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绿树与黄沙:地球的多彩性

2007-01-01 15:11:00 来源:书摘 且东 编著  我有话说

地球能够保持稳定的基础,就是具有多样的生态系统.

某件事情若是成为了潮流,那么盲目和偏颇就难免会出现。在上个世纪50年代的时候,人们错误的认为麻雀就是害鸟,消灭它们的态度是如

此的执著,如今看来这种想法真是可笑。不过,如果不把致使人们如此盲目的根本原因找出并消除的话,消灭麻雀这样的潮流或者运动依然还会出现。

现在的新一轮盲目潮流就是绿化,当然植树并不等于绿化,就算是,它的分量也太轻了些。生态才是人们真正应该注重的,植树绿化是人为的绿色,而生态却是多彩的。

在地球的陆地表面上有32.6%是森林,这个面积超过了草原和农田的总数值。而在地面上90%的植物和生物量都是由森林提供的,森林本身就是最复杂多样的生态系统,是地球的基因库。

森林的作用是如此之多,它能净化空气还能优化环境,也可以说是地球的肺。此外,森林还是人类和其他生物的理想家园和民族文化的重要发源地。森林就是绿色的代表,文明的象征。

不过,地球却是多姿多彩的,除森林之外还有草原、荒漠、沙地、戈壁、大海、雪山等等。如此丰富的色彩,当然没有必要都换成绿色,更不必都变成森林。

作为地球必不可少的森林,它也不是千篇一律的,仅仅在内蒙古就有53个群系的森林,如此看来一再的增加森林的覆盖率,也并非多多益善。

分布在地球上的各个地区,就好像人身上的器官,各有各的用处,各有各的特点。谁都不能代替谁的位置,更不能轻易的改变。就好比不能把手和脚调换位置一样。

适量的水分,充足的热量,地球把这些最优越的自然条件,都给了森林,尤其是热带雨林。伴随着生态条件的变化,树木由翠绿变暗绿,叶子也逐渐枯萎到再次生长出来,树林也由密林变疏林。

北方天然林即使是由单一的树种组成,林下灌木、草本、苔藓等也同样是很丰富,而由几种树木组成的人工林是根本无法与之相比的。天然林是大自然在经过了千万年,甚至亿万年的磨合后而形成的,这里面拥有无穷的信息量和稳定性。但是人工林则是割断了自然历史,是单纯的靠人工维持的不稳定群落,这里面信息量、稳定性、经济、生态效益与天然林无法相比,更别提那些科技、文化的价值了。

除了高产木材外,它的综合功能跟那些所谓的荒山、低产林,甚至被采伐一空的采伐地都不在一个档次。可是,既然如此为什么大面积的天然植被,依然在被人工林替代,就连蓄水功能比森林高几倍的,生物多样性极其丰富的,大兴安岭水湿地也未能幸免呢?

主要就是因为中国的林业实际上只是木材业,就是说把人工林与天然林放在了一起,当作森林覆盖率计算。人工林原本和农田、人工草地是一回事,应该划入到人工生态系统中。严重的采伐迹地如果能有时间长期的休养,也许还有康复的可能,而人工林和农田、人工草地一样,复原的可能性却不大。

目前提倡的退耕还林,退耕还草,其实只是把农田变成了人工林和人工草地,给牛卸下车,再驮上包,离本来的面目已经越来越远了。

全国范围的植树热潮,已经不记得是从几时开始流行的了。在上世纪的80年代时,各个中小学校甚至机关单位就开始行动起来,收集树种支援宁夏、甘肃的植树绿化。这个想法是好的,只是做法实在很荒谬。先不谈一些地方可能根本没有树木,就单单说假如从两广、福建和海南收集的树种,将如何能够穿过千山万水,克服亿万年生物的天性去安家呢?

中国的人工林占林地面积的26%,占了世界发展中国家人工林面积的一半。内蒙古的人均人工林位居全国第一。发展人工林,很可能会成为今后林业战线的主战场,在全国的人工林中,时常见到的不过就十几种:杉木占15%,杨树占7.3%,还有松、刺槐、落叶松等。

发育成熟的人工林已经失去了物种的多样性,在河南某地的人工刺槐林里,就只有一种草,而在附近的荒山上,一平方米内就有将近40多种的维管植物。敖汉旗大黑山里较稀疏的人工油松林在10平方米内有17种维管植物,天然的蒙古栎林有29种,在没有成熟的人工落叶松林

中是23种、人工樟子松林是28种、人工樟子松加落叶松混交林是32种,天然油松林中则是34―40种,天然蒙古栎林是43―69种,天然山杨林是83种。

在宁城县四道沟郁闭度80%的人工落叶松林中,六道木只有一株,雪白凤毛菊2株,日阴菅2株,歪头菜l株,共4种6株。

但是在这个地区的天然山杨白桦林中,10平方米就有乔木10种,灌木10种,草本27种,在天然香杨林中有53种。大兴安岭一些地方0.5平方米内的维管植物,人工落叶松林有12种,成熟后仅有1―2种,某些地段几乎全被针叶覆盖了。而天然白桦林有15―38种,天然落叶松林同样的丰富。在志一河林业局水湿地10年以上的人工落叶松林中,维管植物比栽前减少了56种。生物多样性不仅影响其综合效益,也是评价生态系统优劣的重要指标。

