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我们离“诚信中国”有多远?

2007-05-01 16:34:00 来源:书摘 且东  我有话说

并不是因为中国人不具备遵守诚信的素质,而是因为缺乏一个诚信的大环境,缺乏建立和维系诚信的保障和力量。

让人脸红的国人智慧

中国人一向以自己是世界上最有智慧的民族而自豪。对此,其他国家的人也没有异议。单是看看中国古代的历史就足以说明这一点:历史悠久、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造福整个世界的四大发明……这些都是证明中国人聪明的铁证。

但是,面对中国近代以来的碌碌无为,有些人开始怀疑中国人是否真的像人们所说的那么聪明。其实,他们理由也很充分。如中国人至今没有一个国内的科学家或文学家获得诺贝尔奖;这倒罢了,连国内设置的“中国科技大奖”一连3年都是空缺;国内科研和生产领域里使用的先进的设备,90%是引进那些被认为没有中国人聪明的外国人的;与发达国家相比,大学的教材以及教学方式都差他们一大截子,以致不少高校不得不引进外国教材……

面对这种情况,人们不禁要问,难道是中国人已经退化,变得不聪明了吗?其实,并不是中国人不聪明了,而是面对令人怦然心动的物质诱惑,有少部分人把自己的聪明才智移作他用,转移到能为自己带来可观经济效益的研究和实践上,并“成绩斐然”:

往油条里掺洗衣粉,既可以少用面粉又使炸出的油条肥大好看而卖个好价钱;

向西瓜、西红柿、猪肉、牛肉里注水,可以把不熟的水果变熟,把有质量问题的肉变得新鲜诱人;

往猪饲料里掺上瘦肉精,猪可以长得快而且瘦肉多,毒人不怕,却可以卖个好价钱;

屠宰羊之前往其身上注射阿托品,能使肉质变得鲜亮,还可使羊因口渴而大量饮水以增加重量,毒人不要紧,可以多赚钱;

在过期的沤黄米米粉中掺入有毒的甲醛次硫酸钠,可以做成洁白晶亮的“上等”米粉,卖个上等米粉的好价钱;

往面粉里掺入廉价的滑石粉或大白粉,既增加了分量又使面粉雪白好看又好卖;

往工业酒精里兑水,当优质白酒卖,操作简便又赚钱;

给陈大米抛光涂上工业油,摇身一变成为光洁诱人的“新”大米,毒人不怕,只要能卖个新米的好价钱;

给陈小米和玉米面染色,效益与制造毒大米不相上下;

撒泡尿把桃、杏泡上,既添分量又漂亮,自然就能卖上个价钱;

用硫磺把白木耳熏得更白,毒人不怕,价钱自然就上去了;

用墨汁和其他什么材料把黑木耳搞得更黑更沉,以次充好,卖个好价钱;

给猕猴桃施”膨大剂”,变成超大的新品种,价格翻番;

给黄鳝喂避孕药,能大大缩短饲养时间,害人不要紧,可以迅速奔上小康路;

把洗衣粉和味精掺到牛血里,摇身一变就成为鲜嫩的”鸭血”,卖给饭馆和小贩,废物利用出效益;

炒劣质茶叶时添加一些化学添加剂就能炒出顶级毛峰的味道来,经济效益陡增十几倍;

往鸡大腿上涂丰乳膏使其变得肥大鲜嫩,吸引顾客来买;

往大鱼肚子里装进小臭鱼,大鱼变得更肥大,分量也跟着上去了;

从地沟里提炼食用油,再重复循环利用,成本极低而赚头很大;

刻几枚假公章,制作假证件、假发票,一本万利。

……

凡此种种,只要是能获得高额利润,都可以成为某些中国人发挥聪明才智的地方,怎么能说中国人不聪明呢?如果设立一个制假贩假的诺贝尔奖,这些让老外闻所未闻、瞠目结舌的“聪明发明”,足可以包揽所有假冒伪劣奖项,看谁还敢说中国没有“诺贝尔”。

如今,“造假”早已成为一个众人皆知的秘密。作为一种社会现象,从小到一颗螺丝钉,大到一幢房子,都可能成为造假者发挥“聪明才智”的用武之地。自从媒体曝光阜阳假冒奶粉致使婴儿变成“大头娃娃”事件后,其他厂家并没有引以为戒,劣质奶粉仍在市场上大行其道,如在甘肃、广东、黑龙江、山东、山西、江苏等地就出现了多起这样的事件。

2004年5月12日晚,广东省卫生厅紧急发布食品安全预警通告。通告称:5月11日,广州市白云区钟落潭发生两起因饮用甲醇超标的散装白酒中毒事件,造成两人死亡,两人留院察看。而早在04年春节期间,广东东莞市塘厦镇和深圳宝安区观澜镇就已经发生了两起因饮用甲醇超标的假酒中毒致两人死亡事件。

