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英国在何处感性

2007-07-01 11:46:00 来源:书摘 张帆  我有话说

朋友的经历给我一些感慨:英国人天生务实,对小动物的怜爱如同务实之外施舍的小小的温柔,而这种貌似矜持的温柔可以随时被收回。

英国人和法国人之间的敌对有历史,很厚重,连接伦敦和

巴黎的欧洲之星也没能让两国人在观念上哪怕有一秒钟统一。

英国人拿法国人的浪漫取笑,批评法国人的浪漫登不得大雅之堂。英国语言学家索性创造了French kiss(“法国亲嘴”)来形容把舌头伸进嘴里的吻,French leave(“法国离别”)来形容不辞而别,如此就给法国人追加了一个猥亵的影子。(不过,英国人打心眼里认为以上这两点是法国人的特长。)

法国人不慌不忙,回应道:最虚伪的莫过英国人,看他们对动物爱得多伪善啊。

我一向听说大不列颠人对小动物特别具有爱心,法国人拿这一点来抨击也许很不明智。

我初识英国人和动物的相处之道是刚到英国的时候,我在自己的笔记里写道:

这个城市繁华流动,然而只有走进才会寻到无法被喧闹和多彩淹没的角落――流浪者和乞讨者的角落。他们随处可见,以各种姿态挑战着繁荣。嬉皮乞丐向一个经过的年轻人借了个火,然后两人像老朋友似地聊起来,却都只是在自己的立场上――一个站着,一个坐着,一个居高临下,一个受人恩惠。过路人不带一丝感觉地走了,乞丐很满足地点上第二支烟……

他身边陪伴着一条伤心的狗,它静静地趴在地上,缩着脑袋,眼神忧郁。这条狗深深地触动了我,比起主人空洞茫然的表情,它更恰到好处地表现出无家可归的哀怨。它是一条雄健的狗,而它趴在冰冷地面上的姿势如此无助,好像生活的重量让它承受不起,如果曾经有过荣耀和温暖,也一去不返了……

它为主人代言苦难,忠诚守候。人开始流浪,因为没有家,狗开始流浪,因为主人不能提供给它一个安稳栖息的地方,却又不能弃之而去。

上面遇见的这一幕是英国的流浪汉和流浪狗,虽然乍看他们的身份是特殊的,但是狗与主人一荣俱荣、一衰俱衰的关系模式在英国并不偶然。

走在英国小镇的街上,到处可以看见牵狗的人,见得多了也能看出点儿端倪。主人的身份、地位莫不在宠物狗的身上体现。有教养的狗举止得体,随时小心翼翼,不给主人添麻烦,实在遇上紧急情况,主人会大大方方地用方便袋收拾脏物;粗人的狗却大大咧咧的,随心所欲地在大街上方便,随后人和狗一并扬长而去。不管怎样,英国人热衷养狗。

在英国,爱猫的人也很多,尤其是黑猫。也许受了埃及传说的影响,黑猫被当作神的化身,是权贵的象征和守护神。猫生性独立,人猫同行是不可思议的。不过,爱猫的英国人会把猫的全身像立在家门口,而猫蹲在房顶上若有所思地眺望远处的情形在典型的英国小镇里屡见不鲜。

人们对待动物的态度也影响着英国的媒体和舆论。科学家、研究员的新实验牵扯到用动物测试时就有人群起而攻之,从此唇舌之战将连绵不断。在繁华的牛津大街上,保护动物协会铺设的惊心动魄的动物遭迫害、车祸、身患残疾的彩照,煽动人们的感官极限和同情心,让不少人停下来在请愿书上签字。

一切似乎说明:宠物在冷漠的英国人的心里锁住了一份难得的温柔。

不过事实是另一个样子。至少近来发生在一个朋友身上的事,让我真切地感受到法国人所说的是箴言。

她的一位英国同事去西班牙度假前,托她带养几天一只两岁大的猫,她一再表示自己并没有养猫的经验,这个同事却坚持说不会有问题,很快交付给她一张猫的作息表,并强调说她有多么爱这只小猫之后迫不及待地飞往西班牙海滩去了。

她从来没养过宠物,所以对同事的嘱托万般小心。她去超市买了上等的猫食跟玩具来讨好这只小猫,开始小猫躲在墙角孤单地张望,不过它很快在新居找到了快乐。按照日程,我的朋友每天都得放小猫出门散步,细心的她怕小猫回来的时候找不到家门,所以又特地在每天傍晚的时候在自己门口放一个盛了猫饼干的碗。

一天两天过去了,小猫清早出门而傍晚归家,一切正常。可是第三天,小猫没按时回家。趁着黑幕,隔壁的大猫偷吃掉了她放在门口的饼干,她重新放满饼干。她感到些不安,丈夫安慰她说也许小猫贪玩了吧,她才肯去睡,睡前,她特意给小猫留了一扇虚掩的窗户。

半夜,急促的电话铃声吵醒了她。一个英国老太一边道歉,一边急切地说你的猫出事了。她和丈夫按照老太指的路,风风火火地开车来到现场。已经过了凌晨,初春的寒气逼人,猫的尸体瘫软在郊区一个小树林的垃圾桶旁,早就冷冰冰的了。她自己不忍过去,丈夫只好去收了那具可怜的小尸体。老太解释说她住在附近,当她听到一阵撕裂的尖叫声从自己家里跑出来的时候,小猫的脖子已经被咬断了,一只狐狸的影子隐没在树丛中。老太是在猫的项圈上找到我朋友的地址和电话的。老太惋惜地说猫是机警的动物,这只小猫一定是因为不熟悉周围的环境才被狐狸盯上的。

天刚亮我的朋友就打电话到西班牙,对她的同事讲述发生的事,她原想对方听了一定会很伤心,谁知电话那头传来的回答再平静不过,她的同事又以有要事为由匆匆挂了电话,甚至连如何处理后事都没给她作交待。最后,她和丈夫破费了一笔把小猫的尸体火化。

一个星期之后,我的朋友还笼罩着意外事件的灰影,携着西班牙海风回来的她的同事坦然地抱回了一只新宠,绝口不再提以前的猫,倒是我的朋友现在每次驱车经过那个树林还都会隐隐怀念那只相处了短短几日的小猫。

朋友的经历给我一些感慨:英国人天生务实,对小动的怜爱如同务实之外施舍的小小的温柔,而这种貌似矜持的温柔可以随时被收回。英国人感性的尺度是不被感性牵绊,这是为什么英国人偏爱与动物交流而疏远人。这样看来,法国人总结英国人确实很犀利,英国人的罪过难免跟虚伪有关。

(摘自《猫步旅人》,青岛出版社出版,定价:22.00元)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