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自然界

2006-02-01 15:44:00 来源:书摘 傅佩荣 我有话说

如果有人觉得活着很辛苦,面对自己又感觉无聊乏味,那么他应该多接触自然界。我有个朋友曾经养了九条狗,因为他认为看狗的脸比看人的脸舒服多了――的确,社会上很多人都是以貌取人,或见面先询问身家背景。譬如,我们下雨天走在街上,被一辆疾驶而过的车溅湿了衣服,如果看到那是一辆福特,通常会气愤难平,如果是

一辆宾士,可能反而会后退一步,好像自己理屈。这就是群体造成的荒谬,使大家从外在价值来判断行为的是非。自古以来,人间岂有真正的公平?

自然界不会有这个问题,因为自然界的特色就是公平,耶稣说过:“(上天)降雨给义人,也给不义的人。”无论你是好人或坏人,下雨的时候都会淋到,绝对不可能因为你是好人就不会淋湿,坏人就变成落汤鸡。又如,任何人到海边都能听到一样的浪涛声,绝不会因人而异。自然界是公平的,当你得在群体和自我两方面面临很大的压力时,不妨和大自然多接触,譬如养宠物、种盆栽,假日到山上、公园走走,甚至街边的路树与小草都有值得观赏的地方。苏东坡说:“凡物皆有可观。苟有可观,皆有可乐,非必怪奇伟丽者也。”即使路边的一株小草、一朵小花,都有美妙迷人之处,并非只有风景名胜才值得造访。

我们对自然界要采取四种态度:竞争、利用、保护、欣赏。

(一)竞争

面对自然界,首先要有基本的戒心,因为人类和大自然之间仍然有一种最原始的“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竞争”关系。大至整个地球的变化(如地震、风灾),小至在野地上遇到虎头蜂、眼镜蛇,都需要小心对待。譬如,在野外碰到虎头峰时,要赶紧逃命,不能以为虎头蜂属于大自然,就应该与它和睦相处。

(二)利用

人类利用大自然来取得生存的条件,譬如食物。原本专家预测人类的食物早已不敷使用,但是生物科技的发展解决了这个危机。生物科技让人类知道什么样的土地应该种植什么样的食物,所以全球上地的开发及利用效率提高,生产量大增,人类也有了足够的维生食物。由此可知,人类在利用大自然这方面的确有重大的成就。

(三)保护

利用大自然的同时,也要注意对大自然的“保护”,否则将会造成大自然的反扑。举例来说,每当出现台风与豪雨,山坡地常会因为水土保持太差而造成泥石流,这就是因为我们平常只知道利用土地,发展经济效益,而忽略了环保的必要性。

(四)欣赏

欣赏是我们与大自然之间取得一种和谐。事实上,这种和谐本来就存在,因为人类是大自然的子女。古代神话中常将大地视为母亲,意味着我们在大自中可以放松紧张的压力,好像回到母亲的怀抱一样。西方许多诗人所描写的大自然都充满情感,尤其是一些田园派、浪漫派的诗人,包括泰戈尔、纪伯伦等,都擅长以大自然作比喻(如云、风、树、雨等)。这些作品值得我们欣赏品味,因为它一方面描写人类生命的自然状态,另一方面也道出了自然界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

苏东坡说:“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乃造物者之无尽藏也。”人类社会的资源也许有用尽的一天,自然界的资源则不然,因为我们并不是真的去利用它,而是去欣赏,所以它是永无止境的,只要春天一到,所有的生物就开始欣欣向荣。自然界有它的周期,而人的生命也处在这个周期之中,如果一个人可以和自然界保持良好的互动,随着自然界的周期而发展,生命会比较顺畅而自在。

如果我们领悟与自然界的相处之道,就已经把握了三个领域――在社会中奋斗、有个人的内在修养,还有大自然可以调节。然而,人最后还是要离开这个世界,怕以必须对死亡有一个交代,对命运及善恶报应有一个解答。若要回答这些问题,就必须谈到超越界。

(摘自《哲学与人生》,东方出版社2005年7月版,定价:38.00元)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