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秦可卿原型揭秘

2006-01-01 14:05:00 来源:书摘 刘心武  我有话说

刘心武从1993年开始涉足“红学”研究,方法基本是原型研究,即将小说中的人物与现实生活中的人物对号入座。秦可卿是他“红学”研究中的关键人物。让我们巡着作者的思路,去探究秦可卿的原型领悟《红楼梦》中的无穷奥妙。

秦可卿抱养之谜

在第八回的末尾,宝玉和秦钟要到家塾去读书,于是以这个为由头,顺便就提到了秦钟和他姐姐秦可卿的出身。说是秦业系现任工部营缮司,营缮司是一个很小的官,可能是管工程建设的。秦业这是曹雪芹所设定的秦可卿养父的名字。

根据曹雪芹的话,秦业是一个小官,“年近七十,夫人早亡”。书里面秦可卿出场的时候,大约应该是二十岁的样子,那么就说明秦业是在五十岁左右,得到了她,因为当年无儿无女,便向养生堂抱了一个儿子,并一个女儿,这就是秦可卿的来历。

封建社会是非常重视血脉相传的,就是今天的社会,很多人也还是很重视这个的,何况曹雪芹所表现的那样一个时代。

在秦业所生活的那个社会,按一般家族血缘延续的游戏规则,如果他是一个五十岁上下的男子,没有儿女的话,他要解决子嗣的问题,第一招就是续弦。当时实行一夫多妻嘛,你这样繁衍你的后代不就完了吗?根据《红楼梦》后面的文字描写,这个秦业他有生育能力,后来他生了秦钟麻,他要延续子嗣的话,没有必要到养生堂去抱养孩子。而且很古怪,一般到养生堂去抱孩子,如果为了延续子嗣的话应该抱男孩,而这个秦业一抱呢,就抱了一对,一男一女。按说你要有能力养两个,抱两个男孩双保险,你不就更可以延续你的秦姓吗?他却又抱了一个女儿,看来这个女儿是非抱不可的,谁让他抱的?恐怕未必是他愿意抱的。而且更古怪的是,最后儿子又死了,只剩一个女儿。要延续子嗣的话,再去抱一个儿子不就完了,很奇怪,他就只养这个女儿,不再抱儿子了。

另外,在当时那个社会,如果自己实在生不出儿子,还可以从兄弟或堂兄那里过继来一个儿子。这种延续家族血脉的方式在那个时代,从上到下都很流行,实行起来非常方便,除非你亲兄弟堂兄弟全没有,但是在小说里,曹雪芹分明写到,秦钟死后,贾宝玉闻讯去奔丧,“来至秦钟门首,悄无一人,遂蜂拥至内室,唬的秦钟的两个远房婶母并几个兄弟都藏之不迭”,可见秦业若是要从秦氏宗族里过继来一个儿子,是很现成的事。可是这个秦业却既不纳妾也不过继,偏要到养生堂里抱孩子,抱来一儿一女以后,却又不认真养那个儿子,倒是把心思全用在了养那个女儿上头。这真是奇事一桩。

从养生堂抱来的这个女儿,秦业很喜欢,小名儿唤可儿;可儿在过去的语言里面,就表示可爱的意思。在曹雪芹写到这句话的时候,下面就有脂砚斋的批评,就是“出名”,意思是秦氏开始出现名字了,可儿便是秦可卿了。下面又说,是“秉刀斧之笔,具菩萨之心,亦甚准矣,就好像有什么隐情。刀斧是用来砍削东西的,这就是说,她指出,作者写这个人物,是用大刀大斧砍去很多真相,刀斧砍的是什么啊?又说“具菩萨之心”,“菩萨之心”就是不忍之心,慈悲之心,那么,显然是不忍心写出真相来。

上一讲咱们费了老大力气,得出一个结论,就是贾蓉的妻子千万不能乱娶,宁国府的血脉已经到了三世单传的危机时刻了,娶媳妇一定要娶一个门当户对的,门不当户不对的话也得比贾府的门和户还要高,而且要保证能给贾蓉生儿子,也就是给宁国公这一支传续后代。可是仅仅因为营缮郎跟贾家有点瓜葛,就去把他抱养的养生堂的女儿,许给了贾蓉,还不是小老婆,而是娶为了正室。所以这一段话实在是每一句都古怪。

