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晒”时代揭幕

2007-06-01 17:02:00 来源:书摘 王巧玲 刘 军 李 梓 我有话说

2007年被打上了“晒时代”的记号,在以往,人们虽然也热衷于表现自己或者窥视他人,但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不遗余力地发掘自己的任一细节并迫不及待地拿去展示给公众。这样的人被称

做“晒客”。

有得晒成为一种时尚的标记,没得晒会影响到自己的自信,从晒时装晒身材到晒工资股票过节费,全民晒运动汹涌而来。

“晒”正形成一种个人联合个人以对抗强大现实的方式,“晒”也成为一种个人寻找群体的联络方式。“晒”是一种新的力量,它还在聚集和成长中,很难估量它仅仅是一种流行,还是将更长久地存在下来,但显然,它现在的力量就足以让人惊叹。  

今天,你晒了吗?

去年底,网上刮起了一股晒工资的流行风,人们纷纷把自己的工资收入公开在网上。晒工资的帖子在众多网站论坛中已比比皆是。在google中输入“晒工资”,竟出来了30多万条相关信息。

有人说,这世界上最幸福的事儿,莫过于吃饱了晒晒。晒,就是暴露于阳光下。事实上,最喜欢用“晒”字的是香港人,翻开一本香港八卦杂志,常常可以看到很多“晒”,比如晒恩爱、晒钻戒、晒行头等等,其中明显含有“秀”的意思。

晒客,新近流行的网络名词,来源于英语“share”,指那些把自己的私物私事、个人想法等公布在网上与大家分享的人,是继博客、播客、换客、彩客、威客后又一新兴群体。目前而这个群体正异常活跃于晒客专业网站和各种各样的BBS之中。

今年1月,做广告文案工作的方小姐也在网站论坛上晒了工资单。她说:“主要是想和别人有个比较,我最关注的是广告行业的收入,想看看同行业中,自己的工资处于什么水平。”这种心态,无疑是大多数工资晒客的一种动机。“生活中,工资收入往往是个避讳的话题,当面问人家工资显得很不礼貌。即使是同一个单位的,工资也是相互保密的。在网上就不一样了,大家都是匿名,可以没有顾忌地公开和讨论。”

网络中掀起第一次晒工资高潮的当属北大副教授阿忆。去年,阿忆在博客上晒出了自己的工资单和支出明细,结果引发了一场社会讨论。但像阿忆这样公开身份的工资晒客却是少之又少,大多数都是匿名晒客,来自各行各业,全国各地。

搜狐甚至还收集了网上各种行业的工资单,组成了“全国各行业工资大全”。腾讯的晒工资专题在一天之内竟然招徕了1300多名工资晒客和3万多人跟帖,使得网站特意单独开辟了一个“腾迅网友工资单”专区。但在晒工资中,人们的心态却各不一样,有人洋洋得意地炫耀,有人愤愤不平地诉苦,有人知足,有人失意。

刚晒过工资,又有人开始晒股票,晒基金了,实际上都是晒个人财富和财务。中国人向来忌讳公开谈论个人收入、个人财务,但是在网络面前,人们却一反常态,“晒”神十足,通过自曝引得大家都曝。国人最避讳的钱财收支都已经可以大大方方拿出来晒了,晒,已深入人心。  

以色开始晒:妖妃娘娘

“现在的我和以前比像是换了一个人。”北京外国语大学的大四学生刘广所说的“以前”是他在网上发裸照之前。

以前的刘广活得很压抑。在家里,父母偏爱弟弟,刘广小时候多次挨打;考上北外,刘广还来不及高兴就发现自己和周围的同学来自两个世界,他听不懂他们所说的打魔兽、星际,甚至不知道电脑怎么开机。

