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蒋介石选墓地

2007-06-01 15:58:00 来源:书摘 刘秉荣  我有话说

蒋介石

中国封建社会的帝王,生前极端奢侈,死后也要奢葬,而且在年纪轻轻的时候就选择自己的墓地。蒋介石虽自己标榜革命,然而在继封建帝王之衣钵上,毫不逊色。1946年,蒋介石以抗战英雄之态还都南京后,就开始着意选择自己的墓地了。他秘密请来了雪窦寺长老太虚,向太虚说明自己的意图。太虚在抗日战争爆发后的8月,回到缙云山世界佛学苑汉藏教理院。9月24日,蒋介石驻重庆行营副主任贺国光和夏参议,受蒋介石电示,派专车接太虚大师前往,商讨开发川康藏边区佛教文化和宗教事宜。太虚慷慨表示:“康藏地大物博,矿产尤富,英人垂涎,已非一日,侵略计划,无为不至,如因循坐视,势必被其攫取。汉藏团结一致,使英人无隙可乘。如果文化沟通,岂特可望团结一致,一切纠纷自可迎刃而解,何患边防之不巩固。”

1938年初夏,“国民参政会”成立时,戴季陶提名太虚为国民参政员,蒋介石同意,汪精卫却强烈反对,他说:“太虚是和尚,不能干预政治,不能当参政员。”戴的提议被否决。但太虚仍不时地为国事奔波,不当参政员,照样在参政,且先后担任了文化运动委员会、东方文化协会、国际反侵略中国分会、中印学会、中缅文化协会等组织的理事、委员、名誉会长等。

话转回头。当太虚听了蒋介石的意图后,便在金陵四周为其寻龙穴,寻来找去,选定了中山陵与明孝陵之间的一处宝地。

明孝陵位于六朝故都金陵的东郊紫金山南麓的梅花山北,梅花山因广植梅花而得名,因三国吴大帝孙权葬于此,故此山又名“孙陵岗”。明初,朱元璋营造陵寝时,有大臣向朱建议,要把孙权墓迁走。朱元璋没同意,说:“孙仲谋也是一条汉子,留下他吧!”

在明孝陵的东邻,为一代伟人孙中山先生的陵寝,民国元年(1912年)3月,孙先生为谋求南北和平统一,结束千年的封建帝制,毅然辞去了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职,让位于北洋渠魁袁世凯。袁下令黄兴改为南京留守。时孙先生谓左右侍从说:“吾今日为自由百姓了。”4月1日,先生同胡汉民、秘书、侍从等一起骑马出朝阳门打猎,到了明孝陵,转到半山寺,在紫金山中茅峰一高坡处休息。这地方为汇文学校美籍教授裴依理所办的“义农会”林场。时先生同胡汉民等人步行上山,行至高处,但见方山如屏,秦淮似带,近则崇岗翼抱,远则层峦后拥。又见其地西邻明孝陵,东毗灵谷寺。迎山带水,烟云缭绕,气象雄伟,地势绝佳,心甚爱之,遂谓胡汉民道:“当年明太祖选陵时,为何没看中此地?孝陵地势太低了,哪里比得上这里地势?”遂又笑谓左右道,“待吾他日辞世后,愿向国民乞一土以安置躯壳耳。”到了1925年,先生北上,不幸因肝疾而大行西去,先生在弥留之际,忆及猎时之语,犹以归葬紫金山为嘱。后经孙夫人宋庆龄女士及其子孙科先生和葬事委员会代表实地勘察乃定。陵墓由著名建筑师吕彦直设计,上海姚新记营造厂得标承包。开工不久,吕彦直不幸逝世,由范文照继任。陵墓气势恢弘、古朴壮观。

孙中山陵墓竣工后,树立墓志铭,这在当时是一件很必要的事情。大家考虑再三,认为唯有与孙中山交谊密切,且国学功底极深的章太炎先生能胜任此事。章太炎自己也说:“论与中山先生交谊之密,互知之深,其墓志铭惟我能胜,亦只有我有资格写,我欲为中山先生作墓志。”孙中山治丧委员会也于1925年3月15日发出通函,正式邀请章太炎任追悼会筹备处干事,并撰写墓志。就这样,章太炎写下了古朴典雅、凝练审慎的《祭孙公文》。章太炎当仁不让撰写墓志铭,也使蒋介石丧失了一次捞取政治资本的机会。因此,蒋介石对他忌恨在心,他以中山陵建筑总监的身份和党国代表的名义拒绝使用章太炎撰写的墓志铭。因此,中山陵建成之后,碑亭虽在,却没有墓志铭,不得已而将“天下为公”四字刻于亭中以代之。对此,章太炎愤怒地说:“蒋以个人好恶,竟宁使革命元勋之陵墓缺少碑铭,可憾也!”

