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王立群的多味人生

2007-12-01 16:01:00 来源:书摘 马瑞芳 我有话说

  人们常说“老实人吃亏”,这话不错,老实人经常会因为思虑不周,脑筋转得不够快,处事老实而吃亏。但说到底,最终不吃亏的,还是老实人。因为,老实人有任劳任怨、克己复礼的人生底蕴,往往会靠这底蕴获得不一

定逊于灵巧人的成功。

了解王立群的多味人生,我觉得这话是对的。

王立群在河南大学以老实本分出名,踏踏实实上课,带研究生,本本分分做人,不跟人争名争利较长短。结果,整个文科中惟一拿到学校科研大奖的是他。

王立群在百家讲坛与人为善,兢兢业业、老老实实讲好自己的专题,对制片人、总策划、编导、其他主讲人,真诚相待,充分尊重。结果,继个性张扬的易中天之后,成为年度主讲的,居然是他。

王立群不是中共党员,不是民主党派,也不是政坛定义的“无党派”,是所谓“布衣”,所谓“边缘化人物”,除了参加本单位的例行会议和学术会议,很少参加其他活动。因为在百家讲坛做了年度主讲,河南省委书记跑到家里探望、请到祭黄帝会上致词的,竟然是他。

王立群几十年如一日,枯坐书斋,读书,写书,教书,眼看要以此终老,忽如一夜春风来,乘百家讲坛之风,成了学术明星,成了畅销书作家,日程排得满满,天上飞来飞去,头像上了邮票。人们不禁怀疑:本来最不喜欢出头露面的老夫子,怎么现在到处出头露面的偏偏是他?

王立群是山东人,山东有这样的俗话:“老天爷饿不死傻鸟儿”,“公道自在人心。”

入另册的孩子

1958年王立群小学毕业,学习成绩全部五分。学校决定保送王立群到当地最有名的中学读书。

但是……

21世纪的年轻人绝对想像不到,在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一个学生想要进好学校,并不由他自己考多少分决定,而由家庭成分决定。你家是不是“根红苗正”?是不是“苦大仇深”?这,才是一个学生进入重点学校的最重要条件。

王立群没见过面的爷爷,比贫下中农多积攒了一些地。

几十年前几亩地,决定一个优秀小学生不能进好中学。

王立群收到的录取通知书:开封市新新中学。是家民办中学。

“新新中学”名字挺新,校舍极旧,是小巷里两处民宅。

既然是民办,国家当然不支付一分钱经费。

王立群的父亲毕业于齐鲁大学英文系,母亲毕业于女子师范。两位望子成龙的读书人,做梦也想不到,他们颇有读书人资质的儿子,门门功课优秀的儿子,居然要上民办中学!上这样的学校,实在前途难测。怎么办呢?

幸好,王立群有位有知识有文化从事教书育人事业的母亲。

母亲告诉王立群:学校条件差,也能培养出好学生。关键是看自己有没有骨气,看自己努力不努力。

母亲教王立群背诵孟子一段话:“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十三岁的王立群接受了人生第一次挫折教育,记住了人生第一句格言:“做人要有骨气!”

王立群想不到的是,他这个城市孩子,一入学就变成了“农民工。”

民办中学经费困难,如何维持运转?靠学生打工。

这些十二三岁的孩子,一周三天,步行十几里,自备干粮,到工地打工。工地向学校支付微薄的报酬,对学生提供白开水。

这些初中生娃娃们干的活儿有:给钢厂砸矿石、做建筑小工。

王立群很快成了熟练的钢厂砸石工和盖楼建筑小工。这两样活儿很苦,但他乐在其中。可是,他还不得不干一件他希望最好不干的活儿:通宵不睡,给砖厂运砖。

开封北郊有个砖厂,离城十里。新新中学揽到了替砖厂拉砖的活儿,但是必须晚上干。为什么得晚上干?因为新新中学没有车,到某工厂借马车。马白天拉车,初中生晚上代替马拉车。

王立群是班长,每到拉砖的傍晚,先要和几个班干部从城东跑到城西,把车拉回来。第二天一早,再把车准时送回去。也就是说,在“正式”拉车前后,王立群要比同学多付出两三小时的劳动。那个时期,干部要身先士卒,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哪怕仅是初中班长,也得这样办。

王立群已长到一米七以上,在班里得算是“姚明”了。他又是班长,他就得驾辕。王立群虽然个儿高,却只有十三岁,根本驾驭不住满满一车砖。于是,初中生群策群力想了个办法:在车辕上横着绑上一条大扛,两头由高个男生扶着,这叫作“帮辕”。其他同学呢?把绳子拴在车的各个部位上,众擎群举地向前拉,这叫作“拉边套”。

十几岁的初中生,用自己创造的拉车方式,人当马用。这真是那个非常时代的非常事儿。

王立群和他的同学们明白:不管活儿多重,多艰苦,必须咬牙坚持,因为,无论如何,我们不能失学!

王立群这样描绘当年做农民工:“每天干完八小时活,我们还得拖着沉重的脚步,步行十几里回家。第二天,另一个班接替我们干活,我们可以在校上一天课了;但是,第一天干完‘农民工’的活儿,第二天上课,浑身都疼,有时连笔都拿不住。第三天一早,我们又上路了,风雨无阻。”

挫折中的磨砺

在百家讲坛主讲人中,王立群是惟一一位教过小学、中学、大学专科、本科、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博士后的教师。

  王立群还是教过中小学除体育课外所有课程包括音乐课的教师。

这,怎么可能?到底是怎么回事?