秦可卿出身之谜

在上一讲最后,我已经跟大家宣布,秦可卿这个原型,她真实的出身不仅不寒微,而且还高于贾府。

我不是去胡乱地猜测,而是根据书里面的描写所下的结论。第五回,秦可卿正式出场,带贾宝玉去午睡。她先带他到贾珍和尤氏的那个正房,这是正确的,因为贾宝玉是和贾珍、尤氏一辈的,所以要先到一个正房去。结果这个正房挂了一幅《燃藜图》,《燃藜图》是一幅劝人好好读书做学问的图画。贾宝玉一看就不喜欢,说不能在这儿,于是秦可卿就把贾宝玉带到她自己的卧室。这当然相当出格了,因为贾宝玉是她的叔叔,侄儿媳妇把叔叔带到自己的卧室去午睡,这实在是有点有悖封建礼教的规定。所以书里面写了,有一个嬷嬷说了,说怎么去这样安排啊?但是秦可卿气派很大,满不在乎,说,他能多大,就讲究这个了?就硬把贾宝玉带到她的卧室。

于是,在《红楼梦》文本里面就出现了一段非常奇特的文字,就是对秦可卿卧室的描写。秦可卿的卧室,首先它是挂有唐伯虎的《海棠春睡图》,《海棠春睡图》画的是杨贵妃喝醉酒以后,像海棠花一样美丽的情景,贾宝玉喜欢。在秦可卿的卧室里面,还有一副秦太虚的对联,写的是:“嫩寒锁梦因春冷,芳气袭人是酒香。”贾宝玉说这里好,我就在这儿午睡。然后他环顾这个卧室,不得了!哪里是仅仅有唐伯虎的画和秦太虚的对联呢?是什么样的陈设呢?“案上设着武则天当日镜室中设的宝镜”,“一边还摆着飞燕立着舞过的金盘,盘内还盛着安禄山掷过伤了太真乳的木瓜。”这里说的木瓜应该不是真正植物的木瓜,而是一个用玉石仿制的木瓜,是很贵重的东西。“上面设着寿昌公主于含章殿下卧的榻,悬的是同昌公主制的联珠帐。”以前的红学界对这一段描写的解释,说这是夸张的描写,主要是为了表现秦可卿的生活很奢靡,而且她本人很淫荡。这些描写表现她生活奢靡,这当然说得通,但说它完全是为了暗示秦可卿生活很淫荡,不太说得通。武则天,或者是赵飞燕,或者是安禄山,或者是杨太真,你说,他们都带有某种淫荡性,但是寿昌公主和同昌公主的故事里面没有什么淫荡的内容。请大家特别注意,武则天当过女皇帝,飞燕是一个爱妃,杨太真也是一个爱妃,安禄山是后来篡权,一度当过皇帝的人。作者不仅写到了皇帝那样的人物,也写到两个公主,那么这些夸张的暗示性的符码究竟在隐喻什么?我想,它实际上应该是在影射,秦可卿的血统就高贵到是帝王家的公主的地步。

《红楼梦》的整体风格从头到尾,以写室内的陈设而言,一律采取写实的办法,几乎没有例外――惟一一处例外,就是写秦可卿的卧室陈设,极度夸张,无法复原。怎么复原呢?哪儿找这些东西去啊?这就说明他有他的苦心,他写别的那些陈设也许无非是烘托气氛,展示一下人物的性格而已;他写秦可卿的卧房陈设,耸人听闻,就是故意要让读者大吃一惊。他的目的,就是暗示我们秦可卿实际上的血统。

但是秦可卿她自己忽然得了病,到了第十三回,她就一命呜呼了。在临死以前,秦可卿有一个大的行为,就是她死前去给王熙凤托梦,这是小说里面一个极重要的情节,值得我们仔细研究。她这个托梦也是非同小可,托梦的内容很丰富。首先是理论指导,完全是居高临下,她哪里是什么养生堂抱来的弃婴?哪是宦囊羞涩,没见过大世面的小官吏家里养大的一个女儿啊?她说了:“常言:‘月满则亏,水满则溢’;有道是‘登高必跌重’。如今我们家赫赫扬扬,已将百载,一日倘若乐极悲生,若应了那句‘树倒猢狲散’的俗语,岂不虚称了一世的诗书旧族!”她告诉王熙凤,我死了以后,你们贾府应该怎么办。你说,她多厉害!

然后她就提供具体的实践方案。她辈分比王熙凤低,但是口气极大。大意就是说,你们现在还没有垮掉,赶紧在祖坟旁边多置一些地亩,一是把宗族的祠堂设在那儿,这样就可以世代香火不绝。另外,可以把家塾设在那儿,这样以后不管怎么样,家里的这些子弟还可以通过读书、科举去谋求一个发展。如果不是一个有着丰富的政治经验,出身于一个非常高贵的家庭的女性,她是不可能想到这些的。

而且,她还能够预言祸福哩!她知道贾家在她死以后,会发生什么样的事情。首先她预言一件好事:“眼见不日有一件非常喜事,真是烈火烹油,鲜花着锦之盛。”指的是什么呀?就是贾元春晋封为皇妃。