上英语专业课的时候,刘广张嘴说的第一个英语单词就引起哄堂大笑:“天啊,他说的是什么!”。后来,刘广慢慢地发现,出门打车时,谁也不愿跟他坐一辆出租车。

这让刘广难以忍受。为了引人注目,刘广曾经在自己的头上打了十几个钉子:眉钉、鼻钉、舌钉、唇钉、再加上十几个耳钉。走在校园里,刘广的回头率飙升。大家议论纷纷,但没有人来问刘广为什么他要打那么多钉子。几天后,刘广取下了钉子,这次行动失败了。他博得了眼球,但没有博得表达自己、让别人理解自己的机会。

尽管郁郁不得志,尽管极度压抑,刘广还是按正常套路规划自己的未来:大学毕业找一份工作养家糊口,毕竟北外是名校,自己又是双学位,找份工作应该不难。直到一件意外完全打破了他的设想:英语专业四级考试,他连续两次没通过。这意味着他将拿不到学位证。刘广给自己当初的设想判了死刑,他认定努力读书然后找工作这条路已经走不通了。

那段时间,他结识了一个澳大利亚朋友,这个朋友帮他拍下了第一组裸体照片。几乎没有任何犹豫,刘广就把照片发到了猫扑网上。他为自己取了一个鬼魅的名字――妖妃娘娘,自称“中国男版梦露”、贱男孩,这组裸照被猫扑迅速置顶。刘广如愿以偿,一夜走红。

“芙蓉姐姐和我―样也是被逼出来的。如果我当时家庭很好,成绩很好,我过了专业四级,我就很正常去工作了,不会去想出名这条路了。芙蓉姐姐也―样,都是为了生存啊,我们要吃饭,就必需找―个方式让自己生存。”刘广说。

妖妃娘娘一露面,马上被淹没在骂声中。刘广很兴奋,“你骂我说明你在看我,我就喜欢被人注意、被人关心,我愿意挨骂。”

妖妃娘娘的身份彻底改变了他的生活。首先,他找到了工作,目前正在一家视频分享网站做策划。这在他们班里是第一个。那些家境不错的同学都还在跑招聘会,没有着落。其次,一些同学开始关注刘广,不再对他不屑一顾。“他们慢慢地看得起我,带我一起出去吃饭。他们很期盼我出唱片、上荧幕,也比较看好我。”

更多的快感来自于走红地毯和参加新闻发布会。“会有很多记者做访谈,他们都好在乎我,关注我,我真的是好开心啊。”刘广很兴奋:“当闪光灯照在我身上,我觉得我在享受阳光,我在享受美的感觉。虽然他们都知道我是妖妃娘娘,一个很变态很恶心的男生,但在现实中,他们也许会发现我的另外一面,我就会很开心。”

刘广不敢设想假如自己当初没在网上发裸照,现在的生活将是怎样。

高潮:晒婆媳恩怨

打开“婆婆,想说爱你不容易”这个帖子,网页尾部显示着:“后面还有593页精彩回复”。在这个长近600页的帖子里,楼主“晓薇才露尖尖剌”像写小说一样分47章叙述了发生于自己家里的日常琐事。其中涉及了自己和丈夫、公公婆婆、小叔子、妯娌之间的“恩怨情仇”。当然正如题目所点出的那样,其中的重点在于婆媳恩怨。

“晓薇才露尖尖刺”居住在成都,结婚5年。去年国庆期间闲来无事,晃到了SOHU家园的婆媳论坛里。四天里,她将论坛里的帖子和留言几乎都看遍了,感触良多,发现原来婆媳不和的家庭有那么多。想想自己和婆婆这些年来的矛盾和斗争,她打算把自己和婆婆斗智斗勇的事情写出来,让媳妇们“滋补”一下,看一个不“吐血”的帖子。楼主从“丑媳妇见公婆”、“初为人媳”开始,经历了婆媳大战、批斗、谈判、反击等事件,也经历了气愤、心碎、无奈、麻木等一系列复杂的心理感受。情节起落跌宕,语言又不失幽默,有时还给众网友来点刺激。比如婆婆站在门口偷听儿子媳妇过夫妻生活,媳妇给婆婆看A片进行报复的那一章就让很多网友“受刺激”、“大吐血”。所有的文字加起来有100多页,整个帖子近600页。如此高的人气,让“晓薇才露尖尖刺”出乎意料。期间,为了避免写帖时丈夫和自己抢用电脑,她还特意去买了笔记本电脑。

