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色彩是城市的“第一视觉”

2005-10-01 15:09:00 来源:书摘 崔唯  我有话说

和巴黎这样的在城市色彩建设方面成绩卓著的城市相比,我国城市的色彩运用问题很多,“色彩垃圾”现象大量存在。

在构成城市特征的各个因素中,色彩凭借其“第一视觉”的特征无疑成为建立个性化城市的基本条件。因此,成功的城市色彩规划与建设往往能够极大地提升一个城市的总体形象及魅

力,并使其具有巨大的无形资产价值。

巴黎整个城市的建筑布局与建设的恢宏、和谐是我所考察过的欧洲城市中最令人难忘的一个。

拿破仑曾自豪地说:“巴黎是世界上最美的城市。”巴黎的美,既包括拥有收藏无数艺术珍宝的卢浮宫,庄重神圣的圣母院,雄伟壮丽的凯旋门,奢侈繁华的香榭丽舍大道商店,也应包括那些经过无数岁月洗礼,并承载着法兰西文化积淀的建筑物墙体表面的颜色。因为它们共同构筑了巴黎城市之美。

总体上看,巴黎城市是由新旧两个城区组成。巴黎老城区主要以有上千年历史的各个时期的老建筑为主。在色彩规划与建设上,无论是历史古迹还是普通民宅,在城市色彩规划部门的统一指导下,除个别现代建筑物,如埃菲尔铁塔、蓬皮杜中心等之外,建筑墙体基本是由亮丽而高雅的奶酪色粉刷完成,而建筑物的屋顶以及埃菲尔铁塔等则主要由深灰色涂饰。因此,奶酪色与深灰色就成为了巴黎的标志色彩。这令人们无论走到城区的哪个角落,只要看到这两个颜色便能明确无误地知道这就是巴黎。简单明了,整齐划一的城市色彩风格,使巴黎在欧洲众多城市中显得出类拔萃、独树一帜。在巴黎街头行走时,我的脑海里不断回响着法国著名文学家纪德对古希腊艺术的评述:“单纯的高贵,宁静的伟大”。该话语也可以恰如其分地概括巴黎城市色彩的美学意境!

另外,从地理角度上看,巴黎受温带海洋性气候的影响,常年阴雨连绵,鲜见阳光,于是有了“爱流泪的女人”之谓。而选用光感十足的奶酪色也可以看出巴黎色彩规划者的独道匠心。

据报道,80年代起,巴黎将色彩规划作为政府条例予以颁布。另外,在巴黎城市色彩规划与建设上,其主管部门是文化部而不是建筑部,这种做法或许在世界上也是独一无二的。从中我们也能够体会到法国政府对城市的历史、文化、艺术,特别是对城市色彩建设的尊重。由于管理部门定期组织相关人员对城市中每一条旧时街道、每一栋古老建筑进行修缮、洗刷、美化,因此今日的巴黎市容市貌才能给人“读你感觉像三月,读你千遍不厌倦”的感受。

巴黎老城区在建筑色彩应用上的另一特色就是许多老建筑的一些“点睛”部位常常装饰着璀璨耀眼的金色,如亚力山大桥上的人物雕像、拿破仑基的拱顶、卢浮宫、凡尔赛宫的门栅栏等等。在阳光的照射下,这些被涂饰了金色的建筑显得金光灿烂,气势不凡。金色的应用把巴黎曾作为法兰西历代皇城的辉煌历史展示得淋漓尽致。通常,这些被涂饰了金色的建筑、雕像等都与帝王将相的活动密切相关,并常与构成巴黎基调的深灰色相匹配,从而更衬托出了金色的魅力。斗转星移,如今这些历史陈迹早已成为巴黎城市色彩交响曲中一个华彩的乐章,也是最令游客注目的城市色彩景观。

巴黎新城――拉・德方斯位于协和广场――香榭丽舍大街――凯旋门的延伸线上,是巴黎政府为了缓解老城区的办公、居住、交通等压力于20世纪60年代末筹划,并于80年代建造而成的一个与老城区建筑风格完全不同的新型工业园区,摩天大楼林立是其鲜明特色。该区的标志性建筑是丹麦著名建筑设计师奥托斯普瑞克森设计的新凯旋门。巴黎新城让我们尽情地领略到了巴黎的现代化风采。

在色彩规划与建设方面,拉・德方斯极富创意,气势恢弘。该区的大部分建筑都是以当时流行的金属、玻璃幕墙和钢筋混凝土构成的,造型洗练,体积感强。色彩多为冷峻明朗的色调。因此,整个市区具有鲜明的工业时代的美学特征。不过,巴黎新城一些局部的色彩表现却极富韵味与想像力,如新凯旋门前右边建筑台阶上由马赛克嵌饰的彩色格墙花池,以及新凯旋门后的五彩现代雕塑、红色的拱桥,类似于迷彩色效果的椭圆柱建筑等。其中,在国内享有极高知名度的法国著名色彩设计大师、色彩地理学说的创建者――让・菲立浦・朗克罗教授在此也留下辉煌一笔。他在为新凯旋门右侧的“四季商业城”进行外观色彩设计时,在面向高速路的建筑物入口处,其别出心裁地选择了渐变的绿色,从而使这座建筑产生了一种与众不同的色彩个性。据朗克罗教授后来回忆,这一做法的初衷是为了让到此购物的人们能够在钢筋水泥的丛林中感受一些自然的气息。另外,在“四季商业城”的内部空间色彩处理上,朗克罗教授也把他最擅长的将不同色调应用于不同区域的色彩达表方式巧妙地延用其间,从而为“四季商业城”乃至拉・德方斯的整体色彩增色不少。在拉・德方斯的色彩规划与建设中,由于色彩设计师和建筑师们注意了点缀色的应用,使拉・德方斯的色彩不但不显得单调呆板,反而呈现出一种在冷峻中见绚丽的特殊艺术效果。国内在兴建新城区的过程中,在色彩规划上是否可以从巴黎新城的建设中得到一些有益启示?

