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美国人怎样当农民(外一篇)

2006-01-01 14:40:00 来源:书摘 陈颐 我有话说

2000年夏秋之际,我用近一个月的时间,走遍美国中西部农业区。在小麦、水稻、大豆、玉米、棉花田间,在猪圈、牛棚、马厩里,在美国庄稼人的办公室、库房、粮仓、家中,在与他们的交谈中,我不断地了解着美国农民的生存方式。

农业商人:杰克

种稻、养牛、开

公司,家有5万亩土地,信奉“几分耕耘,几分收获”。

秋日早晨的阳光洒满牧场,我站在牛圈高高的木栏旁,看着杰克和南西夫妇俩骑着两匹枣红色的马,从牧场飞奔归来。杰克是一个现代美国牛仔。“我们每天一大早就要把牛放出去早锻炼,然后再让它们自己散步、休息、吃草。我有500头牛,它们的生活很有规律。今天要给牛打针,注射疫苗。”杰克看着牛群,眼睛时露出自豪的神色。

离开牛圈5分钟的车程,就是杰克的办公室。这里有前台接待员,台子上出售各式牛仔们喜欢用的刀具。像许多美国人一样,杰克有自己的名片。最令人惊奇的是名片上印着种子图案和一行字:“几分耕耘,几分收获。”“这是我的人生哲学。”朴实而又简单的人生道理,是农民才能总结出来的。

杰克是一个现代农业商人。他不仅拥有5万亩土地和大群家畜,同时还开办了自己的公司。他送我一本印刷精美的公司介绍画册,封面是从空中拍摄的种植水稻的良田,前言部分印着他和妻子的照片,以及公司对消费者的承诺:“保证向你们提供最优良的水稻品种。”画册中还专门介绍了水稻种子的收割、储存和管理方法。

“美国农民是否都像你一样拥有这样大面积的土地、大批的牲畜以及大型农业机械?这在中国是难以想像的。这一切是否可以说是美国农业的特点?”

55岁的杰克沉稳地回答说:“美国几乎每个农户都有几千亩土地。我们是怎样经营的呢?那就是高投入、大产出。我们的农机设备是从银行贷款购买的,一台拖拉机至少花十几万美元。我平时只雇几个劳力,再加上老婆、女儿也跟着干活,基本上就能做下来了。今天下午我们全家上阵收水稻,我那个84岁的老父亲也会开收割机的。”

“你一生有没有遇到过比较大的农业损失?当农民会不会破产?”

“如果经营得不好,当然会破产,前一天还是地主,一夜之间便会一无所有。1981年我们几乎破产,我是从那时候起开始探索多种经营的方式,不仅种田和养牛,还要经商。我的经商经验是从实践中学到的。我销售的稻种价格比别人的贵一倍,但是销路很好,因为我在质量上把好关。我这样看,当今的农场,无论规模大小,要想增产和增收,首先必须选择最新的优良品种。”

“一个现代商业农民,他应该具备一些什么样的基本素质?”

他继续解释,“对一切新生事物的好奇心,对最新知识的追求,不断地学习,获得信息。美国有许多农业报刊,过去我们通过广播、电视获得农业市场信息,现在只需要在家里通过计算机网络,按按键盘就可以知道天下事。”

杰克是一个很风趣的人,他还讲叙了如何追求妻子南西的经过:“我见到她时,她还是个中学数学老师。有一天我把她带到地里,扶上拖拉机,用5分钟的时间教她如何使用,然后我就下地干活去了。没想到,她居然坐在那辆拖拉机的驾驶室里等了我一天;我去接她时,她告诉我不想留在学校当老师了,非常希望留下来当农妇。”

  现代棉农:肯尼

拥有6万亩棉田、12台大型棉花收割机,喜欢做棉花期货交易,避免风险。相信现代农民更应当是以利润为导向的生意人。

一架只能乘坐13人的小飞机把我们送到密西西比州。这里是美国最大的棉花产地。今年美国大旱,德州地区37%的棉花已经死亡,全国的棉花损失达到17%。美国的棉农做好了哪些准备?此刻他们最关心什么?