但这些并不是最可怕的事实,在每一个事件的背后,完整的真相里,应该有更多的人甚至是我们每一个人,来为如此广泛而深重的造假忏悔。

那些制假贩假的罪魁祸首固然可恨,但我们又不得不承认一个尴尬的事实:是谁为这些丧尽天良的造假事件提供了赖以生存的环境?那就是许许多多普通人在为这些奸商祸害社会出力帮忙。有人在造假事件背后看出了这一更深层次的问题,他在反思阜阳奶粉案后沉痛写道:“我知道……(那些)生产害人奶粉的人,生产伪劣产品的人,可能就是跟我们很近很近的那些亲友,那些没有权势的弱者,那些普普通通的民众。没有人知道他们是谁,具体数量有多少,只知道他们是一个个的个体,汇聚成一个个小的利益团体,就融入我们中间,甚至和我们血肉相连,但我们却分辨不出来。”

因此,在阜阳“大头娃娃”奶粉的背后,有一群“普普通通的民众”,广州、深圳假酒背后,也有一群“普普通通的民众”……各种形形色色的造假背后,都有一群“普普通通的民众”。也许他们不明真相;也许他们知道事实但恪守着“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处世哲学不予理会;也许他们知道会损害他人利益却幸灾乐祸地做个旁观者;更有可恨的是有人竟然利用造假作为自己复仇的手段,嫁祸制假者……如果大家都本着这样的态度,制假贩假活动就会更猖獗、更普遍。终有一天他们也会成为制假贩假的牺牲品。

假冒伪劣商品屡禁不止,甚至一些大型商场、超市也有销售假冒伪劣商品的行为。

可怕的事实就在这里: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假冒伪劣产品也本着现代市场的原则,对低收入阶层形成了“双刃剑”性质的分工与交换。生产伪劣奶片的人,也许用的就是伪劣奶粉;劣质粉丝的造假工人,也有买到低价毒酒的时候;炒制伪劣顶级毛峰的商人有一天也会吃到抛了光涂上工业油的陈大米……如此众多彼此纵容的案件,便在整个社会造成了互相交易彼此免责的潜在机制。大规模的造假运动,从而获得安身立命的社会学基础。

在屡见不鲜的造假事件被曝光之后,有人喊出了一句口号:“打假先要打穷”,这无疑击到了问题的一根软肋。因为,“穷则生变”,为了摆脱贫困的帽子,过上好生活,那些没有技术、没有资金的家庭,纷纷从事这一既不需要技术又不需要多少资金并能快速致富的造假活动。而当地政府部门对此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于是造假售假呈现出区域性集中的特点,成为某些地区整体居民脱贫致富的“发展模式”。因此,引导广大贫困人口通过合法途径“脱贫”致富,就成为我们社会的当务之急。

这还不是最基本的,要想为被造假腐蚀得满目疮痍的社会疗伤,需要更大、更系统的社会工程来承担。在这个过程中,如果不能有更多的人对自己的行为自觉地做出忏悔,以重建我们民族的社会道德、国民良知,有谁能保证一个相对富裕的社会就不会滋生新的邪恶呢?有人认为制假贩假是良知的底线在崩溃,这并不是耸人听闻。

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在食物的生长过程中,使用激素、催长剂、瘦肉精、农药等有害物质,从而导致垃圾食品甚至是有毒食品在人体内造成一时看不见的慢性中毒,人们却无法预防。于是,聪明的人就采取了消极抵抗的政策,改吃自然的,新鲜的纯绿色食品。所谓自然,如鸡屁股生下的蛋,树上刚摘的水果;所谓新鲜,就是亲眼看着从水中捞起来会蹦跳的鱼,抓在手上会叫的鸡。但这仍逃不过制假者的毒手。其实鸡屁股生下的蛋也有假。据一篇对天津蓟县养鸡场给鸡吃丽素红的报道说,丽素红是人工合成的色素类物质,对人有很大的伤害。但因为给饲料加苏丹红,红心蛋“红”得更漂亮,卖得上好价格。那些蹦蹦跳跳的鱼,也可能是饲养者为了让鱼长得又快又肥而喂了大量的激素。有谁喜欢吃这样的“激素鱼”、“农药菜”?于是就出现了买鱼挑瘦长的买,买蔬菜挑有虫子的买的怪现象。但是你不吃,到哪里去买真正的无公害食品?

“诚信中国”跑到哪里去了?

诚信,是炎黄子孙的祖训。到了今天,子孙们对这个词还能挺起胸膛,问心无愧吗?