但是她也很坦率地向王熙凤预言了贾家的祸。她最后念了两句话惊心动魄!叫做“三春去后诸芳尽,各自须寻各自门”。如果秦可卿的出身非常地寒微,她不可能说出这些话来。

在秦可卿死后的丧事里面,有一些细节更能够印证我这样的一个判断。比如说,她所用的棺木,用的什么棺木呢?用的是薛蟠家里面存下来的木料,这个木料当时还没有做成棺木,乃是黄海铁网山上出产的一种樯木。这个木料原来是谁订的货呀?是义忠亲王老千岁订的货。清朝在康熙那一朝,曾经册立过太子,而且明确地告示天下,在他众多的儿子里,太子就是惟一被指定的皇位继承人,因此,曹雪芹笔下的“义忠亲王老千岁”,就是暗喻康熙立的太子胤?。这个太子很不幸的是,被两立两废,也就是最终坏了事,没能当成皇帝。康熙死了以后,继承他皇位的是他的第四个儿子,就是雍正皇帝。为什么这个人后来没把这个棺木拿去做棺材呢?这个人后来“坏了事”。他没用,别的人也都不大敢轻易地取用。总而言之,这个樯木是这样的人物才能使用的,秦可卿死了以后,就理直气壮地,甚至可以说是名正言顺地睡进了本来是给义忠亲王老千岁所留的珍贵木料――樯木制成的棺材里面。你说,秦可卿她应该是什么样的出身?

宁国府的一个重孙媳妇,贾蓉连爵位都没有,就是皇宫里面的卫兵。这么一个人死了,何至于惊动皇帝,惊动皇宫呢?书里面写得很怪,忽然就有大明宫掌宫内相戴权亲来上祭――大家知道,曹雪芹给一个人物取名字,往往都是随手谐音,有所寓意。“戴权”,它的谐音就是大权,就是宫里面太监的总管,大太监,权力最大的一个太监。如果没有皇帝的批准,他能来吗?一路鸣锣而来,什么气派啊?

说到这儿,秦可卿的真实出身,也就是说,这个人物的生活原型已经呼之欲出了。

秦可卿原型大揭秘

我层层剥笋般地分析,终于得出一个结论,就是秦可卿的真实出身,应该说是极其高贵,很可能来自于宫中,是皇族的血脉;她应该很小的时候就被隐藏到宁国府,作为童养媳,精心地加以培养,并且与她的真实的背景家庭,也还一直有着联系,《红楼梦》描写的社会背景,就是清代康熙、雍正、乾隆三朝,重点写的是乾隆朝,“当今”这个“日”,和潜在的敌对政治势力“月”,构成了紧张的“双悬日月照乾隆”的形势。在真实的生活中,就是被康熙两立两废的太子胤?,和胤?的嫡长子弘皙,他们那一派势力,总憋着要颠覆乾隆,取而代之,而秦可卿这个人物的生活原型,显然与其中的一股,有着密切的联系。

书中第七回薛姨妈派周瑞家的送宫花,贾府里的其他小姐、媳妇,对宫花的态度都或者平淡或者调侃甚至挑剔,但恰恰在这一回,有一首回前诗,透露出在所有这些接受宫花的人里,有一位惜花人,她跟宫花有一种特殊的“相逢”关系,这个人“家住江南姓本秦”。秦可卿既然本属宫中的人,宫花送到她手中,是她跟宫花喜相逢,那她有什么不能公开她的真实血统、真实身份的呢?可见这里面有不能公开的隐情,而且事关重大。

《红楼梦》第十回,秦可卿突然病了,她月经不调,内分泌紊乱,吃不下睡不好,人消耗得瘦弱不堪,用今天的临床医学的观点来衡量,她应该是神经系统的毛病,心理上的病症,主要表现为焦虑、抑郁。她为什么好端端地突然就焦虑了,就抑郁了。宗族的老祖宗贾母对她不是挺好吗,她婆婆对她也很好啊,连荣国府的王熙凤都对她那么样的百般呵护,上上下下的人对她都很好,怎么就焦虑起来了呢?然后就写到因为病了就要看病,那么当时是怎么给她看病呢?三四个人一日轮流着倒有四五遍来看脉,很离奇,哪有这么看病的,这不折腾死人吗?说弄得一日换四五遍衣服,坐起来看大夫,每看一次大夫就要换一套衣裳,这很古怪。得病得的怪,看病的方式也很古怪。

最后就来了一个张友士。我们知道,《红楼梦》的人名都是采取谐音、暗谕的命名方式,有的时候一个人的名字就谐一个意思,有的时候是几个人的名字合起来谐一个意思,“张友士”显然他谐的是“有事”这两个字的音。那么这个姓张的,他有什么事呢?第十回回目当中写的是“张太医论病细穷源”,但是在第十回正文里面又明明告诉你,他的身份,公开身份不是太医,他有事,他就忽然以这个太医的身份跑到贾府里来了,到宁国府来了。他有事,他有什么事?他论病细穷源,论的什么病?穷的什么源。