57岁的肯尼是住在密西西比河畔的棉农,也是美国棉花协会的副主席。我们跟随他走进了一望无际的棉花地。肯尼用手摸着尚未采摘的棉花说:“你们一定会奇怪这些枝秆为什么这样矮小粗壮,这都是为了适应大型棉花采摘机而培育的。”

肯尼一家祖祖辈辈都是农民,他介绍起自己的家史是很自豪的:“我家世代都是农民,曾祖父有600亩地,以种植蔬菜为主;到了祖父那一辈,有了近2000亩土地,雇用了400个家庭劳动力(那时候,雇人是按家庭计算的);40年代,我父亲最先买了单垅棉花收割机,只用40个家庭劳动力就可以了。美国从50年代开始的全面农业机械化进入棉田后,彻底改变了整个棉花种植和收割的生产过程。我种植了38年的棉花,现在与两个兄弟一起经营6万亩棉田和1.8万亩大豆,我们有12台大型棉花收割机,可以12垅同时收割,我们还有两个棉花轧花厂。平时我们长期雇用15个工人,农忙时再另外加15个,30个人手完全够用了。”

我想起报纸上的美国棉花减产的消息,问肯尼的棉田受到什么损失。“我有很大的灌溉系统,所以损失不大。美国农民进行生产是比较理智、有计划的,因为我们已经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农民,今日的农民更像是生意人,做生意没钱赚,自然就会转产种植其他作物。此外,我喜欢做期货交易。今年我是以每磅76美分的价格来做期货,无论什么样的自然灾害对我的棉花收入影响都不会很大。”

肯尼的一席话使我联想到刚参观过的芝加哥谷物交易所,当时我以为,一定是国际上的大公司参与这样的买卖期货交易,原来许多美国农民都参与了这一商业活动。

农业专家:丹尼斯

拿到农业博士学位,回到田里培育杂交小麦。尽管知道农业不被普通人重视,但坚信自己的人生价值只有在土地上才能实现。

丹尼斯是迪卡公司的杂交小麦育种专家。美国的农业科学家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来自农村,回到农村。从外表上看去,获得博士学位的丹尼斯与普通农民没有太大的区别,惟有那一副眼镜还露出知识分子的痕迹。

美国中北部城市博伊思,是培育小麦品种的基地。登上丹尼斯的汽车,我们来到了他的杂交小麦种子试验田。用杂交小麦取代传统的普通小麦是丹尼斯一生的追求。他对着面前金色小麦田就给我们讲起了育种、基因、生物工程,讲得口若悬河,神采飞扬。

我问丹尼斯,孩子将来是否还会断承父业学农业,他说:“我太太已经反对我这样投入土地了。天天泡在地里,你还要这个家干嘛?这是她经常批评我的话。做农业科学家,离开土地怎么搞研究呢?土地就是我们最大的实验室。”

没有一尘不染的实验室,没有干净的白大褂,在丹尼斯这样的美国农学家身上,沾满的是泥土和汗水,但是,他的气质中所流露的那种超脱的神情,具有一种极富感染力的美。

农技推广员:吉姆

具有大学教授同样的职称,负责全县500个农户的农业科学技术的推广工作。农民庄稼的丰收就是对他的最好报答。

农民盖尔打算在明年种植大豆,但他还有一些更具体的详细的问题需要解决,首先想到的是农业技术推广员,于是他就打电话给了负责这个县的农技推广员吉姆。

这是一个典型农民模样的专家,他说自己是农民的儿子,父亲也曾经是农业技术推广员。获得农业硕士学位后,他开始从事这项工作,负责全县500家农户。“工作很多,上午在办公室里做一些案头工作,整理最新的农业科技信息资料。有时举办一些研究会和讲座,出版农业书籍。有新产品和技术等信息时,我会打电话及时告诉农民并了解他们的情况。目前马里兰州的农民遇到的最大的问题是环保。美国政府对环保提出了新的政策,尽管此政策今年才开始执行,但农民一方面要种地,另一方面要执行政府的法规。”吉姆讲话很慢,我猜想是经常向农民做培训的缘故。

美国人告诉我,华盛顿不是美国,真正的美国在农村。的确,占本国人口不到20%的美国农民不仅养活了本国人,而且使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农产品出口国,农为企业资产有9000亿美元,年产值高达1万亿美元。

我还记得在依阿华州的一户农家,主人唐纳德在他制订的家庭农场发展战略中这样写道:“依赖自己的劳力和资金;运用现代化通讯方式和可靠设备;采用新的成熟、实用的农机技术;发展要多样化;我们今日面对的挑战是在发展生产的同时保护环境;掌握合理使有化肥和农药的方法;农忙时节合理使用机械设备;降低成本,提高产量。”农民的实在与追求在这里表现得最充分。

在美国,我曾问马里兰州农业大学校长米勒先生:“美国有没有农民意识这个说法?”他严肃地回答:“没有!他们来自农村,回到田野,与泥土打交道的人具有大地一样宽阔的胸膛,他们是最辛劳的人。”?

(摘自《外国人怎样当农民》,湖北人民出版社2005年9月版,定价:16.80元)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