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人性化的中国式管理

2006-09-01 15:55:00 来源:书摘 曾仕强  我有话说

管理不只是工具,也不只是方法,而是文化。中国的管理哲学,是以人为本的人性管理。人性管理,管与理不同。人性不喜欢被管,但却喜欢被理即被尊重。“敬人者,人恒敬之”,把管做

到理,你就成功了。

提到人性管理,我们必须先概要地介绍一下中国式管理。

我们对“中”这个字一直都有误解,说“它是地球的中央”,或者,“不偏不倚”,其实不是这样的。“中”就是合理。什么叫“中庸之道”?就是合理化主义。所谓“管理”,就是你管得合理,对方就接受;你管得不合理,不管你是谁,不管你用什么方法,都没有用。

所以,作为一个中国人,一定要了解什么叫做中国。中国,就是任何事情都讲究合理的国家;要做到没有一件事情不合理,才有资格叫中国人。

很多人都在做中国式管理,也都接受着中国式的管理,只是没有讲出来罢了。因为感觉不成系统,说不出所以然来。

我们两千多年已经这样做下来,可是近百年来我们却一直在否定它。当主管的,向部属交代完一件事情,一定要再交代一句:“不要说是我说的。”明明是自己说的,却不让说出去。所以,外国人总觉得我们好像鬼鬼祟祟、心术不正。

有人会问,这样合理吗?非常合理。因为尽管你说了“不要说是我说的”,部属还是要说出去的。但是,说出去是部属的责任,不是你的责任。你可以这样说,但部属不能照样讲出去。这是很深层次的东西,全世界,我想大概只有我们善于想到这种很深层次的东西。

以人为本

要了解中国式管理,一定要记住四个字:以人为本。这也是我们今天非常提倡的原则。在西方不是以人为本,而是以事为本。

我们两千五百年来都在以人为本。孔子出生在山东,他最了解一句话,“人活着,就有价值”。人不是有工作、有贡献才有价值。在中国的传统思想中,一个人活着,只要修养好且不伤害他人,这个人就有价值,这就是“上天有好生之德”。

现在有很多人盲目地接受西方的观念,整个社会不再以道德的标准衡量人,而是“一切向钱看”,致使整个社会的价值标准都发生了扭曲。赚了钱就了不起,就有价值;没赚钱,人就没有价值。这是不对的。

在现实生活中,有个奇怪的现象,很多老板总是抱怨自己的员工不好:“就是他们妨碍了企业的发展。”老实讲,员工是你请来的,他不好,你不要他就可以了,但是你为什么请他来、又说他不好呢?

员工不好,往往是老板带坏的。所以,很多人跟我讲员工不行,我第一个问题就问他:“那你干吗要他?当初是经过甄选,你认可的才进来的。他本来很行,跟了你变得不行了,那是谁的错?是你的错,是你把人家带得不行了。

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带人?怎样管理呢?

其实很简单,就是一句话:不要管他。

人性的特点

管理不是管人,而是管事、管物、管人以外的资源。把人纳入管理,就相当于把人当成了物。在西方的观念中,人被当做人力资源去利用,去处理,这严重地违反了人性。

人性的特点第一要创造,第二是要自主,不接受他人的摆布。

很多老板向我抱怨说:“中国人很难管啊!”我给出的答案只有一个:“谁叫您管他!”其实,人性是不喜欢被管的。

一个人讲什么话,就代表他心里在想什么。“不要你管”、“你干吗管我”、“你凭什么管我”,这是我们常常讲的话。还有更有趣的:“凭他那种德行也想管我吗?”即便有的时候嘴上不说,但是心里也在说。其言外之意就是,你首先自己要好才能管我!中国人十分重视德行,认为只有品德优秀的人才有资格管理他人。

还没有听到哪一个中国人说:“赶快来管我。”从根本上追究,人性对管理有一种先天的排斥。

我们不像美国人,美国人很简单:“我给你多少钱,你听我的话。”

日本人很容忍,只要“比比谁比较大”:“我比你年资高,你听我的;你比我年资高,我听你的。”这种“上级生”精神,成为他们的行动准则。

中国人就比较复杂,你说“我年资比你高”,有些人会说“公司就是被你害死的”;你说“我的能力比你强”,他又说“老板给你工作机会,他不给我,给我做,我做得比你好”。

我们盲目地接受美国那一套肯定行不通。

美国人会问你:“领多少钱?”大多数中国人不会问你,即便问,你也不会告诉他。

美商:“你领多少钱,不要告诉别人。”

中国人:“我告诉别人干吗?”(但是,他告诉别人了,所有人都知道了)

美商很生气:“我叫你不要告诉别人,你为什么告诉别人?”

中国人:“没有,哪里有?”

美商:“那你没有告诉别人?别人怎么知道?”

中国人更厉害:“这个我就不知道了。他怎么知道的我怎么知道?我怎么知道他怎么知道的?”