仔细研究《红楼梦》的文本,我就感觉到,秦可卿这个角色的原型她不但是皇族的成员,而且应该是皇族当中不得意的那一个支脉的成员。她是一个身份上具有某种阴谋色彩的人物,她在皇族和贾家之间具有某种红娘的作用,具有某种媒介的作用;她得病,她突然焦虑和抑郁,并不是因为贾家的人对她不好,而是因为某个她自己的背景方面传来的重要消息,这应该是一个胜负未定,而且还很可能会暂时失利的、不祥的信息。

太医,只有皇帝他才能够设太医院,那里面的大夫才能够叫太医对不对?在现实生活当中,擅立内务府七司,设置了一个系列和皇帝完全一样的宫廷般的机构的不是别人,就是弘皙。这个人就是废太子的儿子,他当然也可以设立一个机构,给自己看病,就叫太医院。因此,从生活的真实到艺术的真实,曹雪芹就构思出了这么一个角色,这位张友士就应该是来自于这个系统的一个人物。

以太医身份出现的张友士,在给秦可卿号了脉看完病后,还开列了一个长长的药方。这个药方子曹雪芹在来回调整文本的时候,其他的药方子都删除了,始终没有把它删除,究竟这个药方子有没有深意?它究竟传递着什么样的信息?

我们都知道曹雪芹他有一个惯常的写作方式,就是通过谐音,还有所谓拆字法,来进行隐喻。

我研究这个药方,还不成熟,我只说药方里面的头几味药。人参、白术、云苓、熟地、归身。我认为,实际上这个药方,应该是秦可卿真实的背景家族,跟她,跟宁国府进行秘密联络时,亮出的一个密语单子。贾蓉在他看完病以后就问他,我们这个病人能不能好,张友士说人病到这个地步,非一朝一夕的症候,“依小弟看来,今年一冬是不相干的,总是过了春分就可望痊愈了。”这都是一些黑话啊。

这个药方的头一句如果要用谐音的方式来解释的话,人参、白术,按我的思路,应该代表着她的父母;如果父母不在了,那就代表她的兄嫂;人参,这个参,可以理解成天上的星星,人已经化为星辰了,高高在上,我觉得可以理解为是象征长辈;白术,作为一味中药,术的读音应该是zhu(第二声),但是曹雪芹从南方来到北京,他还保留着不少江南人的发音习惯,吴语里zhu(第二声)和“宿”的发音很接近,因此“白术”作为黑话,也可以理解成“白宿”,“宿”也有星辰的意思,白昼的星辰。

如果说理解头两味药的谐音转义比较费劲,那么,下面我把第三味药的两个字拆开,与前后两味药连成句子,那意思就很直白了,它是这样的:

人参白术云:苓熟地归身。

意思就是她的父母说,也即命令她,在关键时刻,在她生长的熟悉的地方,结束她的生命。为什么?在皇族的权力斗争当中,她的家庭做出了一个很恐怖的决定,让她牺牲自己,延缓双方搏斗的时机以求一逞,所以她后来淫丧天香楼,画梁春尽落香尘。她的病,原来是政治病,她的死,原来是政治原因。

为什么张友士说“今年一冬是不相干的”,为什么“总是过了春分就可望痊愈了”?

清朝皇帝有一种很重要的活动,就是春秋两季木兰的围猎,在木兰秋?的时候,特别是在春天比较小规模狩猎的时候,反对派是最容易下手来颠覆皇权的。因此给她看病的人,实际上就是她的家族派来的一个密探来跟她透露,这一冬双方可能都按兵不动;春天那一次皇帝的狩猎如果这方面准备得充分的话,就有可能把皇帝杀掉。突发事变以后,这一派就可以掌握政权。

因此,我们就可以知道,秦可卿的原型应该是一个不幸的公主。她的家族如果登上皇位,她就是正儿八经的公主。而她的家族经过几次向皇位的冲击以后,都没有得逞,因此给她传递了一个很糟糕的信息,就是在必要时候让她顾全大局,自尽而死,以为缓兵之计。这就是秦可卿这个角色在小说里面,她的尴尬处境;她的原型,在生活里面也应该是类似的,处于很困难的境地。

我的结论就是:曹雪芹所写的秦可卿这个角色是有生活原型的。这个角色的生活原型,就是康熙朝两立两废的太子所生下的一个女儿。这个女儿应该是在他第二次被废的关键时刻落生的,所以在那个时候,为了避免这个女儿也跟他一起被圈禁起来,就偷运出宫,托曹家照应。在曹雪芹写《红楼梦》的时候,这个生活原型使他不能够回避,他觉应该写下来,于是就塑造了一个秦可卿的形象。

(摘自《刘心武揭秘红楼梦》,东方出版社2005年8月版,定价:28.00元)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