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精神的高地

2006-09-01 14:00:00 来源:书摘 彭程 我有话说

每年的九月份,对于许多人来说,会成为生命中一个新的起点。谁能计算得出,这个月份的许多日子里,在广袤的国土上,在那一列列、一辆辆、一艘艘向着天南海北众多城市行进的火车、汽车、轮船中,负载了多少梦想?梦境里填满了自豪、激动、憧憬,或许还有些许的不安。

我指的是一年一度的高校新生入学。

正值收获季节,秋色盈目,仿佛在对他们的未来提供某种暗示。不知道他们是否在考虑,那一道校门对自己意味着什么?一张步入职业生涯的入场券?一叶划向知识海洋的的舟楫?一个充分拓展心智的实验场?或者笼统言之,一种无限敞开的丰富可能性?可以做出不同的想象和理解。但有一点却是至关重要的,他们在入学伊始就应该充分认识到:他们在走入一个精神的高地。

尽管在《大学以精神为最上》中,陈平原试图厘清“大学传统”和“大学精神”在内涵上的某种差别,但并不影响人们对于大学熔铸、守望人文精神的崇高使命的共识。英国十九世纪教育家约翰・亨利・纽曼在其名作《大学的理想》中,提出“博雅教育”的概念,主张在人格层面对大学生进行品性熏陶,旨在“培养良好的社会公民”,可谓是大学人文教育的滥觞。其后的一个多世纪,大学教育的人文内核,又得到进一步的阐释和弘扬。

正是着眼于这种精神维度,大学不但要有“大楼”等硬件设施,还要有学术大师,更要有难以用“考核指标”度量的大学精神。它的核心是探究真理,追求超越性的精神价值,为此而孜孜??,矢志不渝。当年谢冕先生在纪念北大建校九十周年时,曾激情洋溢地称之为“这真是一块圣地”,指的正是她高擎科学、民主两面大旗,对于文明传播、民族进步所产生的巨大作用。

这本来是一个无需质疑的话题,但在本土语境中,近年来却被屡屡提及,正反衬出这种品质在当下现实中的稀缺。大学是一个知识生产和传播的场所,知识与真理、知识与权力、知识与市场,构成不同的对应关系。如今不乏到处讲演拿取高额报酬的教授,不乏成为各级权力者智囊的学者,但相对而言,那种淡泊名利、潜心拥抱精神价值的态度和行为,却远远不够。许多高校受到职业化、商业化的冲击,从办学理念到专业设置,唯市场马首是瞻,大学办成了职业培训所。“工具理性”代替了、遮蔽了“价值理性”,社会批判、理想建构功能日渐减弱。

人文精神缺失背景下培养出来的学生,也许不乏面向市场的专业技能,但却可能是自私、蒙昧、粗鄙、丧失爱心的精神畸形者。几年前轰动一时的清华大学学生用硫酸伤害北京动物园黑熊的事件,就是一个极端的例子。同样,缺乏独立、自尊等“精神成人”课程的教育,某种依附性的甚至是市侩式的人格的产生便也不奇怪了。刚刚工作,却八面玲珑,乖巧逢迎,应对各种复杂的社会人事关系游刃有余。这也许会带来个人仕途经济上的某种“成功”,但对民族社稷的进步事业来说不会是什么好事。陈平原先生的焦虑,并非杞忧。

好在,有不少清醒人士在为重振大学精神而奔走呐喊。在《呼唤大学生做学问的热情》一文中,丘成桐教授直言不讳地指出,当前大学生“缺乏做学问的热情和对科研的大视野”。这种情形与社会的、体制的原因有关,与高校管理的弊端有关,与某些为师者的不佳“示范”作用有关,但归根到底,还是由于精神价值的失落。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身为海外华人,丘先生的拳拳之心令人感动,诚如该文作者所言,“体现了一个知识分子的良知和责任感,也体现了他对本民族的大爱、真爱。”

同样,在校园里的一间间书斋中,一座座讲坛上,也仍然有不少人,耐住寂寞,默默耕耘,践行着一个精神守护者的职责。当年在燕园求学时,“王瑶先生的大烟斗”曾经是一个在中文系师生间广为流传的美谈。《王瑶怎样教弟子》简略勾勒了一代名师的风骨神采,读之如闻如睹,多少弥补了无缘亲炙的遗憾。钱理群将导师王瑶的三次师训,概括为“沉潜”二字:“沉潜于历史的深处、学问的深处、生活的深处、生命的深处:这是做学问与做人的境界”。看淡物质的诱惑,倾全力于精神追求,不汲汲于眼前的获取,而要着眼于长远的发展。这些,不但是做学问的要求,也是一切精神创造活动所共有的前提。正是这样一群人,这样一种坚守的姿态,夯实了大学作为精神高地的根基。

往事并不如烟。

二十多年前的这个时节,在亮晴的蓝天下,北京火车站站前广场空旷爽朗。坐上拉新生的校车,经过天安门广场,西单,甘家口,白石桥,一直向北行驶。如今的白颐路两边,当年还是大片的菜地、农舍。随着车轮滚动,激动也在一点点地积聚,当望见校门时,心不由得怦怦地跳动。星移斗转,如今校园周边环境已大变,每每令人生发恍如隔世之慨,但每次经过时,心里仍然泛起隐隐的激动。我会想起当年宿舍里围绕某个形而上话题的彻夜辩论,会想起中国男排夺冠之夜校园里游行欢庆的队伍中,如何第一次喊出了“振兴中华”的口号。所有这些行为的后面,正是一种精神的弥漫性的存在。

这种精神将绵延不尽。因为成为它的强大动力的,是一个民族的嘱托。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