人工林造成的土壤环境恶化是非常普遍的现象,其中杉木的凋落物每年每公顷是23l公斤,阔叶树是258公斤。一公顷的速生林中每年会消耗或者带走40公斤的氮,23公斤钾,25公斤钙,4公斤磷还有6公斤镁。而单一树种的凋落物和它们对土壤元素选择性的吸收方式,会给土壤的理化性质带来深刻的影响,这种影响还会随着树龄的增长而逐渐加深。结果就会造成某种元素的高度聚集,而其他大部分元素的严重缺乏。

一棵栽培了19年的杉木林,在60厘米深的土层中氮、磷、钾的含量分别是一开始的43.6%、24.3%和5.5%。

1994年时,测出的旺业旬的人工落叶松林的0.20厘米的土层中,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速效氮、表征土壤保肥能力的阳离子代换量、土壤转换酶、H2O、多酚氧化酶活性、土壤微生物总量、细菌、放线菌含量,比荒山土壤均有所下降,少则下降百分之十几,多则达到百分之九十以上。

上世纪80年代之后,黑龙江、吉林、沈阳等一些地方的科研人员,都分别对人工的落叶松林土壤状况,作了大量的调查,而调查的结果几乎是完全一致的:土壤肥力和微生物的活动,随着树龄的增加而迅速减退。随着人工林的扩大和成熟,对周边和下游的土壤也会带来不良的影响,从而造成绿色的污染。

在山区中,由于水源的上游只是来自本地区或个别山沟的营养,所以容易造成某些元素的缺乏,这就是山区的群众易患地方病的地理原因。单一树种的人工林扩大到一定的程度时,人和牲畜的缺元素病就会更加的严重,发展下去将会严重的影响本地区以及周边地区群众的生活质量。

人工林其实就和农田一样,是对土地的一种强压手段,这种作用的强度大大超过了严重的采伐。植被水土保持作用的大小,就取决于乔灌草结构的复杂性和根系的密集程度。而人工林很大程度上削弱了这个功能。幼龄松林的蓄水量是1500立方米/hm2,中龄松林4500立方米/hm2,而天然阔叶林是7500立方米/hm。。

1996年湖南某县的人工林大面积被洪水冲刷,发生了罕见的水土流失现象,就是十分典型的一个例子。还有,前几年敖汉旗一个布满人工油松林的山沟发生了洪水,造成了羊倌和羊全部遇难,而对面保留的天然植被更陡的山沟却安然无恙。

人工林抵挡风沙的作用也是十分有限的,那满山遍野的鱼鳞坑,由于破坏了原生的植被,反而成了沙尘的源头。

而内蒙古草原的造林计划,更是违反了自然规律的法则。那里一亩林地一天就要蒸发掉120吨水,那里是干旱的草原,又怎么能养起这些贪水的树木呢?如果水分耗尽,那么连以前的草原也将难以维持,并逐渐变成人工沙漠。

也就是说并不是合适种树的地方,就是越多越密越好。首先还是要考虑到水分和营养的平衡,种树就像搞“计划生育”。一些荒山属于低产林地,这里只是指木材产量比较低,那么需要做的就是封山育林,而大自然就做得非常出色,而且还是完全免费的。

树木中的一种元素过分消耗或是过分的聚集是很容易造成绿色污染的。听到绿色污染,很多人都无法理解。中国农业l/3氮肥造成的污染,损失高达250亿美元。在大气中CO2的增加,其中一个主要来源就是农业活动。而由于人工林的生物量大,持久,又对环境的作用显著,所以造成的绿色污染则更为严重。有些地区和城市,不考虑自身的经济、水源的承受能力,过度的绿化,尤其是将当地的野草大量铲除,并大量的引种国外的草坪,为了维护绿色的需要耗费的大量水分、人力和财力,从而背上了绿色包袱。

生态的治理并不就等于绿化,更不同于种树。生太,是关系学,它强调物种与环境之间的关系。生态学的一个基础原理,就是多样性导致稳定性。

在众多的生态系统中,农田系统是属于最不稳定的。假如在一块田里种植水稻的话,那么,这块田基本上就只允许水稻的存在,不能有其他杂草出现,就连青蛙和蜘蛛也很少见到,而土壤中存在的微生物,更是被农药全部杀死。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出现了虫害,就必定会迅速扩散无法制止。

而草地系统与湿地系统相比较,就更为优秀一些了。由于这些地方的物种丰富,食物链比较完备。所以常年都很少见到大规模的病虫害,即使偶尔出现,也会自我进行调节。

而拥有最完备的生态系统就非森林莫属了,尤其是热带雨林。在热带雨林中存在着几百万甚至上千万的物种,它们共生存、促进或制约对方。虽然所有的病和虫都存在于热带雨林中,但是却永远不会出现病虫害。