总之,欧洲城市色彩规划与建设的最大特点是尊重城市的文化传统,如许多建筑是二战后按原貌复原的,结合城市自身的地域、功能及发展等需要予以特定的色彩建设。因此,一个城市的色彩建设不是一蹴而就的事,而是综合各个方面的意见,深思熟虑的产物。以首都北京为例,在建国以后各个时期的城市色彩建设上我们已经走过不少弯路。70年代前门大街一带的商店被统一粉饰成红色,90年代掀起的绿屋顶风,2000年后城市色彩应用的混乱现象更有加剧之势。其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复古主义”,如平安大街的灰墙与红门等;二是“前卫风格”,如色彩对比强烈的蓝景家具城、金源商城等。如此一来,北京给人一个大花脸的印象也就在所难免了。就前卫风格的某一个体建筑或小区的环境色彩应用而言,如阳光100等,或许极富美感与创意,然而由于建设者没有考虑到城市整体色彩关系的和谐统一,因此弄巧成拙,从而为北京城市色彩建设又增败笔。据报道,国外许多城市的色彩应用规范规定,进行一座建筑的外观色彩设计时,要顾及周围1000米范围内的色彩协调关系,否则有关管理部门有权对此不予批准。这种做法显然是杜绝城市“色彩垃圾”现象最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

从心理学、社会学角度而论,混乱色彩的出理,会使人产生心绪烦躁、易于疲惫、工作效率降低等一系列心理和生理问题,甚至是一些社会问题生发的温床;反之则令人心情愉快、社会和谐。

2000年北京市政府曾颁布过一部《北京市建筑物外立面保持整洁管理规定》。其中,在色彩方面提出了“以灰色为本的复合色”的设想。尽管,当时社会各界对该色调众说纷纭,不过笔者认为,如果该规定能够真正落到实处,北京近几年就不会涌现类似劲松小区、金源商城等这样与2000年制定的建筑墙面色彩管理规定完全相背的建筑色彩。其中,据说当年劲松小区及东三环出现的粉红、粉绿等的建筑色彩是由当地街道居委会大妈们在居委会上讨论决定的。可见,城市色彩建设之缺乏管理已达到“随心所欲”的状态。因此,目前北京城市建筑色彩呈现出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靳尚谊教授指出的“俗”、“花”等现象也就不足为奇。这种现象不仅是在北京,在国内其他城市也比比皆是。

严格来说,该《规定》并非国际有关“城市环境色彩规划”的概念,而只是城市中占据地域面积最大的建筑色彩的管理措施,因此远远没有上升到“城市环境色彩规划”的层面上。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国内在对城市色彩规划与建设问题方面存在着理解肤浅与片面的现象。

据报道,世界上出台的第一部具有现代意味的城市色彩规划不是在有着100多年城市色彩建设历史的欧洲,而是在20世纪70年代初期的日本。当时日本在经济高速发展过程中,随着城市面积的不断膨胀也像今日中国城市一样出现了新型建筑与传统景观以及城市色彩污染严重等不和谐的现象,这促使东京市政府在有关专家的建议下做出了整顿城市色彩混乱的决定,并委托都市色彩研究中心完成了《东京色彩调研报告》。后来这份报告经过完善成了日本东京城市色彩规划的蓝本。随后,日本其他城市,如京都、大阪等及世界上其它许多城市都开始仿效东京在城市色彩建设上的方法,对城市色彩予以科学的管理与建设。1981年日本建设部还以立法的形式提出了“城市空间色彩规划”的法案。其中,规定在进行城市色彩规划或建筑设计时,最后环节才是色彩专项设计。这项工作完成后,必须得到由专家组成的委员会的批准才能生效、实施。另外,凡是按照市政府提供的色彩指南进行的墙面色彩应用其费用完全由政府买单。正是由于有了这样科学、实惠的城市色彩建设政策与鼓励机制,日本的城市色彩建设方走上健康发展的轨道。从中可知要改善一个城市的色彩面貌,并做好它的建设工作,社会各阶层的人们,特别是政府和城市规划专家的重视是何等重要。因此,中国在城市色彩建设方面不仅要向欧洲学习,也应该向一衣带水的日本学习,从而把我们所热爱,并赖以生存的城市在色彩上建设得更加美丽,富于特色!

  (摘自《当代欧洲色彩艺术设计》,福建美术出版社出版,定价:38.00元)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