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让学术走向大众

2006-10-01 14:23:00 来源:书摘 彭程  我有话说

如今是传媒时代,作为业内顶级的“大腕”,凤凰卫视总裁刘长乐和美国新闻集团董事会主席默多克的对谈,当是颇能够吸引人们的眼球。在本期《世俗化是一种选择》中,他们同时谈到了“有效传播”的重要性,“报纸卖不动,电视节目没人看,再好的想法也没有用。”

说的是报刊电视,但同样也适合于精神文化产

品。

最近半年来,厦门大学教授易中天制造了一个神话。他在央视“百家论坛”开办《品三国》讲座,短时间内即拥有了大量的拥趸,在讲座稿基础上整理出版的书,开印数即高达数十万册,签名售书的场面火爆异常。“易中天现象”作为学术电视化的成功范例,改变了人们在过去很长时间内把电视媒体纯粹当作大众娱乐消遣的观念,也让更多的学者有一种跃跃欲试的冲动。

其实,学术走向大众,从全球范围来看,是一个共同的趋势。拜现代科技所赐,学术的普及化获得了更为生动有效的手段。就传播效果看,电视无疑是当今时代的宠儿,影响无出其右者。学术电视化,使得曾经高居象牙塔里的学术走向十字街头,原本小范围流布的思想,为更多的人知晓。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中期,英国广播公司(BBC)请了十几位代表了当时主要思想流派的著名思想家像马尔库塞、乔姆斯基等,通过电视访谈的形式,将各个派别的思想观点,以简洁凝练的形式和风格介绍给了观众,原本玄奥的理念获得了生动的阐释,备受欢迎。我曾读过三联书店出版的一册《思想家》,大有获益,就是根据这个节目整理的。通过这种方式,学者使电视更深刻,电视使学者更有为,堪称是“双赢”之举。

所以,对学术与电视联姻的探讨,已经不是一个是非可否的问题,而应该是在实施过程中涉及到的品质高下、效果大小的问题。我们会留意到,同样是电视讲座,在观众认可和欢迎的程度上,也存在着差异。那些好评如潮的,总能找得出一些理由。象易中天的讲座,好就好在“以故事说人物,以人物说历史,以历史说文化,以文化说人性”的角度,以及妙语连珠的讲述风格。理性的内容,感性的包装,对尺度和火候的恰到好处的把握,成就了他的如日中天的人气。

有批评者指责学者上电视“有失学术规范”、“学术被电视异化”,未免选错了靶子,混淆了不同性质的话题。因为这种行为原本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学术研究,而是一种对于学术观点的通俗化的传播推广,是在大众和学术之间搭建桥梁。为了达到最好的效果,有时就需要甚至是必须要抛开体系、构架、专业术语等对学术论著而言属于必要的、“规范”的东西,而以能够为大众理解和接受的形式,将最核心的、主要的内容传授给观众。当然,通俗化不等于低俗化,流畅易懂也并不意味着将窖藏的陈酒稀释成白开水。不能为了吸引观众,而置基本概念、理论的准确性于不顾,或者罔顾甚至歪曲价值评判。这一点是必须要加以厘清的。成功的“学术电视化”,是一次出色的“转译”, 对原来深居书斋里的思想、知识的传播来讲,应该是如虎添翼。怕的就是不伦不类,画虎不成反类犬。

学术的普及化并不仅仅限于电视化,其范围远为宽泛。即便无缘“触电”或无法“触电”,也能够做到这一点。其实,相对于后起的电视而言,图书方面可以举例的更多。一向有个形象的说法,叫做“大手笔写小文章”,指的就是在强调内容准确性的前提下,追求文字表达的浅显易懂,不少著名学者在这方面都曾有过不凡的表现。以美学为例,如朱光潜的《谈美书简》,宗白华的《美学散步》,八十年代李泽厚的《美的历程》,都是这种风格的作品,培养了许多人学习、研究美学的热情。说来也巧,我有两位青年作家朋友,当年因为买不到书,都曾有过手抄《美的历程》的经历。

本期中介绍的《自从有了哲学家》,也可以说是这一路数的图书。它作为一本最基本的入门读物,将数十位东西方哲学家最为重要的思想抽取出来,提供给读者,而略去了对繁复、系统的理论体系进行论证思辨的过程。这在专业者看来,肯定是过于“小儿科”了,但对一般对哲学所知不多而有兴趣了解的民众来说,却是有用的,是叩击哲学之门的“敲门砖”。说到哲学的普及化,我记得美国学者威尔。杜兰的《探索的思想》(又译《哲学的故事》)所产生的巨大影响。该书自从上个世纪二十年代出版以来,已经销售近千万册。其实,在许多领域,都有这样的成功之作,像通俗历史作家房龙,更是名扬天下,他撰写的《人类的故事》、《宽容》等等,对全球范围内的几代读者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实际上,近年来国内出版界在这方面的努力,也颇可圈点。如江苏人民出版社的“汉译大众精品文库”丛书,引进域外著作,既有学术品位和文化含量,又易于为大众接受。山东人民出版社的“茶座”系列丛书,则是学术普及化尝试的本土化,本刊曾经摘选过多次。它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具体现象、事例,将经济学、法学、社会学等学科的理论予以具体生动的阐述,仿佛智者对坐品茗,言笑晏晏间,让原本艰深的学术理论走近了普通读者。这样的书,仿佛山脚下最初的石阶,引领读者拾级而上,一步步接近巅峰处最为奇美动人的风光。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