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高晓松谈校园民谣

2007-01-01 16:40:00 来源:书摘 李鹰 编著  我有话说

高晓松谈校园民谣

提到校园民谣,高晓松这个名字还真是无论如何也无法绕过。

现在看来,上世纪90年代初一起在草坪上弹琴的人已经纷纷

散了,上班,经商,养家糊口。留在人们视野中的只有那么几个人。曾经恃才傲物的高晓松脸也已经有原来的两个大了,青春痘在旺盛了十多年后终于有所好转。他曾几度宣布退出音乐圈,却又永远屹立在“校园民谣”这面旗帜之下。多年过去,虽然他老想着离开并且已经意志坚决地离开过。即使他渐行渐远,他也把自己的铜像留在那儿了,供从过去到现在曾经热爱和依旧热爱校园民谣的人们瞻仰膜拜……

提问:你在校园里组织过乐队?

回答:那时候北京的各个大学里存在过很多口头上的乐队。就是几个人聚在一起说,我们搞个乐队吧,大家一同意,于是乐队就有了。没有乐器,没有作品,更从来没排练过,只要给乐队取了个名儿,大家就到各个地方盘道儿去了。这种乐队成长和消亡的速度都很快,有的连吉他都没摸过就宣告解散。和老狼,还有科技管理大学、邮电学校的几个朋友看国外的MTV,觉得应该搞一个乐队。搞乐队其实就是虚荣心,我们当时就是因为这些才组织起来。首先是定乐队风格,不用说,肯定是重金属啊i动静大,来劲儿。也不管有没有技术就敢往上生努。搞“青铜器”乐队的时候特别穷。那时候我们排练有时在清华大学,全住在我们宿舍,有的睡桌子,有的睡椅子,大清早的时候都到楼顶上去。有一回夏天大家都睡在天台上,早上就看着一轮红日从天边升起,印象特别深。不过我们也挺惨的,因为乐队扰民。我们在清华大学最北边,排练的时候外面就有人拿气枪打过我们。没钱买鼓槌,拿刷子。贝司是一个哥们儿卖东西买的。音箱是北邮那哥们儿的女朋友发动全体宿舍的女同学集体为我们捐款。买的那天从西单一直拖到北大。抱着那音箱我们就一直推着那车,下午四五点钟推着开始走,到夜里快两点了才到。快到门口了实在太累,音箱从自行车后座上掉下来,那哥们儿下意识就拿脚垫了一下,结果砸在脚上。那时候没顾得上脚,就心疼那音箱了。因为太珍贵。

后来就不是单纯的满足虚荣感了。就跟谈恋爱一样,你最初的冲动过去了以后有更多的感情在里面。

我觉得全世界都是这样,你玩过乐队这个阶段对你今后搞音乐有特别大的作用,你不管怎么做音乐,没有经过乐队的阶段,没有经过大家一起的过程,了解各种乐器,确实不一样。和

经过再搞音乐的我的两个阶段特别不一样。

  提问:草地和大学里的音乐。

回答:别的学校有事干,清华没恋爱可谈,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女的,有一些女科学家,我们不认为女科学家是可以谈恋爱的,只能仰视。我们连脸都不洗,不知道给谁看,洗完脸也没用,每天穿着破军装,剩下的事就是组乐队。闲着没事就写歌,一块大草坪,两把老吉他,三个人,四瓶啤酒。

年轻的时候过的是少有的那种幸福的沙龙生活,那时候没有酒吧,没有卡拉OK,什么都没有,娱乐就得自己锻炼,就得自己练琴娱乐。现在在卡拉oK里面点歌就唱了,所以现在会弹琴的人越来越少。原来大家玩都是靠激情的,现在,激情这东西和我们那时候味道不一样了。

大学里面的音乐这些年来的发展,不是大学音乐变了,而是大学这两字变了。大学在我们那个年代是象牙塔,是社会极少数特权阶层在校园里面搞士大夫活动的场所,现在大学成高中普及了,像西方一样是一个很好的进步。大学不再属于极少数士大夫阶层,一群国家供养闲着没事吃饱了撑的人在那儿忧愁,一部分人忧愁,一部分人忧患,也不知道为什么忧愁,不但不花钱上学国家还花钱。现在大家都得努力找学费来上大学,还得找工作。那时候大学毕业还不用找工作,国家不但管你上学,还管你分配。大学音乐的变化是因为大学的变化,大学的变化导致大学里面没有什么独特的大学音乐。过去士大夫阶层有诗词歌赋,后来没有这个阶层大家就不写诗词歌赋了,我们那个大学时代还比较诗词歌赋,现在大学里面的音乐就是社会的音乐,没有什么别的,、大家都是大学来的。现在所有歌手都是大学毕业的,也不再说这个人是校园什么什么的。那时候因为没有大学毕业的,我们来到音乐圈就我们几个读过书,现在大家都读过书,以后有一个没读过书的就来一个斯普林斯汀,蓝领歌手。有可能最后变成反而是社会上来的歌手是少数人,会一下子火起来,刀郎就是最典型的。

