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西方男子为什么喜欢东方女性

2007-10-01 10:29:00 来源:书摘 〔新加坡〕张露 〔丹麦〕池元莲  我有话说

在今天这个地球村化的时代,西方男子娶东方女性为妻已经是一个相当普遍的现象。在欧洲的街头,看到一个高高大大的西方男子挽着一个比他矮一个头、短半个肩膀的娇小东方女子已不是罕见的事情。这些东方女子来自中国、

泰国、菲律宾、日本、越南……这些现象致使许多人的脑子里浮起一个问号:“为什么有那么多的西方男人喜欢东方女性?”

如果这些嫁给西方男人的东方女子都是出落得美如天仙似的,那最简单直接的答案当然是:“因为这个女孩子漂亮。”可是,奇怪的是,在这些女子中,真正可算美的(当然是按照一般的客观水准来评断)占少数。不但如此,往往女子的相貌让旁观者大为失望,令人大惑不解地猜度:“好看的东方女孩子多得是。干吗他偏爱上这个那么丑的?”

要替上面两个令人困惑不解的疑问找一个答案,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我只好找出我平时曾经亲耳听过的西方男人对他们所爱的东方女子所说过的赞美语,把它们整理一番,把主线找出来了,形成一个客观性的答案。

我找到的答案是:那些西方男士在他们所爱的东方女子的身上找到一种他们在现代西方女性那里得不到的东西,一种很可贵的东西。

这种可贵的东西并不是三言两语就可形容出来的实物;它是一种无形无体、有因果关联的心理满足。换言之,那些东方女性能够在无形中满足西方男人内心深处渴望被女人欣赏、被女人需要的心理欲望。

首先,看我找到的主线是什么。

一个西方男士说:“当我看到一个外貌娇柔的东方女子,我便本能地感到要保护她。”另一个西方男士说:“每当我在街上看到身段纤柔的东方女子,我总是欣赏她们的腿,使我想起一只优雅的小鹿。”又有第三位西方男士说:“我喜欢身材娇小的东方女孩子,越娇小越好。”这位男子是我在美国念研究院的时候认识的德国男士,他到美国后交了一个身高仅1.5米的日本女朋友,而他自己是超过1.8米的高个子。他那位留在家乡的德国女朋友则是一个身材健美的性弹型女人,他后来还带着这位女朋友从德国来丹麦参加我的婚礼,宴席中的男宾们都惊艳,把该女子赞美为性弹。可是,一年后,这位男士在德国性弹与日本小姑娘之间,选择了后者做他的太太,还加了一句评语:“东方女孩子比我们这边的好。”

这些西方男士虽然喜欢东方女性的娇柔外貌,自然而然地对她们产生要保护、要照顾的心理,但他们并没有把他们所爱的东方女子看作弱女子。相反的,他们一边保护和帮助这些娇女子,另一边又欣赏这些娇女子的勇气、她们的内在刚强、她们的独立精神。这种因保护照顾而获得的内心满足感、对女方的由衷欣赏佩服、女方对他们回报的感激都是很强烈的感情;三者融合起来,就是一杯使人永远迷醉的爱情烈酒。

在下面举两个真实故事为例子,它们都含有这三种感情。

【故事一】

佩尔本是一位丹麦外交部的高级官员,他的处世态度非常认真,他非要找到自己真爱的女人才愿意结婚,这样他一直寻找到45岁那年才找到意中人。是年他到越南旅游,当地旅行社派给他的导游就是巧燕。他第一眼见到身段苗条如杨柳、面貌清秀、举止优雅的巧燕,心里已把后者看作一位公主。在一个月的相处中,佩尔本清楚了巧燕的家庭背景:她35岁,与越南丈夫分居已多年,有一个小儿子和一个小女儿,均由她带着抚养。由此,佩尔本对娇柔如杨柳的巧燕更产生了莫大的敬佩心。

离开越南后,佩尔本怎样也忘不了这个外貌娇柔的强女子,还嘱咐自己的姐姐,万一他自己有个三长两短,后者要把他的财富交给那位坚强的越南女子,帮助她好好地把两个小孩抚养成人。多年后,巧燕才得知此事,感动得大哭。

次年,佩尔本又到越南去,找到巧燕,开始认真地追求她。佩尔本用了三年的时间,等候和协助巧燕办离婚、与前夫上法庭打官司争取把子女带到丹麦去的权利。结婚准许一到手,佩尔本便立刻在越南与巧燕先举行一个佛教结婚仪式,因为巧燕是一个虔诚的佛教徒。

