达否定意见。不仔细听下去,还以为他是在表示赞成意见。所以,应该留意其“但是”后面的文章。请看中国代表团就某决议草案的发言:中国代表团支持??号决议案的主旨和目标。在核裁军问题上,中国的立场与该案的内容有不少共同点。包括:我们都主张全面和彻底销毁核武器;都主张早日谈判缔结不对无核国家和无核区使用和威胁使用核武器的国际法律文书……但在某些方面该决议案有些缺陷,因此,我们虽然赞同此提案的主旨和目标,但不得不对之投了弃权票。

(摘自《外交部发言人揭秘》,世界知识出版社2005年5月第1版,定价:24.00元。)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