这些年最大的变化,从大学生是稀有动物,来到这个行业一下子火了,到现在变成所有唱片公司从老板到员工到歌手全都是大学毕业,而且很多唱片公司都是清华、北大来把持的,比

如宋柯、许晓峰这类的。没上过大学的成了稀有动物,蹦出一个刀郎,不经过知识分子的检验直接就行了,这挺好,社会就是这样的。读大学的人少的时候,我们来了,现在都读大学了,来一个没读大学的。

提问:为什么校园民谣一推出就大火?

回答:那时候的人比较饥渴,那时候的人等于是刚失恋的人,听一个黎明的歌也会哭。那时候城市里几千万人感到失恋,急需这样的歌,现在的人这种状态少了。换句话说,那时候的

入夜里听音乐.现在的人不是夜里听音乐。那时候虽然没有好的音响,拿破磁带翻录,但是大家觉得好,大家现在拿CD听音乐是在嘈杂的环境里面听。那个时代可以听到清脆的自行车铃声,你会感到冲动,我五年没听到自行车铃声,这个城市太嘈杂。清脆的铃声,以及远处的下课铃声……那些东西早已被嘈杂的城市淹没得一塌糊涂。当年的歌相当于自行车铃声,现在这个嘈杂的城市里面当然已经听不见了。

有人说,最初校园民谣赢得人们的注视和喜爱很大程度上源于给人一种真诚。我倒认为最主要的不是我们诚恳,而是我们之前大家太不诚恳了。我们之前的大陆音乐一种是极不诚恳的晚会歌曲,特别不真诚,歌功颂德;还有一种是诅咒的摇滚。摇滚其实也是讲社会的,这两种音乐当时占据主流。我自己叫御用跟反御用,御用跟反御用的音乐都是讲社会,没有音乐讲一个人是怎么成长生活的,而且最重要的一点,我坚信一个观点,也是我每次导演阐述观点写进去的,你的惆怅跟这个社会有关吗?你生活在最理想的社会、最梦想的城市,你会初恋到死吗?你会不失去你的朋友、你的爱情吗?不会,你一样会失去,这与社会无关。我们那些音乐特别简单,为什么打动那么多人?我们的态度特别中性,我们不歌功――我们不觉得这个社会有多好,也不觉得这个社会有多恶劣,我们跟这个事没太大关系。我就是在巴黎也会十九岁谈恋爱、会失恋,也会把十九岁的朋友忘得一干二净。我们写的是那种东西,跟这个社会无关,人是最重要的,社会不重要。不管社会变成什么样,年轻的时候也要谈恋爱,社会变成什么样,八十岁也写不出歌来,这跟社会有关系?等于在我们之间没有人谈这个事,我们之前所有人谈的是你不重要,你是社会大机器上的螺丝钉,当好一颗螺丝钉就可以了。我螺丝钉也可以惆怅,我螺丝钉也可以看着落叶哭一会儿。这几十年来,30年代有过比较有意思的东西,那算是大家第一次听到一些很关心个人的生活,很关心个人的细小的幸福的那些歌曲,当然会动人。把那些歌拿到现在不一定,我们那时候每个人的心灵多饥渴,每个人被教育成螺丝钉,这个螺丝钉有情感,螺丝钉也是一个人,也值得被歌颂,不光是时代、社会被歌颂,每个人都值得被歌颂。那时候其实跟校园或者别的什么没关系,只不过当时大学首先有了这种思想,当时社会处在被要求统一的状态。大学首先开始思考是在80年代,思考导致了民谣,导致了愤世嫉俗、对社会的忧患以及当时对民族巨大的忧患意识。另外一种思考就是个人的能力和权利,个人的幸福也受到关注,等于这些东西都出来了。

《校园民谣》是十几年来卖得最好的唱片,按说是最商业的。那时候商业的对象是另一拨人,那时候买唱片的是那么一拨入,卖的正版就一百多万张,那时候大陆还没有一张唱片卖得过那张唱片。商业不是坏事,就像虚荣不是坏事,只是看你觉得什么是荣什么是辱。那时候男生给女孩儿唱歌弹琴是荣,现在男生觉得长得帅是荣。今天的商业的东西恶心得要死不是因为唱片公司的关系,因为大家都要听那个,唱片公司没有错。校园民谣就是唱片公司成功的策划,他认识到这是一个商业市场,所以找来这样的歌。今天唱片公司意识到这样一拨入在听歌,他就找来这样的歌,唱片公司没有错,大众就这样了,那怎么办?