在佩尔本的眼中,巧燕是世界上最勇敢、最坚强,也是最美丽的女人。结婚10年后,他对巧燕的爱情和敬佩心一点没有减低,每天在百忙中仍抽时间给“我的小妻子”写几行情诗;在社交大场面结束后,他喜欢告诉巧燕:“我很为你感到骄傲。”

【故事二】

这个故事是我最近从一个丹麦的电视短纪录片中看来的。

彼德是一个47岁的丹麦工程师,人长得挺帅。他的前任太太是丹麦人,离婚后,彼德一个人跟两个十几岁的儿子同住在一间大屋子里。他觉得家里需要一个女人,有心找一个新太太,但他不愿再在西方女人那里找。他从来没到过中国,但对中国文化素来仰慕。于是,他决定要找一个中国太太。他平日要工作,只好晚上在交友网路上找。不久,他跟一位中国女网友建立了友情,但奇怪的是,他选择的那位中国女子是不懂英语的,他们的网上通信全都是通过第三者的翻译。彼德为了这位女子也开始学中文。

彼德和这位名叫丽娟的中国女子终于约好见面的时间和地点,他自己飞到中国去会佳人。彼德说,他第一眼见到丽娟便立刻爱上后者,两人很快就谈婚论嫁。

丽娟到达丹麦的那一天,彼德带着两个儿子到哥本哈根飞机场去迎接她,三个人拿着鲜花,兴奋万分。我在电视荧幕上期望看到一个漂亮的年轻女子。

这位丽娟女士踏出候机室的大门,我脑子里的第一个反应是失望:“这个丹麦男人条件很不错,为什么偏要选这样一个不好看的中国女人。有点土气!年纪也不轻了!”

但是,当电视片在15分钟后结束时,我对丽娟的印象完全改变了。我不再觉得她不好看,不再觉得她土气;我觉得她很可爱。丽娟果然不年轻,已经40出头,还是一个单身母亲,在中国有一个16岁的女儿,有关她的其他背景,电视片中没有提及,看来她不是一个具有大学学历和高等职业的女性,说话好像带着一种土音。但在电视片中,从头到尾,她的表现是真诚大方;她毫不掩饰自己对新环境的无知,但也没有表露半分自卑感;她一点也不矫揉造作,让人看到她的真挚坦诚。

在整个电视片过程中,我认为她的那双棕色大眼睛是她最犀利的武器:这双眼睛带着诚恳、纯真、好奇、又有点怕羞的眼光看她四周的新环境,使人觉得她仿佛是森林里的一只初生小鹿,刚来到新世界,纯洁又容易被伤害。人们看到这双眼睛,都不会伤害她,都愿意帮助她。

公证结婚的那一天,彼德把身材娇小的丽娟抱起来,像欢呼似的那样说:“我们结婚了!”

丽娟像一个天真的女孩子那样适应她的新环境。每当她吃一种新食品之前,她必把之拿起来闻一下才放进嘴巴去;彼德带她到超级市场去学买东西,把每一种食物的名字用丹麦文说出来,丽娟便跟着说一遍,然后再用中文重复说一次。彼德带她到亲戚家,她第一次学用刀叉吃半熟的牛排,吃得相当不习惯,但勇敢地吃下去;她自己乘火车进城上语言课程,手里拿着彼德写给她的字条,字条上是她应下车的车站名字,火车每停一站,她都小心对着字条来看,是否应该下车。在旁人的眼中,这一切看起来都很可爱;彼德更是用爸爸看女儿那样的爱惜眼光看着丽娟;彼德的两个儿子跟这位像小女孩般的继母成了好朋友。

在电视片的结尾,丽娟坐在没有车辆行走的行人街上看过路人,她对着镜头,真诚地说,在她到丹麦之前,她以为北欧人都是富有得不用做事情的;现在才知道,北欧人跟中国人一样,是要每天工作才能生活,她的彼德也要每天上班。当她自己把丹麦文学通了,她也会立刻去寻找工作。

彼德在电视片的结尾则感动地说:“我这次找对了太太,像丽娟这样忠诚、这样柔顺的女子世上难得。我爱她,她使我觉得被需要,被欣赏。”

(摘自《钻石人生》,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5月版,定价:28.00元)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