正是因为物种的丰富,才抵消了其中一个物种疯狂爆炸性增长的可能,同时还避免了环境的失衡,为所有的物种提供了一种稳定的生存发展的环境。

地球本身同样也是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地球能够保持稳定的基础就是因为多样的生态系统。目前公认的地球五大生态系统是:海洋、森林、湿地、草原和荒漠。而荒漠作为地球上自然存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不可或缺的。不论是否喜

欢荒漠,它的存在都能影响到其他生态系统的状况,甚至可以说,它和人类的文明是息息相关的。中华文明的产生和发展,与中国西北地区的广大荒漠地带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中国的文明起源早而且系统,其原因和农业文明的稳定性有着直接的关系。游牧文明相比农业文明而言,虽然拥有它独特的优势,但是游牧文明的最大不足就是系统性差。所以,有的游牧民族的文字是最近几百年由于受到其他文明的启发才形成的。

而中原地区的文字历史则有将近四千年,中国的农业文明虽然丰富,但是基本是和中原地区汇聚融合才成为的系统文明。中原地区对于中国文明的产生和发展来说,无疑是举足轻重的。中原地区能够拥有稳定的农业基础,都要得益于四季分明而且比较丰沛的降水量。

如果没有西北内陆地区广大荒漠带的话,夏季东南沿海的季风是不可能为了补充西北内陆的低压带,而吹人中原的。所以说,如今的中原就是内蒙大草原的延伸。

各种生态系统以及荒漠的形成,基本上都是因为自然降水的结果导致的。一般来说,年均降水400毫米以上是森林地带,也是传统的农业区。而降水400毫米以下的则是草原地带,是传统的牧区。降水200毫米以下的就开始呈现出荒漠草原地带。年均降水不足100毫米的地区,就是天然的荒漠带了,这样的地区分布并不是人为治理就可以改变的。

大自然既然决定了将此地定为荒漠,那它就必定会成为荒漠。而与此同时,这些荒漠地带和其他的生态系统,还会构成千百万年稳定的大的气候地理环境。自然是和谐和平衡的,它给予人类的必定是公平的。

如今,全国都在疯狂的大搞植树绿化,根本的原因就是对生态概念的认识不够。植树应该符合生态的标准,大面积纯人工林就等于是绿色的荒漠。

科学的种植树木可以改善环境,造福后代。但是盲目的种树,只会恶化环境,变成绿色污染,背上绿色的包袱。

在北京的一些山区里,因为盲目的提倡植树,很多石灰岩的山体上已经出现了微薄的土层流失,一些原生的小灌木和草本植物也逐渐消失,山体基本裸露在外。另外,还有一些地方,为了能在山体上植树,竟然推广“爆破改土”的做法,硬生生的将完好的山体炸开一个个的大坑,这些人愚昧地认为只要能挖下去就可以植树,而植下了树就等于是在绿化山川了。

但是要知道,绿色的植物并不是只有树,乔灌草这三者各有千秋,只要能做到因地制宜,就没必要在乎优劣之分。“爆破改土”的做法虽然勉强把树种上了,可是如此贫瘠的“土”壤和稀少的降水,使这些人为栽植的树木都成了发育不良的“孩子”,几乎已经没有任何生态价值了,而那些被炸开的石坑,却又成了新的本地沙源。

位于北京北面的浑善达克沙地,是曾经热衷于植树的地方,现在终于发现了植树的错误。在春季植树的时候,一棵树苗就需要挖一个80×80cml的大坑,一次浇水就要400公斤,以后每月还要浇水。而这些地区的年降水量本来就不富裕,地下的水资源更是有限,为了养活那些树木,有时甚至要打100多米深的机井,用泵抽水来浇树。当地的人说,这哪是用水浇树啊,根本是用油来浇树。

那么这些被人们呵护备至的树又是如何固沙的呢?这些树木在一年中,只有夏季的时候看上去还算是枝繁叶茂,而春秋冬这三季,那一排排的树木在沙漠上,就像土里插的筷子,光秃秃的起不至0任何的用处。倒是那些看起来枯黄的草,紧紧地贴着地面,帮助固沙改土。

根据研究显示,风吹起的沙或是浮土有90%以上,都是在地表流动之后才上扬的。所以在那些荒漠地带,与其费时费力的人植树破坏原生帕做,还不如“无为而治”保护草本植物而更加有效。况且,真被风吹起的沙尘,几十米高的树木又如何能够阻挡得住呢?2002年的春天,从新疆来的几场强沙尘暴,在东亚横行,甚至还横跨了太平洋到了北美。在卫星上看,细微的浮尘都飞到了6000米的高空,这个高度多高的树木恐怕也望尘莫及了。

真的说到防沙,阻挡住沙尘的前进,多高的树木也起不了太大作用。而唯一的做法就是设法不让沙尘在原地扬起来,树木在这点上的作用,实在是有限了。在草原上的一棵大树,它的耗水量相当于65亩的草地。可以对比一下,防风固沙、防止土地退化,是植树划算还是护草划算。

面对荒漠和植树的种种问题,说到底还是一句话,就是要取法自然。人类少一些急功近利和患得患失,多认识和履行自然的规律,才能正确地做事,做起事来也才能事半功倍。

  (摘自《大危机》,中国友谊出版公司2006年8月版,定价:28.00元)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