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墓碑上取款(外二篇)

2007-05-01 17:26:00 来源:书摘 □ 陆春祥  我有话说

有消息说,美国最近出现了一种潮流,提款机不是装在银行里,而是装在死人的墓碑上,坟墓不再冷冰冰使人厌烦,而是成了能够取到钱的地方。据说,第一个使用墓碑提款机的人是美国蒙大拿州牧场主古德斯,这个千万富翁在

他的墓碑上安装了内置提款机,并立下遗嘱,声明只有其儿孙们才能到他的墓前提取留给他们的钱。他规定儿孙每周每人只能来此取一次钱,每次取钱的数目不能超过300美元,过期不取,此周钱款作废。

这个办法在社会上引起了很大的震动,现在许多美国老年富翁定墓碑提款机已经开始排队了。

简单地说,这些人无法忍受儿孙们的寡情,才会有如此对策。社会缺少家庭间温情的现实,使一些已经很习惯或者说适应这种社会的成员都不能忍受,他们不能忍受晚年物质生活的富裕而精神生活的贫乏,如果无儿无女倒也罢了,问题是儿孙成堆,却硬要遭此凄惨晚景,这在那些富人看来,实在是不公平。于是古氏就想到了要儿孙们到他的墓碑前来取款这个办法。古氏的办法不仅有制约力:你要用我的钱,必须乖乖地到墓地看我;更有吸引力:我不能多给你,一点一点地给,你就会一次一次地来看我。这样他的儿孙们就会不厌其烦地、风雨无阻地来看他。尽管他们是来取钱的,尽管他们在取钱的时候从心里骂这个老头想出这么个缺德的办法,但作为长眠在地下的取款机设置人来说,只要他们能来就足够了。人死如灯灭,你还能有更高的指望吗?

古氏想长久保持亲情而设置的墓碑提款机并不是独一无二的发明。记不得是哪一个省了,老人养了四个儿子,她担心四个儿子老来不养她,于是说她有一块祖传下来的金砖,这块金砖的价值足够让那四个儿子好好地养她一辈子了,如果他们想得到这块金砖的话。等到老人故去,她的儿子们却发现金砖其实是块很普通的砖头。我实在无法猜测她的儿子们发现真相时是一种什么样的表情,也懒得去想,我只佩服老太太的智慧,因为她用她的智慧保证了她的晚年生活,至于死后儿子们怎样待她已经不重要了。

虽然古氏考虑的是死后,老太太顾全的是现实,但问题的起因总是让人不那么乐观,即使是个别抑或是少数现象。当同情别人成了学校课堂里课程的时候,当亲情友情需要用金钱来维系的时候,那些能在墓碑前装提款机的毕竟是少数富人,对于没有钱让子孙取的一般大众而言,还能有什么办法让他们的子孙心甘情愿地去“探望”呢?

发现了一个找钱网站

因为正在搞集中教育,要写一些材料,于是到网上搜索。接着就发现了“中原某某网”,首页跳动着的大字拽引着我的眼球:各类总结报告演讲稿心得体会应有尽有。浏览了最新文章列表,立即叹服,分类如此之细,操作性如此之强,容我慢慢道来。大类有:党员教育、入党申请、思想汇报、转正申请、演讲辞海、竞职演说、个人总结、工作计划、调研报告、述职报告、求职自荐、会议讲话、婚庆致辞、庆贺致辞。可以说,以上这些大类,基本上囊括了我们目前的需求,只要加上自己或单位的实际情况,大的脑筋用不着动。

我猜想这个网站的负责人一定是从文海里跳出来的,或者说曾经深受文牍之苦,然后反其道用之,不然不会这么周全。比如竞职演讲就有招标办副主任竞争上岗演说、中医院门诊部主任竞职演说、用电管理部主任竞职演说,这些职位涉及银行科级干部、医院政工科长、通信公司营业员、财政所长、村居委会主任,等等,等等,只要你需要,几乎都找得出对应稿。最让我感兴趣的是它的升级版和经典模版,02、03、04直至05最新版,模块中的《再就业人会上讲话》、《信访稳定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信息化与电子政务专题讲座上的讲话》、《全区食品安全大会上的讲话》等等可以让那整日为文字所累的人省却多少事啊!