最后的结果是:只有外国人不知道,中国人都知道了。

美国那一套对中国人无效,中国人的思维是非常特别的,我们讲“不”就是“要”;我们讲“不管”就是“要管”。

假如人家给你钱,你会不会像西方人那样说:“噢,我最喜欢这个!”再比如你送西方人礼物,他会说:“啊!我好喜欢!”然后当众打开。中国人会做这样的事情吗?不会,中国人这样做就失衡了。中国人是这样的:你送他钱,他说“不要了,不要了”,然后就拿过去了。说“不要”,就是“要”;说“没有意见”,就是“我意见很多”。

如何管中国人

“你明天要去开会吗?”被问的人先要看看旁边有没有其他的人,如果有其他人,他一定讲“不一定”,因为他怕得罪人。

如果是两个人对话:“你明天要去吗?”“我去。”结果他没有去。

这是常有的事。

中国人跟外国人谈判、讨价还价。外国人盘算完说:“不行,我不够成本。”他这是在拒绝,他的口跟心是一致的。中国人会拿起算盘推算一番:“不可能啊,这样我会亏本啊!根本就不够成本啊!”然后把算盘一放:“这样,卖给你算了,统统卖给你了。”

如果你不了解这个,怎么跟中国人打交道啊?中国人讲“不行”就是“行”,讲“行”就变“不行”。管理也是这样,怎么可以不管呢?但是你应该讲不管。你说“不管,不管”,他就会让你管;说“我要管你”,他就不让你管了。

一个新官上任,先要说人事安定。结果,不到3个月就把所有人换掉了,他就安心了。如果才上任就说“我要换人”,他就完了,自己先被“干掉”了。

大家都不喜欢被管,但是作为领导来说,可能还是要管的。我如果再强调他管,他就管得更厉害。所以,我们只能讲“不管”,这样他会管得少一点儿,就比较合理。

中国人的“不要管”和“受管”,关键在于需要时要你管,不需要时又不要你管。他工作做得顺利时,最讨厌别人管他;但他一旦遭遇困难,特别是走投无路的时候,他就会大声喊叫:“为什么你不管我?!”

人性喜欢理,喜欢被看得起

有人问,如果我是一个员工,老板总不管我,那是不是很恐怖啊?当然不会。其实,我们不是怕人家不管,是怕人家不理。管和理这两个字是不一样的。当你慢慢把管做到理,你就成功了。

什么叫做“敬人者,人恒敬之”?就是你如果理人家,人家就理你;你不理人家,人家当然不理你。

理,用现代的话来说就是看得起,中国人看人,完全是看对方对自己怎么样:你看得起他,他就看得起你;你看不起他,他照样看不起你,不管你是谁。

西方人讨论X理论、Y理论,X理论相当于我们的性恶论;Y理论相当于我们的性善论。其实呢,人既没有那么好,也没有那么坏;人性不是善,也不是恶,是可善可恶。

所以,大家就会明白为什么会有这种情形:你说对了,中国的老师打你30板;你说错了,照样打30板。什么时候把这个搞懂,你就了解了中国人的哲学。

我有一次问一个老板:“那个人讲错话,你骂他我能理解,因为他讲错了;那个人讲得对,你干吗骂他?”

老板说:“他让我没有面子。他讲得越对,我越没有面子,我不骂他还得了?!”他错我是骂他错;他对,我是骂他搞的我没有面子,再对也没有用!”

因此,不仅说的话本身要对,而且要在合适的地方、合适的场合讲。在不对的时候、不对的地方讲,再对也是错的。

“敬人者,人恒敬之”就是要求你要看得起对方(有些人总是看不起他人)。而你只要看不起谁,他马上跟你吵架。作为一个管理者,最基本的训练就是要看得起所有的人。

一个会当老板的人,在部属面前赞美干部,然后马上又把干部叫到办公室里面训斥,为的是“平衡”。这个老板有自己的一套道理:一旦赞美他以后,他以为自己真的很行,然后就会阴沟里翻船,这是老板害的;然而,他总是不到赞美,就会有挫折感。

上面这一切其实是在讲做人,这是人性管理当中非常重要的一种精神。

人性管理就是管事加理人

事情都是通过人来完成的。所以,人性管理的重点在于,人只要把人理好了,事情自然就做好了。

一个领导如果存心要管理,就开始整人,这是不对的。一个好的管理者是这样的:只要你做得好,我不需要管你;你做得不好,我会点你,点不通再点,实在点不通,我才会训斥你。

对不同的人不能一视同仁,但是嘴巴上一定要讲一视同仁,这是必然的。

我会跟不同的人讲“随便”。跟这个人讲“随便”,我就真的让他“比较随便”;跟那个人讲“随便”,我是告诉他“你不能随便”;跟另外一个人讲“随便”,是说‘随便得差不多就可以了”。我对每个人都有不同的定义。

所以,中国人讲话的时候你要会听,要会转折。

也就是说,听话要听音,转折要合理。打个比方,如果有人现在叫你去死,你一定知道不能去死,但是如果你听不懂、不理解,你就危险了。我替那些到西方读书的人担心,他们完全不懂这些,不懂中国文化,不懂中国的风土人情。

既不是不管,也不是管,而是站在不管的立场来管,这样你就会管得合理,就不会乱管。学学中国式管理,对于安身立命,有很大的助益。

  (摘自《人性管理》,东方出版社2006年4月版,定价:49.00元)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