这是一个在网络BBS中晒家丑的典型版本,也是一个普通的版本。  

在网上没人知道你是谁

有趣的是“晓薇才露尖尖刺”在帖子中提到,她的母亲经常教育她,不要把自己家里的事情告诉外人。看来,“家丑不可外扬的”家庭教育并没有终止。而“晓薇才露尖尖刺”却有自己的一番看法:“我认为所谓的外人,指的是熟悉自己的人。而网络是一个虚拟的世界,没有人会追究网络后面真实的我。所以写起来才那么肆无忌惮。”

在完成帖子后,“晓薇才露尖尖刺”的感受是矛盾复杂的,她说:“写完之后我有种如释重负的感觉,因为压抑已久的情绪终于得到释放。但是又有些害怕,感觉自己像被剥得精光站在众人面前,任人审视”。所以她希望这件事情能终止于网络,不至于给自己的现实生活带来不良影响和负面的后果。而她丈夫也曾说过,如果网上的事情给生活带来了影响,就将限制她上网。

始于网络,止于网络。这无疑是众多网友的愿望。没有人愿意被人把自己的网络ID和现实生活中的身份联系在一起。因为没有人愿意让网络上的事情给自己的生活带来不好的影响。那些在网上晒“家丑”的人,希望得到发泄,希望有人倾听,希望有人出谋献策,但决不希望有人知道他们姓甚名谁。

晒:市井聚众文化的回归?

在中国,晒客有着成长的肥沃土壤。今天的所谓4亿或者6亿住在高楼里的城里人,身上还带着泥土的味道或大杂院的成长史,残留着童年扒在邻居窗台观看别人家吃鸡或者打架的记忆,既有偷窥也有被窥的体验。一旦搬入人迹罕至的高楼,这种生活乐趣的失去往往令他们觉得孤单无味。同时,快节奏的生活、高强度的竞争、时代观念的更新、西方人际关系和礼仪的引进等,使中国特色的聚众文化遭遇强力冲击,人际关系快速疏远,减淡了物质文明带给中国人的幸福感。实际生活中的人际关系越是疏离,想把自己拿出去晒一晒的渴望就越是强烈,归根到底,人类是一种聚众的动物。

于是,通过另一种途径,让自己重新感受生活在“人间”的感觉,就成了很多人“晒”自己的理由。在高楼大厦的寂寞里,人们更加怀念市井文化的温暖。除了互窥、攀比等表层原因外,还有那是一种能让人真切感觉到生活味道的东西。

“晒”起先只是一种小心翼翼的探索,但很快就变成了一种全民运动,人们从电视、电台、网络架构的平台,寻找到了一种新的让自己置身于市井之中的方式。然而,我们也可以看到,晒客文化所寄托的平台,主要还是以虚拟、匿名和空间上的隔离作为安全防范方式,匿名晒成为许多人的主流。这似乎成为一个循环,现实中的人际关系越是疏远,晒客文化就越发达,而寄托于虚拟空间的热情越高,晒客距离第一社会的实际距离反而越远。

一些小众的、精致的晒客圈子,能够融合第一社会和虚拟社会之间的距离。比如豆瓣网,它的成员们已经慢慢地从网上转移到网下,通过网络的寻找和重组,在一个城市里寻找到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这也许才是一些晒客的最终目的。而更多的晒客对此并无意识,他们只是聚集在那些闹哄哄的门户级BBS里,心满意足地享受着里面弥漫着的热闹、粗俗、俏皮、哄笑,从这种参与中重温那种人们所熟悉的传统市井气息。

(摘自《新世纪周刊》2007年第6期)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