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内力与魅力

2005-09-01 15:12:00 来源:书摘 白烨  我有话说

近年以来,长篇创作中描写军旅生活的作品所见不多,而反映武警部队生活的力作是更其稀少。因而,读到方南江的反映当代武警生活的长篇新作〈〈中国近卫军〉〉,不能不让人为之欣喜。

《中国近卫军》一书孕有着多重的意蕴,具有着从不同角度解读与解说的可能性。但让我感受最为深切也颇为新颖的,却是由贺

东航和甘冲英这两个主要角色在追求进步中的相互竞争,深入揭示了武警部队的干部阶层的政治生活,以及由此展现的不同人物的鲜明个性和精神世界。

K省武警总队参谋长贺东航和副参谋长甘冲英之间的相互较劲,几乎是从一同入伍的时候就开始了。对于这种较劲,甘冲英有一个简要的概括,那就是“20多年了,他俩的职务有上有下,总的来讲是是贺东航领导他的时候多,他大都处于从属或是陪衬的地位。”因此,面临着武警部队总队组建直升飞机大队选拔将才的大好时机,“渴望辉煌”的甘冲英志在必得,满怀踌躇的贺东航寸土不让,两个人心照不宣地展开了一场斗智又斗运的暗中较量;结果,甘冲英趁着总队领导视察工作的时机,先贺东航一步向叶总提交了一份《武警直升机部队跨越式发展的几点设想》,凭此印象分得到了特支队长的任命;接下来,是K省副总队长出缺,作为两个工作能干又职务相近的干部,贺东航和甘冲英都是极有可能的热门人选,但又是甘冲英侥幸胜出,成了主管后勤工作的副总队长。作品在这里,并不重在描写两个人相互竞争的结果,而是着意揭悉在竞争过程中各自的心态与性格。甘冲英既争强好胜,又能忍辱负重,确实是一个当兵的好料。但他太看重官位,太嫉妒别人,太高估自己。他当了副总队长后,自以为这“具有历史意义”,因为“贺东航实实在在地成了他的下级”;他一方面“感谢党”,因为“有了兵役制度、士兵提干制度、干部晋升制度”,他才“从一个坐着毛驴车都头晕的农家少年成为一名武警大校”。但是,他更“感谢他自己”,“感谢自己多年来生生不息,奋斗不止,遇白眼而不自弃,遇困境而不泄气,这才有今天的阶段性胜利。”

因为在这种进步的动因里,为公与为私夹杂一起,甘冲英在争取进步之时和上了台阶之后,必然有意无意地暴露出渗透在骨子里的私心与权欲。如20年前向部队领导反映哥哥甘越英“提前睡过了”其未婚妻兰双芝,导致甘越英受了处分,从此一蹶不振,夫妇不合,而在甘越英“寸寸下沉”时,甘冲英却“尺尺高升”;如20后的今天他升任了副总队长,利用主管西郊0182工程之机,与承包工程的大东公司女老板罗玉蝉拉上关系并堕入恋情,因私情瘴目,使贪赃枉法者得到佑护,工程质量受到严重影响。这些看来东鳞西爪的东西,若勾连和累积起来就可能集腋成裘,甚至蚁穴溃堤。甘冲英也正是在这样两件事情上的不轨作为相继败露,渐渐把自己匿而不显的本相暴露出来,从而止住了上升的脚步。但他并没有从中得到应有的教训,更没有什么认真的自我反省,相反还充满了不满与不服的情绪,认为他在与贺东航的暗中较量中,虽“取得了阶段性的失败”,“但这个失败并不说明未来”。他不仅没有必要的思想醒悟,而且还憋足了劲要与贺东航继续争个你高我低。看到这里,人们不仅要为极不自量的甘冲英感到悲哀,更为尚不自知的甘冲英感到畏忌。

作品里的参谋长贺东航,无疑是作者所着力塑造的新型部队干部形象。甘冲英总把压他一头的贺东航,看成是出身于军人高干家庭的天生优越,他没有看到贺东航从父亲贺远达那里承继到传统的军人禀性和正统的行伍精神,他更没有看到贺东航面对变化了的时势与环境,在精神上的自我完善和素质上的不断提升。正是在与甘冲英的比对之中,贺东航不断显现出他的正直、忠厚与豁达;他同情并关照长期受冤屈的甘越英,并促成甘越英冤案的最终解决;他面对红杏出墙的妻子,不怨不恨甚至不无自恋地了结了自己有了问题的婚姻;在甘冲英升职征询意见时,在0182工程的质量出了问题时,他都毫不含糊地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但却没有趁机报复和落井下石。在家庭与军队、个人与集体、上级与下级、任务与机会等关系问题上,他仔细地掂量着轻重,认真地拿捏着分寸,常常从大局为重、整体着眼和长远立足的立场与观点看事和行事,表现出了一个现代军人良好的思想品质和精神气度。他最终被晋升为少将总队长,是他个人长期努力的一种回报,更是干部任用上选贤任能的一种结果。

《中国近卫军》充满了十足的兵味,无论是下层士兵的军事训练,中层干部的工作竞争,还是上层干部的“会议政治”,都以一种勃勃英气和铮铮雄性,叫人起恭起敬。这种贯穿于作品的无所不在又炳炳朗朗的品味,我以为不只在于作者长于写兵的艺术上的功夫起了作用,而还在于作者卓有的一种内在长处发挥了效能。这就是作者并不是作为一个旁观者和局外人,在描摹、想像和虚构部队和军人,而是作为自己人和过来人,把生活写真与艺术提炼密切结合起来。事实上,作者也有过与贺东航、宁丛龙相似的经历,也见识过甘冲英、甘越英一类的人物,他是写战友、写自己,因而作品内容不虚,读来不隔,十分真切,格外感人。这一切,都因为有了这样的扎实内力,才有军人性格的内在张力和军旅生活的真切活力,也因此才有这部作品的引人入胜又启人深思的不凡魅力。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