在1992年到1998年6年间,全国发生的重大劣质酒中毒案,一共是8起,死亡人数是751人。2001年全年,关于虚假广告、假冒商品、计量不足、欺诈骗销等和厂商失信有关的行为投诉就有二十多万件,而经济合同竟然有50%都带有欺诈性。每年,中国因为诚信问题而造成的经济损失是5855亿人民币。轰动一时的四川綦江彩虹桥在刚刚投入使用时就塌陷,并造成了重大的伤亡事件,这其中至关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因为使用了劣质钢材。

如今,每逢中秋佳节,当人们想买月饼的时候,条件反射的就会想起南京的“冠生园陈馅月饼事件”。

1918年,广东人冼冠生白手起家开创了冠生园这个品牌,到了20世纪30年代该品牌已经名噪一时。当时,公司请了著名的影星胡蝶女士,担任品牌形象代言人,还打出了“唯中国有此明星,唯冠生园有此月饼”的广告。到了20世纪90年代的时候,全国上下有几百家企业希望能和冠生园联营,就算被冠生园吞并也在所不惜。冠生园很快成为了拥有百余家企业的大集团公司,公司的品牌资产甚至要以亿来计算。

然而,在南京的“冠生园”事件发生后,冠生园就成了假冒伪劣、坑蒙百姓的代名词了。不仅如此,国内整个月饼市场也因为这件事情受到了巨大的影响,人们质疑的不仅仅是冠生园集团所属所有公司,全国从事经营月饼的商家,都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河南,也有自己引以为傲的品牌,像“莲花味精”、“双汇火腿肠”、“新飞电器”等一大批全国知名的品牌,都是由河南人创出的。但是,当河南尉氏县的“棉花掺假”案和“有毒大米”这两起震惊全国的造假案件出现后,它曾经的功绩似乎也抵不过这些让人触目惊心的过错。之后,河南方面“一假再假”的报道开始陆续传出。从此,在大家的潜意识里,提起河南首先想到的就是“河南假货多”。

而更令人伤心的是,在2000年“郑百文”发布年度假报表,欺骗千万股民的事件还未平息,就紧接着传出了“基金黑幕”背后的缘由。这让河南的商品甚至河南人的形象,更加无以复加地坠入了无底的深渊。

接二连三的关于“假”危机的披露,使人们纷纷感到,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商品的质量却越来越没有保障了。例如:山西的假酒事件使得山西的百年企业遭受了前所未有的重创,甚至殃及了整个山西的酒业市场。如今,跟股民提起琼民源、红光实业、郑百文、银广厦、猴王股份等一些造假的公司,相信出现在股民脸上的表情只有忧愁和愤恨。还有,牟其中从中国首富到中国首骗,其结果不仅使得南德关门倒闭,牟本人也身陷囹圄,成为阶下囚。厦门远华案、广东增值税案,给中国经济蒙羞。安达信和中天勤事件让世界会计事务所遭到信任危机。

这些造假事件,就是在“3.15”维权日益深入民心,“天天3.15”的口号频频出现的环境下,愈演愈烈的。那些假冒伪劣产品层出不穷,而制假售假的商家也开始变本加厉,他们的行为给消费者带来了深深的伤害。

北京市政协委员、北京市民营科技实业家协会会长纪世瀛曾经说过,目前的中国市场经济,存在着十分严重的信用危机。其范围之广,程度之深都是令人震惊的,而且已经严重地影响到了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同时也成为了招商引资,国际合作的重大隐患。纪世瀛还把当前中国企业的信用危机归分为五类:商业信用危机、金融信用危机、产品信用危机、科学技术信用危机、官员信用危机。

目前,中国人对他人的信任意识正在受到严峻的考验。在现实的生活中,制假售假、坑蒙拐骗、欺诈等等,一些有损诚信原则的事件正在不断上演。正是由于这种互相不信任的环境,严重地影响了公民的消费和公司的投资。最直接的体现,百姓在日常生活中,需要事事小心谨慎。买东西的时候得时时警惕,是不是自己的现金被别人换成了假币,还得担心假冒伪劣或是缺斤少两,“小心驶得万年船”已经是人们心底的不二法则。可悲呀!

面对社会的诚信危机,那些通过放贷手段经营的银行,也不得不“惜贷”。一些企业更是不敢轻易的投资,引进外资也是疑虑重重。为了尽量不被骗,一些企业和商家在市场的交往中,只好步步为营,如履薄冰,甚至有些交易开始采取原始的办法“一手交钱,一手交货”。

市场秩序被破坏,公民利益得不到保障,这些成为了中国企业制度改革的悲剧,这也是中国人的道德悲剧,同时还是中国整个社会的一大公害。失去信用带来的危害足以证明,诚信正在进一步考验着中国市场的经济秩序,而诚信的缺失,也将会给人们的生活和经济秩序带来恶劣的影响。

南方的一家新闻媒体,曾经做过一份问卷调查,在问卷中有这样两个问题:

“如今我们这个社会最需要树立的风气是什么?”