还是得从王立群自己当年考学的因缘说起。

王立群初中时用一半时间做“农民工”。高中一年级,休学一年,代父尽孝,回到山东故乡照顾祖父,做了一年农民。铺下身子干各种各样的农活,十六岁的少年,深夜扛着“三八大盖”步枪,揣着从来不上膛的一粒子弹护秋……

这些经历越加让王立群感到学习机会来之不易。一回到学校,他就急切地扑进知识的海洋,争分夺秒地学,头悬梁锥刺骨地学。

1965年,王立群高中毕业考试,几门理科主课:平面解析几何、代数、物理、化学、俄语,全部100分,所有功课平均分达到97分。他品学兼优,高一做班长,高二做校团委委员,高三做学生会主席。可是,高考时,爷爷的家庭成分又对孙子的前途起了决定性作用!

发挥正常的王立群没接到任何一个学校的录取通知。

王立群放弃了“复读”。到一家国营企业大厂应聘教师。

这家国营大厂有两个学校,一个技工学校,一个小学。王立群去应试技工学校。考官是两位临时抽出来代课的工程师。两位工程师对王立群口试了整整一个下午,很满意。

王立群马上被录用,要他在技工学校教数学。

一个月后,备好《平面三角》课准备上台的王立群被校长喊去,不做任何解释,通知他:你的工作变了,到厂里的小学教书去。

事后王立群知道,有位主管厂长认为:一个高中生怎能教相当于高中的技工学校?

这位厂长的思考有道理,当然,他不知道,学历从来不是决定一个人能力的最主要因素。

王立群昏头昏脑来到小学,被任命为少先队大队辅导员,一干就是七年。

王立群因家庭问题高考落榜却被任命为少先队大队辅导员,实在令人啼笑皆非。

王立群在小学从一年级教到八年级,他教语文、数学、珠算、大字、自然,他曾在接到学校的任务后,一周内学会拉手风琴,教音乐。

王立群是个“苦练型”人物,他在社会上立脚,不是跟时代斗,跟他人斗,而是跟自己斗,苦苦地斗。历练自己适应这个社会,历练自己适应这个环境,历练自己在逆境中生存。既然什么好事也轮不到自己头上,那就凡事做得让人无懈无击,凡事对得起良心!

王立群自己说:

“人生挫折是常有之事,人的一生要学会在挫折中磨砺自己。”

“打破人生困境的最好方法是使自己足够强大起来。”

1977年恢复高考,王立群想实现大学梦,却被一条规定卡住了:年过三十岁的考生,必须是1966、1967、1968年毕业、因为“文革”失去高考机会的高中生。王立群是1965年参加高考的落榜生。

王立群眼睁睁看着机会来了,又眼睁睁看着机会走了。

上帝在哪儿关上门,就会在另一个地方开扇窗。

因为“评法批儒”政治活动,酷爱理科的王立群向文史转舵。

1974年开始“评法批儒”运动,王安石被官方认定为法家。王立群所在的国企大厂的“工人理论组”奉命和开封师范学院历史系合搞《王安石诗文选注》。王立群被分配注释王安石诗词。为这事,他离开高中教学岗位三年,天天去开封师范学院历史系上班。

王立群从来没见过这么丰富的藏书!

王立群从来没接触过这么多博学的教授!

王立群读《宋史》,读《续通鉴》,读《续通鉴长编》,为了注王安石的诗而读。

王立群读《史记》,读《汉书》,读《资治通鉴》,因为兴趣而读。

平面几何、解析几何、物理化学,从王立群的人生渐渐淡出;左丘明、太史公、司马光、王安石,进入王立群的视野,引起王立群的兴趣。

开封师范学院,就是王立群现今所在的河南大学前身。

1978年恢复招研究生,同等学力可以报考。王立群知道可以以同等学力考研究生,喜从天降。但是当年考已经来不及。那就充分准备,志在必得,第二年考!

王立群打算考研究生时,已经做了中学教导主任,教两个毕业班语文。工作非常繁忙,怎么办?没有时间,挤时间;没有教材,找教材。他真是一分一秒地“虎口夺时”。家属院露天放映《望乡》电影,大家多少年没看过日本电影了,都听说这个电影好看极了,挤得人山人海,水泄不通。王立群能从自家窗子里看到银幕,他就是不看,跑到清静的地方,看书。王立群的俄语是高中水平,已经荒废了十三年,他花死工夫硬啃了一年,把大学俄语教程啃下来。

1979年王立群考上开封师范学院中国古代文学两汉魏晋南北朝方向的研究生。无巧不成书,前一年易中天考的也是这个方向。

王立群平生第一次靠自己的真才实学在考学上打了胜仗。王立群后来说:“这时,我才真正体会到《孟子》讲的‘大丈夫’人格的核心是自强不息。正如一个气球能够升腾是因为它里面充满了氢气,一个人能够升腾是因为他具有自强不息的强势人格。这种强势人格不一定表现在外部,而是内化为数十年自强不息的坚持。因此,具有这种强势人格就会有一副傲骨,而不是傲气。”

(摘自《百家讲坛:这张“魔鬼的床”》,作家出版社2007年8月版,定价:25.00元)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