提问:现在的大学里还有校园民谣吗?

回答:没有什么校园民谣。大学变成社会,三教九流的人都在大学里面,不是在名校就是在民办大学,根本就是一种社会形态的多元化,大学里面的音乐是各种各样的。会有民谣,会

有另类,会有摇滚,不太会出现呈群体式的士大夫阶层的反动。我们就是属于士大夫阶层的一次反动,人家都拿白话,我们非得拿一点文绉绉的东西,今后可能会有极个别的个人,就在名校里面。跟西方一样,名校里面保持士大夫的传统、伯爵夫人沙龙式的东西。今后可能没有这样一些概念。

提问:评论一下中国歌坛。

回答:十年来我在音乐这个行业里面目睹的这个行业的变迁都是因为个人,有几年没好的个人了。那时候音乐里面流派最风起云涌的时候就是最没人才的时候,由于没有人才没有个人可说,大家无法说这入太好了,发明了很多流派。从1995年以后大概到2000年五六年的时间里,大陆一个优秀人才都没有,那时候很多音乐流派起来了,为什么起流派名字?没有人。朴树一来人家都不说流派,因为你有特别优秀的个人,这个音乐就向前发展了,至于是什么流派都不重要。

朴树是一个天才。朴树对歌词的掌控能力非常好,一直以来,我写的东西完全是“赋比兴”,朴树不写具体事,除了《白桦林》,上来就兴,一直兴到尾,但是非常好,像《生如夏花》第一张专辑里面的几首歌我特别喜欢。朴树的歌词使我汗颜,我经常看着汗颜,我总觉得我写的东西在国内已经算第一流,但是我不是天才里面最好的,纯靠受教育的功底能写成我这样是最好的,崔健没上过大学,但是写的东西被收进大学书本里。我一直在讲,音乐和电影这个行业根本无法靠商业,商业就是大家在苟延残喘活着等着天才来,天才来了大家才能活,天才不来大家做一点商业的赚点钱。天才不来这个行业原地踏步,原地踏步能维持只要不退步保持住这个能力等待天才来的时候能够配合他就行了,朴树就是这种天才。

朴树和周杰伦把中文音乐向前推进了一步,因为中国从前音乐的节奏感非常差,我们汉民族节奏感差,一定是正拍起正拍落,我们传统的民族歌曲、民乐全是这样。到了齐秦、罗大佑已经进了一步,朴树、周杰伦有非常好的节奏感,他们的音乐都是在后16上,数拍子觉得很有意思,听音乐的时候觉得崭新、有意思,他们有很新的节奏方式。那种节奏方式不要写,朴树写的歌大多数歌手唱不了,不能唱那种复杂的节奏。周杰伦的歌就拿嘴说,让别的歌手说,都说不到点子上。

照片是每个人都可以拍,音乐不是这样的,越是技术门槛低的艺术越依赖于心灵。每个人都有相机,就是因为你的视角不一样,那里面有一个长河落日,每个人都会拍。你一个摄影家所以你不能拍长河落日,你家后院就有最好的风景,这就是最好的摄影家,你不应该去找黄山的松树拍。在你生活的屋子里面用独特的视角去拍。

民谣音乐是永远存在的一种音乐,因为它是不能被替代的流派,它叫基础流派。音乐里面几个最基础的流派永远不能被替代,其他怎么发展,爵士、民谣和摇滚不能被替代,是最基础的。在摇滚上面有很多种分支,有一天可能重金属会过去,但是基本的摇滚不会消失,爵士也一样,这三种基础不能被替代。这三种东西有特别不一样的地方,爵士对音乐要求最高,需要非常非常好的音乐基础。摇滚对你的爆发力,尤其对你的表演有特别高的要求,一上台就蔫永远来不了摇滚。民谣对笔的要求更高,所有的民谣流传下来的都是因为这支笔特别好,音乐没了,歌词能出诗集,《66号高速公路》,必须有手艺才能做,要是笔写得不好就玩摇滚,摇滚就一句词也能唱,因为是呐喊,人在呐喊的时候还咬文嚼字吗?民谣是拿一把吉他安静地唱,民谣要求这支笔非常好。人老问我刀郎,他不是民谣,他的笔写得不够好,不能写出民谣大师风范的东西。李宗盛、张楚、何勇、罗大佑就是最好的民谣大师,特别是张楚,词密得要死,但是写得非常好。民谣音乐是永不消亡的,因为是最基础最简单的、最有力的歌词做的东西。不用说这十年,从有音乐到消亡一直会有。

  (摘自《校园民谣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7月版,定价:22.80元)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