“如今人们最缺乏的品德是什么?”

最后调查的结果显示,这两个问题的答案居然是一样的,那就是:“诚信!”

信用已经成为了个人和企业的“第二个身份证明”,如果一个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失去了诚信,那么就不会再有人愿意与其合作。而如果商家失去了诚信,它也不能再在市场上立足。国家如果失去信用,那么社会的稳定与政治局面将会受到影响。经济不能持续发展,国民也不可能富强。而一个缺乏诚信意识的民族,也绝不可能在世界民族之林占有一席之地。

当今社会,信用才是道德的核心。诚信意识就是信用意识,市场经济就是法制经济,从某种意义上说,信用经济,就是以诚为本,诚以信为基,信以德为源。

现在,一说起中国人的诚信问题,就会有很多人拿西方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与之相比。他们会说在国外人们是怎样遵守公德,如何的文明,而反过来看中国人的素质,实在是无法相比。

中国人产生这样的想法,并不能说是崇洋媚外,主要就是现实生活中的环境逼迫而成的。身为礼仪之邦的国民,中国人自己都不讲诚信实在是件令人心痛的事情。其实,并不是因为中国人不具备遵守诚信的素质,而是因为缺乏一个诚信的大环境,缺乏建立和维系诚信的保障和力量。

诚信在社会伦理体系中,是基于最底层的,它的建立、维系和普及,必须通过四种力量来实现:良好的职业道德,广泛的舆论监督,健全的法制及严厉的监督。

“民法通则”第四条规定:“民事活动应当遵循自愿、平等、有偿、诚实、信用的原则”。在市场经济下,各种事实都说明市场经济是靠竞争来配置资源的。但在自觉重信誉、守信用的制约环境里,人们就不会感受到法律的强制力。于是,重塑诚信,亟须重典,加大对失信者的法律制裁力度。但是直到现在,在中国依然还没有完整的一套行之有效的对失信者的惩戒制度。

宣传诚信,不仅要靠道德规范的约束,同时也要靠法律来进行约束。

第一,要减少诚实守信行为的代价和成本,不能使讲信用重信誉的人成为事实上的吃亏者。

第二,坚决不能让背信弃义、欺诈制假的行为,成为一种有利可图的行为。例如,不能让假话、假数字成为提高政绩的帮凶;不能让假合同、假冒伪劣产品成为可以牟取暴利的工具……这样下去必然会形成一种负面的映射。

每当这种事情发生,国家的惩治机制一定要及时启动,使那些假冒伪劣的产品不能代替真的产品,使不恪守诚信者不但不能从中受益,而且还要加大成本,并受到严厉的惩处、罚款,为自己的行为付出沉重的代价。只有这样,重塑诚信才可以得到保证。

在中国,诚信自古以来就是人们所推崇的品质。古人曾经说过:“真实无妄,始终不息,表里不杂,谓之诚;徇物无违,四端百行,必以其实,谓之信。”诚信是安身立命之本,是经济发展之本。

社会是由每个人组成的,所以人人都要从自身做起。培养好自己的诚信人格,只有这样,社会才能成为一个诚信的社会。中国的传统文化一直以来都在强调“诚信”二字,“人无信不立”。信用在一个人的品质中是最重要的一部分。

有失诚信,也许是一个企业的失范行为。不过,稍做深入的分析就会发现,这已经成为了整个社会和民族的道德失范,以及一个民族的悲哀。

政协委员周晋峰对于已经危及我们每个人正常生活的“诚信危机”感慨万分,并提醒大家应该清楚地认识到市场经济现在面临的一些问题,提醒大家应该树立诚信,因为那已经是一种稀缺资源。

经济学家厉以宁也曾说过:“一个国家信用体系的崩溃,不仅仅会造成经济上的损害,还会对整个社会体系形成深远的影响。而重建信用体系将会使交易活动正常化,使一些违背信用体制的行为和个人受到抵制,使人们在投资和消费中,变得更有信心,同时也将极大地维护政府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

信用是建立在诚实可信的基础上的,而心理承诺和契约实践相结合的意志和能力也是不可或缺的。信誉是诚实品德的社会评判,信义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这些都是经济生活、社会活动应该遵循的一个行为准则。中国正处在市场经济的转变时期,对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发展来讲,弘扬以守信为特征的市场经济道德,消除道德秩序的混乱,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

(摘自《中国社会现状:大危机》,中国友谊出版公司2007年1月出版,定价:28.00元)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