我现在可以这么揣测浙江的小品《汇报咏叹调》为什么能在“春晚”中过五关斩六将胜出的原由了,因为许多人对不到会场也想得出来的程式都深恶痛绝!实际上,这个题材是老而又老,“博士买驴,书卷三纸而不见驴”就惹恼过朱皇帝;毛泽东的《改造我们的学习》也批评过这类“中药铺”。但批归批,仍然不绝。

每年植树节的时候,我都想呼吁我们的资源紧缺,纸要耗掉多少木头。这么多的一二三四在这么多的白纸上游走,而且是上好的纸!不仅如此,还得要这么多的人去打印、复制,再由这么多的各级领导在各个不同的会议上去说。两个小时坐着念(有时还站着说),劳神费力啊。然而,恰恰正是因为这些,这个网站才有了生存的土壤,才会红火。我想进去看看,但必须注册交费:1年100元,2年180元,直至10年600元。

这绝对又是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还有一个细节可以旁证:我点击了某个目前时行的专题中的某篇文章,发现它的点击量在5万次以上。于是这样设想:这篇文章一定写得很好,是经典的模版,它一定会被印在各种纸张上被再三强调又指出着,或者在各个会场的麦克风声中被抑扬顿挫着。

我们中国人就这么智慧着,智慧下去?

被中介了的名人

前两天看了一本书,总算解了我多年的疑惑。这个疑惑是,少数不怎么有名的企业,主要领导人的办公室里,或者是公司的最显眼处,往往悬挂着和某某领导人的合影。当时还想,这家的主人大概有些背景,不然不会如此张扬吧。这本书是袁瑞良先生的《晚年叶飞》。

袁是原副委员长叶飞的秘书,想来这个情节应该是绝对可靠的。他在书里说,每年的国庆节,北京都要举行国庆招待会,这种招待会一般有国防部办的,也有侨务部门办的,邀请海外华侨和归国侨眷代表出席。一般情况下,国家领导人都出席。有些个体户通过关系弄个请帖,是很容易的,那些发请帖的人,一般都有些机动的权力,照顾照顾老乡之类的人,易如反掌。于是,领到了请帖就取得了出席证,再请现场拍照的记者帮忙(当然是有报酬的)。到宴会时,他就端着酒杯,记者跟在后面,领导在这种情况下不好拒绝,于是,这边酒杯一碰,那边相就照好了。这些个照片就是这么个来历。有了这些照片,他就可以吹嘘和谁谁关系不错,酒杯都碰在一起了,谁还不相信呢?名人就这样被利用了。

难怪有些人常常神通广大地称,他在北京或部里有什么什么关系,和谁谁关系很好,原来是有中介的。袁还说,单位和个体老板这样做是要付出成本的。当时,北京流传着中介收费标准的说法,也就是说有些人专门从事此类中介活动,什么级领导收什么钱,什么级领导出席活动收多少钱,有些领导人根本不知道,此类活动相当一部分也是完全的市场行为了,只是他们本人不知道被利用的价值而已。

这被利用的领导尽管是极少数的,但我知道了也是骨鲠在喉。现如今是名人越来越值钱,前不久,有媒体说温州某商标事务所以萨达姆那张著名的囚犯照片为蓝本,设计了形似萨达姆的商标并申请注册,与法国著名的“老人头”形象非常接近。他们说,如果注册成功,该商标的出让价将是2500万美元。真是什么来钱开发什么,只要有名就行,管它香名臭名,可以打擦边球,可以踩法律线,什么国际形象,什么商界的诚信,都可以轻抛脑后。

现在流行“细节决定成败”,但更有人讲“关系决定一切”,后一句话恰恰是市场经济相当发达的美国人著的一本书的书名,他们也深知“关系”的厉害,这种书在中国不畅销才怪。将很是花了些成本的合影弄到,自然是要好好利用一番的,放大裱好,或者千方百计找个场合悬挂,有的还要东也挂西也挂,恨不得一路挂过去。因为他明白得很,有了照片就像有了护身符,而且,有了照片,心态也完全不一样了。是虚荣心吗?我看有点像,这种虚荣心在过了某一极点后,必然会导致倦怠和厌烦,因为其根源在于自信心的缺乏。

(摘自《新世说》,浙江大学出版社2006年8月版,定价:28.00元)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