话转回头,雪窦寺长老太虚法师奉蒋介石密旨,在紫金山山前山后看了一遍,最后选中了中山陵同孝陵之间的一处,这地方虽在紫金山的半山腰,然仍可瞰视南京全景。太虚法师看定后,蒋介石便把太虚法师让于密室,坐定之后,太虚拿出了所画之墓图。蒋介石说:“法师请明言。”

太虚说:“地理之秘诀,东汉时说形势,西汉时说星辰,今人只知说势,其次说星与形。盖以山川古今不改,吾人所见不同,发现山川之秘,如狐首青鸟。以形势查性情,以性情查生气,此为《葬经》之说。以地下山形,合上上星象,以人间庶物,伏山川变形,逐类推求,随形模样,皆格物以明理,参悟万山性情,总归一贯机窍……”太虚法师说了番《葬经》、《阴宅》的形势星辰之说后,便转入了正题。蒋介石虽然听得似懂非懂,可还听得很认真。太虚继续说道:“吾观梅花山,其龙穴在中山陵与明孝陵间,凡贵地,必有龙穴,选贵地必先选龙穴,龙短者多为山脚漏落,局又窒塞,决无大贵。《地理》书云:明朝不如暗拱,盖百里之来龙有百里之局势,千里之来龙有千里之局势,各随龙穴的力量,因有暗拱。紫金山梅花山峰环暗拱,从山重叠,三峰对中,两峰对空,乃坐下真龙之势。各山势大小远近相趁,虎踞龙盘,左辅右弼有天门地户,其前后天弧天角,谓之金吾执法。其天关地轴,拱卫紫垣。实在是个万里难寻的好穴处。”

蒋介石听了,大喜。太虚法师又说:“我今已说破天机,龙穴已动,公当在中山陵、孝陵间盖一亭,谓之‘正气亭’,可将龙镇住。待公万年之后于此安然,虽不能保蒋家江山万世,也使你蒋家福寿绵长。”

蒋介石听了更喜。数日后,蒋以寻览钟山名胜为由,扶杖登山,自紫霞洞西爬上层岗,远眺天阙,见太虚所示之处,山川之胜,林壑之美,他处无法相比。又见此处既高于明孝陵,又低于中山陵。东为紫霞洞,西为独龙岗宝球峰,下为“忠烈塔”――即国民革命军阵亡将士纪念塔,四周环境幽雅,悦人心目,遂令下属就岩下开石筑亭,名为以壮观瞻,实为按太虚所嘱。

时因抗战结束仅一载,国内经济甚为困难,中山陵陵园管理委员会拿不出修亭之款,后由美、英的一些华侨捐款,亭子方始动工。

亭子图纸由基泰工程公司设计,共绘制了3种式样。蒋介石要太虚法师选定。太虚选定了其中之一。此亭为方形,重檐飞角,顶覆琉璃瓦,画梁彩栋。式样选定之后,便动工修建。其亭以苏州花岗石为底座,钢筋混凝土结构,富丽庄严。是年秋,工程告竣。蒋介石看了,很是高兴,命名为“正气亭”,并亲笔题写亭名。这3个字用锱金阴刻于亭正面横眉上。两旁抱柱联亦为蒋介石亲笔所写,为蓝底、黄边、金字。联文为:“浩气远联忠烈塔;紫霞笼罩宝珠峰”。落款为:“蒋氏中正”。亭后砌有花岗石挡土墙,墙中央竖有碑刻,碑文是由孙科撰写的“正气亭记”。

(摘自《民国官场迷信实录》,当代中国出版社2007年4月版,定价:36.00元)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